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与考核方式改革初探
2024-07-30赵红梅程军回胡桂清
摘 要 土壤肥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为适应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训练和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文章针对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课程教学和考核方式改革措施,以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具备扎实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生产问题的能力,对于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考核方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2024.17.032
Exploration of the Reform of Teaching and Assessment Methods
in Soil and Fertilizer Science
ZHAO Hongmei, CHENG Junhui, HU Guiqing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Xin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Urumqi, Xinjiang 830052)
Abstract Soil and Fertilizer Science is a highly practical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 In order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alent cultivation in universities, train and cultivat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abilities, this article proposes measures to reform the teaching and assessment methods of the course in response to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eaching. The aim is to stimulate students' enthusiasm for learning, improve their ability to think independently and analyze production problems on the basis of solid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cultivation of high-quality composite talents.
Keywords Soil and Fertilizer Science; course teaching; assessment methods; reform
土壤肥料学是高等农林院校种植类领域的必修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实践应用性较强,且涉及内容广泛,涵盖土壤学、植物营养和肥料学的相关知识,其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学生对该课程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能力[1-2]。课程考核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评价学生掌握知识的标尺,也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长期以来,该课程的考核方式主要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3],这种考核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突出表现在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课上很难掌握各章节的内容和精髓,全靠考前突击应付、死记硬背知识点,长此以往致使学生对课程中的知识要义理解不深、对土壤学、植物营养和肥料学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机理掌握不牢,导致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脱节,未能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需要对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方式和考核形式进行改革,设计教学与考核相统一的一体教学新模式,不断提升教学管理水平,引导学生养成自我管理、主动学习、勤于思考、善于动手的求学意识,以解决新农科建设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1 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与考核方式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过程不适应人才培养的需求
土壤肥料学知识点丰富,且实践性较强。在教学中,部分教师因课程自身特点,不能有效把握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的关键环节和相互关系,造成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不牢、实践知识不会应用等现象。产生此问题的原因在于:一是理论教学重点不突出。该课程让学生重点掌握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及理化性质,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植物根系及根外器官对养分的吸收、运输和分配、合理施肥应遵循的基本原理及施肥技术,以及氮肥、磷肥、钾肥、中微量营养元素肥料和复混肥料的种类、性质和合理施用方法等,但传统教学往往忽视该课程的目的和意义,课程教学什么都讲,看似大而全,实则重点不突出,造成学生在识土、认土、改土的生产实践活动中知识混乱、似是而非。二是课堂教学互动性不高。本课程教学任务要求在一学期内完成,多数高校采取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讲解,缺乏与学生的课堂互动,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不强,教学效果不佳。三是实验教学模式单一。该课程附属的实验课内容较多,大部分采取灌输式教学,教师在实验课中全程讲解实验目的、原理、仪器设备、方法步骤等,学生按部就班地完成实验,得到实验结果后撰写实验报告,致使学生对实验原理一知半解,对于为什么这样设计实验、实验关键环节是什么、能解决什么生产问题,以及在实际农业生产中如何灵活应用等都未进行系统性的思考[4]。这种教学模式使得实验课变得枯燥乏味,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操作的意愿降低,教学效果也不理想。
1.2 课程考核方式不符合人才培养目标
考核是一种管理方式,是评价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重要手段,既要达成教学目标的预期,又要满足人才培养的要求。调查发现,部分农林院校在长期的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中,主要以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的“二八定律”来进行,不能客观真实地评价教与学的实际效果[5]。一是过度重视结果考核。土壤肥料学课程结果考核主要以笔试方式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和理论的掌握程度,占总成绩的80%,而期末考试顺理成章就成了教师和学生的评价标准和最终目的,但是期末考试的好成绩主要是学生在考前突击、死记硬背知识点的情况下取得的,不仅不能真实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还会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造成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二是轻视过程考核。本课程的过程考核主要以平时成绩进行评价,主要指标有学生考勤率、作业完成率和实验报告的撰写提交等,占总成绩的20%;因其在总成绩中占比不高,往往被大部分学生忽视,同时还滋生了一些任意翘课、上课不专心、迟到早退、不交作业、实验报告抄袭等不良现象,长此以往,学生会越来越忽视知识的积累,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2 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与考核方式改革措施
2.1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以应对新形势下现代化教学的特点,摒弃传统教学思维,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这就要求教师授课时要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如中国大学MOOC、雨课堂、爱课程、超星学习通等在线网络资源及翻转课堂,统筹线上线下教学,设计全新的土壤肥料学课程体系,推动以教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教学转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6-7]。
首先,利用网络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提前总结课程重难点,制成PPT上传至雨课堂、超星学习通等网络平台,让学生借助网络资源提前预习,教师在课堂上再利用雨课堂等网络平台设置相关问题,时刻关注学生学习状态,考查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及时发现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重点讲解。待问题讲解完后,教师再设置与之相关的生产实际问题,组织学生一起讨论,并归纳总结讨论结果,同时,上传至网络平台供学生理解和记忆,以此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其次,利用翻转课堂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针对课程中相对简单的章节,结合当前研究热点,设置不同主题,让学生自主查阅资料提前预习,以小组为单位编排制作PPT,安排学生在课堂上分组汇报,并增设互相提问环节,由汇报组学生回答其他组同学的提问,回答不出的问题由教师解答。
再次,引入案例教学,选取代表性案例,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有机结合,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求知欲。针对土壤酸碱性、氮肥、磷肥的施用技术等章节,结合新疆土壤特点和施肥现状,先通过网络平台发布相应内容的最新研究和文献资料,督促学生自主阅读,使其了解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在课堂上讲授相应章节时,分别引入盐碱土改良、氮肥减量配施有机肥、磷肥减量配施腐殖酸等典型案例,将本课题组教师科研中的最新成果以案例形式结合到教学内容中,以PPT形式分享给学生,特别强调土壤的重要性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加深学生对土壤肥料学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活学活用知识的能力。
最后,通过有针对性地创新教学方法,逐步转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的“满堂灌”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其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2 优化课程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是检验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手段,当前高校普遍存在以期末闭卷考试为主的考核方式,无法客观反映学生对综合知识的掌握程度[8],因此,需要结合课堂教学优化考核方式,注重过程考核。通过探索,调整优化考核内容和评分占比,切实发挥考核的功效。
一是调整考核内容。本课程附属的实验课内容实践性强、应用性广,对提升学生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和严谨的科研作风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将平时成绩中的实验成绩进行独立考核,占总成绩的20%,深化实验课的重要性,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思考,提高学生对实践能力的认知。
二是优化评分占比。将期末考试成绩占比从80%降低到50%,有效解决学生只注重考前死记硬背知识点的现象;将平时成绩占比由20%提升到30%,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习惯的养成。
三是细化考核内容。结合教学改革,将平时成绩的考核内容确定为考勤(5%)、课堂提问(5%)、PPT讲解(10%)、章节测验(10%)4部分,有效提升学生课前预习的全面性,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将实验成绩的考核内容确定为实验态度(5%)、实验操作(5%)和实验报告(10%)3部分,综合反映学生在实验课上的表现,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和实验操作技能的提升;将期末考试的题型设置为包括名词解释、填空、选择、判断、计算、论述、综合题等7种以上的题型,涵盖教学大纲中的重要知识点,并相应增加主观题型的占比,重点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灵活应用情况,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这种多元化的考核方式,不仅综合衡量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端正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有效避免学生考前死记硬背知识点的行为,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而且教师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发现教学设计环节存在的不足。总体来说,考核方式的改革,对教师和学生都起到双向促进作用,较好地平衡了“教”与“学”的关系。
3 结语
“土壤肥料学”作为一门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专业基础课,其教学目标不仅是要让学生运用基础理论知识,学会识土、认土、改土的方法和措施,更重要的是厚植“三农”情怀,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农业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课程在授课教学环节,应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和优化考核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对于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培育具有重要意义。
*通信作者:胡桂清
基金项目:新疆农业大学2021年校级教研教改项目“土壤肥料学课程考核方式改革与试题库建设”。
参考文献
[1] 胡玉玲,张山,卢海燕,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项目的教学法探究与实践[J].教育观察,2017,23(6):84-87.
[2] 李科,陈红,赵爱萍.“新农科”背景下土壤肥料学课程改革措施[J].安徽农学通报,2023,29(4):170-173.
[3] 关天霞,张有富,张芬琴.科研项目驱动下的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高教学刊,2022,8(10):113-119.
[4] 程军回,赵红梅,胡桂清,等.实践环节对现代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土壤肥料学实验课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0(24):101-102.
[5] 刘健健,陈世勇,王泓,等.应用型高校建设背景下“土壤肥料学”教学内容探索与改革[J].广东化工,2022,49(6):205-207.
[6] 田锐,刘新敏,朱华玲,等.慕课在土壤肥料学实验教学改革中的实践[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45(1):164-168.
[7] 王尊欣,符传兰,陈新红.新农科背景下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淮阴工学院学报,2021,30(6):97-100.
[8] 金明慧,刘书含,肖荣英,等.土壤肥料学课程改革与实践[J].安徽农学通报,2019,25(4):14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