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阅读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4-08-01郑明利
作者简介:郑明利(1979~),男,汉族,甘肃庄浪人,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南湖中学,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
摘 要:创意阅读作为一种新型的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受到中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视,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逐渐获得应用。基于此,为了推动创意阅读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文章针对创意阅读的内涵进行简单探讨,对创意阅读的优势、应用价值以及必要性进行分析,并指出部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发挥创意阅读作用的相应策略。
关键词:创意阅读;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25-0033-05
在课程改革持续推进的背景下,传统的语文阅读方式效率相对较低,无法有效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阅读发展需求,而创意阅读的应用受到语文教师的关注。鉴于此,教师应当在准确把握创意阅读内涵的基础上推动这一教学方法在阅读课堂中的应用,针对阅读教学现实问题采取相应措施,使创意阅读真正发挥应有价值,切实促进学生成长发展。
一、 创意阅读内涵
创意阅读是随着创意写作而衍生出来的一种阅读模式、阅读方法,结合实际来看,创意阅读致力于达成“思想和行动统一”“文本表达与创作技巧深度结合”,核心在于培养读者的创意能力,让读者关注文本如何构成、如何表达。一开始,这一阅读模式是为了让读者能更好、更高效地进行创意写作表达,而随着现代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创意阅读这一新型的阅读模式逐渐被应用于中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成为提升阅读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的重要手段。具体而言,创意阅读立足文本创作与写作表达的动态过程,让读者打开个人思维进行全方位阅读,从而获得理想的阅读体验,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与作者、文本内容、文中人物的情感共鸣。
二、 创意阅读优势与应用价值分析
(一)优势分析
创意阅读这一阅读模式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下述方面。首先,阅读的视野范围不同。传统的阅读教学过度重视知识的传授与知识体系的建构,将阅读教学的重点放在知识层面,而创意阅读的重点则由知识转向思维、能力和情感价值,既要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也要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创作能力,创意阅读的视野范围更为宽广。其次,阅读教学的内容不同。传统的阅读教学较少引入教材以外的教学内容,即便引入,也只是处于一笔带过,而单纯依靠教材无法满足学生的阅读量需求,也无法促进学生进一步的成长发展。而创意阅读则打破教材与课外阅读资源之间的壁垒,而且引导学生在丰富阅读资源的帮助下进入自身的内心世界,真心实意地表达自身情感。与此同时,创意阅读教学中的阅读内容会以图片、声频、视频、文字等多种形式呈现出来,这也是教学内容不同的直接体现。最后,阅读教学主体不同。在传统的阅读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未得到凸显,学生更多处于一种亦步亦趋的学习状态,只是跟随教师的节奏被动学习。而创意阅读则将学生作为阅读教学的主体,让学生主动阅读思考,表达内心情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动状态,教师则更多是指导者、辅助者。
(二)应用价值研究
首先,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前文提及,创意阅读教学的着眼点由知识发散至思维、能力、情感价值等多重维度,故而在开展创意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快速掌握语文知识,锻炼自身的思维能力,提升思维水平,并逐步培养自身的阅读能力、创新意识。其次,构建高效的语文阅读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性的评判标准在于学生学到了什么、学到了多少,创意阅读将学生置于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中心,使其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下进行思考探究,学生在有限的阅读时间内可以学到更多。同时,创意阅读能活跃学生思维,使学生更乐意与教师进行交互,而后在有效交互的过程中共同构建高效的语文阅读课堂。再次,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创意阅读是由创意写作衍生而来的,在创意阅读实施的过程中,学生能主动赏析文本内容中的写作技巧、表达手法,而后结合自身的语文知识、创意想法将其应用于写作活动,提升作文内容的质量和水平,突出写作的创意性特点,实现阅读和写作的深度融合。最后,促进初中语文教师的职业发展。创意阅读不同于传统的阅读教学,需要教师主动转变教学观念,整合相关的教学资源,做好教学优化实施,准确把握课堂教学进度并完善阅读教学评价,这些都对初中语文教师的能力水平提出更高要求,但也为初中语文教师的职业发展提供了契机。
三、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创意阅读应用的必要性
(一)初中生学情特征需要应用创意阅读
建构主义理论提到,学习是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新旧知识的融合,进而构建新型知识体系,形成新概念的活动。学生在学习中是否构建出新型知识体系,是教学活动是否能够顺利实施的基础。然而,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初中阶段学生开始逐渐具备独立思维,在很多方面极易产生新型见解,具有极高可塑性。同时,初中阶段学生的记忆力和逻辑思维开始快速发展,情感因素更加复杂,阅读共情能力增强。在此情形下,传统阅读教学无法满足学生阅读需求,需要教师将创意阅读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根据学生学情特征变化情况,通过代入式阅读和全感官式阅读,引导学生学会站在人物角度和作者角度进行阅读。这样,学生在创意阅读中可以逐渐培育创造性阅读思维,拓展阅读视野的广度与深度,从而有效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水平。
(二)落实新课标要求需要应用创意阅读
在新课标政策中,教育部提出“引导学生成长为主动的阅读者、积极的分享者和创意的表达者。”教师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体会作者运用语言和形象建构的艺术世界,按照个人阅读体验,表达自身的思想情感。同时,新课标还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提出如“整本书阅读”一类的拓展型任务群,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比新课标与传统教育政策,新课标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然而传统满堂灌以及单篇阅读不符合新课标提出的阅读教学要求,教师需要将创意阅读应用到课堂中来,扩大阅读文体范围,组织跨媒介阅读,借助翻转课堂、阅读故事分享等,调动学生主动阅读心理,引导学生自主分享和表达思想情感,使学生在创意阅读中能够全面发展综合能力,使新课标提出的教学要求落到实处。
(三)语文核心素养培养需要应用创意阅读
自从我国提出人才强国战略后,教育领域开始大力实施教育体制改革,并且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越来越重视,教师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也应按照核心素养培养需求,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等。同时,在核心素养中,思维能力处于重要位置。然而相比其他能力而言,思维能力培养内容较多,包含直觉思维、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创造思维等。教师要想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可以应用创意阅读进行,通过模式化阅读,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培养,确保学生在创意阅读中能够有效提高思维品质。
四、 创意阅读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问题
(一)阅读教学内容整合不够
部分教师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习惯按照教材文本排列顺序进行单篇阅读教学,在每个课时知识点教授完毕后,直接开展下一个课时教学,没有按照阅读教学需求以及学生听课表现,实施跨课时或者跨单元整合。这样极易导致学生的阅读学习浮于表面,无法快速掌握同类型文本阅读技巧,从而影响了阅读教学质量。再者,部分教师在讲解教材中的文章时,未能将与作者有关的其他创作文章引入到课堂中,未能及时向学生阐明作者的创作风格,使得学生对有关文章了解程度较低,无法切身体验创意阅读魅力,降低了学生阅读积极性。
(二)忽视发散思维培养
初中语文在升学考试中属于重要科目,而阅读在试卷中占据关键比重。部分教师为了提升学生语文考试成绩,在日常阅读教学中侧重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能力,却忽视发散思维培养,很少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出发探究阅读文本,导致学生在阅读期间,对阅读文章构成以及表达技巧等缺乏充分了解。同时,部分教师为了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在课堂上习惯通过语言灌输的方式向学生讲解重点知识,很少针对文章中的人物形象以及创作背景等提出开放性问题,即使部分教师提问,也是向学生提出具有固定答案的问题,导致学生无法有效培养发散思维,从而影响了阅读教学育人质量。
(三)阅读体验较差
阅读体验影响创意阅读教学效果。但是部分教师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未能运用现代化技术创设与文章相符的阅读情境,没有将教材上描述的画面动态展示到电子屏幕中,通常只要求学生观看文中插图。然而初中语文课本篇幅有限,插图画面较小,随着书本使用时间增长,部分插图出现磨损现象,学生无法从中获得良好的阅读体验,给创意阅读教学带来不利影响。另外,部分教师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没有针对创意阅读的需求,引导学生结合语言文字展开联想与想象,导致学生无法在阅读中有效打开心理世界,无法与阅读文本和作者产生精神共鸣,降低了阅读教学效果。
(四)忽视学生创意表达
创意表达与创意阅读息息相关,学生的创意表达质量,直接反映了创意阅读教学效果。但是部分教师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教授文章时,习惯运用大量时间教授重点字词含义、段落大意等知识点,很少将读写结合引入到创意阅读中,没有要求学生对文中的经典语句进行仿写训练,导致学生在创意阅读中无法有效实现语言建构与运用,从而影响了阅读教学质量。此外,部分教师虽然在阅读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了模仿写作机会,但是在指导学生期间,习惯按照自身对经典语句的理解对学生进行纠正,没有针对学生写作能力,向学生提出模仿写作中存在的不足,也没有传授改进方法,导致学生创意表达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提升,从而影响了阅读教学质量。
五、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创意阅读的应用策略研究
(一)实施知识性阅读,夯实阅读功底
知识性阅读当是阅读的基础,也是阅读活动的重中之重,任何形式的阅读教学活动都不能脱离知识性阅读,故而做好知识性阅读是教师开展创意阅读必不可少的一步。因此,教师需要从下述角度出发,推动知识性阅读的开展。
一方面,整合教材内部资源,增进学生理解。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习惯性地采取单篇阅读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这就人为地割裂了不同文本之间的关系,导致学生无法从整体、系统的视角看待阅读文本。故而,教师需要主动整合语文教材内的阅读资源,推动学习任务群、大单元教学等先进模式的应用,在此基础上主动整合语文知识,构建科学完善的知识体系,实现相似主题的文本有效整合。例如,教师可以主动打破单元、教材之间的限制,将《孔乙己》《范进中举》两篇文章结合起来,让学生初步了解古代的科举制度,分析科举制度的优点和弊端。通过两篇文章的阅读活动,学生将知道科举制度为当时的统治阶层选拔大量的人才,但这也导致被选拔的人才只能按照固定的思维方式进行学习、考试,限制了人才的创新发展,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我国近代社会的落后。
另一方面,积极吸收课外资源,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在实施创意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浓厚的兴趣对学生学习思考、理解记忆具有重要作用,从当前的教学实践来看,一些学生对阅读活动缺乏兴趣。鉴于此,教师可以主动吸收课堂以外的教学资源,将其与课内文本相结合。例如,在讲解《孔乙己》的时候,教师可以将鲁迅先生笔下的小人物作为切入点,整合《药》《阿Q正传》《祝福》等文本资源,将其引入语文课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进入高效阅读的状态。
(二)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多维分析文本内容
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适当的发散对于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增进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是非常重要的。传统的阅读教学多为鉴赏式阅读,故而教师应当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探究文本内容。例如,针对《孔乙己》《药》以及《祝福》等文本,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造成文中小人物悲惨命运的原因,有学生指出主要原因是时代背景,而有学生指出小人物自身的不作为以及周边人们的愚昧、无知和冷漠也是造成其悲惨命运的重要因素。如此,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小人物命运的成因,对文本获得更为深刻、更为清晰的认识。
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文本内容,如知识结构、写作技巧、文章主旨和情感取向等。前文提及,创意阅读致力于达成“思想和行动统一”“文本表达与创作技巧深度结合”,故而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需要做到让学生懂得文本如何构成、如何表达,帮助学生掌握文本内容中的写作技巧、表达方法。例如,在《孔乙己》这篇文章之中,鲁迅先生多次描写孔乙己的外貌特点,并结合语言、动作等描写手法刻画出孔乙己穷酸落魄的形象。同时,鲁迅先生结合他人语言、店内环境等要素进一步提升对孔乙己的刻画效果,最后借助孔乙己的故事表达自身对封建社会、八股取士的批判,实现写作技巧与情感表达的深度融合,而学生在思考分析的过程中也能掌握相应的知识。
在完成上述教学活动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设置问题进一步拓展学生思维,使学生从更深的层次实现创意思考。具体来看,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鲁迅先生真的只是批判封建社会、八股取士吗?”在阅读《孔乙己》这篇文章的时候,学生无法有效分析出鲁迅先生更深层次的批判对象,教师可以结合《祝福》里面祥林嫂、柳妈、鲁四老爷等人物形象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通过探究学生发现,鲁四老爷实际上是封建卫道士的代言人,身为封建卫道士却并不遵守封建社会的宗法礼教,而只是以此压迫柳妈、祥林嫂这样的悲苦人。鲁四老爷这类虚伪的地主士绅更为恶劣,不论在哪种社会制度下,只要有“鲁四老爷”,再优秀的社会制度也终将成为他们压迫底层人民的工具。因此,相较于封建礼教、八股取士,鲁迅先生更深层次的批判对象是压迫人民的“鲁四老爷”。
(三)多管齐下,提升学生的阅读体验
创意阅读要打开学生的心理世界与个体思维,让学生对阅读内容形成更深刻的理解记忆,具备更突出的阅读体验。鉴于此,教师应当采取多种措施提升学生的阅读体验,使学生在良好的体验下进入文本描述的场景之中,以此对文本形成更准确、更深刻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雨的四季》这篇课文时,作者刘湛秋通过描述不同季节的雨的声音与景象,呈现出雨的特点,仿佛大自然中的雨就像一个多变的精灵,教师可以基于课文内容创设相应情境。在创设情境的时候,教师要做到视听结合,通过播放不同季节的雨的视频呈现雨在不同季节的特点,或者在展示图片的时候配上对应的白噪声,通过视听双重刺激使学生感受作者对雨的刻画的精妙、准确之处,深刻理解作者对雨的感情。与此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语言描述雨的特点,或者描述大自然中其他事物的特点或对应形象,充分激发学生创意表达的积极性。
除了创设情境以外,联想与想象也是阅读教学常用的办法,故而在实施创意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联想,让学生借助想象的翅膀理解文章内容。仍旧以《雨的四季》为例,教师让学生闭上双眼,播放音频,让学生通过雨的声音分析其分别对应哪个季节,通过这一方法,学生仿佛置身于雨季之中,既能感受到春天的雨的娇媚、活泼特点,也能感受秋天雨的自然、平静、沉稳特点,正如文中描述的那样“当田野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母亲,显得端庄而又沉静了,它既不倾盆瓢泼,又不绵绵如丝、淅淅沥沥,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通过引导学生想象,学生获得更佳的阅读体验,打开自己的心灵世界与思维,实现了与作者、文本内容的情感共鸣。
(四)引导学生创意表达,巩固教学成果
读写结合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教师可以将其与创意阅读相结合,引导学生在完成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创意表达,实现阅读和写作的深度结合。例如,《雨的四季》这篇课文中,作者刘湛秋通过情景交融、比喻、拟人等技巧表达自身对雨的情感,文中经典语句较多,极具模仿写作训练价值。教师在基础知识教授完毕后,可以从中选出部分经典语句,要求学生结合作者在文中使用的写作手法进行模仿写作,让学生在语句中表达出自身对某一自然事物的喜爱之情,并呈现出该事物在不同环境下的特点。结合教学实践来看,有的学生描述不同季节的风,春天的风和煦且温暖,像一只柔嫩的手轻轻抚摸着脸颊,而夏天的风则夹杂着一股热气,仿佛要把人化掉一样,秋季的风便有了一丝寒意,冬天的风则是刺骨般的寒冷。但是部分学生语文基础较差,在模仿写作中极易出现表达不精准的现象。教师可以在学生模仿写作结束后,让同学之间互换写好的语句,要求学生从中学习其他同学模仿写作的优秀之处,力求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呈现不同季节的风的特点,巩固创意阅读教学成果,实现语言建构与运用、审美鉴赏与创造,以此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水平。
此外,受到阅读体验以及思想认知等因素影响,学生在创意表达中极易出现不同的表达风格,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主观意愿,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当学生的表达思路受阻时,更要对其进行点拨和指导,而非越俎代庖直接帮助学生续写,以此起到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效果。
六、 结论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创意阅读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能力水平,促进学生综合发展,实现师生共建高效的语文阅读课堂。为了推动创意阅读在教学中的应用,教师应当以知识性阅读为基础,帮助学生打牢阅读功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多维角度进行批判与发散,强化学生的阅读体验,引导学生结合阅读内容进行适当的自我表达,多措并举提升创意阅读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王语涵.创意阅读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牡丹江:牡丹江师范学院,2023.
[2]杜先伟.古诗文创意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22,24(4):137-140.
[3]姜晗.创意阅读推广选题 传承校风校史传统——以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校史阅读”系列主题推广为例[J].新世纪图书馆,2022(4):17-22.
[4]蒋旭健.实施创意阅读 让语文教学精彩无限[J].中学语文,2022(3):6-7.
[5]王艳丽,陈东.“创意阅读”,指向阅读素养的积极实践[J].安徽教育科研,2021(17):96-97.
[6]罗红.创意阅读,灵活写作——塑造新式初中语文阅写课堂[J].读写算,2021(16):16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