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层递式教学模式应用探讨

2024-08-01谢怡静

考试周刊 2024年25期

作者简介:谢怡静(1993~),女,汉族,江苏昆山人,昆山市实验小学,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摘 要:语文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长期以来,许多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都面临着一些共性问题,如学生写作兴趣不高、表达方式较为单一、语言修辞运用欠缺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文章从层递式教学模式的理念出发,尝试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应用层递式教学模式。文章分别从作文教学环节的构思与主题选择、素材搜集与组织、语言表达与修辞运用以及修改与反思四个方面探讨了层递式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措施。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层递式教学;应用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25-0061-04

在小学教育阶段,语文学科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而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逻辑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有着重要意义。层递式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富有活力的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它通过分阶段、循序渐进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文章旨在探讨把层递式的教学模式应用到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策略,希望通过文章的研究,能进一步明确小学语文作文层递式教学模式的实际应用,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帮助学生在作文写作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一、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应用层递式教学模式的意义

层递式教学模式是一种逐层递进、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其主要特点是将复杂的学习任务分解为多个层次,每个层次都建立在前一层的基础上,从而逐步引导学生递进式地学习和提高。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应用这种教学模式有以下意义: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自信心

层递式教学模式通过将复杂的作文写作过程分解成若干层次,让学生逐步完成每个阶段的任务,降低了学习的难度。而学生在完成每个层次的任务后会产生成就感,这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

层递式教学模式求学生在每个层次充分消化吸收前一层次的知识,这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不断重复、巩固前一层次的知识时,会形成扎实的学习基础。比如,在学习“语言表达与修辞运用”的阶段,学生可以通过多次反复训练某一种修辞手法,如对比、比喻等,更好地掌握该修辞手法的运用,养成不断反复练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层递式教学模式将学习任务分解为多个层次,学生在每个层次都能够逐步掌握知识和技能,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层递式教学模式也能够帮助学生逐步提高学习水平,从而提高学习成绩。例如,在素材搜集与组织阶段,学生可以先从简单的素材入手,慢慢掌握素材的组织方法,然后逐渐增加素材的复杂程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 小学语文作文层递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措施

(一)构思与主题选择

构思是作文的基础,它决定了后续内容的展开和表达的深度。而主题选择则关乎作文的主旨和观点,是整篇文章的灵魂所在。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采取一系列具体的应用措施帮助学生有效地进行构思与主题选择。

1. 启发式问题引导构思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启发式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思考作文的内容。例如,对于一个写春天的作文题目,教师可以问学生:“春天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你喜欢春天的哪些方面?”这样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积累素材,为构思作文打下基础。

2. 创设情境促进构思

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到特定的场景中,从而更好地构思作文。例如,对于一个以“我的暑假生活”为题目的作文,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素材,给学生展示暑假时候的场景,让学生仿佛置身于一个真实的暑假场景,再进行构思。

3. 利用文学作品启发构思

教师可以选取优秀的文学作品,如诗歌、散文等,让学生欣赏和品味其中的美妙语言,从中汲取灵感。例如,对一个以“家乡的美景”为题目的作文,可以让学生先从学过的课文出发,比如,教材中的《美丽的小兴安岭》《丰饶的西沙群岛》等,汲取作者的立意或者描写角度。然后再给学生提供大量描写家乡美景的诗歌和散文,让学生通过模仿和借鉴,培养其在作文动笔前的构思和主题选择能力。

4. 鼓励学生讲故事启发构思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讲述自己或他人的真实故事或者虚构的故事,从中提取情节和细节,作为作文构思的素材。学生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更多的联想和灵感。

教学实例:

假设教师给学生出了一个作文题目:“我眼中的快乐”。应用层递式教育模式来指导学生写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帮助学生进行构思与主题选择:

首先,教师展示一幅描绘快乐场景的图片,然后问学生:“看到这张图片,你脑海中有什么快乐的画面?”学生可以自由发挥,描述自己心中的快乐场景,例如,“我眼中的快乐是在公园里放风筝,看着五彩斑斓的风筝在蓝天白云下飞翔。”然后教师再提出问题:“你为什么会觉得放风筝是快乐的?你有没有其他快乐的经历?”学生可以通过这些问题进一步丰富构思,例如:“放风筝时,我感受到了自由和快乐,因为风筝的线仿佛是我和蓝天的纽带,风筝飞翔的感觉让我心情愉悦。”此时,学生的构思已经初步完成。

接着,教师可以展示一篇描写快乐经历的优秀作文,让学生欣赏其中的美妙语言和构思。学生在欣赏过程中,可以借鉴其中的表达方式和情节,来丰富自己的作文构思。

通过以上方式,学生不仅学会了写作时如何选择主题,又积累了大量的构思素材,为后续的作文写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通过教师的启发和指导,学生可以更加自信地投入到作文写作中,并且在层递式教学模式的引导下,逐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二)素材搜集与组织

素材是作文的基础,它直接影响作文的内容丰富程度和表达质量。而组织素材则需要学生具备整合和归纳的能力。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采取一系列具体的应用措施来帮助学生有效地搜集和组织素材。

1. 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搜集素材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多样化的方式来搜集素材。例如,学生可以通过观察身边的事物,收集生活中的细节和感受;通过阅读书籍、报纸、杂志等文献,汲取知识;通过上网搜索、观看视频等途径,获取丰富的信息,进而使作文内容更加丰富多样。

2. 提供范例引导学生搜集素材

教师可以提供范例作文,让学生从范例中获取素材的灵感。范例作文可以包括优秀的学生作文,也可以是优秀的文学作品。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出一个以“我的假期生活”为题目的作文,然后提供一篇写假期生活的优秀作文范例,让学生从中找可借鉴的素材。

3. 引导学生进行分类整理

在素材搜集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搜集到大量的信息,并对这些素材进行分类整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照不同的主题或内容将素材进行分类,然后选择最具代表性的素材进行归纳。分类整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素材的重点和主题,使作文更加有条理。

教学实例:

假设教师给学生出了一个以“美丽的四季”为话题的作文,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式来帮助学生搜集和组织素材:

首先,教师展示一些图8PzMygmHcczGyJSy22m/7RnjEKTMHDp7ycYi3DGbXI8=片,图片中包括春天的花朵、夏天的海滩、秋天的果园、冬天的雪景等。然后,教师让学生观察图片,写下自己对每幅图片的感受和想法。学生可以记录下每个季节的特点和自己在该季节的活动,形成一个素材列表。

接着,教师提供一篇以“美丽的四季”为话题的优秀作文范例。学生在阅读作文的过程中,找到作者在每个季节的活动和感受,以及作者对不同季节的表达方式,并从范例中获取一些有趣的素材,比如,描写春天采花的情节、夏天沙滩游玩的情节等。

最后,在搜集了大量素材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分类整理。学生可以将不同季节的素材分别归类,然后再选择每个季节最具代表性的素材进行组织,形成作文的主体框架。

通过以上措施,学生在素材搜集与组织阶段会逐步深化对“美丽的四季”这一主题的理解,同时积累丰富的素材。教师的引导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有目标地搜集和整理素材,使作文内容更加充实和生动。在层递式教学模式的引导下,学生通过素材搜集与组织为后续的作文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语言表达与修辞运用

语言表达是作文的灵魂所在,它决定了作文的文字质量和表达效果,而修辞运用则关乎作文的艺术性和感染力,可以使作文更加生动、有趣。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帮助学生有效地进行语言表达与修辞运用。

1. 提供优秀范文进行语言模仿

优秀的范文是学习的榜样,它可以帮助学生熟悉优美的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优秀的文章,让学生认真阅读和模仿。学生可以通过模仿范文,逐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水平,学会灵活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比如,在教学《金色的草地》这篇课文时,作者对蒲公英草地简练而有趣的表达方式,以及作者在文末对比拟这种修辞手法的运用,都可以作为学生的仿写对象。

2. 引导学生进行词语选择和比喻运用

词语是语言的基本单位,选用准确、生动的词语能够使作文更富有表现力,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词语选用的技巧,如使用形象、具体的词语来增加描述的细节;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增强作文的形象感染力。例如,学生在描写春天时,可以用“嫩绿的新芽”来形容春天的植物,用“欢笑的小溪”来形容春天的小河流,以此增强作文的表现力。

3. 进行语言积累和巩固

语言积累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有趣的语言积累活动,如积累形容词、动词、名词等词汇,积累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排比、对仗等。通过不断积累和巩固,学生可以逐渐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水平。

4. 鼓励学生开展写作实践

语言表达与修辞运用需要通过实际写作来得到锻炼和提高,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写作,多进行写作实践。学生可以写日记、写随笔、写读后感等巩固所学的语言表达和修辞运用技巧。

教学实例:

假设教师给学生出了一个以“我的暑假生活”为题目的作文,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式帮助学生进行语言表达与修辞运用:

首先,教师展示一篇优秀的以“我的暑假生活”为题目的作文范文。在范文中,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词语来描写自己暑假的活动,如:“阳光明媚的早晨,我和朋友们一起到河边嬉戏,笑声不断;在炎热的午后,我们躲在树荫下,享受清凉的阵风。”学生在阅读范文的过程中,可以学习用形象词语描写细节的技巧。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词语选择和比喻运用。学生可以尝试用具体的词语来描写自己的暑假活动,如用“鲜嫩的西瓜”来形容暑假的水果时光,用“欢声笑语的海滩”来形容暑假的海边游玩。然后再用比喻手法来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如用“像高温的火炉”来形容暑假的炎热天气,用“像一阵清风”来形容朋友的陪伴。

通过以上应用措施,学生会逐步掌握好在作文中实际应用语言表达与修辞运用的方法,同时通过模仿和实践,也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修辞运用水平。在层递式教学模式的引导下,学生在语言表达与修辞运用阶段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使作文更加生动、有趣、充满感染力。

(四)修改与反思

修改是对作文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进行审查和改进,确保作文质量更高,反思是对整个写作过程进行回顾和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和进步,为今后的写作积累经验。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采取一系列具体的措施帮助学生有效地进行修改与反思。

1. 指导学生审查作文内容

在修改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作文内容进行审查,确保内容与主题相关、结构合理、逻辑清晰。学生可以思考自己作文的主题是否贴切,是否有明晰的篇章结构,是否有明确的开头、中间和结尾。

2. 鼓励学生进行语言润色

语言是作文的表达方式,语言的质量直接影响作文的效果。在修改阶段,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作文中的语言进行润色,使其更加优美、准确、生动。学生可以检查自己文章中是否有重复、啰嗦、生僻词汇等问题,然后进行修改。

3. 提醒学生注意逻辑关系

逻辑关系是作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乎文章的条理和连贯性。在修改阶段,教师可以提醒学生注意逻辑关系,确保作文中的观点、论据和结论之间有明确的逻辑关系。学生可以逐段检查自己作文的逻辑关系,确保每一段都有合理的过渡和连接。

4. 引导学生进行同伴评议

在修改阶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同伴评议,让学生互相交换作文,并给予意见和建议。这样学生可以借助同伴的眼睛,看到自己作文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5. 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总结

反思是对整个写作过程的回顾和总结,它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写作经验和不足之处。在修改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总结,提出一些问题,如写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如何解决问题、有哪些进步等。学生可以通过反思总结,为今后的写作积累经验和提高写作水平。

教学实例:

假设教师给学生出了一个以“我的梦想”为题目的作文,学生完成作文后,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式来帮助学生进行修改与反思:

首先,教师指导学生审查作文内容。学生可以检查自己的作文是否贴切主题,是否有明确的开头和结尾,是否有合理的论据和论证。

接着,教师鼓励学生进行语言润色。学生可以检查自己作文中是否有啰嗦的表达,是否有重复的词语,然后进行修改。例如,学生在描述自己的梦想时,可能用了类似的表达,如“我的梦想是……”“我希望……”等,这时可以进行简化和优化。

在修改阶段,教师还可以提醒学生注意逻辑关系。学生可以逐段检查自己作文的逻辑关系,确保每一段都有合理的过渡和连接。例如,在作文中描述自己的梦想时,学生可以通过“首先……其次……最后……”的结构来安排自己的论述,使文章逻辑更加清晰。

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同伴评议。学生可以交换作文,并给予意见和建议。

在修改完成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总结。学生可以回顾整个写作过程,思考自己遇到的困难、如何解决问题、有哪些进步等。例如,学生可能反思说:“我在写作过程中遇到了找不到合适词语的问题,下次我要多积累一些词汇,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以上应用措施,学生会逐步提高对作文质量的审查和改进能力,积累写作经验,为今后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在层递式教学模式的引导下,学生在修改与反思阶段逐渐形成对作文写作的全面把握,使作文内容更加优美、连贯和精彩。

三、 结论

文章探讨了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层递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措施,着重研究了作文教学环节中的构思与主题选择、素材搜集与组织、语言表达与修辞运用、修改与反思四个方面的具体实施。需要强调的是,层递式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并非一成不变的刻板模式,而是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和写作特点进行灵活的运用。教师在实施层递式教学模式时,应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需求,注重个性化的指导,帮助每个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使学生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李康.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层递式教学模式的应用[J].新课程,2021(22):110.

[2]吴祥山.漫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层递式教学模式[J].考试周刊,2017(87):74.

[3]张学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层递式教学模式的运用[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