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生活事例的运用
2024-07-30王进恒
摘 要 道德与法治是初中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肩负着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和法治观念的任务,而生活事例是一种优质的教学资源,将其引入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不仅能够强化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也能适应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行为逻辑,增强学生对道法知识的吸收效果。文章主要探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生活事例的运用价值,从课程目标和实际学情出发,研究生活事例的具体运用策略,力求打造富有生活气息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推动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 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事例;运用;价值;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2024.17.041
The Application of Life Examples in Middle School Moral and
Legal Classroom Teaching
WANG Jinheng
(Liangzhou District Jiudun Town Nine-year School, Wuwei, Gansu 733000)
Abstract Morality and the rule of law is an important course in middle school education, shouldering the task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ideological, moral, and legal concepts. Life examples are a high-quality teaching resource. Introducing them into moral and legal classroom teaching can not only strengthen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 but also adapt to students' cognitive laws and behavioral logic, and enhance their absorption of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knowledge. The article mainly explores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life examples in middle school moral and rule of law classroom teaching. Starting from the course objectives and actual learning situation, it studies the specific application strategies of life examples, aiming to create a moral and rule of law classroom full of life atmosphere,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comprehensive literacy.
Keywords middle school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life examples; application; value; strategy
道德与法治课程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课堂教学追求回归生活的本真,而生活事例具备契合实际的优势,将其与课程有机整合,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道法认知。鉴于此,教师必须立足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改革的需求,以生活事例为载体,对教学内容和方式进行全方位的优化,带领学生在生活中探索知识,使其获得能力与素养的提升,从而构建指向生活的道德与法治课堂,高效实现教学目标。
1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生活事例的运用价值
1.1 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兴趣和动机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必要因素,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越强烈,教与学的效果就越理想。但是从以往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来看,对于课程的探索,学生普遍缺乏积极的心理动因。问题的症结在于,教师所沿用的教学手段过于陈旧,以理论灌输为主,学生感到索然无味,很难产生求知的欲望。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运用生活事例,其主要价值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生活事例源于学生所熟悉的现实世界,其内容可以唤醒学生的体验共鸣,兼具激趣和说理的作用,有利于课程知识的生动呈现,使学生化被动为主动,自主自觉地参与课程探索[1]。
1.2 能够引领学生实现知行合一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强调“理实一体化”的学科,在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的宗旨是让学生达到“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简而言之,就是让学生在情感层面认同课本中的道法理论,并转化为实际行动。但是从过往的课堂教学来看,理论与实践无法实现有效的衔接,大部分学生都在模仿记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很难发自内心地感悟,更遑论将认知转化为行动。将生活事例运用于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能够引领学生实现知行合一。生活事例是连接理论与实践的“纽带”,有助于增强教学内容的亲和力和感染力,使学生在生活视野下领会道德思想和法律知识,并逐步形成实践精神,从而让学生将道法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现知行合一的育人目标[2]。
2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生活事例的运用策略
2.1 运用生活事例引入新知,优化课堂开端
生活事例富有趣味性,且贴近学生的认知经验,能够使其产生代入感和共鸣感,是导入新课的“利器”。鉴于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运用生活事例引入新知,根据教材要点,遴选真实、典型、有趣的生活事例,引导学生围绕事例的内容开展交流和讨论,待课堂气氛变得活跃之后,教师再自然地揭示课题,从而优化课堂开端,调动学生的求知欲[3]。例如,在统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第三课“发现自己”的新课导入环节,教师在运用生活事例时,就可以播放中央电视台《出彩中国人》的节目片段,学生看完视频之后,教师提问:同学们,视频片段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学生:讲述了台湾大学生刘育昇从自闭少年成为舞蹈演员,到央视舞台表演火舞的故事。教师:那么在他由自闭走向舞台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有哪方面的天赋?学生:舞蹈表演。教师:这说明了什么很重要?学生交流后反馈:说明发现自己、认识自己很重要。教师:没错,事例的主人公,以实际行动告诉我们,要善于发现自己、接纳自己,我们在人群中长大,然而在满天闪烁的繁星中,有时很难找到自己,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认识自己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索发现自己的途径。通过运用生活事例,新课的主题得到了有效的揭示,学生也产生积极的学习情感,从而为课堂教学打造了良好的开端。
2.2 运用生活事例设问激疑,促进自主思考
学习是一个主动思考和探索的过程,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下,教师生硬地灌输理论知识,导致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的机会,不仅会阻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道德思想也难以真正地入脑入心,造成课堂教学耗时高、效率低的局面。古语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而生活事例可以作为设问的依据,增强问题的针对性,使学生有的放矢地思考。为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摒弃“填鸭式”教学法,依托于具有批判性、思辨性的生活事例,精心设计导学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思考和研讨,从而提高思维能力和学习效率[4]。例如,在统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第五课“交友的智慧”教学中,本课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建立友谊的恰当方法,教师可以展示反映初中生交友困惑的生活事例,并提出导学问题:同学们,事例中的初中生为什么会面临交友困难?学生:因为性格过于内向,不懂得开放自己。教师追问:那么大家能否想办法帮助事例中的初中生?学生讨论后汇报办法:可以尝试着转变心态,积极主动地与人交流。教师:同学们分享的办法,都有助于友谊的建立,那么如果事例中的主人公在尝试这些办法后没有交友成功,该怎么办呢?学生深度思考后回答:建立友谊需要持续地行动,就算初次尝试没有成功,或者是被对方拒绝,也并不意味着自己不好,应该继续真诚待人,一定有机会收获真挚的友谊。教师:请大家结合生活事例,总结一下建立友谊的恰当方法。学生:一方面,要开放自己,主动交朋友;另一方面,要持续行动,交友失败不气馁。这样在生活事例的支持下,就实现了以问促学的目标,学生也养成了良好的思考习惯。
2.3 运用生活事例解读概念,简化知识理解
概念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对于他们来说,概念知识枯燥无味、生涩难懂,理解起来较为吃力,只能依靠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学习,无法实现深学细悟。而生活事例具有深入浅出的说理作用,非常适用于概念教学,能够使复杂、抽象的道法概念变得简明易懂,让学生更为轻松地领悟。鉴于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聚焦概念板块,借助与课程内容有关的生活事例,引导学生在分析的基础上,挖掘案例中的价值思想和法治知识,辅助道法概念的解读,从而使学生从生活的视角出发,去理解知识、获得启迪,为概念教学提质增效。例如,在统编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的教学中,本课的重点概念,是让学生了解法治的意义,教师可以借助教材“运用你的经验”栏目中的生活事例,向学生提问:同学们,请大家观察课本上的图片事例,说一说图中有哪些法律?学生:图1是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图2是义务教育法、图3是大气污染防治法。教师:非常正确,这则生活事例说明了什么?学生:说明我们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都离不开法律。教师:大家能再列举一些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吗?学生踊跃地举例:食品安全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婚姻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同学们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这些法律,我们的生活会怎样?学生:没有法律的生活,就像道路没有交通信号灯一样,车辆难以井然有序地行驶,安全事故频发;如果没有法律,社会生活就会失去秩序,人们随心所欲,带来灭顶之灾……教师:那么请大家结合生活事例,解读“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这句话的内涵,概括法治的意义。学生研讨后反馈:生活中的各种社会关系以及相关的矛盾和纠纷,不但需要依靠道德、亲情、友情来协调,还需要法律来调整,法律是治理国家的重器,法治能够为我们的成长提供文明有序、安全稳定的空间。
2.4 运用生活事例开展活动,构建互动课堂
新时代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追求营造“活动化”“互动式”“体验式”的课堂环境,力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深度参与课堂,得到综合能力与道法素养的发展。生活事例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能够转变学生的被动地位,显著增强课堂的互动性。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善于运用生活事例,设计多姿多彩的活动,比如在生活事例中提炼具有争议性的辩题,组织学生开展辩论赛,抑或是利用生活事例的故事色彩,让学生开展角色扮演活动等,充分解放学生的思维和天性,从而构建互动型道法课堂,创新学生的学习方式[5]。例如,在统编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第四课“揭开情绪的面纱”教学中,教师可以出示四个关于情绪的生活事例:①我把自己的生日忘了,却意外收到来自好朋友的生日祝福。②我因为没有整理家务,受到父母的批评。③我还有许多作业没完成,却突然停电了。④雷雨交加的夜晚,向来胆小的我独自在家。同时布置活动任务:同学们,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这四则生活事例中“我”所处的情境,用丰富的表情和肢体动作,将“我”的情绪表演出来,并阐述每个事例中的情绪表现。学生经过热烈的表演和讨论,各组学生反馈:事例①是开心的情绪,事例②是沮丧的情绪,事例③是焦急、烦躁的情绪,事例④是害怕、恐惧的情绪。教师:那么请大家结合生活事例思考一个问题,产生情绪的原因和什么有关?学生互动交流后汇报:产生情绪的原因,与个人的内心感受以及个人所处的情境有关。这样通过基于生活事例开展表演活动,学生能体验到情绪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初步了解情绪产生的原因,同时养成互动协作的学习习惯。
2.5 运用生活事例检测反馈,巩固学习成果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检测反馈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检测反馈的实施,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并有针对性地查缺补漏。然而就以往的随堂检测方式而言,教师一般是让学生复述课本中的理论知识,这种方式过于粗放和笼统,难以反映出学生真实的学习状况。生活事例具有检测和训练的双重功能,既能考查学生的知识理解深度,也能锻炼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鉴于此,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检测反馈环节,教师应该积极引入生活事例,引导学生运用课堂所学,剖析事例所蕴含的主题意义,比如弘扬了哪些思想观念,批判了哪些不良行为等,从而巩固学习成果,使学生真正做到学用结合、学思践悟。例如,在统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课“法律伴我们成长”教学中,学生通过基础学习,已经了解了法律在家庭、学校、社会和司法四个方面,给予未成年人以特殊保护,在实施检测反馈时,教师可以提供生活事例:小军的父母经常在家打麻将,有时还会让小军“搭一搭手”,久而久之,小军也学会了打麻将,影响到学习成绩。同时提问:事例中小军的父母错在哪里?学生:小军的父母没有以健康的思想和适当的方法教育未成年人。教师:如何帮助小军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小军可以通过老师与父母沟通,同时进行自我提醒,预防和杜绝不良行为,还可以要求父母不在家中开展不健康的娱乐活动。这样就能发挥生活事例的检测训练作用,增强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结语
总而言之,生活事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有着极为卓越的运用价值,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拓展课程的教学资源,引领学生知行合一。教师应该做好教材和学情分析工作,根据实际教学需求,遴选优质、适宜的生活事例,运用生活事例引入新知、设问激疑、解读概念、开展活动、检测反馈,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使其通过研究生活事例,深刻领悟道德与法治知识,从而助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构建,实现生活事例的高效运用。
参考文献
[1] 黄翠萍.浅析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生活事例的运用[J].华夏教师,2023(18):85-87.
[2] 李娟.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构建生活化课堂的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2(35):105-108.
[3] 孟秀文.生活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家庭教育,2021(20):89-90.
[4] 张晓春.谈生活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宁夏教育,2021(Z2):82-84.
[5] 郝丽艳.谈生活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文理导航,2021(6):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