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焊接产业学院实体运作探索与实践

2024-07-30崔明军张碗云

科教导刊 2024年17期

摘 要 建立在企业的产业学院利用企业真实的环境、真实的生产车间、真实的设备,在企业师父的指导下,学生参与真实的产品设计及制造,助力学生成长为合格的企业员工。文章以广西机电名嘉焊接产业学院为例,分析了产业学院的商谈、合同签订、学生动员、入驻、课程体系调整、遇到问题的处理、报酬发放、表彰等事项,对校外产业学院的运行进行总结。

关键词 产业学院;实体运作;教学方案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2024.17.008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Entity Operation of Welding Industry College

CUI Mingjun, ZHANG Wanyun

(Guangxi Technological College of Machinery and Electricity, Nanning, Guangxi 530007)

Abstract Based on the Industrial College of enterprises, students participate in the design and manufacture of real products under the guidance of real enterprise masters by using the real environment of enterprises, real production workshops and real equipment, help students grow into qualified employees. The article takes Guangxi Jidian-mingjia Welding Industry Colleg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egotiation, contract signing, student mobilization, moving in, course system adjustment, problem handling, summary and commendation of industrial college, to summarize the establishment and operation of industry college outside campus.

Keywords industrial college; entity operation; teaching plan

产业学院作为深化产教深度融合的重要抓手,得到大力的推广。2020年,教育部发布《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对产业学院建设提出指导性意见,各地依据教育部的指南积极探索和实践,寻求产业学院的最佳建设方案与路径。广西于2020年11月发布《关于推进高等职业学校产业学院建设的指导意见》,鼓励开展产业学院建设。

名嘉焊接产业学院是实体化运作的校企合作项目,学院安排学生深入企业一线,由企业一线师父现场指导,参与企业的产品生产,打通了学校与企业的最后1公里。学生半工半读,职业意识及职业素养快速养成,企业、学生、学校、社会四方满意[1]。本文通过对焊接产业学院实体运作的情况进行总结,寻找一套可复制的校外产业学院建设路径。

1 建立产业学院的目的

1.1 解决职业院校设备更新的问题FGuy8fUro5mAGL3p8GcOiQ==

职业院校普遍存在办学经费不足、设备不足、场地不足的问题,无法提供足够的实习设备。同时,产业及企业发展日新月异,设备更新换代速度很快,学校无法跟上企业和产业的发展速度,每年更换最新的设备仪器。企业正好有足够的设备,有产业发展最新、最先进的设备,能弥补学校的设备不足[2]。

学校按照专业来招生,例如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毕业生就业时面对钢铁行业、汽车制造业、设备制造业、数控机械加工业、模具业等多个行业,学校无法定制化,给日后从事不同行业的学生上不同的课程,只能按专业上一些通用、基础性的课程,学校最多能提供2―3个选修模块。通过产业学院,学生可根据后续就业意愿,针对性选择产业学院的合作企业,学生能受到企业环境潜移默化的熏陶,掌握企业所在行业的知识。比如,在名嘉焊接产业学院,企业主业是钢结构桥梁制造,学生在这个产业学院就主要学习钢结构桥梁焊接及制造相关专业的知识,比如桥墩焊接、桥总成焊接、桥梁通用支架焊接。

1.2 连接企业和学校,建立学校与产业的直接联系

产业学院打通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关系。长期以来,学校缺乏市场的观念,教师以有限的认知水平进行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实训基地建设、课程建设,教师从高校毕业后没有到企业工作锻炼就直接应聘到学校,闭门造车,模拟企业的需求建设实训室、课程及组织教学,不了解企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真实需求。而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在职场上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有的学生上岗胜任能力差、需要企业再培训,有的学生缺乏新技术新技能新知识,有的职业态度差、干几天就因无法适应而离职,而通过产业学院可建立起企业和学校的直接联系[3]。

1.3 增进学生对企业的了解,满足企业需求

通过产业学院的实习或学习安排,提前让学生深入企业环境,解决学生不了解企业、企业也不了解学生的难题,即求职者与招聘方互不了解、信息不对称的难题。学生大二阶段就进入企业,通过产业学院2―6个月的职业见习,学生对该企业有什么要求,自己是否适合这类企业做到心中有数。到大三找工作时,学生更加了解企业,有更好的选择工作岗位的能力,减少了学生找工作的盲目性。企业也通过产业学院近距离地考查学生,发现优秀的符合企业要求的人才,助力企业发展。

2 产业学院的规划

2.1 总体设计,重视顶层设计

学校层面高度重视产业学院工作,制订了《产业学院规划草案》《学生去产业学院学习协议》《产业学院告知书》等一系列文件。规划学生去产业学院的方案。

2.2 二级学院层面,落实具体合作企业

二级学院具体落实推动校企合作及产业学院工作,各专业负责人及专业教师分工负责本专业产业学院的具体推动。重点联系大中型国有企业、外资及合资企业、大中型民营企业,要求企业管理规范,有满足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车间及设备,有企业内部的员工宿舍、员工食堂,有一批经验丰富的工人队伍,择优选择几家大中型企业为合作对象。

3 广西机电名嘉焊接产业学院的具体推动

3.1 双方达成校企深度合作意向

焊接技术及自动化团队与当地焊接相关工厂广泛联系,部分教师来自企业,有良好的主动联系企业并服务于企业技术需求的传统。名嘉钢结构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公路桥梁的设计与制作,钢结构桥梁生产、制造及安装,需要一定数量的焊接技术工人。校企双方开始接触,并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3.2 产业学院正式合作协议签订

2020年国家产业学院政策出台后,双方多次联系、开会讨论,对产业学院的形式达成具体合作意向。2021年4―5月,双方多次开会,企业董事长、二级学院院长等主要管理人员参与,最终达成“校企合作意向协议”,并正式签署。双方在产业学院建设、员工培训、机器人焊接技术应用、共建焊接工考证基地、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等方面展开实质合作,对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学生的日常工作及生活安排、学生到车间顶岗的实习报酬、学校的建设项目及投入、企业的建设项目及投入等达成一致意向。具体是:利用企业的现有宿舍住宿,由学校出资购买床架、座椅、空调;学校派一名专业教师任产业学院教学管理,一名实习管理教师任驻点管理员兼辅导员,共2名教师长期驻厂;学校投入2台焊接机器人,5台手工焊机,5台氩弧焊机,人均出资2500―5000元,总约18—30万。企业提供宿舍场地,配套建设约20万的焊接基础技能训练室,用于理论课程及基础课程教学;企业对学生伙食每天补贴10元,食堂提供早餐、中餐、晚餐;企业生产班组安排师傅带徒弟,下车间的实习生每天补贴40―150元;企业对学生进行劳动安全教育,发劳动保护服和鞋子一套。

3.3 学生宣讲动员大会

学生对产业学院的认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通过在班级群的初步说明、动员,有部分学生能接受,但有部分学生不能接受。为充分说明及动员学生,焊接团队组织了“产业学院学习说明会”,产业学院院长说明国家的相关政策,产业学院是教育部、当地政府鼓励的,有相关政策及文件;焊接团队负责人对产业学院的住宿条件、吃饭、交通、环境、实习报酬、课程安排等进行说明;骨干教师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告诉学生通过项目提升能力的案例;专业教师结合自己的体会,谈到企业一线真实的车间环境学习的必要性。然后,由各班级辅导员、班干部组织学生自愿报名,自愿去的63人安排第一批去,另64人先留在学校按改革前模式教学。

3.4 教学方案的调整

产业学院与学校相比,教学及实训的场所发生了巨大变化。专业负责人对教学进程表、教学方案进行了调整。周一到周四白天,车间顶岗实习或实训;晚上、周五、周六安排上理论课,完成思政课、专业英语课、熔焊原理、机械设计基础等课程的教学;理论课程分线上网络教学,线下集中教学两种模式;前四周,为学生到企业熟悉环境的过渡期,安排理论课、实训课,暂不安排下车间。

3.5 正式入住产业学院

2021年9月7日,首批学生前往产业学院,相关教师随行,协助处理宿舍、管理等事宜。住:安排在第三宿舍楼。吃:吃企业食堂,有小卖部。玩及体育运动:企业有篮球场,可打篮球、散步等,后续拟建足球场。行:在工业区,距离商业区2公里,可打出租车,到市区50分钟,到学校70分钟。辅导员及教师与学生一起在企业住宿2周,促使学生平稳过渡,适应企业的环境。

3.6 产业学院的学习及上课模式

安全生产课。入驻企业当天晚上,企业召集学生,由安全总监进行“入厂安全教育”,对企业情况、出入厂区管理制度、外出制度、办公楼制度、车间制度等进行说明,要求进车间必须戴安全帽。第二天企业后勤人员发劳动保护服、劳保鞋每人一套。进车间的班组实习,发手套、防护镜等物品。实习期间企业安全总监会进行多次安全相关教育。同时,与企业员工一起,参加企业组织的所有员工教育及培训课程。

焊接基础技能实训课。分手工电弧焊、氩弧焊、切割、气割,用车间的一块空地,将车间的废料再利用,训练学生的技能。

理论课,包括思想政治课、机械设计基础、熔焊原理、焊接结构、英语课。其中,熔焊原理、焊接结构由教师周六到企业线下教授,结合企业的案例来讲解。其余课程采用线上课程,学生集中到办公楼八楼大会议室,通过大屏幕讲授,辅导员及学生干部负责考勤等日常管理。

体育课安排学生通过跑步记录软件跑步打卡,2公里跑步十次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为合格;另安排“立卧撑”考核项目,由驻点实习管理教师考核打分。

产业学院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将63名学生分为三组,每组21人,由优秀的班干部任组长。一组下车间跟班,另两组在技能训练场地实训,一个月轮换一次。

3.7 车间的岗位见习、跟岗顶岗实习

下车间的一组21人,由生产部门分配到不同的车间班组,下料班、数控机加工班、通用件班、桥总成班、装配班、涂装班,在不同岗位不同班组岗位见习、跟岗实习。每个班组分配2―3个学生,由车间班组长安排工作。学生到车间班组后,班组长首先用2―3天让实习生了解整个班组的整体情况,有什么设备、有什么工作任务、有多少人员及岗位,对实习生进行初步的讲解,讲解工作流程、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及要点。然后,班组长指定一名经验丰富的工人为师父,具体指导实习生工作。学生遇到问题时,班组长及学校驻厂老师及时了解、及时处理。

学生跟岗实习一周后,有的学生开始反映累、苦。跟岗教师及辅导员及时了解情况,做学生思想工作。让学生认识到实际企业生产及工作就是8小时制,逐步适应车间的工作时间。

有的学生反映车间噪音大、伤耳朵。经了解,车间的各种设备开动运行,有一定噪音,不适应的学生可佩戴耳塞。有的学生反映车间“灰尘大”,经了解,为焊接时产生的烟气,跟企业及时沟通后,企业及时增加排烟除尘装置,改善了车间环境。有的学生反映师父态度不好,说话语气重。辅导员及时教育学生,要学会与不同性格的人相处。同时,企业内部召开师父会议,对师父的态度进行要求,教育实习生更耐心细致一些,认识到实习生到正式员工有一个过程,从学生到社会人有一个过程。

3.8 产业学院安全及异常事件的处理

安全教育方面。下料车间曾发生吊车运输的物品安装固定不稳、落下伤人的安全生产事故,企业立即处置,车间立即停工,整顿整改。并对实习生停工一周,暂不允许实习生进车间,用案例对生产安全进行再教育再强调。并安排安全学习考试,考试合格后,才恢复实习生下车间。

学生实习报酬发放的问题。下企业每天补贴40―150元,根据作业内容及实际,不同学生略有不同,每个月平均800―2000元。但无法按月及时发给学生,学生有意见,便向教师投诉。经详细了解,原因是国有企业外包员工工资发放制度的一个难题:国有企业实现工资总额及增长总控制制度,企业的多数员工采用人力资源公司外包的方式与外包公司签协议,以生产成本方式支付给外包公司,由外包公司代发工资;否则就占用了工资总额,拉低企业平均工资水平。企业要求实习生与人力资源外包公司签协议,由外包公司将实习报酬发放给实习生。但是有关文件规定不允许实习的学生与第三方人力资源公司签实习合同。学校、企业多次协调,争持不下,导致实习补贴无法按月及时发放。最后充分沟通,找到实习费发放处理方式:学生只是短期务工,下到车间实习的月份才有实习补贴,并不是长期务工,可以通过非正式务工、零星用工方式发放。12月底,实习补贴问题解决。

3.9 表扬优秀实习生及优秀师父

2022年1月10日,第一批产业学院学习基本结束,学生准备返回学校放寒假。学校与企业决定,对产业学院进行总结,对表现优秀的企业指导师父、实习生进行表扬。将学生分为6个小组,各小组对产业学院的学习进行总结发言,制作PPT,6个小组长总结产业学院学习的收获;5名优秀师父由学校发奖状及奖品,10名优秀的实习生由企业发奖状及奖品。学生总体对本次产业学院学习评价较高,认为到真实的企业、真实的车间、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学到很多。

3.10 后续学生的产业学院学习

在首批学生的示范效应下,2022年3月,第二批64名学生到产业学院进行学习。进一步完善名嘉焊接产业学院建设的体制机制,发挥好的方面,改善不好的方面,继续派2名教师长期驻厂教学及管理、分批次下车间跟岗、与企业充分沟通协调等。第二批实习的硬件条件有改善,足球场已经投入使用,焊接技能训练基地建成投入使用,焊接机器人也已经投入使用,极大地方便了产业学院的教育教学、生产实习。

4 焊接产业学院实体运作的优点及不足

经问卷调查,首批学生对产业学院学习的满意度为93%,第2批学生对产业学院学习的满意度为88%;在是否推荐学弟学妹到产业学院学习的选项上,81%的学生选择“推荐”;对于产业学院学习收获是否大,多数学生选择“收获大,学到书本上没有的东西”。

4.1 产业学院的学习效果更好

工学结合,学生体验感增强,总体效果更好。对比在学校学习的班级,经历过生产一线的锻炼,学生的精神面貌、班级学风大有变化,做事更讲规矩。

4.2 能弥补学校的不足

一是设备不足,学校缺乏数控切割机、下料机、坡口机等设备,而企业的设备弥补了学校设备方面的不足。二是弥补学校师资上的不足,学校教师实践经验有限,而企业紧跟行业、市场的需求,产品品种多、难度大,学生通过企业实践弥补了学校实训项目单一的问题。

4.3 给企业带来良好的效益

一是带来了先进的技术。例如焊接机器人技术,该企业原先的设备都是手工焊接,学校老师擅长焊接机器人技术的教学,将机器人焊接技术推广到企业,大大提高了企业的技术水平。二是缓解了企业的用工难题。企业生产的旺季,加班加点多,且招焊工困难,而实习生的协助缓解了旺季的用工难题。三是企业从实习生中,挑选了一批优秀的员工。

4.4 存在的不足

一是学生及家长对产业学院的接受度不高,需要做大量动员工作,二是实习生补贴的发放问题,如何把实习生当企业内部员工,通过人力资源外包公司发放补贴,如何不影响企业的工资总量及增量控制,需要进一步研究及明确。

5 结语

经过实体运作,产业学院成为学校和企业都乐于开展的校企合作及产教融合模式。通过产业学院,推动学生近距离了解生产、了解焊接技术、了解企业需求、提高焊接技能,推动学校深化教学模式改革、增强服务企业的本领,推动教师贴近企业、深入企业实践锻炼,推动企业承担产业工人的培育主体责任、积极应用机器人焊接等新技术。产业学院架起了学校与产业行业企业、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桥梁,成为推动产教深度融合的可靠抓手。

基金项目:2021年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项目“产业学院实体化运作的实践与探索”(2022YKY018);2022年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项目(2022KY1076)。

参考文献

[1] 张羽,王伟.高职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建设的关键点、运行机制与实施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2(9):44-51.

[2] 杨国兰,张宏亮.高职院校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模式及实施策略[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22,31(2):29-33.

[3] 张建辉.高职数字商业产业学院建设研究——以温州科技职业学院为例[J].职业技术,2022,21(4):5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