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文化人:“蒙爱”园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理路

2024-07-31李晓林

学前教育研究 2024年7期

*基金项目: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爱的教育’园本课程建构的实践研究”(编号:2016-10-005)

**通信作者:李晓林,重庆市北碚区朝阳幼儿园园长

[摘 要] 园本课程是幼儿园提升教育质量、走向内生和特色发展的重要手段,其建构应体现幼儿园的办园目标并尊重自身的办园历史。“蒙爱”园本课程聚焦“蒙以养正,爱润生命”的课程理念,通过挖掘幼儿园办园历史过程中的课程要素、提炼幼儿园的育人文化、持续深挖潜在的课程资源来启蒙幼儿关于爱的情感,并通过赋能教师专业发展、凝聚“儿童—教师—课程”三位一体协调发展的课程文化以及构建“家—园—校—社”融合的课程建设共同体来保障课程的实施。

[关键词] 园本课程;以文化人;课程文化

以课程改革为抓手,通过更新教育理念和育人方式,实现儿童全面发展是当下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应然走向。在实践过程中,不同的幼儿园基于政策法规、儿童发展以及文化等要素开展了丰富的园本课程实践,[1]如以儿童所处的自然、社会和生活环境为支撑的“成长教育”园本课程,[2]将地方戏曲与游戏融合以促进幼儿道德情感和审美创造发展的“茂腔课程”,[3]通过优秀文学作品来激发幼儿大胆表达和积极创造的“幼儿文学课程”,[4]等等。有研究认为,幼儿园园本课程的本体价值应包括传承固本、兼容并包以及创新发展的教育使命与文化责任,理应体现社会文化的育人方向、传承地域文化的精神价值,以及创生幼儿园课程文化,[5]即园本课程开发应体现以文化人的本体属性。基于上述理念,重庆市北碚区朝阳幼儿园结合国家制度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园所特色文化开展“蒙爱”园本课程建设,试图通过以文化人的形式来切实发挥园本课程的育人功能。

一、“蒙爱”园本课程的内涵及其历史溯源

一所个性化发展的幼儿园必须要有其独到的文化底蕴,应当在继承与发扬、创新与改革社会文化的过程中构建起独具魅力的课程理念。朝阳幼儿园“蒙爱”园本课程的建构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探索和历史积淀期,它是幼儿园在“爱的教育”园本课程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时代发展需要而建构的新的园本课程。所谓的“蒙爱”园本课程是指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启迪下,坚持以文化人理念,将传统美德与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社会主义(即“五爱”)等新时代价值观融入幼儿生活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蒙爱”园本课程致力于从小养成幼儿求真的心性、向善的品格和尚美的心灵,让幼儿在爱的浸润下厚植爱国情怀,不断获得“因爱而生”的身心发展动力,成为具有中国心的中国人。

朝阳幼儿园诞生于战火纷飞的抗战时期。在创办之初,幼儿园就高度重视培育幼儿的爱国意识,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深深扎根于幼儿的心灵,增强了幼儿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这也成为朝阳幼儿园“蒙爱”课程探索的肇始。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幼儿园以爱国主义教育为内核驱动,提出幼儿的爱国主义情感要从爱家、爱幼儿园、爱家乡的人民和一草一木等具体情感中孕育,要从生活入手对幼儿进行爱的情感教育,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在具体的实践上,幼儿园一方面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置了分层的教育目标,另一方面突出幼儿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积极发挥幼儿的学习主体性和积极性。2016年以来,为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学前教育的需求和践行示范性幼儿园在城乡学前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中的引领责任,幼儿园在传承与创新幼儿园优良办学传统和既有“爱的教育”园本课程实践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了“爱的教育”园本课程在新时代的教育内涵,构建了“蒙爱”园本课程体系。

二、“蒙爱”园本课程的建构路向

有研究认为,园本课程的构建需要厘清三个基本问题,即“谁”需要园本课程方案,“我们”需要怎样的园本课程方案,以及园本课程方案编制是否达到了预期。[6]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前提则是要“坚持儿童本位”。[7]朝阳幼儿园在推动“蒙爱”园本课程建设的过程中,摒弃了园本课程开发从零开始的片面化思维,[8]始终坚持“蒙以养正,爱润生命”的课程理念,追寻历史发展根脉,致力于以不同形式的文化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一)挖掘幼儿园办园历史过程中的课程要素,为当下园本课程开发提供经验参照

朝阳幼儿园的“蒙爱”园本课程是建立在幼儿园的办园历史和既往课程实践经验基础之上的。因此,“蒙爱”园本课程开发的第一步就是梳理幼儿园在办园过程中所积累的课程经验,并将既往课程建设的过程也当作课程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纳入其中。为了厘清幼儿园发展的文化脉络,朝阳幼儿园组织全体教职工通过查阅档案、实地走访等方式对幼儿园的发展历史进行溯源,并在历史的溯源中明晰幼儿园课程建设的原点。首先,幼儿园将从档案馆、博物馆、图书馆等机构获取的幼儿园资料以及幼儿园现存的资料,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以“爱的教育”为线索,对不同阶段的教学成果进行整理。其次,幼儿园根据资料的表现形式对收集的材料进行分类,通过对内容的分析来厘清“爱的教育”园本课程的历史发展脉络。最后,幼儿园组织全体教师对前辈们躬耕教育、以爱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行学习,将其作为“蒙爱”课程建设的动力,引导教师从“爱的教育”园本课程以及前辈们的教育精神去深刻理解“蒙爱”园本课程建设的价值要义和行动方向。

(二)提炼幼儿园的育人文化以促进“蒙爱”园本课程的特色发展

幼儿园独特的育人文化是园本课程开发的支点,“蒙爱”园本课程也注重通过对幼儿园育人文化的提炼来充实课程的文化和育人内涵,并在课程目标、教学方式以及空间环境三个方面进行了系统建构。

第一,“蒙爱”园本课程在目标上凸显了对家国的爱。幼儿园自创立以来一直践行以“爱”为核心的办园理念,并不断发展创新。在创园初期,幼儿园就秉承“良师兴国,学子振邦”的办学思想,确立了“激发民族意识,康乐儿童身心,增进必须知能,培养国民道德”的办学目标。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幼儿园把培养适应国家需要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作为教育目标;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幼儿园又提出了“从爱家、爱幼儿园、爱家乡的人民和一草一木等具体情感中发扬学前儿童的爱国主义情感”的教育主张。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幼儿园建构了培养“五心”中国味儿童的育人目标。概括来说,“蒙爱”园本课程就是要萌发幼儿最原始的关于爱的情感,以使他们的终身发展获得持续的动力。

第二,“蒙爱”园本课程在教学方式上强调以爱启智。在“蒙爱”园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始终以爱为核心,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以爱启智、以爱创美、以爱健体、以爱育爱,通过不同的方式为幼儿的终身发展播下爱的种子,使幼儿在爱的浸润下涵养心性、培养品德,养成善的品行和美的心灵。

第三,“蒙爱”园本课程在空间环境的创设上始终体现“爱他人”“爱自然”的文化品性。幼儿园课程的有效实施不仅要有明确且适宜的目标,而且还要有环境的浸润和熏陶,让幼儿在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中内化课程所传递的精神。“蒙爱”园本课程对幼儿的启蒙是以爱为核心的,这种爱包含对自然以及人类本身的天然之爱。为此,朝阳幼儿园一方面引导幼儿养成彬彬有礼、举止大方、懂得感恩、谦和温润的人际交往方式;另一方面鼓励幼儿大胆探索周围的自然环境,利用环境资源自主创新,让幼儿成长为会感恩、会思辨、乐交往、习惯好的时代新人。

(三)持续深挖潜在课程资源以强化“蒙爱”园本课程立德树人的目标

“蒙爱”园本课程以“以爱育人”为基点,以幼儿的社会性情感培养为核心,以幼儿的生活实践为载体,以游戏为主导活动,从“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条主线和“悦纳自己、关爱他人、家国情怀、传统文化、自然环境、科学探究”六大板块来培养幼儿的“五爱”情感。为实现上述目标,幼儿园持续深挖各种潜在的课程资源,使其更好地实现对幼儿情感、认知等方面的全面启蒙。为此,幼儿园基于幼儿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充分利用幼儿园所在地区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积极开辟教育空间,充分拓展教育资源,带领幼儿走出幼儿园,走进社区场馆,走向更广阔的大自然和社会。在教师引导和家长、社区参与的基础上,幼儿园建构了“我是剪纸小传人”“悠悠长长北泉面”“水稻大王袁隆平爷爷”“朝阳娃过中国年”“爱筑童心大美中华”等35个基地实践活动、18个节日主题活动、23类127个项目活动以及26项“蒙童节”特色主题课程。此外,幼儿园还积极借助外部专家的力量,建立起了长效的课程开发机制,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使得“蒙爱”园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有了可靠的制度和人力保障。

三、“蒙爱”园本课程建设的保障措施

(一)赋能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蒙爱”课程实践水平

“蒙以养正,爱润生命”的教育只有在充满人文关怀、与人为善、团结协作、认真务实的教师的支持下才能有效达成目标。因此,“蒙爱”园本课程的有效实践需要幼儿园赋能教师的专业发展,不断提升教师的课程开发与实施水平。第一,管理者将监管转向激励,充分激发教师的内在专业发展动力。幼儿园管理者坚持对教师进行正面激励,通过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方法,对幼儿园教师在课程实践中所呈现出的闪光点及时进行表彰,鼓励教师发现自身在课程建设中的优势,并引导其反思自己的不足,最后通过群策群力的方式找出原因并共谋应对策略。此外,幼儿园还根据教师的个性和专长设立专门的教科研团队,通过发挥各自的优势来实现他们的自我效能感。

第二,幼儿园通过课程审议引导教师成为课程文化的建设者。课程审议是建构园本课程文化的重要手段。课程审议是指课程开发者对教育实践情境进行反复的讨论与权衡,形成一致的理解与解释,并做出恰当的、具有内在一致性的课程变革的决定的过程。[9]在实践过程中,“蒙爱”园本课程建立了幼儿园、年级组、班级三级课程审议小组,采取文本审议、现场审议、反思审议等审议形式,针对课程实施前、实施中、实施后在审议中发现的有关问题开展教研活动,直至达成共识后才开展下一步的课程实施活动,若未达成共识则调整方案再次进行审议。幼儿园课程审议为教师的理念分享、课程认同、策略催生等提供了环境,[10]使教师真正拥有了课程决策权,使他们通过对教育理念和行为的反思来更新教育观念,提升自我的课程意识以及课程实施能力,能够更为深刻地理解“蒙爱”园本课程的以文化人内涵。此外,课程审议形成的课程民主决策制度自身也成为课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励着教师更为自发自觉地去实践“蒙爱”园本课程。

(二)凝聚“儿童—教师—课程”三位一体协调发展的课程文化,激活教师的课程创生动力

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课程本身与幼儿、教师三者协同发展的过程,而三者协同发展则形成了一定形态的课程文化,它们有一致的理念和稳定的表现形态。其中教师是串联幼儿有效发展和课程有效实施的关键要素,良好的课程文化可以充分激发教师的创生动力。因此,在开发和实施“蒙爱”园本课程的过程中,幼儿园始终关注对教师人文精神的培育,引导教师将对课程的理解与幼儿园的发展历史和办园目标结合起来,激发教师开发课程的深层动力。此外,幼儿园还通过完善内部管理、强化制度建设等方式来助力良好课程文化的形成,为教师创设和谐的人际交往环境和民主的意见表达平台,保障教师对园本课程建设的参与权和决策权。[11]

(三)构建“家—园—校—社”融合的课程建设共同体,强化园本课程实践的条件支撑

园本课程是园所文化的直接体现,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位幼儿、家长以及社区。因此,在“蒙爱”园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幼儿园以幼儿的日常生活和发展需求为依据,吸引幼儿家长、小学教师以及相关社区人员共同参与课程目标构建、课程内容选择、课程实施推进以及课程评价优化,通过园本课程来关联不同的利益相关者,促使他们积极贡献自己的智力和资源,为“蒙爱”园本课程的有效实施提供条件支撑。

参考文献:

[1]汪京莉.高质量发展战略指引下的园本课程建设[J].中国教育学刊,2022(10):107.

[2]杨柳.幼儿园“成长教育”园本课程的建构与实施[J].学前教育研究,2023(09):87-90.

[3]陈清淑,王雨晴,何京玉.基于传统戏曲文化的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J].学前教育研究,2023(04):87-90.

[4]李军静.以幼儿文学为载体建构幼儿园园本课程[J].学前教育研究,2023(10):87-90.

[5]吉喆.文化自觉:园本课程元价值的审思与实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43(26):44-47.

[6]黄小莲.园本课程方案编制三问[J].中国教育学刊,2021(04):75-79.

[7]李云淑.关于园本课程、课程园本化、园本课程开发等概念的辨析[J].上海教育科研,2008(11):80-82+62.

[8]钱佳乐.以文化之:幼儿园文化与园本课程开发探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3(24):35-37.

[9]顾旅明.幼儿园课程审议的实践与思考[J].学前课程研究,2007(03):47-49.

[10]宋雅凤.群体共振:幼儿园青年教师“支架式”课程审议新路径[J].今日教育(幼教金刊),2023(09):10-12.

[11]葛晓英.幼儿园文化构建的路径[J].学前教育研究,2012(12):67-69.

Cultivating People by Culture: the Practice of Kindergarten?鄄based Curriculum of “Menai”

LI Xiaolin

(The Chaoyang Kindergarten of Beibei District,Chongqing 400700 China)

Abstract: Kindergarty?鄄based curriculum is an important means for kindergarten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and move towards endogenous and characteristic development. Its construction should reflect the kindergartners’ goals and respect their own history. The kindergarten?鄄based curriculum of “Mengai” enlightens children’s feelings of love by excavating the curriculum elements in the kindergarten’s history, refining the kindergarten’s education culture, and continuously exploring latent curriculum resourc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urriculum is guaranteed by empowering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consolidating the curriculum culture of“child?鄄teacher?鄄curriculum” and constructing an integrated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community of “home?鄄garden?鄄school?鄄community”.

Key words: kindergarten?鄄based curriculum; cultivating people by culture; curriculum culture

(责任编辑:黎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