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社会工作开展实践探索

2024-07-30周巍蔡芷莹钟怡然

科教导刊 2024年17期

摘 要 H学院“解忧社”线上服务平台依托“一站式”学生社区服务中心,以微信公众号为媒介,打通社工与大学生之间的“最后一米”,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也面临不少问题:互联网平台信息不对称、信息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互联网平台专业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加强、社会工作专业校园知名度有待提高等。未来,线上服务平台要与学校互联网平台实现有效对接,完善社工服务保密制度,构建专职社工+专业师生联动机制,创新社会工作宣传渠道。

关键词 互联网;高校社会工作;“解忧社”;线上服务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2024.17.002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Social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Internet Background

——Taking the online service platform "Solace Society" of H College as an example

ZHOU Wei, CAI Zhiying, ZHONG Yiran

(School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Huizhou University, Huizhou, Guangdong 516007)

Abstract Relying on the "one-stop" student community service center and the WeChat official account as the media, the online service platform of "Solace Society" of H College has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in connecting social workers and college students, but it also faces many problems: asymmetric information on the Internet platform, lack of effective protection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the quality of professional services on the Internet platform to be further strengthened, and the campus popularity of social work specialty to be improved. In the future, the online service platform should be eff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school Internet platform, improve the confidentiality system of social work services, build a full-time social workers+professional teachers and students linkage mechanism, and innovate social work publicity channels.

Keywords Internet; social work in universities; "Solace Society"; online service platform

深化学生社区治理是新时代高校治理体系改革的重要抓手。2021年颁布的《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关于依托云平台深化“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工作的通知》(教思政司函〔2021〕11号)为高等学校就“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作出了相关指导,各高校开始打造“一站式”学生社区服务中心,以期应对高校学生管理以及满足学生日常生活需要的诉求。“一站式”学生社区的建设不仅将学生社区由单一的生活功能拓展开来,成为兼具思想教育、师生交流、文化活动、社会实践等多元综合功能的场域,也为高校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固定的实践场所,有助于提高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专业素养和技能。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信息流通不畅、学生在生活中较为依赖互联网、大多数学生受内隐文化影响不愿意在线下向社工咨询心理问题,使得“一站式”学生社区服务作用的发挥还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1 H学院“解忧社”线上服务平台模式

2020年12月,H学院与H市民政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H学院学生社区打造为校园社区治理创新示范点和校政行企协同育人平台,探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实践教学和专业实习平台。中心旨在建立一个“一站式”学生社区服务平台,以“党建引领、专业依托、社区育人”为宗旨,通过党建引领学生参与社区治理,提升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能力;通过推进社会工作进学生社区,提高学生社区服务专业化水平;通过整合校内外育人力量,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管理社区化、服务专业化、价值引领生活化的理念,开创学生社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新局面,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

鉴于大学生群体在日常生活中普遍使用手机,是互联网浪潮的最先适应者,H学院学生社区服务中心的社工团队深入探索新时代互联网平台与高校社工服务相结合的新路径,打造“解忧社”线上服务平台。“解忧社”旨在建立“互联网+社会工作”学生社区线上服务平台,集资源整合、信息共享、交流互动于一体,依托“一站式”学生社区服务中心,以微信公众号为媒介,通过整合各方资源,打通社工与大学生之间的“最后一米”,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提高社会工作专业的实践效果,为大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和高效的服务。

1.1 个案工作服务

“解忧社”通过线上咨询进行交流互动,依托H学院社会工作专业教师和学生心理健康与咨询中心的专业力量,主要针对因适应不良或遭遇重大挫折而出现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学生,从发展辅导的视角来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辅导和服务,帮助大学生解决现实问题。在这个过程中,社工团队不仅关注服务对象的当下需求,还致力于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大学生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自“解忧社”启用以来,2021―2023年,先后给572名大学生提供了线上心理咨询和个案服务,为23名个案案主提供物质和心理方面的支持服务,帮助其解决问题、挖掘潜力,提升其对大学生活的适应性。

1.2 小组活动链接

“解忧社”与学生社区服务中心联动,积极为小组活动的开展进行宣传和推广。相关小组活动及志愿者招募的信息均可在平台发布,H学院在校大学生通过线上平台便捷地获取小组活动信息,对活动内容感兴趣的学生可直接在线上报名参与,大大提升了服务效能。自“解忧社”启用以来,2021―2023年共开展各类小组活动78场,累计服务3500名学生。这些小组活动增强了学生团队的凝聚力、促进人际关系、缓解情绪压力,形成了互助互惠的良好氛围。

1.3 学生社区建设服务

“解忧社”和学生社区服务中心协同校内多个部门及学生骨干,借助社会工作专业师生的力量,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识别社区需求,发掘社区资源,提升大学生社区自助、互助和自治能力,预防和解决社区问题,营造良好的学生社区人文环境。例如针对宿舍楼离教学楼、图书馆较远的情况,在学期末将学生社区服务中心的活动室布置为自习室来满足学生的复习需求;又如针对文化活动单调的情况,邀请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定期到学生社区服务中心开展以情感书信、音乐鉴赏、共读小说、认识自我、关爱动物等主题活动,较大地丰富了其课余生活。“解忧社”和学生社区服务中心积极构建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联动机制,组织开展志愿服务相关知识培训,增强大学生的志愿意识、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021―2023年,“解忧社”联合学生社区服务中心开展了143场社区建设和志愿服务活动,包括“党建进社区”“为同学办实事”“朋辈教育”及“安全知识普及”等主题,累计超过5000人次直接参与,受益辐射超过2万人次。

1.4 社会工作专业理念宣传推广

推进社会工作服务宣传,旨在提升社会工作在大学生中的认同度和影响力,创造一个支持社会工作开展的社区环境,让更多师生了解并参与社会工作服务,这是推进高校社会工作服务的关键步骤。“解忧社”服务平台设立“社工科普”栏目,定期发表相关推文,围绕“什么是社会工作”“什么是社会工作者”“什么是社工站”“什么情况下可以寻找社工服务”“如何寻找社工服务”等问题进行社会工作专业的知识科普。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社会工作专业需要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解忧社”服务平台为H学院广大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实践锻炼的宣传平台,使其在实际操作中不断成长和进步。自“解忧社”启用以来,2021―2023年,由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担任助理,社会工作专业教师担任导师,为2021级、2022级、2023级H学院全体大一新生提供教育服务,累计服务新生超过1.4万人。

2 H学院“解忧社”线上服务平台面临的困难

2.1 互联网平台信息不对称

互联网在打破时空限制带来服务便利的同时,也因为其虚拟性的特点带来了较大的局限性,互联网平台信息不对称问题较为凸显。大学生身份信息是否真实难以判断,大学生传达的信息中是否存在虚假或夸大事实的情况,社工也无法准确判断。由于采用线上沟通,无法保证双方交流环境的隐私安全,会影响大学生的参与意愿。社工与大学生在网上仅能通过文字交流,难以体会大学生的真实反应和情绪,降低了社工服务的成效。

2.2 互联网平台信息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安全和个人信息安全问题尤为突出。“解忧社”主要是通过公众号平台与大学生进行沟通,需要学生授权平台才可以进行接下来的操作,可能会出现平台过度授权的现象。大学生所倾诉的烦恼和困难会在线上聊天界面上保留,拥有平台登录权限的人都能看到相关内容。网络黑客技术产生盗用风险,微信平台被病毒侵入,“解忧社”平台也将面临崩溃。这些都将影响大学生对“解忧社”的信任。

2.3 互联网平台专业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加强

线上社工服务缺少有效办法保障服务质量。在“解忧社”运行期间,大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随时随地在平台上倾诉自己的困难,但是平台并没有24小时在线的专职社工,无法保证回复的时效性。由于不同时间段安排的社工并不一样,会出现一个问题多人处理,给大学生不同建议,造成资源浪费、服务效果不佳的情况。由于对社工服务提供者缺乏有效监管,也可能导致服务管理效率低下。

2.4 社会工作专业校园知名度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的社会工作仍处于发展阶段,社会工作的知名度仍有待提高。受中国传统观念影响,多数大学生并不习惯将自己的困难告知他人。面对不熟悉的新事物,他们尤其保守。社会工作专业普及难度较大导致学生对“解忧社”平台的关注度不高。在利用互联网链接资源的过程中,由于功能方面的重合、目的需求和资源内容的差异、版权问题、意识形态和网络安全等问题,“解忧社”平台在与校内外互联网平台的对接上也存在诸多问题。“解忧社”平台在运行过程中,主要由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团队运行,缺乏一定的官方影响力,在资源链接方面存在一定的制度障碍。

3 H学院“解忧社”线上服务平台未来的发展方向

3.1 与学校互联网平台实现有效对接

“解忧社”线上平台应当与学校的互联网平台进行有效整合和技术对接,实现与学校互联网平台的信息互通和数据共享,尽可能确保学生信息的真实性。在学校网上办事大厅上增加“解忧社”线上平台的入口,让学生、教师和其他相关人员能够方便地访问和使用该平台,定期监测和评估“解忧社”线上平台的使用情况,及时更新和整合相关信息。

3.2 完善社工服务的保密制度

制订严格的信息保护政策和隐私保护措施,采用安全的通信和存储方式,使用“端到端”加密的通信工具,并建立安全的数据存储系统,确保服务信息得到妥善处理和保护。社工服务人员应签署书面保密协议,强调未经授权不得使用用户的个人数据和机密信息。要加强平台的安全防范,包括加密技术、权限管理、防火墙等,防止发生渗入威胁和植入威胁。定期进行安全漏洞扫描和修复,确保平台的信息安全。

3.3 构建专职社工+专业师生的联动机制

单纯靠社会工作专业在校师生的参与无法确保平台服务的连续性,还要引入校外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发挥专业社工队伍的主导作用。专职社工的进驻不仅能够及时回复服务需求,也可以提升“解忧社”的专业度与权威性,提升学生对其的信任度。社会工作专业师生可以在专职社工的指导下,充分发挥补充作用,开展更加多元化的专业实习和实践服务,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和社会工作专业学生专业发展。

3.4 创新社会工作宣传渠道

要通过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例如创建社交媒体账号、制作宣传视频、网络直播,或在学校利用校园电视台、广播站、校园网等创新多样的形式宣传社会工作,在全校师生中弘扬社工文化。深化与校外周边社区的党建共建,完善校外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定期选派大学生到周边社区进行专业实习和志愿服务,在行动中推广社会工作专业理念。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厅2021年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项目“‘党建+课程思政’模式下社会工作专业建设研究——基于学生社区服务中心的实践思考”(粤教高函〔2021〕29号);广东省2022年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解忧社——打通社工与案主‘最后一米’的线上平台”(S202210577095)。

参考文献

[1] 李树文,杜青云.国内城市“互联网+社会工作”介入社区治理的举措与探索——对大连市的启示[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33-38.

[2] 曹迪,李玉荣.“互联网+小组社会工作”的实践研究——以“在线学习成长记”网络小组工作为例[J].无线互联科技,2022(2):163-168.

[3] 韩璐.“互联网+”环境下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及应对策略[J].泰山学院学报,2017(5):127-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