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二级学院科研管理工作创新思考

2024-07-30刘静娴黄新林

科教导刊 2024年17期

摘 要 新时代,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高校作为科技创新的策源地,肩负着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重任。科研管理工作是保障高校科研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支撑,在科技创新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文章从内涵、外延、要求三个方面阐述了高校二级学院的科研管理工作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了顺应新时代要求的高校二级学院科研管理工作创新思路和举措,旨在为实现高校科研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 高校;二级学院;科研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2024.17.004

Thinking on the Innov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in

Secondary Colleges in the New Period

LIU Jingxian, HUANG Xinlin

(School of 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1804)

Abstract In the new era, the importance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s increasingly prominent. As the birthplace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universities shoulder the important responsibility of the times for technological self-reliance and self-improvement. Research management work is an important support for ensuring the smooth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 universities, and plays an indispensable role in the process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he article elaborate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in secondary colleges of universities from three aspects: connotation, extension, and requirements,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shortcomings, and proposes innovative ideas and measures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in secondary colleges of universities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new era, aiming to provide strong support for achieving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 universities.

Keywords universities; secondary colleges;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innovation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强调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高校应在自由探索研究的基础上,向有组织科研转变,瞄准国际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有组织地集聚整合优势资源,加快核心技术攻关,更多地承担起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重任。

1 高校二级学院科研管理工作现状

1.1 工作内涵不断深化

高校二级学院的科研管理工作正在从日常的项目申报组织、科技奖励申报组织、科技成果管理、企业合作对接、科研平台管理等常规工作,逐步向服务人才培养这一中心任务和有组织科研转变。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高校二级学院科研管理工作的目的不仅服务于科研高质量发展,还服务于人才培养,特别是卓越工程师培养。

1.2 工作外延不断拓展

随着高校科教融合、产教融合不断深入和“双一流”建设的持续推进,学院层面的科研管理工作除了围绕“科研”本身,还不断向其外延拓展:与教学的关系愈发互补,科研育人的理念不断浸润;与产业界联系日益紧密,校企合作持续开展;其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为学院人才培养、队伍建设、学科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1.3 工作要求不断提高

随着高校人才引进力度的加大和用人渠道的拓宽,学院科研管理服务对象不仅包括教学科研类教师,还涵盖高层次人才、专职科研人员、博士后等;近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开始试点优秀博士生和优秀本科生专项,科研管理的服务对象今后还将扩大至学生,服务对象类型的不断扩大对科研管理队伍提出了新的要求。另外,学院的科研管理工作要求管理人员具备工科背景及专业知识。知识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国家对科技事业愈发重视,科研经费不断加大,科技项目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多,科技相关政策不断改革与优化,科研管理人员应与时俱进,持续学习,不断更新业务知识,提高工作能力。

2 高校二级学院科研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主动谋划与服务发力不足

一方面,学院层面的科研管理工作以被动为主,缺少主动谋划。在科研项目和科技奖励申报工作中,学院往往根据学校科研管理部门下发的通知开展申报组织,主动对标国家战略、社会需求的意识不强,对科研人员研究方向的宏观引导不够[1],顶层设计及学科特色与优势的凝练不足。另一方面,仍存在“重科研,轻管理”现象。随着高校机关工作作风的提升,学院层面已逐渐深化提高管理服务质量的意识,但在主动作为、主动为科研人员提供服务、优化工作流程、为科研人员减轻负担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2.2 科研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科研评价对学院的学术发展和科技成果产出起着引导作用,也在科研人员的学术生涯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尽管高校及二级学院在打破“五唯”方面做了努力,但在具体实施考核过程中通常需要将各类指标进行量化,仍无法避免评价维度单一的情况。在评价维度上,对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科研经费到款、申请和授权国内专利、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奖励、发表高质量论文、出版专著等方面予以认可,但对科技成果转化、标准制订、国际专利、国际合作项目、获得国际科技奖项、国际学术任职等因缺少统一的认定标准而无法科学合理地评价;在评价方式上,通常只认可作为负责人的项目、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的论文,而联合承担重大项目、跨学科交叉合作研究的成果难以得到认可[2]。

2.3 科研信息和数据的支撑能力不强

随着高校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学校科研管理部门通常已建立科研管理系统,不仅可实现项目立项、变更、结题等过程管理以及论文、著作、科技奖励等成果管理,还与财务系统、人事系统打通,实现经费到款在线办理,并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人事考核等工作中实现数据同步。学院在实际科研管理工作中,要为学科评估、科研平台评估、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人事考核等各项工作提供数据支撑,学院层面因无独立的科研管理系统,通常采用的方式是将科研管理系统中的数据下载后再进行二次处理。科研信息和数据在学院内部的传输因依赖人工操作,无法保证及时性、准确性、一致性,无法实现快速共享和数据自动分析,科研信息在服务决策、服务学科高质量发展方面的作用发挥不明显。

2.4 科研育人、科教融合的程度不深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新时代对高校提出了“三全育人”的要求,即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因此,科学研究作为高校的重要工作之一,也应承担育人职责。然而在实际情况中,因高校的科研主力军是教师,学生撰写论文、申请专利等科研活动往往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因而学院层面的科研管理工作以服务教师为主,和学生、育人相关的工作通常是教学事务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的职责,学院的科研管理工作与育人环节存在一定程度的脱钩,科研育人能力不足。当前,科教融合已成为高校办学的重要理念,但在实践层面,科研与教学领域互相割裂的现象仍较为明显,科教融合的程度仍有待提升。

2.5 过程管理与学风建设有待加强

在科研项目的管理工作中,由于管理流程、科研经费的使用政策多由学校层面制订,学院仅有较少的自主权;科研项目一旦获得资助,项目的立项、到款、经费办理、结题等过程的管理工作多在学校层面的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管理部门进行。在此情况下,学院层面对科研项目管理的工作重心往往是积极组织项目申报,提高项目申报质量,而忽视了项目的过程管理[3-4]。二级学院在日常工作中尚未形成科研诚信建设的完善机制,科研项目(尤其是横向项目)未按照合同约定履约等情况时有发生。

3 高校二级学院科研管理工作的创新思路与举措

高校的科研管理是支撑科技创新发挥动力的重要环节,科研管理模式的创新是提高高校科研建设能力的关键步骤之一。学院是一个或多个学科、众多科研人员组成的实体,学院层面的科研管理应结合自身学科发展实际,探索适应学科发展的创新科研管理模式。

3.1 加强顶层设计,形成科技创新合力

加强主动谋划,持续推进有组织科研。①强化问题导向,引导科研人员立足“四个面向”,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从社会经济发展中凝练科学问题;②主动搭建学科交叉平台,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科研人员的交流,充分发挥学科集群优势,相互赋能,形成科技创新合力;③主动梳理与跟踪学院各学科、各科研团队、各科研人员的研究方向与科研成果,建立学院“科学研究档案”,为学院开展有组织科研、企业合作对接提供支撑。

深化主动服务,提升科研管理服务水平。①深入落实“放管服”政策,对科研人员予以充分的信任,进一步简化科研管理工作流程,使科研人员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科学研究工作;②持续开展科技政策宣贯,加强项目申报动员、辅导、经验交流,及时了解科研人员在项目申报过程中的痛点与困难,建立积极向上的学术氛围;③通过业务培训、交流研讨等途径,不断将科研管理服务工作流程化、精细化,不断提高科研管理服务人员素质,打造一支专业型、服务型的科研管理服务队伍。

3.2 多措并举,激发科研人员的内生动力

加强思想引导,坚持以人为本。①通过开展大师讲坛、交流研讨等活动,引导青年科研人员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②坚持“以人为本”,关心科研人员。为新入职、缺少科研经费的青年科技人员提供科研启动经费保障,在项目申报过程中主动安排有经验的教授对青年科研人员进行指导。

完善评价机制,激发科研活力。①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人事考核等工作中建立分类评价标准,以高质量成果和贡献为导向,实现从关注数量到关注质量的转变。鼓励学科交叉、国际合作研究,建立合作研究评价机制,充分体现科研人员在学科交叉与国际合作研究中的贡献与团队成就。②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二级学院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学术发展等学术事项上的作用,建立学术与行政相对分离、学术委员会独立行使学术权力的机制。

3.3 发挥学科优势,提升科研信息与数据的支撑能力

整合数据资源,搭建信息平台。①探索更加适应新时代科研发展的开放、安全、可靠的信息化平台或科研数据库,在与学校科研管理系统打通的同时,充分整合学科内部资源,助力学科高质量发展。②搭建科研信息发布、企业需求发布的平台。通过信息化方式搭建信息整合与发布的平台,将项目申报通知和企业合作对接中涉及的学科领域、相关资格要求、时间节点等关键信息整合集成,为科研人员提供便利。

3.4 推进科教产教融合,营造科研育人良好生态

凝聚共识,强化协同育人理念。①学院科研管理、人事管理等科室应与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等科室加强联动,将“科研育人”成效纳入教学科研人员、管理人员的考核,强化“科研育人”的意识和协同育人的理念。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参与创新竞赛,并对相关工作量予以认可。②鼓励教师利用科研项目孵化本科生学科竞赛,将科研资源转化为育人优势。③利用学生会、研究生会、学生科协、科创团体等多种学生组织,通过开展学术讲座、创新能力提升培训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营造“科研育人”的良好氛围。

深化校企合作,推进产教科教融合。①主动对接行业头部企业,依托产教融合共同体、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等,通过合作科研、模块化课程、技术培训、实习实践等形式,充分发挥高校人才培养和企业自主创新的协同育人效应,建立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 ②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持续建设和完善课程体系,促进科研与教学形成良性互动。

3.5 建立长效机制,加大科研诚信与学风建设力度

加强项目监管,筑牢思想防线。①加强对项目全过程的监管,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和沟通机制,对于曾发生过未按合同履约情况的科研人员建立档案并予以关注;常态化开展科研项目培训,强化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②联合财务管理部门,定期组织科研经费使用政策宣贯、解读与警示教育,帮助科研人员及时了解科研经费使用政策和管理规定,坚守思想防线和道德底线,保障科研经费的合理使用。

4 结语

高校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科研管理工作创新是实现科研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新时代对高校科研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二级学院的科研管理应顺势而为,将科学研究精神贯穿始终,不断审视自身不足并加以思考与改进,以创新、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顶层设计,建立良好机制,统筹内外资源,发挥学科优势,不断提升科研管理服务水平,激发科研人员内生动力,营造科研育人良好生态,形成科技创新合力,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王赓,杜建宾.高校科研管理服务创新对策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3(6):82-86.

[2] 高杭,王瑞珊.高校有组织科研亟待改革创新[J].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23(6):35-43.

[3] 于秀娟.新工科背景下高校科研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J].中国高校科技,2020(3):46-48.

[4] 韩启飞,鲍锦涛.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现状及创新发展思考[J].高教学刊,2022(32):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