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读书吧”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设计路径探讨
2024-08-01王凌云
作者简介:王凌云(1981~),女,汉族,浙江东阳人,浙江省东阳市花园外国语学校小学部,研究方向:小学语文。
摘 要:学习任务群是一种将学习目标融入学习任务,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实现目标的学习方法。作为组织、呈现课程内容的方式之一,任务群现已在中小学课堂得到推广,教师可通过设置任务群的方式,整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文章从整本书阅读出发,结合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快乐读书吧”模块的内容,首先介绍了“快乐读书吧”的结构、围绕该模块设计学习任务群的必要性,其次归纳了设计要点,最后讨论了设计的有效路径,如确定统整性目标、创设真实阅读情境、科学设计学习任务、多元展示学习成果、对过程性评价引起重视。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快乐读书吧”模块;学习任务群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25-0038-05
整体阅读是小学统编版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整体阅读的一项重要模块,“快乐读书吧”模块的学习任务设计效果越来越受到教师关注。以往,在这一模块的教学中,教师使用的整体阅读教学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相关教学设计未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不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部分教师未能对整体阅读书目展开详细分析,仅凭借教学经验对学生的阅读任务做出指导。同时,忽视学生的年龄特征与阅读兴趣,使得阅读学习任务群的设计缺乏针对性。此外,部分教师也未能对整本书的阅读进行过程评价,选取的评价方式多为结果导向,这与“快乐读书吧”的设计初衷背道而驰,对落实新教育背景下小学整本书阅读学YkSxyu6nS8ZBi83dy0VOqx6fbiooXeAtrFEJIn4pJQU=习理念产生不良影响。新课标针对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制订了针对性教学方案,明确指出要将整本书阅读作为当前小学语文统编版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同时确认了整本阅读学习群是阅读教学的实践主体,提出做好阅读学习任务群设计的教学观点,为阅读实际教学提供了理论方法支持。
一、 “快乐读书吧”模块介绍
最新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新增了“快乐读书吧”模块,本节主要分析该模块的结构特征,为确定学习任务群提供参考。
(一)横向结构
语文统编版教材“快乐读书吧”模块横向结构高度一致,均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①用一段话点明阅读的主题,如童话故事、神话故事、民间故事;②从人物、内容或语言的角度出发,为学生推荐符合其年龄的书籍;③通过便利贴介绍阅读特定类型问题的方法与习惯;④坚持“文化无国界”这一原则,向学生推荐国内外的优秀书籍。
(二)纵向结构
“快乐读书吧”模块编排内容时,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低年级教材中,该模块的内容多为故事、童谣及儿歌,中年级教材内容为科普读物、童话、神话和预言,高年级教材内容则以世界名著、民间故事还有成长故事为主。由此不难看出,“快乐读书吧”的横、纵向结构相辅相成,鉴于此,在设计学习任务群时,教师一方面要整体分析模块内容,另一方面要凸显各年级教材主题的内在关联。
二、 基于整本书阅读设计学习任务群的必要性
近几年,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学方式的不断变革,整本书阅读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逐渐受到教育界的关注。对小学语文教师来说,针对整本书阅读设计学习任务群的意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正确阅读观念
在这种学习方式下,学生能够做到持续地阅读整本书籍,而不是碎片化阅读,这有助于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阅读习惯,让学生意识到阅读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耐心和毅力。同时,通过整本书阅读,学生还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整体结构,从而培养自己对文学作品的整体把握能力。
(二)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此种学习方式下,学生需要对整本书籍进行深入的阅读和理解,这有助于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深层次理解能力,并通过在群体中相互交流、讨论,拓展自己的思维,加深对书籍内涵的理解。此外,学生还需要整理书籍笔记并加以分享,整理和分享的过程也有助于学生加深对书籍内容的理解,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培养批判性思维
在学习任务群中,学生需要对书籍内容展开深入的思考和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或是观点。通过与其他同学的交流和讨论,学生能学会审视以及分析书籍内容,形成独立的见解和观点,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及相应的能力。
(四)促进合作学习及交流
学习任务群中,学生需要与其他同学合作,共同完成阅读任务,整理书籍笔记并分享。合作学习和交流的过程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助互学,加强学生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五)增强学习动机和兴趣
相较于传统的阅读方式,整本书阅读更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深度思考,强调激发学生对书籍内容的兴趣,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阅读过程中。通过学习任务群的交流和分享,学生可以获得他人的反馈和建议,加深对书籍内容的理解和感悟,从而增强学习的动机和兴趣。
三、 基于整本书阅读设计学习任务群的要点
对整本书阅读活动而言,设计学习任务群的目的是为参与阅读活动的学生提供科学指导,确保学生能够跟随任务群的指引,通过多项探究实践活动,高质量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考虑到“快乐读书吧”模块在每单元的结尾,并且和其他模块之间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应从整体出发,设计科学的学习任务群,在开展该项工作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目标明确,任务可行
确定每本书的学习目标和内容,通过小组讨论和导师引导,使每个学生清楚了解自己的任务和期望。根据书籍内容以及阅读难度,制订合理的任务时间表,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阅读、学习和思考,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深入思考和交流。
(二)小组合作,相互促进
依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分组,将具有相似兴趣的学生组成小组,鼓励互相交流、分享和学习。设定小组目标和角色,鼓励分工合作,确保每个小组成员均有明确的任务角色,如组长、记录员、讨论展示者,使阅读活动能够有序推进。
(三)教师引导,指导学习
教师既负责指导和辅导学生的学习,帮助解决问题、引导讨论、给予反馈,还要负责提供书籍的学习指南,告知学生阅读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学习和思考。
(四)动态评估,及时调整
及时记录学生的学习成果、问题和反馈,形成学习档案,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指导。同时,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学习情况,定期展开评估和反馈,在此基础上,酌情调整学习任务、方式,以提高学习效果和学生的参与度。
(五)多元学习,提供选择
提供多种形式的学习资源,包括但不限于电子书、有声书、讲座视频,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时间。除线下小组讨论外,还可以提供线上社交平台或论坛,确保学生能够随时随地交流和分享。
四、 基于整本书阅读设计学习任务群的路径
新课标指出,基于整本书阅读设计的学习任务群其核心功能是:为学生提供指导,使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时,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阅读目的科学选择阅读书籍并制订详细的阅读计划,搭配不同阅读方法完成整本书的阅读;通过不同方式表达见解、分享心得,主动与他人讨论阅读所遇到的问题,掌握更多阅读整本书的方法、积累更丰富的经验,从而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具备更理想的整体认知能力。鉴于此,在设计学习任务群时,教师既要考虑学生实际情况,还要考虑教材的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学习任务,真正做到以学习任务为抓手,对学习资源、方法以及内容进行整合。
(一)确定统整性目标
“快乐读书吧”模块和其所在单元课文之间存在着极为紧密的联系,教师应保证所确定学习目标具有统整性,充分发挥学习目标的引导作用。正常情况下,确定统整性目标的步骤为:首先,根据学生情况,在“快乐读书吧”所推荐的书籍中选择需要学生整本阅读的书籍。其次,根据单元涉及的语文要素、人文主题,对“快乐读书吧”内容、本单元其他模块的内容进行梳理,明确各模块在内容层面的关联性,据此确定阅读要点。最后,科学整合阅读要点和阅读书籍,分析阅读书籍具有的教学价值以及文本价值,在此基础上,确定统整性目标。
以小学语文统编版六年级下册教材为例,确定“快乐读书吧”模块统整性目标的流程如下:阅读前,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将阅读书籍定为《骑鹅旅行记》,并比对市面现有不同版本《骑鹅旅行记》的内容,确定口碑最好、内容最完整的译本作为阅读版本。该单元涉及的语文要素有两个,分别是“概括书籍大意,了解故事内容”“介绍印象深刻的情节及人物”。阅读后发现,单元课文与“快乐读书吧”模块所推荐的书籍密切相关。口语交际模块将主题定为共同阅读一本书,并指出教学活动推进到该环节后,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交流平台模块要求学生交流人物评价,从而对人物形成更加多元且立体的印象;单元习作模块要求学生掌握撰写文章梗概的方法。通过分析不难看出,本单元的“快乐学习吧”模块十分重视对学生阅读奇遇类书籍的兴趣的激发,希望能够通过整本书阅读,锻炼学生概括书籍大意的能力,使学生掌握从不同角度评价人物的方法,为日后阅读其他类型文学名著奠定基础。鉴于此,教师可以将学习目标定为:第一,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使学生具备独立制订阅读规划、阅读整本书、概括书籍大意的能力;第二,了解主人公尼尔斯的经历,结合精彩的情节,对尼尔斯的形象加以评价;第三,对比阅读,了解尼尔斯的成长经历和变化,感悟成长对人的意义;第四,通过不同形式介绍并且分享阅读体会。
(二)创设真实阅读情境
走访调查发现,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时,选择直接套用任务模板,例如,在阅读故事类书籍时,一部分教师会按照①带领学生制订与自身情况相符的阅读计划②阅读打卡③制作人物名片④讲故事的步骤完成阅读任务,虽然模板提供的任务活动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可以锻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但在不分析书籍内容、不了解学生需要的情况下直接套用模板,并不利于激发学生兴趣,久而久之,极易使学生对阅读产生抗拒心理。“快乐读书吧”模块强调快乐阅读,要求教师先创设有趣且真实的阅读环境,再设计并布置阅读任务。以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五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模块为例,在组织学生阅读《中国民间故事》时,教师可以根据书籍内容在课堂上创设拍电影这一情景,借助撰写电影脚本、绘制电影分镜头、选择电影演员等任务,对学生阅读兴趣进行激发,真正做到寓教于乐,使学生在真实场景中对阅读成果加以运用。例如,阅读《骑鹅旅行记》时,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创设情境:第一,在课堂上,通过VR技术或者多媒体模拟《骑鹅旅行记》中的旅行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尼尔斯的旅行经历;第二,组织学生扮演书中的主要人物或者情境中的角色,通过模拟对话和情景再现,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书中的情节和人物。阅读活动结束后,组织开展书籍分享会,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书中的情节和人物,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以及感受,通过互相倾听和交流,促进学生对书籍内容的深入理解。
(三)科学设计学习任务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习任务群通常由多个相关联的学习任务组成,在设计和布置语文学习任务时,教师应以特定的学习主题为核心,确保组织开展的各项实践活动在逻辑层面相互关联。为达到新课标提出的要求,教师应聚焦于学生的阅读实践,设计学习任务群时,详细说明实践主体以及实践方式。另外,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时,教师还要对学生的阅读规律引起重视,学生在阅读整本书时,通常会反复揣摩阅读内容,以确保自己能够准确理解文本并代入作者视角感受作者情感,在此基础上,逐渐由梳理概括过渡到迁移创造,最终达到把握整本书的效果。由此可见,在布置与整本书阅读有关的学习任务时,教师应充分凸显学习任务的关联性、逻辑性和层级性。考虑到整本书阅读具有时间跨度大、内容多的特点,教师可以先对核心任务加以设计,再按照特定的逻辑及层次将核心任务拆分成多个子任务,并针对不同子任务开展相应的学习活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呈现知识,以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阅读整本书的任务。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在设计、布置阅读任务时,融入训练学生高阶思维的活动,仍以六年级下册教材“快乐读书吧”模块为例,该模块为学生推荐了三本书籍,分别是《鲁滨孙漂流记》《骑鹅旅行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以往多数教师选择分别针对不同书籍设计不同阅读子任务,如“概括书籍大意”“介绍印象深刻的情节”,这种方法仅考虑了“概括书籍大意,了解故事内容”的教学要求,而没有体现“多角度评价书中所出现人物”,导致学生难以深入理解书籍内容。针对这一情况,最有效的解决方法就是在设计、布置学习任务时,融入能力以及思维方法训练,以确保所设计任务既具有层级性,同时又在逻辑层面相互关联。
(四)多元展示学习成果
众所周知,学习成果不仅能够体现教师所设计学习任务群的科学性,还能够反映学生理解、掌握任务群核心知识的情况。展示形式并不唯一,包括但不限于表演、口头报告以及作品展示,每个任务群均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形式对学习成果加以展示。该环节,教师的任务是为班级内的学生平等提供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平台和机会,激发学生兴趣,做到全员参与。
符合小学生情况的展示形式有以下几种:一是书籍摘要展示。教师可以要求每位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书籍,撰写一份书籍摘要,介绍书籍的主题、作者的观点、对自己的启发。二是书籍笔记分享。鼓励学生整理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书籍笔记,包括对重要观点的总结、自己的思考和感悟等,并以演讲、手抄报等形式进行分享。三是书籍主题讨论会。组织学生参加书籍主题讨论会,每位学生选择自己阅读的书籍主题,展开深入的讨论和交流,通过小组讨论、辩论、角色扮演等形式,展示对书籍主题的理解及思考。四是创意展示比赛。组织学生参加书籍学习成果的创意展示比赛,鼓励学生以绘画、手工制作、舞蹈表演等形式展示对书籍的理解和思考,评选出最具创意和表现力的作品,在班级或是校内加以展示。五是书籍演讲比赛。组织学生参加书籍演讲比赛,要求每位学生选择自己阅读的书籍,根据书籍内容撰写演讲稿并独立完成演讲,演讲内容可以包括对书籍主题的解读、作者的观点、个人感悟,以展示学习成果和思想深度。事实证明,通过以上方式展示学习成果,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深化学生对书籍内容的理解及掌握,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五)重视过程性评价
新课标要求教师考查学生阅读整本书的过程,以学生采取的方法、表现出的态度和完成的阅读笔记为依据,对学生阅读情况做出评价。一般来说,整本书阅读活动应该分五步完成,分别是①选书②预读③通读④研读⑤展示。其中,在预读、研读两个环节,极易出现过程性评价缺失的情况,影响最终的阅读效果。考虑到过程性评价能够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思考自己在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调整后续的阅读方法,教师在组织学生阅读整本书时,一方面,要关注学生所选择阅读方法或策略是否科学、学生是否已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另一方面,要在阅读活动告一段落后,尽快评价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指出学生的闪光点和不足,为学生整本书阅读提供指导,同时修改教学方案和学习任务,以确保后续开展的阅读活动能够取得理想效果。
对小学语文而言,其过程性评价应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评价学生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的阅读态度和习惯,包括是否能够持之以恒地完成阅读任务,是否有耐心和毅力,是否能够主动地积极地参与阅读过程,以及是否能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二是评价学生对整本书内容的理解能力,例如,对书籍主题、情节、人物等内容的理解是否深入,是否能够准确把握书籍的主旨和要点,是否能够对书籍内容展开深入的分析和思考;三是评价学生撰写、整理阅读笔记的能力,包括但不限于是否能够准确地记录书籍的重要内容和自己的感悟,是否能够对书籍内容进行整理和归纳,是否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四是评价学生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参与讨论和交流的能力,例如,是否能够积极地与他人交流和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是否能够尊重他人的观点,是否能够理性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是否能够从交流中获得新的启发和思考;五是评价学生在阅读整本书时展示出的批判性思维及能力,如是否能够对书籍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是否能够提出有建设性的批评和建议,是否能够形成独立的见解和观点;六是评价学生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的合作学习能力,包括是否能够与他人合作完成阅读任务,是否能够有效地进行团队合作与交流,是否能够尊重他人的意见和建议等。
五、 结论
综上,学习任务群是指一组相关的学习任务,旨在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各方面的能力。整本书阅读设计学习任务群的初衷是增加学生阅读量,使学生在小学阶段形成问题意识、团队意识,锻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现阶段,以整本书阅读作为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方法越来越被教师认可,其阅读教学内容更加完整、细致,教师也能够关注学生在阅读中的连贯性与整体性。对阅读学习计划进行制订,可以促使教师科学有序安排课内与课外阅读时间,并确保学生个体阅读与集体阅读统一,有利于教师跟进学生阅读进展。同时,教师也能够对阅读成果做出全面评价,使得传统阅读教学课内课外相互独立的模式发生改变,落实“快乐读书吧”模块所强调的快乐阅读理念。未来,教师应加大对学习任务群的探索力度,结合“快乐阅读吧”这一模块的内容,不断完善基于整本书阅读所设计的学习任务群,以确保学习任务群的价值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得到最大化发挥。
参考文献:
[1]李研.基于“读思达”教学法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以统编版高段教材“快乐读书吧”栏目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3,24(11):84-86.
[2]姜鸿燕.三读:点亮“悦读”之旅——低年级小学语文统编版“快乐读书吧”教学路径探究[J].教育界,2023(31):116-118,121.
[3]王舒凡.“读思达”教学法视域下中小有效衔接的实践研究——以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例[J].试题与研究,2023(34):46-48.
[4]张娜.纵横梳理明方向研读文本学方法——大单元视角下小学语文“快乐读书吧”教学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3(10):58-60.
[5]刘宁,郎春花.整本书阅读任务群的教学落实——聚焦《快乐读书吧》[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23(10):17-21.
[6]葛磊.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设计与思考——以部编版教材“快乐读书吧”为例[J].河北教育(教学版),2023,61(Z2):55-58.
[7]蒋俊雅.“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理解和落实——以《西游记》整本书阅读为例[J].小学教学设计,2023(Z1):127-129.
[8]王宁.“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下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教学策略——以中年级“快乐读书吧”教学为例[J].江苏教育研究,2023(1):8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