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素养培养视域下师范类学生能力发展路径研究

2024-07-30苏流芳

科教导刊 2024年17期

摘 要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基础教育师资建设正从规模扩张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同时也对师范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文章主要从我国基础教育师资建设和师范类学生职业发展的现实需求出发,对当前师范类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设置、职业认知和实践能力等层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系统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力图从优化课程设置、丰富实践教学、加强师资建设、注重全过程培养等层面出发,推动师范类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发展,全面提升师范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能力。

关键词 职业素养;师范类学生;能力发展

中图分类号:G65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2024.17.021

A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Teacher Education Students' Abil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ofessional Literacy Training

SU Liufang

(Tongren Preschool Education College, Tongren, Guizhou554300)

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of China's basic education reform, the construction of basic education teachers is moving from a stage of scale expansion to a stage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while also posing new requirements and challenges for teacher education. This article mainly starts from the practical need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basic education teachers and the career development of teacher training students in China. It systematically sorts out the prominent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talent training mode of teacher training colleges in terms of curriculum design, professional cognition, and practical ability. Based on this,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aiming to optimize curriculum design, enrich practical teaching, strengthen teacher construction, and focus on whole process training, Promote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talent training models in teacher training colleges, and comprehensively enhance the professional qualities and abilities of teacher training students.

Keyword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normal students; ability development

师范类学生是未来教师队伍的主力军,承担着推动基础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使命。近年来,随着我国基础教育创新和改革的深入推进,基础教育师资建设正在从规模扩张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同时也对师范教育提出了诸多新的要求和挑战[1]。尤其是“双减”政策的落地实施,促使基础教育理念发生深刻转变,需要教师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学思维定式,具备更加专业的教育能力和更加综合的职业素养。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各师范类院校应积极回应新时代基础教育的创新需求,不断改进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进一步加强对师范类学生职业素养和能力的培养,为推动我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人才支撑。本文主要从我国基础教育师资建设和师范类学生职业发展的现实需求出发,系统梳理当前师范类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力图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切实提升师范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从师任教的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1 师范类学生职业素养的基本内涵

对于师范类学生来说,职业素养是指其在教育专业学习和未来从教工作中所需具备的基本素养和能力。师范教育同时具备职业教育和专业教育双重属性,在师范类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既要注重学科专业教育,同时也需要注重师范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以满足教育高质量发展对教师队伍的新需求。总的来看,师范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能力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专业技能,包括对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方法等专业知识的掌握,以及对于所教授学科的深入了解。师范类学生需要通过系统的专业学习,掌握教学理论和实践技能,为未来的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职业情怀,包括对教师职业、教育事业的热爱,以及对其所承担社会责任的正确认知等。师范类学生作为未来的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自觉承担起教育者的责任和使命。三是师德师风,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严谨治学等内容。师范类学生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师德修养,做到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楷模。四是自我发展和创新,即自我反思和创新的能力。教育领域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领域,师范类学生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效果,切实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灵活应对各种教育情境,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2]。

2 师范类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目前,课程设置不够合理的情况在师范类院校普遍存在,导致师范类学生的知识体系存在较为严重的结构性问题。一方面,部分师范院校的课程主要以学科知识为核心,忽视了师范类学生专业知识学习和从师任教能力提升之间的有效关联,缺乏与师范类学生职业素养和能力培养有关的职业教育内容,难以有效提升师范类学生的基本能力。另一方面,随着“双减”政策的深入落实,基础教育从环境到质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对师范类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原有的课程体系仍较为单一,缺乏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和融合,不利于师范类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针对这些问题,相关院校应该重新审视师范类学生的课程设置,不断优化课程内容,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更加全面的支持和保障。

2.2 职业认知仍需加强

职业认知不仅关系到师范类学生的个人成长,还关系到国家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是促进师范类学生职业素养和能力提升的重要前提。但是,在当前的教育模式下,由于缺乏必要的引导和激励,师范类学生往往对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认知程度不高,在职业定位方面也较为模糊。一方面,在一些学校的师范类专业课程中,教师职业被理解为简单的知识传授和管理学生,师范类学生在这种环境下很容易形成对教师职业的片面认知,对教师职业和新时代的教育需求认知不足,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和成长。另一方面,部分师范类学生在校期间缺乏对教育事业的全面了解,导致他们对教育事业的重要性和意义认识不足,影响了他们对教师职业的投入和热情,导致他们在实际教学中难以全面发挥应有的作用[3]。

2.3 实践技能有待提升

师范教育是知识性与实践性的统一,实践技能不足也是制约师范类学生职业素养和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首先,部分师范院校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较少,形式也较为单一,多局限于教学方法指导或教育技能培训,难以激发师范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其次,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还要求教师具备跨学科的综合能力,能够跨学科整合知识,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体验。但是,很多师范类学生在校期间缺乏跨学科知识整合的实践机会,导致他们在实际教学中难以应对各种复杂的教学场景和问题,影响了他们教学的效果和职业发展。

3 师范类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和能力发展的具体路径

3.1 优化师范专业课程设置

面对新的教育需求,相关院校要适时调整师范专业课程,把师范类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在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构建更加合理的课程体系,切实推动师范类学生从师任教能力的提升,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4]。首先,在以往的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职业教育课程薄弱的问题,导致师范类学生的职业准备明显不足,难以更好地承担国家基础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任务。这就需要相关院校从职业发展的高度出发,重新审视师范类学生的课程设置,在不断优化学科教育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对师范类学生职业素养和从师任教能力的培养。例如,可以考虑增加职业教育课程总量,通过开设教学方法、技能等课程,切实提升师范类学生的从师任教能力。其次,随着“双减”政策的深入实施,基础教育理念的转变也对教师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一背景下,师范院校还需建设更加完善的师范类学生教育课程群,积极培养学生的课堂教学组织、学习与生涯指导、课程开发、班级管理、家校合作等诸多方面的专业能力。

3.2 丰富师范专业实践教学

在新的历史时期,师范院校还要进一步加强师范专业实践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为他们未来成为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奠定坚实的基础。首先,可以设计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教育实践的过程,包括教学实习、教育实践、课堂演示、教学设计等形式。通过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接触到不同类型的教学场景和学生群体,培养他们的适应能力和教学技能。其次,要注重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结合,形成有机的教学体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案例分析等实践性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此外,为了有效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还需要探索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通过教学实习报告、教学设计作业、教学演示评比等形式,全面评价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和能力发展情况,通过评价结果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帮助他们改进和提升。

3.3 加强师范专业师资建设

师范专业教师是引导师范类学生成长和发展、推动师范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重要力量,要进一步加强师范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为师范类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多专业化的引导和支持。首先,要注重提高师资队伍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一方面,要健全师资培训和人才引进的体制机制,定期进行教师技能培训和评估,帮助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为学生提供更多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指导,进一步激发师范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其次,可以探索建立导师制度,以更好地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和发展。每位学生可以有一位固定的导师,负责指导学生的学习和职业规划。导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和职业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此外,还可以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和一线从业者来校园开展讲座和交流,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教育行业的发展趋势和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职业发展潜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职业发展支持。

3.4 注重师范生全过程培养

全过程培养是指从学生入学到毕业,通过系统性的教育教学活动和实践环节,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能力。教师的成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新时代师范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还需要积极贯彻落实全过程培养理念,注重激发“为师”内生力,引导师范生树立“自觉为师”的信念。首先,在招生选拔阶段,可以通过设置专门的选拔标准和程序来筛选具有潜力和热爱教育事业的学生,为后续的培养奠定基础。其次,在入学初期,可以通过开展职业规划指导等课程,引导学生认识自我、了解职业发展需求,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帮助他们明确职业目标和发展方向。再次,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实践项目,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和职业能力的提升,如参与教学实习、教学设计比赛等活动。最后,在毕业阶段,学校还需要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帮助学生顺利就业并适应教育工作。同时,还要探索建立完善的评估机制,从专业知识、基础技能、职业素养等方面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能力进行全面评估和反馈,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指导他们进行个人发展规划和提升[5]。

总的来看,师范类院校作为培养未来教师队伍的主要阵地,在推动我国基础教育师资建设从规模扩张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的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人才培养责任。尤其是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实施,基础教育的理念正在发生深刻转变,也对新时代的师范类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相关院校要进一步加强对师范类学生职业素养和能力的培养,针对原有课程设置、职业认知和实践技能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改进。在围绕新教育需求优化课程设置的同时,还要进一步丰富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从全过程培养的高度出发,全面提升师范类学生从师任教的能力,促进师范类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都荣.高职师范院校服务基础教育的途径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43(30):30-32.

[2] 邱化民,石垠.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师范生职业素养培养[J].中国大学生就业,2024(1):28-33.

[3] 朱晓民,郭小兰,高扬励.师范生教师职业认知的调查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9(1):40-44.

[4] 郭晖.师范院校学生职业素养与就业能力提升对策探讨[J].中国培训,2021(3):74-75.

[5] 李晓静.基于全过程“双导师制”师范生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初探[J].高教论坛,2016(11):7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