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用教学网站提升二语语用教学有效性研究

2024-07-30齐雪丹

科教导刊 2024年17期

摘 要 本研究以中级水平的汉语二语学习者为对象,以请求言语行为为教学内容,探讨了基于网站的语用教学对学生语用能力发展的影响,同时探寻了学生对语用学习态度的转变。研究主要采取口头测试和访谈的方式。结果显示,网站学习有利于提高学习者请求语运用的得体性,也加强了学生对语用学习重要性的认识。

关键词 语用教学;网站;请求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2024.17.024

A Study on Enhanc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Second Language Pragmatic

Teaching through Pragmatic Teaching Websites

QI Xuedan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Guangzhou, Guangdong 510420)

Abstract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effects of web-based pragmatic instruction on intermediate-level L2 Chinese learners' development of pragmatic competence, with the request speech act as the target feature. It also explores the changes in students' attitudes towards pragmatic learning. The study adopted oral tests and interviews, 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eb-based pragmatic instruction helps to improve learners' appropriate use of request, and also strengthens their understanding of the importance of pragmatic learning.

Keywords pragmatic instruction; website; request

二语语用能力(L2 pragmatic competence)是指学习者在不同语境中合理有效地运用二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包括语境理解的准确性和语言表达的得体性[1]。语用能力的发展虽然也是二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但在汉语二语教学和研究中却没有受到足够重视,比如缺乏系统的语用教学材料和有效的评量机制,对语用教学方法和模式的研究不足等。在教学实践和日常交流中我们发现,很多中高级汉语水平的来华留学生也普遍存在语用失误频发、语用能力不足的现象,不仅体现在语用语言能力层面(pragmalinguistics),还体现在社会语用能力层面(sociopragmatics)。前者强调词语、语法功能和句式等语言层面的内容;后者指学习者如何在具体语境下进行得体有效的交际,强调对社会距离、权势等社会文化因素的理解和运用。

近年来,许多教师和学者致力于二语语用教学研究,探寻不同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并积极开发更优越的教学媒介和材料。在教学方法方面,研究者普遍发现含有强化型输入或输出的显性教学的教学效果优于隐性教学。在教学媒介方面,学界也开发了更多样化的教学材料和资源,如视听材料、教学网站等,并通过一系列实证研究探讨其教学有效性。然而,在汉语二语教学领域,语用教学常受限于课本内容和师生交流,缺乏系统化的语用教学资料和资源。不仅如此,关于汉语二语语用教学方面的实证研究也相对有限。鉴于此,本研究以中级汉语水平学习者为对象,以请求言语行为为教学内容,以视频片段为教学媒介,基于设计研究法构建语用教学网站,继而探究该网站的教学有效性。同时,研究也旨在考查基于网站的语用教学对学生语用学习态度的影响。

1 理论框架

1.1 认知理论模型

Schmidt[2]的注意假说(noticing hypothesis)认为学习者对语言输入中“形式—功能—语境”映射的注意是二语语用学学习的必要条件。输入中被注意的部分更容易被学习者习得,必要时需加入一些强化性手段加强学习者的语用意识。该假说还指出,在语用学习中,学习者不仅要关注语言形式,还要重视相关社会特征和语境因素。在强化语用意识方面,Rose[3]的语用认知提升模型(pragmatic consciousness-raising approach)与注意假说存在一致性,但该模型也强调学习者应根据强化的语用输入和语用实践进行归纳推理,以进一步增强语用认知能力。本研究的教学网站设计以这两个认知理论为基础,采用显性教学模式,运用视频片段(带文本、高亮标记和注释)强化语用输入,以学习者自主归纳总结并认证反思的教学方式加强语用认知,并兼顾输出训练。

1.2 Judd言语行为教学模式

基于以上认知理论模型,本研究教学设计也参考了Judd[4]的言语行为教学模式,其教学步骤为:①分析言语行为;②培养认知技能;③培养理解接受技能;④培养输出技能;⑤应用练习。据此设计网站教学步骤如下:①介绍请求言语行为及其请求策略、使用影响因素等;②观看有关请求的视频片段(节选自当代影视剧);③学生先根据片段自行归纳语用规则,然后查看总结;④强化练习;⑤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实践作业。

综上,本研究将探讨语用教学网站对请求言语行为的教学有效性。网站视频材料为学生提供了比较真实且多样化的语境,让学生更深切地体会影响请求语使用的社会文化因素,从而运用更合理准确的请求语进行交际。具体研究问题如下:①基于网站的语用教学能否提高学习者在请求方面的语用能力?②学生运用网站学习后,对语用学习的态度有无转变?有何转变?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40名中级汉语水平(HSK3―4级)来华留学生为对象,他们皆来自中国华南地区某高校,年龄18―23岁。他们被随机分入实验组(18人)和控制组(22人),两组均需前测和后测,但是实验组在前后测之间要接受基于网站的教学干预。

2.2 研究工具

2.2.1 口头话语填充测试(Oral Discourse Completion Test)

计算机辅助的口语测试卷,用于前测和后测。试卷为中英对照,共提供10个场景,学生可在网站上获取场景的文字内容和录音,然后根据不同场景通过录音答出相应的汉语请求语。前测和后测提供的场景相同,但场景出现顺序不同。不同场景根据请求双方的社会距离、权势关系和强加程度三个变量的不同水平而设计。

2.2.2 访谈

旨在了解学生运用网站前后,对语用学习的态度有何转变,对使用网站进行语用学习有何认识。

2.3 数据收集和分析

①被试填写背景调查问卷;进行口头话语填充测试前测(15―20分钟)。②前测结束两周后,实验组学生由教师引导利用网站自学请求言语行为,控制组学生接受日常课堂教学,无须专门的语用教学。③网站学习结束后,所有被试进行口头话语填充测试后测(15―20分钟)。④实验组6名学生自愿接受访问(每人15―20分钟);⑤对以上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测试数据运用曼―惠特尼检验(Mann-Whitney U Test)进行分析。测试卷共10题,需要学生根据场景录音回答相应的汉语请求语,每题2分,共20分。每题请求语的语言形式正确得1分(不考虑得体性),请求语使用礼貌而得体得1分。

3 结果分析

3.1 口头话语填充测试

数据显示,实验组和控制组学生前测平均分相差不大,如表1、2、3所示,在总分、语言形式和语用得体性(appropriateness)各方面的得分都比较相近,相差控制在0.2分之内,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后测总成绩实验组明显优于控制组,实验组为18.25分,控制组为14.83分。实验组进步4.52分,控制组仅进步0.67分,两者有显著差异(U=22,p=0.000)。该结果说明,两组教学效果有显著差异,运用网站进行请求语教学更具有效性。

除了总分,我们还对比了语言形式和语用得体性。两组在语言形式上的进步无显著差异(见表2),但是在语用得体性上(表3),实验组的进步明显优于控制组(实验组4分,控制组0.34分,U=16,p=0.000)。这说明,运用网站进行请求语的学习后,学生在语用策略的选择和使用方面获得明显进步,能够更得体地使用请求语。

3.2 访谈

本研究对实验组的六名学生进行了访谈。他们之前并未专门或系统地学习过请求言语行为,仅通过观察日常会话或者课堂上教师零星的讲解来学习。所有受访者均强调了语用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网站学习之前,其中一名学生并未意识到语用知识可以系统学习,所以认为语用很难学习;而在访谈时他对网站教学效果给予了积极评价,认为系统学习对他理解和掌握B75X0P5uLm5woTIcdDP3Cw==语用知识大有裨益。受访者普遍认为语用学习很重要,但颇具挑战性,一名学生表示“中国朋友有时候觉得我太客气”,另一名学生曾被教师指出请求太直接,缺乏礼貌性。在网站学习后,受访者普遍了解了如何在不同文化背景中得体地进行请求,学习了影响汉语请求的社会文化因素以及相关的语用策略和修饰语。此外,他们对语用学习的兴趣都有所提高,普遍认为语用教学网站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工具。此外,受访者还针对教学网站设计提出一系列建议,对于优化网站设计和提升语用学习效果颇具参考价值。

4 讨论和启示

本研究以请求为教学内容探究了基于网站的汉语二语语用教学在中级水平学习者中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基于网站的语用教学能显著提高学习者请求语运用的得体性。口头测试中,实验组学生在后测中的总成绩明显优于控制组,反映了教学干预的积极作用。具体而言,实验组和控制组在语言形式方面的进步无显著差异;但在语用得体性方面,实验组的进步显著优于控制组。究其原因,受试者皆为中级汉语水平,对请求语的语言形式早有涉猎,因此在前后测中语言形式方面的得分都接近满分,进步空间很小。而在社会语用能力层面,通过网站学习后,学生在语用策略选择和语用修饰语使用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能够更得体地运用请求语进行交际。网站的教学设计基于有效的认知理论模型和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注意和记忆语用知识,强化其语用意识,为其提供了一个实践性强、自主度高的学习环境。不仅如此,通过节选自当代影视剧的视频片段,学生也能接触到接近真实语境下的语言运用,从而对影响请求行为的社会文化因素有更深入的认识。

通过访谈,我们还了解到,实验组学生在参与网站学习后对语用学习的态度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对语用学习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认识到系统学习对理解和掌握语用知识的帮助很大。此外,学生对语用学习的兴趣也有所增加,认为语用教学网站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工具。一些学生还提出了关于网站改进的建议,为网站优化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综上我们得出结论:基于网站的汉语二语语用教学在中级水平学习者中具有显著的有效性,能够提高学生对请求语的理解和掌握,促使学生在语用学习态度上发生积极转变。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完善教学网站,使其成为一个用户友好、教学高效的平台,为汉语学习者提供更加有效的语用学习资源。

本研究也存在不足。首先,受试者汉语水平较为单一,后续研究可以扩大受试者的选择范围。其次,本研究仅有前测和即时后测,缺乏延时测试。后续研究可在后测结束后2―3周安排延时测试,检验教学效果的持续性。总之,此研究为基于网站的语用教学有效性提供了一些依据,为后续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一些经验和教训。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来华留学生汉语语用教学有效性的实证研究”(19YJC740057);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汉语二语语用教学平台的建构与应用研究”(20CYY019)。

参考文献

[1] Laughlin,V.T.,Wain,et al.Defining and operationalizing the construct of pragmatic competence:Review and recommendations[J].ETS Research Report Series,2015(1):1-43.

[2] Schmidt,R.Consciousness,learning and interlanguage pragmatics[J].Interlanguage pragmatics,1993,21(42):1-31.

[3] Rose,K.Teachers and students learning about requests in Hong Kong.Culture in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M].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167-180.

[4] Judd, E. Some issues in the teaching of pragmatic competence.Culture in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M].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152-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