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背景下高职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创新路径探索
2024-07-30姚永琛
摘 要 随着媒体融合发展迈向纵深,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环境、对象、队伍和方法等多方面面临着挑战。如何应对媒体融合带来的影响,实现思政教育创新,是高职院校思政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分析了媒体融合给高职思政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在此基础上,从树立媒体融合理念、构建教育主阵地、丰富教育内容、打造教育队伍四个方面提出了实现思政教育创新的路径,旨在为推动高职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媒体融合;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2024.16.029
Exploring the Innovative Path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Media Integration
YAO Yongchen
(Wuhan Polytechnic, Wuhan, Hubei 430000)
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of media integrati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is facing challenges in various aspects such as environment, objects, teams, and methods. How to cope with the impact of media integration and achieve innovation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an urgent issue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brought by media integration 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ased on this, it proposes paths to achieve innovation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rom four aspects: establishing the concept of media integration, constructing the main education platform, enriching educational content, and building educational teams. The aim is to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 and inspiration for promoting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words media integration;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novation path
1 媒体融合视域下高职学生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的困难
1.1 媒体融合对思政教育环境的影响
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各类网络信息复杂多样、参差不齐,给学生的思想认知和价值判断带来了巨大困扰。一方面,信息过载现象明显,学生面临选择和鉴别信息的困难,容易出现价值取向混乱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算法推荐和自我选择的双重作用,学生接收信息的渠道单一化,产生“信息茧房”现象,思想被限制在自己的圈子里,难以接受不同的观点,出现认知偏差[1]。此外,负面腐蚀性信息大量涌现,极端思想混杂其中,部分学生存在思想认知极端化倾向。这些情况给思政教育环境带来严峻挑战。
1.2 媒体融合对思政教育对象的影响
高职学生个性显著、多样性明显,他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自我意识高涨,不满足被动接受思想灌输,主动学习的意识和选择权力感强。同时,他们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塑造阶段,思想动荡,易受各种思潮影响,判断是非和处理复杂环境的能力弱,这给思政教育工作的引导和规范带来了难度。此外,学生热衷表达自己,渴望实现“自我张扬”,然而长期形成的灌输式教育方式难以适应这一变化。学生表达欲望旺盛而教师引导跟不上,教育过程中存在距离感,改革创新迫在眉睫。
1.3 媒体融合对思政教育队伍的影响
面对复杂化的媒体环境,思政教育教师的媒体素养参差不齐,新兴媒体运用能力弱,很难准确判断并有效引导学生在网络空间的思想动态[2]。媒体技术迭代速度极快,相当一部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跟不上,对数据技术、人工智能等了解不足,难以承担起引导学生辨别不良信息的重任。还有部分教师的网络舆论引导意识淡薄,没有形成监测网络舆情、主动引导正面价值观的工作机制,对媒体环境的判断和引导能力不足。这些情况使思政教育难以有效应对网络信息爆炸的挑战。
1.4 媒体融合对思政教育方法的影响
网络技术为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但同时也伴随诸多风险。教师如果过分依赖新媒体技术,采用简单机械的移植方式,不能很好地把握教学规律和方法,思政教育的实效会大打折扣。此外,传统的教学方式显得单调、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互动交流不足,教师和学生的距离感明显,教学效果受到影响。与新媒体发展速度相比,高职思政教育在内容和形式上创新不够,新思路新举措仍显不足,很难对标媒体环境的变化。这些使得思政教育的创新性、前瞻性有待提高。
2 媒体融合视域下高职学生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的机遇
2.1 有效增强思政教育实效性
借助新媒体技术优势,可破除时空限制,通过场景模拟、情境体验等形式推进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加深学生认知,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和说服力[3]。同时,网络课程资源丰富,可根据学生兴趣爱好推荐个性化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思考共鸣。此外,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不仅能利用网络优化师生、生生交流,还可组织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交流互动和体验中深化理论认识,有效增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2.2 有效丰富思政教育形式
网络技术为丰富思政教育形式提供了可能。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可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线上讨论、辩论赛等,并进行拓展训练,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互动性和体验感。同时,针对学生群体喜欢碎片化学习的特点,开发微课、微测试等多样化教学资源,实现个性化、定制化的教育服务,拓宽教育的覆盖面。这些丰富多彩的网络思政教育形式,极大丰富了教育的方式方法。
2.3 有效扩展思政教育载体与范围
互联网打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思政教育的载体和范围得以拓展。通过网络平台,打造开放式的精品视频公开课、名师工作室等,汇聚高质量教育资源,为更多学生所共享。同时,还可构建基于移动网络的线上思政教育平台和生态圈,覆盖全校师生。平台可集成信息化学习、实践交流、组织管理等功能于一体,形成校内外立体化的思政教育体系,有效延伸思政教育的覆盖面。
3 媒体融合视域下高职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路径
3.1 树立媒体融合发展理念,构建大思政教育格局
面对媒体融合的新环境,高职院校要从战略高度把握形势,更新思想认识,树立媒体融合是推动思政教育发展重要契机的理念。一要明确媒体融合是思政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移动互联网、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高职院校必须顺应技术发展方向,实现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构建新型思政教育体系,以适应新时代新环境新需求。二要尊重学生主体性地位,服务学生成长成才。运用好媒体融合平台优势,创新工作内容和方法,使之切实融入思政教育工作全过程,服务学生成长,是思政教育的天职所在。三要加强组织领导,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充分发挥团队协作优势,统一思想认识,形成工作合力,加强思政教育队伍建设,为媒体融合发展提供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在此理念指导下,高职院校要统筹整体,优化资源配置,构建新时代特征鲜明、内容丰富、形态多样、体系完善的大思政教育格局。要实现理念与实践、线上线下、校内外的深度融合,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为媒体融合型思政教育生态提供持续的驱动力。
3.2 搭建思政教育主阵地,全面覆盖思政教育环境
面对错综复杂的网络环境,高职院校要发挥主体作用,搭建思政教育主阵地,全面覆盖和引导思政教育环境建设(如表1)。
表1 高职思政教育主阵地示意表
一要构建网络思政教育平台。依托学校网络中心等部门,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打造特色鲜明、功能完备的网络思政教育平台,开设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政教育直播课、名师讲坛、心灵驿站等专栏。二要实施网络舆论引导工程。建立网络舆情监测长效机制,对涉及学生的重要信息进行采集、分析、研判,加强舆情管控和网络公关,并及时引导和回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组织学生跟帖、评论、点赞等集体行动,引导正面舆论传播,形成强大的网络思想引导力量。三要推行网络公民权利义务教育。持续开展网络文明知识系列培训,帮助学生树立网络文明理念,懂得自己的网络权利和义务,养成理性上网、文明传播的好习惯,以此推进网络思想引导环境建设。
3.3 丰富思政教育内容,以生为本增强教育实效
面对学习风格和兴趣不同的学生群体,高职院校要立足新生群体需求,丰富思政教育内容。一要分类指导,提供差异化服务。各学院要对本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广泛征求他们的意见建议,了解其思想状况和学习特点,针对性制订思政方案。教师要因材施教,采用小组讨论、个案分析等多种方式,因人制宜开展教学。建立完善的学生学习档案,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对每位学生学情的动态掌握和精准化指导,不断提升教育的针对性。二要构建立体化教育生态圈。充分利用数字技术优势,整合各类资源,组合使用网络课程、线下讲座、微信群等,打通线上线下一体化教育渠道,形成校内外立体化的思政教育格局,丰富教育形式和载体。三要因材施教促进成长。加强对思想活跃学生的引导,开展网络问政、主题征文等系列活动;通过微信精准推送和小程序设计等方式,激发部分学习兴趣不高学生的参与热情;运用心理疏导方法,面向部分心理有困扰的学生开展个性化辅导,以此增强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4 打造新型思政教育队伍,定期开展融媒体研讨
面对新环境新任务,高职院校思政教育队伍建设势在必行。一要加强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聚焦主题主线,组织教师开展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做法,形成改革举措。建立工作室,开展“互联网+思政教育”实践,在线上思政教育内容建设、环境治理、效果评估等方面不断创新。二要深化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定期组织专题讲座,解析数据算法在教育中的应用,分享融媒体教学法精髓,提高教师的媒体环境适应能力。配合教育教学改革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网络公开课设计等培训,不断增强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三要组建高素质师资队伍。广泛选聘“双师型”教师,既懂媒体运用,又精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设置网络公开课评选机制,积极吸引和鼓励青年教师开设网络思政教育品牌项目,打造一支政治立场坚定、业务能力优异、结构合理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以此全面提高队伍建设质量和实战能力。
3.5 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空间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发挥校企合作优势,广泛搭建校外教育实践基地,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新机制,有效拓展思政教育空间。一是选择行业龙头企业或就业先进单位,签署人才培养战略合作协议,共建产教融合实践基地。企业可为学生提供标准化的岗前培训和岗位实习机会,使学生在工作实践中体会企业文化,接受劳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学校教师也可以深入生产线实地考察,开发更加符合岗位需求的案例教学内容。二是组织具有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企业技术专家,充分运用数字技术和网络平台优势,开设相关思政课程或开放课程,为学生直接提供一线的技能指导,立体拓宽学生视野。三是利用寒暑假等时间节点,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组织开展“校外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让学生深入一线部门,开展系统而全面的岗位见习、技能操作和项目体验等,受到职业环境和企业文化的熏陶教育,引导其衡量自身与岗位要求的差距,从中汲取前进动力,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促进其全面发展。
4 结语
当今世界正处于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时代,移动互联网、虚拟现实、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难得的机遇。面对错综复杂的网络环境和多样化的学生群体,高职院校要不断强化使命担当,更新理念,深化校企合作,构建新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由讲授式向引导参与式转变。加强理论研究和科学指导,在内容和方式方法上不断创新,推出引导参与性强、针对性强的新思政教育产品。发挥园区资源和环境优势,搭建校内外立体化实践平台,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思想认识。广泛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丰富正面健康内容,营造清朗的网络环境。加大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现以媒体融合助力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教学目标,培养造就一大批“四有”新人。
参考文献
[1] 孟然.基于立德树人理念的高职学生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协同发展研究[J].鄂州大学学报,2024,31(1):32-34.
[2] 何芳凝,王栋.微信公众号在高职学生思政教育中的应用研究——以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办公室业务,2024(1):172-174.
[3] 范爽,郭战龙.高职学生思政教育中的工匠精神培养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2023(11):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