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任务型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2024-07-30景慧时张建华

科教导刊 2024年17期

摘 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已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教学任务。阅读教学作为一种帮助学生了解文本,提升阅读素养和积累知识的途径,逐渐被教育工作者所重视。而任务型教学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的教学模式,侧重于将知识内容与实际生活结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和探究,从而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文章旨在对任务型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素养以及语文教学质量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任务型教学;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2024.17.040

The Application of Task-based Teaching Mode in Primary School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JING Huishi1, ZHANG Jianhua2

(1. Dajing Central Primary School, Wuwei, Gansu 733103;

2. Dajing Middle School, Wuwei, Gansu 733103)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epening of educational reform, improving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 has become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teaching task in current primary school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Reading teaching, as a way to help students understand texts, improve reading literacy, and accumulate knowledge, has gradually been valued by educators. As a student-centered and teacher assisted teaching model, task-based teaching focuses on integrating knowledge content with practical life, guiding students to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thinking and exploration, and thereby enhancing their Chinese language literacy. The article aims to deeply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task-based teaching mode in primary school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in order to provide effective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reading literacy and Chinese teaching quality.

Keywords primary school Chinese language; reading; task based teaching; application strategy

任务型教学模式始于20世纪80年代,其强调通过具有现实意义的任务和互动,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以提升其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近年来,该模式逐渐被应用到各个学科领域,并取得了显著成果,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将探讨任务型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分析其效果以及在实践中的优势和挑战,并为进一步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果提供参考。

1 任务型教学模式概述

任务型教学模式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英国,是一种以完成特定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强调在情境中完成具体任务,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其综合素养。数据及相关研究表明,任务型教学模式对提高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具有积极作用。任务型教学模式依据构建主义理论、交际法等教育理论基础,强调将学生置于现实的任务情境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任务型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合作与交流来解决问题,实现预定目标。然而,任务型教学模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面临一定挑战,比如任务设计难度过高或过低、教师与学生角色转换等问题,为克服这些困难,需要教师具备高水平的教育理念、专业知识和教育技能。据教育部的调查数据,95%的教师表示,在实施任务型教学模式后,自身的教育理论素养和教学技巧有了显著提高。

2 任务型教学模式的重要作用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任务型教学模式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通过设计多样化、情境性强的实践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综合素质。此外,任务型教学模式对学生阅读材料的认知层次、联结等具有显著的提高作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首先,任务型教学模式通过引入面向现实需求的教育任务,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需求驱动”的学习动力。根据国际阅读素养研究报告(PISA报告),由于紧密联系实际问题和现实场景,任务型教学模式已在阅读素养的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以往研究发现,在坚持实施任务型阅读教学模式后,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得到了较为明显的提升,平均阅读水平提高了15%。其次,任务型教学模式通过协作与交流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在这一教学模式下,学生需要运用元认知策略以及合作学习原则,学会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任务,并有效地沟通交流。数据显示,80%的学生表示在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后,他们的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和团队凝聚力得到了显著提高。此外,任务型教学模式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教师应作为“启迪者”和“协助者”,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与支持,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任务型教学的实践过程表明,教师须具备专业素养,并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与技巧,才能在此教学模式中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实施任务型教学模式后,95%的教师认为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综合上述分析,任务型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价值,这种教学模式及其在小学阶段的应用有着广泛的前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推广。

3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

3.1 任务型教学模式在阅读理解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型教学方法以学生为核心,教师起辅助作用,能有效激发小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团队协作精神。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运用任务型教学模式,有助于帮助学生不断提升阅读理解水平。以学生为中心的任务型教学,注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知识的探索与实践,这种教学方法倡导通过实际任务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促使他们深入探讨课文内容,主动思考问题。在阅读教学中,任务型教学鼓励学生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任务,提升了他们在阅读教学中的参与度。因此,运用任务型教学模式能有效提升小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合作精神,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有助于使学生掌握阅读技巧,还能增强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作为辅助者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小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实现全面、深入的发展提供了关键性支持。在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环境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设计符合学生需求与兴趣的课堂任务,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知识,并且还需要组织引导与激励,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展示自己,实现成长。

例如,在小学语文《骆驼祥子》教学中,教师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以下是一个以任务型教学模式为核心的《骆驼祥子》阅读理解教学设计方案,分为五个阶段进行:

①教学目标与任务引入:明确教学目标,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升阅读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教师通过简要回顾或展示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和图片,引起学生对《骆驼祥子》的关注和兴趣。②任务分配: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分配任务:阅读《骆驼祥子》,分析祥子面临的困境,并在小组内讨论如何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讨论完毕后,各小组展示结果。 ③阅读与分析:学生仔细阅读《骆驼祥子》,教师在此阶段可引导学生运用合适的阅读策略,如关键词标记、提炼主题等,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捕捉文章的核心信息,并为后续任务做好准备。④小组讨论与解决方案:各小组学生在讨论阶段,需要围绕祥子所面临的困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展开讨论,每位成员应积极参与并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在此阶段应适时给予引导和建议,小组讨论结束后,各组整理讨论结果,并确定展示形式。⑤成果展示与评价:各小组向全班展示解决问题的方案,其他学生积极观摩并提出意见、建议。展示结束后,教师指导学生对各组方案进行评价和比较,以此激发学生思考课文中更深层的问题,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回顾,提点教学亮点和需要改进之处。

本教学设计方案旨在促进学生在阅读《骆驼祥子》时,通过小组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人物性格,任务型教学模式将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观察力、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并在教师指导下形成对这类问题的自主思考和解决方式。

3.2 任务型教学模式在课文内容拓展中的应用

任务型教学模式使学生有机会拓展和丰富阅读内容,深入研究课文主题,从而激发其思维能力并提升知识水平。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精心设计一系列多样化的任务,引导学生围绕课文展开深入的探讨和创新。首先,教师为学生提供各种类型的任务和活动,以刺激学生的兴趣,这些任务可以包括阅读理解问题、文本分析、小组讨论、课外调查、实际操作等,帮助学生充分了解课文内容并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逐步融入教学活动,主动思考问题,并在实践中拓宽知识面。教师还需引导学生深入研究与课文有关的各种主题,如历史背景、文化特色、社会现象等,使得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更全面、深入的掌握,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一系列开放性问题和挑战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进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此基础上,教师可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建立课堂与现实的联系,这有助于学生在熟悉有关主题知识的同时,培养自己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此外,小组合作和互动式讨论是任务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组活动中,学生将学到协作、分享、提问、表达等技能,这对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有很大帮助。

例如,在任务型教学过程中,以阅读《草原上的小姑娘》为例,教师设计了一个具体任务:“根据所学课文内容,和其他同学利用课余时间收集有关草原、族群习俗、民间舞蹈等方面的资料,回答小组提出的问题。” 整个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①任务导入。在课程开始阶段,教师通过讲解草原风貌、民族文化以及民间舞蹈等方面的内容,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教师可展示有关草原风光、民歌舞蹈等方面的图片或视频资源,为学生提供直观生动的认知材料。②任务分配。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分配任务:阅读《草原上的小姑娘》,挖掘课文中草原文化的特点,之后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收集的资料,设计一场简要的草原文化展示活动。③阅读与资料收集。学生首先在课堂上阅读《草原上的小姑娘》,充分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有效的阅读策略,挖掘草原文化的特点。此后,学生需在课余时间,利用各种途径收集有关草原、民族风俗、民间舞蹈等方面的资料。④小组讨论与活动设计。各小组学生在讨论阶段,需要梳理所收集到的资料,并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讨论和分享,每位成员应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看法与意见,并对小组内其他成员的建议予以充分尊重,在教师的协助下,学生确定草原文化展示活动的具体方案,如活动流程、道具制作、分工等。⑤成果展示。最后一阶段,各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设计的草原文化活动方案。展示中,学生应尽可能生动地介绍自己负责部分的内容,展现对草原文化的理解和熟悉程度。此时,其他学生观摩并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在展示结束后,教师总结全过程并给予评价与反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改进。

通过本教学设计方案的实施,学生在阅读《草原上的小姑娘》时,能更深入地了解草原文化,扩大知识面,同时这种教学模式能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团队协作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4 结语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适用任务型教学模式将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通过这一教学模式,不仅能促进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同时还能陶冶情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育其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此外,任务型教学模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总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任务型教学模式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和差异化需求,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但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应用任务型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引导和辅助作用,其需以丰富的教育理念与实践为前提,把握学生的兴趣点,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实际意义的任务,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支持和反馈,帮助学生正确认识问题,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使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学会自主思考与独立成长。

参考文献

[1] 胡多军.任务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陕西教育(教学版),2022(11):49-50.

[2] 陈翠萍.任务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天津教育,2022(2):120-122.

[3] 赵斌.任务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1(8):125-126.

[4] 蓝佐玉.浅论任务型主题教学法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J].考试周刊,2019(71):101-102.

[5] 杨立勋.任务型教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谈任务型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8(5):87.

[6] 华曦.项目化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江西教育,2024(7):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