APP下载

低学段小学语文教学提升学生识字能力探究

2024-08-01李爱环

考试周刊 2024年25期

作者简介:李爱环(1973~),女,汉族,山东安丘人,山东省安丘市兴安街道白芬子小学,研究方向:小学语文。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低年级阶段的识字教育在小学全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低学段小学生需要掌握1600~1800个汉字,而对刚入学的小学生来说,学习任务繁重,积累大量生字比较枯燥。因此,教师需要关注教学形式,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方法,提升学生识字能力。文章将通过对当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现状进行梳理,提出针对性的优化教学策略,为小学识字教育优化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低学段;小学语文;优化教学;识字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25-0073-04

识字不仅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更是学生理解世界、表达自我、提升思维的关键。从客观角度分析,小学生的识字能力表现并不理想,主要受到他们的语言储备和认知能力的限制。学生参与读写训练的机会相对较少,往往是由教师机械地进行认读、写的训练。这导致了缺乏趣味性、情境化的科学方法,使得训练过程显得枯燥乏味。因此,教师应通过设计适当的读写训练活动,有效地帮助他们提升识字能力。文章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

一、 “双减”背景下低年级语文优化教学和识字能力的概念

(一)优化教学

优化教学是一种以适应学生需求和社会发展为目标的持续创新理念,旨在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它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人才,追求卓越并不断进步。在“双减”政策下,小学低年级语文的教学优化体现在多个方面:一是为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识字能力而制订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学计划时,应考虑到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体差异,精心设计并实施具体可行的教学方案;二是在选择教学内容时,重视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语言基础,并确保学生识字、阅读、写作等语文能力得到综合训练;三是为了使识字教学更具吸引力,要结合课程的设置和学生生理特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游戏化教学、情境教学、合作学习等,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更能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四是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识字卡片、阅读材料等多种教学资源,丰富识字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教学效果,为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教学服务。

(二)学生识字能力

学生识字能力,是在学习汉字过程中,学生展现出的认知、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学习中,学生的识字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能够流利地朗读所学的汉字,熟悉它们的字音、字形、笔画、笔顺等基本要素,每次提及都能迅速反应;第二,学生能够通过各种方法,例如,结合字的发音和意义,或是观察字的形状和上下文关系,轻松记忆所学汉字,将它们牢牢掌握在心中;第三,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所学汉字的意义和用法,能够在特定的语境中运用它们进行阅读和写作,让文字活起来,仿佛在眼前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第四,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探究和学习汉字的有关知识,运用所学汉字进行自主阅读和写作,逐渐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让知识不断拓展和深化。

因此,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学习中,教师应当重视对学生识字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通过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以及有针对性的训练,全面提升学生的识字能力。

二、 提升学生识字能力的重要性

汉字,作为历史文化的载体,具有丰富的内涵,对小学生而言,汉字是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也是他们踏上知识之旅的重要一步。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读写不仅是学生对文化的探索与领悟,也是促进小学生思维与智力发展的重要手段。识字不仅有助于拓展知识面、开阔视野,更能够培养人的情操和素质,发展人的人格,使人的心理得到全面发展。为了将这种认知深深印在大脑里,通过文字去理解世界,理解字义是至关重要的。针对不同的字形,教授合适的读写方式是培养良好读写能力的关键。良好的读写能力是自主学习的高效引擎,也是打开知识宝藏的钥匙,拥有这样的能力,小学生可以自由地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勇敢地向着科学的巅峰攀登。

识字能力是学生拓展学习途径和方法的关键。在网络时代,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取更多的学习资源,如电子书、网络课程等。而这些资源都需要一定的识字能力才能顺利获取。此外,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学生还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如科学、历史、文学等。识字能力不仅是一种基本的学习能力,也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在阅读和理解文本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自己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等能力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同时,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学生还可以了解更多的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这将有助于他们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更好地融入社会和文化环境。为了学生将来的学习与发展,教师必须从小重视读写能力的培养,并为其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良好的读写能力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字义、阅读文字,还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科学文化知识。总之,优化教学下学生识字能力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 当前识字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汉字本身方面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汉字对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一种交流工具,更是一种文化符号,蕴含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例如,“人”“口”“木”“火”等基本字在汉字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和用法,成为具有丰富内涵的词汇和句子。同时,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具有自身的特点和复杂性。汉字的复杂性不仅体现在其书写方式上,更体现在其字义和字音上,字义往往与字形密切相关,每个汉字都有其独特的字形和意义,而且发音也较为复杂,这给识字教学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学生可能难以掌握汉字的音、形、义三个方面的内容。因此,教师需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汉字。

(二)学生性格及年龄特征方面

小学生的年龄尚小,特别是低学段的学生,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往往较短,容易受到外界干扰,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率。此外,由于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且集中时间不长,这也间接地影响了学生的识字学习。由于小学生的记忆能力尚未完全发育成熟,他们的记忆容量相对较小且持久性也相对较弱。因此,对一些较为复杂的汉字,他们可能需要反复练习才能掌握。此外,小学生的记忆具有选择性,他们会更容易记住一些形象生动、富有意义的信息。这使得他们在学习汉字时可能会表现出记忆不深刻、容易忘记等特征。

(三)教学方法方面

目前,许多教师在进行识字教学时所采用的方法相对较为单一,他们往往只是简单地讲解字形、读音和意义,并让学生进行机械记忆。这种方法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帮助学生记住一些汉字,但是不利于学生的长期记忆以及汉字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例如,从教科书编排的视角来看,一年级上册的语文园地一中的“口目耳”内容非常有趣,书中开头展示了三名小朋友的图片,旁边的提示引导我们思考:“我们的口、耳、目、手、足能做哪些事?”这样的设计实际上是在鼓励学生们在实际生活中学会观察,发现和学习新的汉字。然而,对学生而言,他们似乎更依赖于一些传统而单一的识字方式,如“猜一猜”“连一连”“比一比”以及“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等。这些方式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能否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是否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还值得进一步探讨。

四、 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育原则

识字教育是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打好语言基础、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前提。在识字教育过程中,教师应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科学性原则。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能力和汉字结构规律进行合理的教学安排。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教学指导;另一方面,要遵循汉字结构规律,从笔画、部首、偏旁等方面入手,系统地教授学生识字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汉字认知结构。

第二,趣味性原则。在教学中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如采用游戏化教学、情境教学、故事教学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快乐地学习汉字。同时,通过组织识字竞赛、制作识字卡片、编写识字儿歌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成就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第三,直观性原则。识字教育应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加深对汉字的理解和记忆。教师可以通过实物展示、图片示意、动作表演等方式,将抽象的汉字形象化、具体化,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记忆。例如,在学习“木”这个字时,可以把学生带到教室外,在树木下向学生讲授,让学生真实感受树木,帮助学生形象地认识这个字的含义和写法。

五、 低学段小学语文优化教学提升学生识字能力的策略

(一)享受识字乐趣,积极主动识字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优化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到识字的乐趣,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识字学习。

例如,归类识字是低学段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师可以根据汉字的构字规律,对具有相同或相似特点的汉字进行归类教学。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汉字中的“偏旁部首”规律,将具有相同偏旁部首的汉字进行归类,如“江、河、海、洋”等汉字都包含“三点水”,“林、树、森”等汉字都包含“木字旁”。通过归类识字,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提高识字效率。

(二)结合课程标准,深入钻研教材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低学段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应着重于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其中,识字能力是基础,是学生进行阅读和写作的关键。因此,我们应当把提升学生的识字能力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的重要工具,教师应深入研究教材,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特点,利用教材中的基础字、词、句等内容,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案。

如在讲授一年级“口”“耳”“目”“手”“足”这些最基本的汉字时,可以采用充分挖掘教材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通过深入剖析这些汉字的起源与演变,为孩子们呈现一个形象生动的汉字世界。在识字课上,老师可以采用一种别开生面的方式来加深大家对文字的印象,那就是“摸五官”游戏。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先通过触摸自己面部的各个部位(如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等)来感受文字的形状和特点。接着,老师可以与学生互换座位,共同合作进行反复的练习。通过充分挖掘教材,可以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汉字,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探索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意义,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多媒体辅助识字教学

传统的识字教学方式往往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相比之下,多媒体教学则能够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和声音,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汉字的构造和含义,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此外,多媒体教学还通过游戏、竞赛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汉字,加深他们对汉字的理解和记忆。

如,在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日月水火》的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展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如太阳、月亮、河流和火焰等。同时,让学生在空中书写这些汉字,以游戏的方式引入课程内容。接着,播放一段有关日月水火的动画视频,使学生对汉字有直观的认识。随后,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每个汉字的部首、笔画和读音,并让学生跟着多媒体一起朗读。在讲解汉字含义时,教师也可使用图片、动画等形象生动的方式,解释每个汉字所代表的事物或现象。最后,设计有关《日月水火》课文内容的竞赛,如看图猜字、听音写字、组词造句等。通过多媒体教学,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汉字,加深对汉字的记忆和理解。同时,这种方式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总之,教师利用多媒体工具进行教学,不仅丰富了教学手段,还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分组合作提升小学生识字积极性

分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创新且实用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以合作互助的方式完成任务,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升问题解决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分组,确保每个小组的成员都能够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在合作识字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互相交流、讨论和分享来加深对生字的理解和记忆。

六、 结论

“双减”背景下,教育教学各环节需更新完善。识字教育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其关键在于提高学生认识汉字的数量与质量,以促进其学习水平和终身发展。教育工作者应立足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尊重认知规律,研读教材、政策、课程标准,采用多种方式提升学生读写能力。特别需要探索新方法途径,为识字教育注入新活力,为小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赵甜梦,徐东.在小学语文低年级课堂中提升学生识字能力的策略[J].家长,2021(12):42-43.

[2]马棉棉.探究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路径[J].考试周刊,2020(A4):39-40.

[3]沈晓霞.小学语文低段课堂教学中提升识字能力的途径探索[J].读写算,2020(28):196,198.

[4]兰杨媛.在小学语文低年级课堂教学中提升识字能力的策略分析[J].课外语文,2019(19):44,46.

[5]廖妍蕾.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识字能力[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17(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