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
2024-07-30敖琪坤
摘 要 将党史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重要举措,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选择。文章通过多维度探索党史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为教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对培育当代大学生正确的党史观和坚定的理想信念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党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2024.16.028
Research on the Path of Integrating Party History Education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AO Qikun
(Yangjiang Polytechnic, Yangjiang, Guangdong 529500)
Abstract Integrating Party history education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implementing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cultivating morality and nurturing talents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of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cultivate new talents who shoulder the great responsibility of national rejuvenation, and an inevitable choice to enhanc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path of integrating Party history education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from multiple dimensions, providing valuable experience and inspiration for teachers to carry 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nhanc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having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cultivating correct Party history views and firm ideal beliefs among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Keywords education on Party histor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ath research
新时代,随着地缘政治格局、全球化的不断演进,我国国情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面临一系列新问题、新挑战。在多元的价值观下,“普世价值观”思潮正悄然无声地向高校渗透,部分大学生出现价值观迷茫的问题。此外,随着自媒体的飞速发展,给大学生提供机遇的同时,也正腐蚀着尚未涉足社会的大学生。所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日益严峻,亟待革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以培育适应新时代社会需求的人才为目标,开展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抓手。中国共产党历史是一部党高举马克思主义真理旗帜,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奋斗史。新时代党史教育要与思政教育互动融合发展,以党史为引擎常态化地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1 党史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蕴含
1.1 有利于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形成了艰苦奋斗的井冈山精神、不怕艰难险阻的长征精神、勇攀科学高峰的“两弹一星”精神等一系列宝贵的精神财富,将党史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且在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通过党史教育能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这三个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党的历史、党的伟大成就和党的奋斗精神,从党史中汲取信仰的智慧和力量,提升大学生的思想品质和政治素养,自觉拥护党的领导,勇担民族复兴大任[1]。
1.2 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
社会文化思潮呈现多元化发展,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习惯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大学阶段是人生的最重要时期,因此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坚定其理想信念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回顾百年党史,是一部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是觉醒的青年们在积极探索中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从此使中国革命迎来了曙光[2]。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党史记载着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发展过程,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取得民族独立、实现了从积贫积弱的中国到现在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大国的飞跃。党史所蕴含的强大精神力量与大学生的精神世界产生共鸣,使大学生从百年党史中深刻感悟马克思真理的力量和共产主义信仰的力量。将党的光辉历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有助于青年大学生保持清醒的头脑,铸牢正确的意识形态,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信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1.3 有利于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所以,党的百年奋斗历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组成部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当今大学生对党的艰苦奋斗历史和国家的大政方针缺乏深刻的认识,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融入党史内容能够让学生全面地了解党的光辉历史,深刻认识中国发生巨变的根源,更好地认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其历史使命担当具有积极作用。此外,党史中大量可歌可泣的英雄先辈事迹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生动教材,教师可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引导学生分析党史中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用真实的案例和生动的故事感染学生,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同时此举也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发挥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1.4 有利于地方党史的挖掘与传承
地方党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深刻的内在逻辑联系,深入挖掘党在地方的相关历史,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所在地的党史教育有效结合起来,不仅是贯彻落实中共二十大精神的现实要求,也是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内在所需。我们常用的党史教育资源往往是在课本或者影音资料,教学方式过度依赖于教材本身,而地方党史因能让学生到实地感受鲜活的教材。依托当地红色资源,将地方党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将高度抽象化的理论教学变得具体化,学生也能更好地理解党史故事的时代内涵和价值底蕴。通过校地协作,深入发掘当地的党史资源优势,将党史教育有机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有利于地方党史的挖掘与传承,将探索的成果应用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助力校外思政课堂和红色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构建大思政育人新格局。
2 党史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困境
现阶段党史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已取得显著的成效,但两者融合教学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笔者从相关文献的研究、校园的问卷调查、访谈,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对党史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困境进行分析。
2.1 教育模式与话语体系陈旧
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大致分为两个方面:思政课堂教学和党团主题活动。现时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采用的方法比较陈旧,多为理论讲授,以传统的接受式教育为主,被动的教育模式无法发挥以学生为中心的能动性。党团主题活动的形式比较单一,多为理论学习类活动和参观爱国主义基地活动,活动方式与内容缺乏创新,对学生的吸引力度不够,效果不理想。而大学生群体的自我意识强、情感表达真实,更偏向从实践中、网络中去获取新知识,拒绝填鸭式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指出,要加大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因此,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心理情感与行为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针对性地解决传统党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过程中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和教学效果不佳等困境。
此外,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还需从思政教育话语研究入手,开展思政教育话语创新性研究,在正确运用专业术语的前提下,善用趣味化言语表达,实现内涵力与感召力并举。尤其是在信息网络化时代,善用趣味性的表达来讲大道理,增强教育话语亲和力的同时,增益思政教育效果,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2 教师队伍党史知识薄弱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教师的知识储备和能力素养相当重要,然而,当下部分高校的思政教师很多并非来自政治学、马克思主义哲学领域的,所以他们可能不具备足够的党史理论基础,对党史结构的整体性把握不足,党史知识相对薄弱。因此,教师必须深刻认识到党史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提高育人本领,自主加强党史知识学习,学会用好党史、讲好党史,发挥好党史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党史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还应从“知”“情”“意”“行”入手,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将党史融入教育内容,讲好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和伟大建党精神,引领学生由知识的接收者转为实践参与者。
2.3 缺少常态化教育机制
党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内在联系和相互促进的作用,党史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史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由于缺少常态化教育机制,导致党史教育不能贯穿于大学思政教育的全周期。
目前,部分高校没有专门开设关于党史学习的课程,所以现时的教学内容与党史教育衔接性不够,学生对于党史的重视度不高[3]。同时,现时的思政类课程因教学重点不同,所涉及党史的内容非常有限,这样碎片式、穿插式的学习导致学生难以厘清历史脉络,难以对百年党史进行宏观思考。部分高校对党史教育与校园文化的融合过于表面形式化,学生对文艺汇演或者专题教育活动的参与度不高,难以行之有效地把党史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当中。学校也常常忽视了党史教育与当地红色教育资源的结合,导致党史教育无法走深、走实。所以学校还需建立良好的外部合作机制和内部交互机制,紧紧依托地方文化特色,共享党史教育优秀资源,方可激活“第二课堂”。
3 党史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党史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全方位、多角度施策,要搭建完善的党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方案,要从融入的内容、融入的方法、融入的载体等多个方面探索,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同时要革新教学模式和方法,建立常态化党史教育机制,学校与地方协同合作,挖掘地方党史资源,共同推动党史教育深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3.1 革新教学模式和方法,建设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思政课堂是党史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关键在于融入的内容、融入方法。这要求教师要充分挖掘课程内容中所蕴含的党史因素,寻找课程内容与党史的契合点。教研室应合理制订教学计划,积极开展集体备课,有针对性地凝练出党史教育元素,深入探讨每个教学章节应该如何融入,融入哪些具体的党史教育内容,并且用清晰的历史脉络向大学生讲述其核心要义,用生动的话语向大学生详细分析典型的革命英雄人物及其先进革命事迹[4]。
新时代的党史教育讲好党史故事,还应该紧密结合社会主流文化,深入开展党史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入的话语体系研究,教师语言表述严谨规范的同时,还可使用年轻人喜欢的表达方式,解决当前高校思政课堂教学模式陈旧、学生上课抬头率不高的问题。根据大学生的特点,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每一个教学环节。
此外,将党史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当前,高校思政教师队伍中有很多非政治学领域专业的教师,他们的党史知识理论基础较薄弱。为此,学校应积极开展师资队伍培训,通过党史知识培训、专题讲座、研讨交流会等相结合的方式培养高水平的思政教师队伍。同时,教师也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只有自觉提高自身党史修养,深刻理解党的创新理论,才能使思政课教学有高度、有深度、有厚度、有温度。
3.2 建立完善机制,推动党史教育常态化、长效化进行
推动党史教育常态化长效化,需自上而下地建立完善的机制,把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建设和课外社会实践紧密衔接,把党史学习教育贯穿立德树人全过程,把党史教育常态化地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厚植大学生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引导大学生在感悟优势中凝聚力量、传承红色血脉[5]。
要推动党史教育常态化长效化,要从“学”的内容入手。目前思政教育体系中党史教育学时占比不够,须及时完善相关课程体系的规划,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在现有思政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开设党史课程模块,或者开设党史必修课程。让学生通过学习党史,深刻认识我们党百年奋斗的艰辛历程,了解我们党诞生的历史必然性,了解中国为什么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问题。
将党史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红色文化氛围,用伟大建党精神鼓舞学生,让学生切实感受党史的魅力。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是由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创建的,无论是校园布局还是精神文化建设都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校园建筑文化设计、校园文化宣传栏中,可加入党史文化元素,让学生在校园的每个角落都能感受到党史文化的感染力。定期举办党史主题活动,巩固师生对党史文化、红色文化的认知,让青年学生在校园活动中受到红色文化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传承红色基因。
促进党史教育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有效开展,必须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组织多样化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把党史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进一步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扩大化。首先,高校可立足地方实际,充分挖掘地方的爱国主义基地,带领学生实地调研红色革命区,有针对性地设计实践教学课程。其次,高校可组建大学生党史宣讲团,走进中小学、走进社区、走进企业,让大学生深刻理解党史精神的同时,用青春的声音传承红色基因,传递青年力量。此外,学校还可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志愿服务团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践学习,激励大学生用实际行动践行建功新时代的使命担当,促进大学生把党史学习成果向具体实践转化,用实际行动彰显青春力量。
综上所述,推动党史教育常态化、长效化,要把党史真正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坚持办好“大思政课”的同时,实现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
3.3 校地协作,活化地方党史资源
高校和地方政府可建立校地协作渠道,高校积极发挥科研优势,整合地方党史,编写校本教材,而地方政府可提供资金支持,为地方高校开展课外实践思政教育提供支持,助力党史教育更深度地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地方党史资源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是一本生动的教材。高校可组织教研室团队充分挖掘地方党史中的思政元素,整理所在地杰出人物的人生经历和光辉事迹,编写名人传记、党史案例集,作为辅助传统教材的教学补充资料。回顾中国的百年党史,每座城市都镌刻着革命印记,孕育了无数杰出的历史人物,他们对当地文化的塑造、对城市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笔者高校所在地阳江为例,阳江这个位于广东粤西的海边城市,孕育了很多杰出人物,如:国画大师关山月、国际著名大气科学家曾庆存、现代汉语专家黄伯荣、油画大家苏天赐等,把他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使其转化为生动的思政教材,可为当地高校的党史教育提供例证的素材和论证支撑。
以阳江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校积极与地方建立实践活动联动机制,充分挖掘地方红色历史资源,打造“校地协同+学生社团+教师指导”的活动组织模式,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育人成果良好,值得借鉴。近年来,阳江政府积极推动红色乡村革命遗址全面修缮保护,打造了一批乡村振兴红色美丽村,在当地高校主导下,组织大学生走进乡村开展党史学习、文明宣传、乡村调研、支教支农系列活动,引导学生结合当地乡村的具体情况,深入挖掘、学习当地红色历史,鼓励学生开展自主探索式学习,在深入了解乡情民情的同时,增强建设乡村、建设城市、建设祖国的使命担当。
基金项目:阳江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23年度资助课题“党史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以阳江职业技术学院为例”(YJ2023B02)。
参考文献
[1] 张成龙,任春英.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与路径选择[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3(18):42-44.
[2] 梁小娟.党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22(6):14-19.
[3] 陈媛媛.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路径探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5(S1):172-176.
[4] 李皓.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探索[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22,12(4):96-102.
[5] 余位河.坚持党史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教育学刊,2022(S1):189-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