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形势下初中化学单元作业探讨
2024-07-30田玉花李晓燕
作者简介:田玉花(1972~),女,汉族,山东潍坊人,安丘市和平中学,研究方向:初中化学;
李晓燕(1975~),女,汉族,山东潍坊人,安丘市东埠中学,研究方向:初中数学。
摘 要:文章探讨了初中化学作业设计的理论基础、有效性及策略。在“双减”政策下,通过对研究基础、研究方法、条件保障和预期社会效应的理论阐述,论述了初中化学作业课题研究的必要性,以及实现路径问题。通过对作业形式、内容、主体和难度进行阐述,明确了初中化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通过明确教学目标、更新作业设计理念和及时的反馈指导,提出了促使学科全面提升的初中化学单元作业设计策略,增强了单元作业的教育效果,为教育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双减”政策;作业设计;有效性;创新性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27-0122-04
一、 初中化学作业设计课题的理论阐述
(一)初中化学作业设计的研究基础
初中化学作业单元设计的创新性实践课题研究的基础是在“双减”政策背景下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和素质水平。具体来说,这个课题的研究基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育改革的需求。“双减”政策要求各行各业都要进行转型和创新,教育领域也不例外。化学教学需要适应新形势,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需要进行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革。其次,学科知识的更新。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知识内容和应用场景都在不断变化和更新。为了使学生掌握最新的化学知识和技能,需要对教材和课程内容进行创新和优化。最后,关注学生的需求。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需求也需要得到充分关注。通过调查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针对性地设计作业单元,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成就感。
(二)初中化学作业设计的研究方法
针对“双减”背景下初中化学作业单元设计的创新性实践研究课题,可采用以下研究方法:第一,文献综述法。收集和分析相关领域的文献资料,对“双减”背景下初中化学教育、作业设计等方面进行系统梳理和归纳,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和启发。第二,问卷调查法。针对初中学生、教师以及家长等不同群体,设计相应的问卷,了解其对“双减”背景下初中化学作业单元设计的认知、态度和反响等情况。第三,实验研究法。设计并实施“双减”背景下的初中化学作业单元,采用实验研究法对其优化效果进行评估,包括对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成绩等方面的数据收集和分析。第四,案例研究法。选取具有一定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双减”背景下初中化学作业单元案例,深入探究其设计理念、实施过程、效果评价等方面的内容,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通过以上方法的综合运用,可以全面深入地了解“双减”背景下初中化学作业单元设计的创新性实践研究课题,为其推广和应用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持。
(三)初中化学作业设计的条件保障
“双减”背景下初中化学作业单元设计的创新性实践研究课题研究要想顺利开展,需要一定的条件保障。第一,政策支持。教育部门应该给予政策上的支持,鼓励和推广这种创新性实践研究,并提供相应的经费和资源。第二,教育资源。教育资源包括师资、教材、设备、网络等多个方面。在“双减”背景下,学校或者教育机构需要向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师、合适的教材和设备以及良好的学习环境,不做脱离生活实际的场景设计。第三,学生参与度。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学习是创新性实践研究课题研究的重要条件之一。需要让学生认识到这种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同时也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自主选择空间。第四,研究团队。进行研究工作需要有一支具有专业素养和研究能力的团队。这个团队可以由教育机构的教师组成,也可以邀请专业的研究机构参与。第五,数据支撑。创新性实践研究需要有充分的数据支撑,包括对学生的调查、对课程改革效果的评估等。因此需要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并及时得出结论和反馈。
(四)初中化学作业设计的预期社会效益
“双减”背景下初中化学作业单元设计的创新性实践研究课题研究,预期会产生以下一些社会效益:第一,推进教育创新。该研究将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以适应“双减”政策背景下化学教学的需求。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为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实践范例。第二,提高学生成绩。通过优化化学作业单元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并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成就感。这将有助于提高整个学生群体的学业表现,推动学校的整体发展。第三,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化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但也与许多其他领域相关联。通过该研究,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需求。第四,推动行业升级。化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优秀的化学人才对行业升级和技术进步非常关键。通过该研究,可以提高初中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和认识,为未来的人才培养和行业发展打下基础。
二、 初中化学作业的有效性
(一)作业形式多样化
“双减”政策的提出在教育领域掀起了热烈的讨论与变革,该政策强调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强调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而非单一学科的应试能力。在新课程理念下,丰富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和个性化的教学理念,因此作业也要变得多样化。所以千篇一律的作业不利于学生学习,除了布置常规家庭作业外,还应该采取多样化的尝试。化学作业设计主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来设计。完成课后作业是为了对课堂中所学的知识进行消化理解和巩固提升,但关键点在于不同的学生能力不同,所以制定作业的难度要以每个学生所拥有的理解能力来进行区分,进而布置不同难易程度的课后作业。例如,在教学时讲授元素周期表,部分学生可以对这些背诵熟练,还能说出他们的特点、密度等。另一部分同学并不熟悉这些,教师应特别地对这些学生进行作业布置,让他们把基础内容练好。
(二)作业内容多样化
“双减”政策背景下,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性,不仅用脑也要用手。将用脑用手相结合,课堂学习只是学习的一种形式,应该培养学生动脑与动手,设置更多单元实验的机会,这样所学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多样性的作业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综合能力的发展。在课后作业中,可以包括不同类型的题目,如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以巩固和强化课堂所学知识。此外,布置实验报告作业有助于学生通过实践探究化学原理,并提升他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写作能力。还可以设计探究性作业,要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观察实验或进行实地调查等方式,深入探索化学背后的原理和应用。通过这样多样化的作业内容,学生不仅能够在不同层面上进行学习,而且能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科素养。
(三)作业评价主体多样化
化学家庭作业需要多样主体的参与,这样更具有参考价值。学生自评过程中,应该从以下角度审视自己,例如,自己的学习方法正不正确?学习态度是否认真?学习效率是否高效?这样才能更直接更准确地看到自己的缺点,改善效率大大增加,从而实现高效率、低耗时的学习。为了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可以采用家长评价,有一部分学生在家学习就会松懈,家长可以帮助看管学生完成作业内容,家长在学生写作业时进行引导、监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写作业不三心二意,不马虎应付作业。
(四)作业难度层次化
班级学生的差异化是普遍存在的,有的基础较差,有的基础知识储备较差,有的没有自控力。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如何有效地设计作业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本文将探讨作业分层式设计模式,该模式主要包含以下方面:目标分层、难度分层、形式分层、评价分层、反馈分层、调整分层、时间分层和个性分层。
1. 目标分层
目标分层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难度不同的目标。在作业设计中,教师应针对学生的能力水平设定不同的目标,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例如,对于优秀的学生,可以设置更高的目标,以挑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对于中等学生,可以设置一般目标,以巩固知识技能;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设置基础目标,以帮助他们掌握基础知识。
2. 难度分层
难度分层是根据学生水平设定不同难度的题目。在作业设计中,教师应针对学生的能力水平设定不同难度的题目,以便每个学生都能取得进步。例如,可以设置不同难易程度的题目,如基础题、拔高题和延伸题等不同阶段层次的题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
3. 评价分层
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评价89d9d8b4a8917eb161e07d7908e7c977标准叫作评价分层。在作业评价中,教师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对于优秀学生,可以采用高标准的评价,以激励他们更加努力;对于中等学生,可以采用中等标准的评价,以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采用较低标准的评价,以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4. 反馈分层
反馈分层是指根据学生完成情况,进行不同的反馈。在作业反馈中,教师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反馈方式,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改进。例如,对于优秀学生,可以在肯定的同时,指出不足之处,以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对于中等学生,可以给予鼓励的同时,提出改进意见,以帮助他们进一步提升;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给予帮助的同时,发现他们的优点和进步,以激励他们继续努力。
5. 调整分层
调整分层是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随时调整分层方式。在作业设计中,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以便根据他们的表现和需求随时调整分层方式。例如,可以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考试成绩等方面进行动态调整,以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难度和形式。
6. 时间分层
时间分层是指根据不同的时间段,制定不同的作业量。在作业设计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时间和规律,制定不同时间段的作业量,以便学生能够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例如,可以设定每天的作业量、每周的作业量和每月的作业量等不同时间段的作业量,以便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安排。
7. 个性分层
个性分层是指根据不同的学生,制订不同的作业内容。在作业设计中,教师应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需求,制订个性化的作业内容,以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例如,不仅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还可以从特长等方面制订个性化的作业内容,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作业分层式设计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通过目标分层、难度分层、形式分层、评价分层、反馈分层、调整分层、时间分层和个性分层等方式,教师可以更好地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
三、 初中化学单元作业设计的策略
(一)明确教学目标
在设计初中化学单元作业时,首先需要明确该单元的核心素养和教学目标。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本单元学习中需要掌握的重要能力和知识,而教学目标则是指导学生达到这些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对于化学单元作业设计,核心素养可能涉及学生对化学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能力、解决化学问题的思维能力以及科学表达和沟通能力等方面。因此,教学目标应该明确地指导学生达到这些核心素养,例如,通过作业学生能够理解本单元中重要的化学概念,能够独立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并分析实验结果,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化学问题,并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二)更新作业设计理念
1. 设计单元作业
在进行单元作业设计时,首先要明确单元核心素养,这是单元学习的重点,也是作业设计的中心。单元作业设计需要考虑全局化、系统化和统领化,将单元教学目标、考试目标以及必须掌握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因此,单元作业设计应立足于单元核心素养,将教学目标分解为课时教学目标,并重新组合以完成考试目标。在设计单元作业时,内容组织应该是整体化、分散化和结构化的。作业类型应多样化,包括但不限于书面作业、实验报告、项目设计、口头报告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评价形式也应多样性,可以采用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使评价更加全面准确。
2. 设计分层作业
教学原则的基础是因材施教,注意每个学生的理解差异,设计分层次作业,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作业做、有能力做、能做好作业。一是作业形式的板块分层,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知道自己知识的掌握情况,有利于及时补救短板;二是作业目标的分层,根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要求,设计不同的作业,有的是针对课堂的检测,有的是对思维发散的培养,有的是对学习品格的培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三是根据学习态度分层设计作业,可以设置不同难度和深度的题目,以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对于学习态度积极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具挑战性的题目,鼓励他们深入学习;而对于学习态度较为消极的学生,则可以提供更简单和容易理解的题目,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 设计训练思维能力作业
“双减”政策的核心是为学生减负提质,“减”的是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提”的是学生学习的质量。提高学习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维能力的差异。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设计。一是设计融入学习方法的作业。例如,提供一些问题解决型的作业,引导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等方式进行思考和学习。这样的作业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uyAAIkkkWX5JKTnAlQ/U8g==问题解决能力和学习方法。二是设计解决问题的作业。学习的本质就是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学习目标和重难点,设计一些带思考性的解决问题的作业,如实践调查、体育锻炼、艺术欣赏等,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三)提供及时反馈和指导
教师应该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并给予详细的反馈和指导。这包括指出学生的错误、提供正确的解答或改正方法,并解释其中的原理和逻辑。通过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学生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弥补知识漏洞,增强学习效果。具体来说,首先,设定合理的时间框架。教师应该在作业布置时明确作业完成的截止时间,并在此时间之后尽快进行批改和反馈。确保作业的周期合理,既能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完成,又能保证教师及时给予反馈。其次,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可以采用电子提交、纸质提交或口头作业等方式收集作业,并设定统一的批改标准和评价体系。这样可以提高批改效率,同时确保反馈的一致性和准确性。最后,鼓励学生参与反馈过程。可以要求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我评价,并提供对教师反馈的回应,这样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增强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袁慧君.“双减”背景下初三化学多元化作业设计[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23(15):77-78.
[2]张丽丽.“双减”视域下初中化学核心素养导向的作业设计[J].化学教学,2023(4):8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