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矿业类专业人才全球胜任力提升的必要性及实施路径

2024-07-30王昆张士川赵同彬

科教导刊 2024年17期

摘 要 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背景下,矿业类专业人才全球胜任力短缺问题日益凸显。矿业类专业人才全球胜任力提升,有助于促进国际矿业合作与交流,提升专业技术与管理国际化水准,掌握在行业规则制订中的国际话语权。通过培养目标顶层设计、本土国际化培养、国际教育项目融合等多元化策略提升人才的全球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实现矿业类专业人才全球胜任力的提升,可为各专业领域国际化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 全球胜任力;矿业;专业人才;国际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2024.17.018

The Necessity and Implementation Path for Improving the

Global Competence of Mining Professionals

WANG Kun1,2, ZHANG Shichuan1,2, ZHAO Tongbin1,2

(1. College of Energy and Mining Engineering,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Qingdao, Shandong 266590;

2. National Demonstration Center for Experimental Min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Qingdao, Shandong 266590)

Abstract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the new era characterized by initiatives like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and the building of 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the shortage of global competency among professionals in the mining industry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Enhancing the global competency of professionals in the mining industry contributes to promoting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 elevating 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f professional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and grasping the international discourse power in the formulation of industry regulations. By adopting diverse strategies such as top-level design, localized internationalization training, and integration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programs, we can enhance global perspectives and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skills, thus realizing the improvement of global competency among professionals in the mining industry. This can serve as a reference for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alent cultivation across various professional fields.

Keywords global competency; mining; professional talent; internationalization

在持续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背景下,跨国界、跨文化合作交流频繁,需要全球协作共同应对环境、能源与安全等挑战。为开拓国际合作共赢新局面,构建新发展格局,引领新型全球化,亟须开展人才培养全球胜任能力提升路径方面的研究[1]。教育部2021年启动“新青年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项目”,旨在通过高校培养此类人才,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国矿企国际矿业投资失败案例频发,暴露出矿业类专业人才全球胜任力的短板,导致企业在国际市场动态评估、风险管理和关键决策方面出现误判。培养输出熟悉国际文化制度差异与矿业治理国际规则的矿业类专业人才,提升矿企国际市场竞争力,对于我国多元化资源安全保障具备重要意义[2]。本文以矿业学科人才全球胜任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为案例,分析提出其必要性、培养路径及有效举措,为提升各领域专业人才国际化能力提供参考。

1 全球胜任力的内涵

1.1 全球胜任力概念提出

全球胜任力的概念源于197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理解教育提议,1988年由美国国际教育交流协会首次明确提出,是指个人或组织在国际环境中有效沟通、协作、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来说,全球胜任力包括语言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国际法律法规知识、全球视野、适应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人才培养所注重的“全球视野”是全球胜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全球胜任力的概念更宽广,包括知识层面、实践能力和个性品质等多个方面。在矿业领域,全球胜任力意味着能够适应不同国家的矿业市场环境,掌握国际矿业规则和法律法规,具备跨文化沟通和协作能力,从而在全球矿业市场中具备竞争力。

1.2 全球胜任力核心内涵

1.2.1 认知与专业知识

除掌握矿业领域专业知识技能以外,还需知晓世界历史、文化等知识,认清全球矿业面临的共同挑战和议题,并深刻理解和运用以上知识独立思考、提出解决方案。同时具备外语沟通能力,可深入体验、理解和欣赏不同文化环境,顺畅有效地开展学术交流、技术沟通、商务谈判等。

1.2.2 行为与人际交往

培养矿业类专业人才需兼顾专业技术和跨文化沟通能力,以及在尊重多元文化的基础上厚植社会责任感,在保障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环境保护、社会可持续发展等价值体现。

1.2.3 个性品质层面

具备深刻的家国、民族、文化认知和自信,以及对于不同文化或文化多元性持开放和尊重的态度。具备从不同文化视角思考、理解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矿业类专业人才全球胜任力提升的必要性

2.1 促进国际矿业合作与交流

提升矿业类专业人才的全球胜任力对促进我国在全球矿业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推动资源有效共享与互补、提升我国矿业企业国际竞争力具有关键作用。然而当前人才全球胜任力并未纳入规划与培养目标导向,培养缺乏顶层设计与系统规划,具备全球胜任力的矿业类专业人才极为短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IBD+QIk1MNHySHN+0cBzYQ==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3]。矿业类专业人才全球胜任力的提升直接影响国家能源资源的安全保障与长期可持续发展。矿业类专业人才不仅需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要精通国际贸易规则和国际市场发展态势,具备跨文化沟通与协作能力,以充分发挥我国企业在全球矿业市场的竞争优势。

2.2 提升专业技术与管理国际化水准

矿业类专业人才全球胜任力培养有助于其深入理解并吸纳国际先进的矿业生产技术和管理理念,从而促进企业的技术革新与治理水平,驱动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近些年我国矿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势头迅猛,人均劳动生产率大幅提升,显示出行业技术与管理水平的大幅提高。然而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市场仍需持续提升专业技术与管理水准,践行投资决策与生产经营的ESG(环境、社会、治理)理念。通过国际合作交流不断学习和吸收国际前沿的技术与管理知识,精准洞悉国际市场的动态,借鉴其他国家在提高生产效率、资源可持续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先进做法,培育具备国际市场竞争力、主导权的矿业企业。这种国际化专业技术与管理水准的提升,不仅能够提高我国矿业企业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也有助于我国矿业行业更好地适应国际化发展的趋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3 掌握行业规则国际话语权

提升矿业类人才的国际胜任力培养对于掌握政策制定、行业发展等国际话语权至关重要。在国际范围内,各国矿山企业安全、环境危害事故频频发生,对企业营收与自身形象造成负面影响。政府、社会、学界等组织通过制定标准、形成联盟、施加舆论压力等手段,干涉国际投资矿业开发与生产活动。例如,由国际矿业与技术理事会(ICMM)等组织牵头制定的《全球尾矿管理行业标准》(Global Industry Standard on Tailings Management)2020年发布,国际矿业巨头组成联盟借此对墨西哥等国家尚未加入该倡议的矿企持续施加压力。因此,培养熟悉国际矿业市场运作、具备处理国际事务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矿业类专业人才,积极有效融入各类学术与团体组织活动,参与国际矿业标准、法规等制定过程,从而引导国际矿业行业的发展方向,有助于推动我国更有效地融入国际合作与竞争,保障自身合理权益。

3 矿业类专业人才全球胜任力提升路径

3.1 加强人才培养目标顶层设计

培养具有全球胜任力的拔尖创新人才是新时代矿业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这一目标应充分体现在矿业类专业学生培养目标的顶层设计中,通过具体培养过程得以落实。具体实施路径包括:①教学资源整合是培养学生全球胜任力的基础。通过在通识教育课程中融入国际模块,涵盖世界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及全球性议题等内容,促进矿业类专业人才ySGEpvuBfn+/WbL2Eca9aQ==扩充知识眼界。同时,在全球化背景下,聚焦行业国际发展转型问题与前沿技术进展,例如可持续采矿、负责任采矿、循环经济、极端环境下采矿等国际热门议题,通过案例剖析引导学生从多元文化视角分析和解决矿业领域的挑战,从而培养其全球胜任力。②发挥教师示范作用是培养全球胜任力的内驱力。教师的言传身教对于激发学生的国际化思维和提升其在全球矿业领域的竞争力具有显著作用,矿业学科应当继续加强引进具有国际教育背景与国际学术交流经验的教师,鼓励研究生指导教师赴海外学术团体、组织、研究机构开展学习交流,引导与海外矿山企业建立科研合作与技术咨询交流,借此提升学科的国际影响力,扩展研究生教育的国际视野,在教学和指导研究生开展研究的过程中培育其全球胜任力。③融合国际教育项目是培养学生全球胜任力的关键着力点。在开发和执行国际教育项目时,应明确包含全球胜任力的培养目标,由顶层设计引导矿业类专业学生融入国际教育项目,包括参与国际交流和实践活动。条件允许情况下,学生应深入当地先进矿山企业、社区、学术团体组织等开展实践交流,在提升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增进其对于全球胜任力的理解。

3.2 本土国际化培养模式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构建国际化校园文化是提升学生全球胜任力的关键举措。从教育理念到教学实践,从学校管理到校园文化,营造本土国际化培养氛围对学生具有潜在教育作用。本土国际化培养模式下的人员流动成本低、易实施推广,国际化影响受众覆盖面更加广泛。当前,“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来华留学研究生,尤其是矿业类专业国际研究生数量日益增多,如何营造文化多元、交流活跃的本土国际化培养氛围,打破中外学生跨文化交流障碍,促进其共同学习成长、友好交流,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全球胜任力。具体实施路径:第一,提高国际研究生准入门槛尤其是语言要求,以提升优秀国际研究生生源质量;开设外语授课、双语授课以及全球视野课程,定期邀请国际知名学者和企业家来校开设讲座;第二,建立诸如国际青年交流中心等机构,举办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加深中外学生间的文化交流与理解。本土国际化培养模式不仅有助于培养矿业类专业人才的全球胜任力,还可为各国青年人才在未来国际矿业领域中的潜在合作与协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通过建立开放、包容的学术环境和文化氛围,校园成为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为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专业人才作出积极贡献。这不仅有助于专业人才个人的职业发展,也将为国际矿业领域的创新和合作提供更多可能性。

3.3 全球胜任力培养实践

中国各大矿业高校正实施多元化策略,以培养学生在全球环境中的胜任力。例如,山东科技大学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应用研究型人才,通过课程改革、国际学术交流、短期访学、海外名校在线课程引进等途径,提升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并且学生更容易接触到国际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学术思想,提升学术水平和竞争力。有院校探索在人才考核指标中新增注重国际组织实习等经历的良性引导,鼓励矿业类专业人才申请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全球性学会及学术组织的实习与工作机会,从而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丰富其实践经验。国家留学基金委设立奖学金,并与国际组织合作支持本土学生申请国际实习项目,鼓励各国青年人才在国际组织实习和研究实践中培养锻炼全球视野,增进包容理解,建立友好往来。以上实践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全球胜任力,也为他们在全球治理中的参与和贡献奠定了基础,体现了中国积极参与国际教育合作和全球治理的导向。

4 结语

在全球化时代,面对环境、能源与安全等全球性挑战,培养具有全球胜任力的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人才成为关键。教育部设立的“新青年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项目”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专业能力的人才,特别是矿业工程学科,以应对矿业领域对高级国际化人才的需求。提升矿业类专业人才的全球胜任力对于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以及提高我国在国际矿业条令法规制定中的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教育机构进行院校培养和本土国际化培养等多方面的努力,以培养出具备全球胜任力的矿业类专业人才,为我国的全球化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基金项目:山东省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建设项目(SDYJG21087);山东科技大学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计划项目(YZLTS2021057)。

参考文献

[1] 朱晓闻.新型全球化背景下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路径[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51(6):86-91.

[2] 王昆,赵同彬,刘延平.“一带一路”倡议下矿业类研究生国际化能力提升路径探析[J].科教导刊,2023(29):5-7.

[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0-07-29). https://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