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科学与技术专业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2024-07-30毛飞李小华王海
摘 要 随着高校“双一流”学科建设的深入,关于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改革引起了各培养单位的高度重视。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对传授研究生专业基础知识和培养其科研创新能力都非常有益,对学校的学科建设极为重要。为了适应“核科学与技术”一流学科建设对研究生培养所提出的新要求,南华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结合自身的发展状况和发展目标,开展了核科学与技术专业研究生课程教学的改革和实践。文章从优化课程体系出发,探索教学与科研相互渗透的课程教学模式,并从学科发展的历史沿革中发掘思政元素,在专业课教学中实施思政教育。
关键词 课程教学改革;教学与科研一体化;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2024.17.015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of Graduate Course in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O Fei, LI Xiaohua, WANG Hai
(School of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Hengyang, Hunan 421001)
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construction of "Double First Class" disciplines in universities, the teaching reform of graduate courses has attracted high attention from various training units. The reform and practice of graduate course teaching are very beneficial for imparting basic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cultivating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abilities of graduate students, and are extremely important for the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of schools. In order to meet the new requirements of the first-class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of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 graduate training, the School of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South China University has carried out reforms and practices in the teaching of graduate courses in the field of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ased on its own development status and goals. Starting from optimizing the curriculum system, this article explores a curriculum teaching model that integrates teaching and scientIE+Qa7SNGu7LkD8h3s2kjQ==ific research, and explor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from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disciplines, implemen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professional course teaching.
Keywords curriculum teaching reform;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是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不断深入,“双一流”学科建设背景下的研究生课程改革也面临新的挑战。为了适应“核科学与技术”一流学科建设对研究生培养所提出的新要求,南华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开展了核科学与技术专业研究生课程体系的重组和优化[1]。本文以南华大学核科学与技术专业研究生课程为研究对象,剖析研究生课程改革中面临的问题,探索“核科学与技术”一流学科建设背景下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和途径。通过研究生指导教师座谈和征求研究生对现有课程体系的修订意见,并结合国内外著名高校关于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的经验,形成了南华大学核科学与技术专业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具体内容包括:优化研究生培养的课程教学体系,突出研究生教育在课程内容上的多元化要求;采取科研与教学相互渗透的课程教学模式,融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于一体;在课程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研究生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1 优化研究生课程教学体系
近几年,通过大力引进高层次科研人才,南华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的教学与科研人才队伍迅速增强,也逐渐有了一些新的科研方向,原有研究生课程体系已不能完全适应和满足学科发展的新要求。研究生规模不断扩大,也给课程教学带来了新挑战。通过对研究生课程教学的调查和研究发现,不管是研究生还是指导教师对研究生课程教学的总体满意度都不高,现阶段课程设置不能完全满足新形势下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学科发展的实际需求。研究生课程教学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课程设置不规范、教学形式固化、教学内容陈旧;课程设置偏重个别研究方向,对基础理论知识重视不够;研究生科研训练不足、课程国际化水平低以及组织管理缺乏科学性。因此,有必要开展形式多样的课程教学改革以促进研究生课程体系趋于完善[2]。
经过与研究生导师和学生代表座谈,南华大学核科学与技术专业研究生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修订核科学与技术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完善课程教学体系。新的培养方案应紧密围绕培养目标,根据学科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建设目标优化研究生课程体系,注重扩展专业基础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增强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修订现有的研究生培养课程体系和教学大纲,使新的课程设置从学科和专业培养目标所需的知识结构出发,从学生拟开展科研工作的实际需求出发。根据本学科前沿发展的新特点和需求,增开部分研究生课程,提高研究生学位选修课的比例,满足研究生培养的多元化需求。在巩固研究生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新的教学大纲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新大纲要求改革教学模式,建立多元化的课程教学方法,加强启发式教学的运用,鼓励研讨式学习和自主学习;制订新的课程考核方式,提高过程考核和能力考核的比重;提倡以科学问题为导向开展自主探求与合作,注重培养研究生运用所学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次,加强研究生课程的教材建设。教材建设是专业课程教学的基础,高水平的研究生教材是高水平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质量研究生教育的核心支撑。根据研究生指导教师反映,目前采用的大部分研究生教材都很老旧,教材内容已过时,不能体现本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也不能完全满足研究生课程教学需要。因此,有必要根据本学科特点组织编写具有学科和行业特色的高水平研究生教材,全面优化研究生课程内容。经过研究生指导教师的讨论,确定了研究生教材编写的原则:编写教材要广泛参考和引用专业经典著作、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案例,保证教材的科学性和前沿性;确保立项教材学科知识前沿、插图运用美观、政治方向正确,充分发挥教材育人作用;应注重满足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需求,紧密围绕教学改革和发展需要开展教材建设;教材编写应反映学科核心知识体系和最新教学科研成果,培育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要充分发挥研究型学院的学科优势,统筹优质学科和学术资源,集中各学科骨干力量,立足国际学术前沿,建设一批具有行业和学科特色的高质量研究生教材。为了提高教师参与研究生教材建设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学院出台相关政策,投入专项经费建立了研究生教材建设的资助体系和奖励政策,并将教师参与研究生教材建设工作纳入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增加教材建设工作在教师教学评价、职称晋升、评奖评优等考核评价体系中的分量。
2 教学与科研相互渗透的课程教学模式
为破解研究生培养中课程教学与科研相脱节的问题,本次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建立了基于学科方向的教学和科研一体化创新教学团队,融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于一体,并在这些创新教学团队试点推行教学与科研相互融合的课程教学改革。课程教学是研究生教学最直接的载体,是学科体系和研究成果最直接的体现。新建立的教学团队在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的同时,还负责本学科方向的课程建设与研究生培养,按照培养目标和研究课题,分析讨论本学科研究生需要具备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构建专业课程群。一方面,教学和科研一体化创新团队可以根据拟开展的科研工作需要,对本学科方向的研究生课程内容进行修订和优化。一流的教学必然体现在其内容和方式上,学生将来从事科研工作需要什么样的知识背景和专业技能,就在课程教学中就讲授这些内容。这就明确了研究生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方向,提高了课程教学的效率,做到了研究生教学为科研服务。另一方面,将本研究领域最前沿的学术成果和技术创新引入专业课程教学,促进科研成果向课程内容的转化[3]。研究生课程内容要适应学科和时代的发展方向,应同时具备基础性、系统性和前瞻性,把学科最新的研究成果及时融入课程教学,这样才能使学生快速地了解学科发展动态和方向,学习最新的理论知识,为开展科研工作做好思想准备和知识储备。根据各个创新教学团队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反馈,全面地评估和总结该教学形态的优缺点,并迅速地改进和完善这种教学形态,形成基于科研方向的研究生课程教学模式。
在教学和科研一体化的创新教学团队中,指导教师的科研方向相对集中,研究生开展研究课题所需要掌握的课程背景知识也相对趋同,这样就为教学与科研一体化的创新教学改革创造了条件。为了适应新的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教学和科研一体化的教学团队需要更新教学观念,对相关教学实验室和学科实验室进行整合利用。例如在“辐射防护与环境保护”教学和科研一体化教学团队的改革实践中,以气载放射性测量与计量学科实验室为基础,完善相关科研实验室的资源优化配置、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整合了核辐射测量、核素在环境中的迁移、核废水处理和核燃料循环工程等多个教学与科研实验室的资源,以满足不同研究方向指导教师和学生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需要。该团队下的实验室向该学科方向的研究生全面开放,可为指导教师和学生开展科学研究以及创新研究搭建良好平台。整合后的实验室、实验设备、表征手段能满足该教学和科研一体化创新团队的教学和学科发展需要,并起到示范和推广作用。
教学改革实践证明,教学和科研一体化的教学团队建设对提升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改革过程中,保持了团队的科研活力,加深和拓展了相关科研领域,实现了科研和教学的良性发展,为培养具有高水平的研究生人才积累了经验。
3 专业课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实施思政教育
在传授学生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正直、理性的道德品质,使学生成为追求科学真理和遵守科学规范的楷模,因此,在研究生课程教学中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名高水平的科研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学术水平,还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二者在实际工作中相辅相成,共同作用并促进高水平科研成果的产生[4]。在研究生的课程教学改革中,教师应向学生强调学术诚信以及在科研工作中应遵守的学术道德规范,要维护学术共同体的职业尊严。只有真实可靠的研究成果才能为学术界和社会作出贡献,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在科研实践中坚持真理,不迷信学术权威,坚持理性质疑,大胆假设、认真求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核科学与技术专业研究生的课程思政要结合我国核科学技术的发展历史沿革,结合“两弹一星”精神和“核工业”精神,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构建课程思政体系。在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中要明确思政目标,并将这些目标融入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在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中加入思政元素,在教学设计中潜移默化地引入思政素材,将体现爱国主义、爱岗敬业等价值理念的案例整合进课程中,并与专业知识结构相结合,实现思政与课程的深度融合,确保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步进行。此外,还可定期举办思政教育活动,以主题讨论、专题讲座或座谈会等形式进行,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并关注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评价与反馈,从而提高思政教育的效果。为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和职业自豪感,还应探索和建立一套“核”特色鲜明的研究生课程思政的方法,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科学精神。引导学生学习核科学与技术领域老一辈科学家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科学精神和以身报国的情怀,树立远大的奋斗目标。在课程教学中提高研究生的思想政治觉悟,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研究生教育教学全过程。
综上,本次南华大学核科学与技术专业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以打好知识基础、拓展学术视野、加强创新能力、增强国际视野和国际沟通能力为目标,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以修订培养方案为切入点,以优化课程内容为重点,充分发挥培养单位的主体作用,调动指导教师和研究生的积极性,加强科研育人和思政育人,全面推进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持续提升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
*通信作者:毛飞
基金项目:湖南省学位与研究生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21JGZD044);南华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21JG002)。
参考文献
[1] 吴宏春.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实现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J].国内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动态,2018(9):13-13.
[2] 鲍晓华,阚超豪,倪有源,等.全日制研究生非学位课程的理论教学方法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9(37):125-126.
[3] 张健明.高校教学科研一体化学科团队绩效评价机制研究[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12(3):1-4.
[4] 龙洲.对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现代职业教育,2019(19):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