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体育“学练赛”一体化研究
2024-08-01魏纯
作者简介:魏纯(1992~),男,汉族,四川古蔺人,麦盖提县第六小学,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摘 要:为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体育教育不仅要注重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认知、情感、人际交往等方面的素养。而将学习和训练有机结合的“学练赛”一体化教学方式可以实现这一目标。然而,目前“学练赛”一体化存在理论知识教育缺乏、体育教学方式不够多元、课后作业设计不足、教师综合素质待提高等不足。基于此,文章结合教学现状,从注重理论知识教学,培养学生体育探究精神;针对性展开体育教学,采取创新模式展开教学;加强课后作业设计,养成良好体育运动习惯;创新体育教学理念,加强教师培训工作;开展多样竞赛活动,以游戏促进学生运动五个方面提出对策,以期为体育教学提供理论借鉴。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体育;“学练赛”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25-0015-04
通过“学练赛”一体化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并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热爱。然而目前的教学面临多种不足,影响教学的有效性。在这一情况下,结合教学需求展开深入分析,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一、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体育“学练赛”一体化面临的困境
(一)理论知识教育缺乏
目前小学体育“学练赛”一体化教学中,理论知识的教学相对较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更注重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未对学生进行足够的理论知识传授,这导致学生在体育知识的掌握上存在欠缺,学生无法全面理解运动的原理和规律。同时,理论知识的缺乏会限制学生对体育运动的深入理解和有效应用,影响学生对运动的练习与探索。由于教学中更注重实践操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少充分的机会进行运动的练习和探索,这使得学生的体能水平和技术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提升,影响学生在运动中的表现,限制其体育能力的发展。
(二)体育教学方式不够多元
一方面,现有的教学方式往往缺乏针对性,没有充分结合学生的天赋进行针对性教学。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和潜能,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优势来进行个性化的教学。但传统的体育教学往往只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缺乏个性化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这导致一些学生对体育课产生抵触情绪。另一方面,教学方法单一。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往往以讲解和示范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参与的机会。这种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导致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下降。同时,教师对课后作业的指导可能不够明确和有力,对作业质量评估不够。
(三)课后作业设计不足
其一,课后作业形式化较强。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缺乏创新和多样性的意识,过于注重作业的完成,忽视作业的质量和效果。课后作业缺乏多样性和创意性,往往只是简单的填空、选择题或背诵题目,缺乏足够的挑战和启发。其次,教师在教学时间和资源的限制之下,难以为每个学生设计个性化的作业,导致作业形式化的现象。其二,课后作业缺乏评价与总结。学生完成作业后,往往没有得到及时的评价和反馈,也缺乏总结和巩固所学知识的意识与能力。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缺乏对学生作业评价和总结的方法和意识,以至于无法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反馈。
(四)教师综合素质待提高
首先,教学理念不够先进。部分教师仍然将传统的教学理念作为教学支撑,并未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缺乏对最新研究和发展的关注,导致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理念滞后于时代。同时,教师的教学设计缺乏与时俱进地更新和改进,没有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来提高教学效果。其次,一些教师对学生的实际学情缺乏足够的关注,未能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教学计划设计。最后,体育教师缺乏培训。由于缺乏系统的培训机会和资源,一些体育教师在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方面存在欠缺,无法应对新的教育要求和体育教学的变革。因此,学校和教育部门也需要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培训和支持,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和资源,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五)体育教学活动开展不足
首先,缺乏多样竞赛活动。学校往往只注重传统的田径运动或球类比赛,缺乏其他形式的竞赛活动。这导致学生的体育参与度不高,缺乏兴趣。此外,缺乏多样竞赛活动也限制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无法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协作能力。其次,部分教师对多样竞赛活动和游戏化体育教学的理解和应用不够深入,缺乏相应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教师过于注重传统的技术训练,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学生在单调的训练中难以保持高度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容易对体育教学产生抵触情绪。此外,游戏化体育教学不足,影响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最后,部分学校资源有限,无法提供丰富多样的竞赛活动和游戏化体育教学的设施和器材。而且,教学评价体系较为单一化。
二、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体育“学练赛”一体化教学实践探究
(一)注重理论知识教学,培养学生体育探究精神
首先,加强理论知识的教学。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讨论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向学生传授运动的理论知识。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运动的本质和规律,提高运动的技能水平和竞技能力。其次,注重运动的练习与探索。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预留一定的练习时间,让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运动训练。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运动项目,加强对运动的探索和体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能力。最后,还可以加强学校与社区、俱乐部等合作,提供更多的运动机会和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专业指导,促进学生在运动中的全面发展。
例如,教师在展开跳绳教学时,可以结合跳绳的历史、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进行理论知识教学。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跳绳的起源和发展历史,让学生了解跳绳在不同文化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接着,教师可以详细讲解跳绳的技术要点,包括身体姿势、手腕和手臂的运动、节奏掌握等。通过图示和示范,让学生清楚每个动作的正确操作方法。同时,教师还应重点强调跳绳时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如场地选择、绳子选择、跳绳时的注意力集中等。教师可以通过实例和案例分析,让学生认识到跳绳时的潜在危险,并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在理论知识教学的基础上,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进行体育探究。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跳绳技巧的创新和改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特点和能力水平,尝试设计新的跳绳动作或改进现有的动作,通过实践和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跳绳技巧。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跳绳比赛,通过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技巧,学习他人的优点,相互学习和借鉴,共同进步。
(二)针对性开展体育教学,采取创新模式展开教学
首先,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天赋进行了解,并进行针对性教学。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体育天赋和兴趣爱好,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订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如,对于喜欢跳远的学生,教师可以为其提供更多的跳远训练机会,并给予专业指导,帮助学生发展个人潜力。通过针对性的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增强自信心,并取得更好的成绩。其次,教师需要改进教学方法,使教学更加高效。对此,教师可以引入更多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学习、情境化教学等。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相互配合,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果。而情境化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最后,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技术和互动教学平台,创造更多互动和参与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在开展武术基本动作教学时,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技术、互动教学软件等,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武术的魅力,提高学习的实践性和体验性。同时,教师可以将学习和实践相结合,通过学练赛的形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不断巩固所学的武术基本动作。对此,可以组织小规模的比赛或表演,让学生展示所学的技能和成果,激发学习热情。另外,教师可以根据核心素养的要求,将武术基本动作分解为不同的核心素养要素,如灵活性、协调性、力量等。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作标准度,通过武术动作训练,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
通过以上创新模式的应用,小学体育“学练赛”一体化教学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热爱,培养他们终身参与体育运动的意识和习惯。
(三)加强课后作业设计,养成良好体育运动习惯
针对“学练赛”一体化课后作业设计不足的问题,教师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改进:首先,教师可以引入一些实践性的作业形式。比如,让学生观察并记录自己在学练赛中的表现,写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或者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设计一个新的学练赛项目,并进行实际操作。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实际运动能力。其次,课后作业不仅是学生巩固知识的途径,也是教师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依据。因此,在设计课后作业时,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的评价和总结。建立起有效的作业评价机制,及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例如,可以通过设置问题,要求学生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并提供一些建议和改进方法,或者让学生与同伴进行互评,相互交流和学习。再次,教师应提高课后作业设计的创新性和多样性,引入更多的思考题、探究性任务和实践性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最后,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对学生的优点进行肯定,对不足之处提出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练赛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和综合素质。
(四)创新体育教学理念,加强教师培训工作
一方面,学校需要更加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培训,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和资源,鼓励教师不断学习和更新教学理念。例如,学校可以组织专题研讨会、教学观摩等,提供最新的体育教学理念和方法,帮助教师提升教学水平。而且,学校可以鼓励教师参加学术交流活动,使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学校和教育部门应当加大对小学体育教师的支持力度,为其提供更多的教学辅助资源和培训支持,帮助其提高教学质量和专业素养。对此,可以组织专门的培训班,邀请专业的体育教师或教育专家进行培训,教授创新的体育教学理念和实施方法,更好地推动小学体育“学练赛”一体化的发展。
(五)开展多样竞赛活动,以游戏促进学生运动
为确保小学体育教学顺利开展,教师可以采取多样的竞赛活动,并通过游戏的方式促进学生运动。首先,教师可以组织各种小组竞赛活动,例如,接力赛、拔河比赛、足球赛等。通过这些竞赛活动,学生可以在团队中相互合作,学会团结协作,培养集体荣誉感。其次,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的游戏,例如,绳索跳、踢毽子、捉迷藏等。这些游戏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参与体育课程的积极性。此外,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小型比赛,例如,投篮比赛、跳远比赛等。通过这些比赛,学生可以互相切磋,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同时,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练习体育技能。如设置多个关卡,每个关卡都有不同的任务和挑战,学生需要通过合作和竞争来完成任务,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协作能力。最后,在游戏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奖励机制,例如,优胜奖、最佳团队奖等,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和努力拼搏。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游戏中的表现,给予他们及时的指导和反馈,帮助他们改进和提高。
例如,教师在进行“小篮球”教学时,可以开展篮球接力赛: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站在一定距离的位置上,手持篮球。教师示范后,每组的第一个学生将篮球向后传递给下一个学生,直到最后一名学生将篮球投进篮筐,第一组完成任务的队伍获胜。同时,可以开展篮球射击比赛:在篮球场上设置若干投篮点,每个点上放置一个篮球。学生按顺序依次尝试将篮球投进篮筐,每个篮球成功投进计分,最终得分最高的学生获胜。另外,可以开展篮球盲目传球的游戏,将学生分成两个队伍,每队一侧站立,每队选择一名学生作为“盲目传球员”,其余队员闭上眼睛,只能依靠“盲目传球员”的指导进行传球。教师发出指令后,两队队员尽可能多地传球,并尝试将篮球投进对方的篮筐,完成任务次数更多的队伍获胜。
通过运用这些措施,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够全面发展学生的个性和能力。
三、 结论
综上所述,教师和学校需要共同努力,从注重理论知识教学,培养学生体育探究精神;针对性展开体育教学,采取创新模式展开教学;加强课后作业设计,养成良好体育运动习惯;创新体育教学理念,加强教师培训工作;开展多样竞赛活动,以游戏促进学生运动等方面入手,为学生提供更丰富多样的体育教学体验,推动小学体育教育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韬.“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探索[J].健与美,2023(3):132-134.
[2]沈丽婷.核心素养背景下体育“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策略探究[J].拳击与格斗,2023(3):102-104.
[3]张真.“学、练、赛”一体化视域下小学体育教学模式优化策略[J].体育视野,2023(5):83-85.
[4]苏建军.小学体育“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策略之研究[J].新课程导学,2023(5):48-51.
[5]陈美珍.小学体育“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对策[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2(23):56-57.
[6]黄凤,俞承宽.“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研究[J].青少年体育,2021(3):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