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视野下初中物理数字化资源的运用研究

2024-07-30蔡芬娜

考试周刊 2024年27期

作者简介:蔡芬娜(1983~),女,汉族,福建漳州人,福建省漳州市龙文区第一中学,研究方向:初中物理。

摘 要:数字技术与学科教学结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与新课标下的教育教学内容和要求相一致。因此,在初中物理学科教学中,物理教师就应当紧跟教育改革和科技发展的步伐,对各类数字化资源进行合理运用,在丰富学科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营造良好授课氛围,促进学生对物理学科知识的深度掌握,进一步提升初中物理学科教学质量和效果。基于此,文章就新课标视野下初中物理数字化资源的运用展开研究。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物理;数字化资源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27-0112-06

物理是初中义务教育阶段的重点学科,学好物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初中物理教师应及时完善自身教学理念,借助数字化资源进一步拓宽学科教学路径,从教学资源的获取与利用方面创新物理学科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在物理学科教学中的参与度,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生学习潜能,不断提高教学工作效率,为初中物理课程教学带来全新生机与活力。

一、 巧妙运用数字化资源,建立线上交流平台

(一)强化课前预习环节,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预习主要是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依据网络设备上的资源完成知识自学。这时,在新课标视野下的初中物理学科教学中,物理教师就应当合理应用数字化资源,结合初中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物理素质养成任务等,合理提取相应的学习资源,结合自身对本节课基础知识的讲解完善预习微课视频,将其发布在线上交流群中,让学生以打卡的形式完成观看。教师还应当在此预习环节中明确出本节课教学目标,将其分享在线上交流群中,让学生依据目标和教材内容完成网络资源的自主查询和搜集。通过预习环节,不仅能够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帮助学生确定出本节课学习方向以及需要掌握的重难点知识,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潜能,进而为后续的物理课堂教学奠定良好基础。

例如,“科学探究:摩擦力”这部分知识主要是让学生在自主预习中了解简单的“摩擦力形成原因、摩擦力实验”知识等。首先,教师可以合理提取数字化资源中合适的知识点,制作出3~5分钟的讲课视频,将优秀教师讲课视频以及本学科重点、难点知识进行多角度、多细节的讲解。同时,搭配预习任务单,指导学生进行预习学习,让学生在微课视频帮助下更加细致地掌握概念性物理知识。其次,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在网络设备上构建起“摩擦力”的形成模型,依据预习成果对模型的受力点、受力方向进行动态分析,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方向。最后,教师可以将这些网络资源整合起来建立起自学网络平台,依据物理学科改革方向,由物理教师合理筛选、隔离归类、对应教学,筛选出高质量的在线教学资源,打造出带有物理学科特征的线上网络资源平台。

(二)强化课后巩固环节,推动学生良好习惯养成

新课标下的初中物理学科教学中,物理教师应当明确学生丰富知识收获的重要性。初中物理教师可以就强化课后巩固环节,依据班级每个学生的差异性学习特点和课堂教学进度,完成针对性课后作业的布置,让学生依据自身能力挑选相应的作业完成巩固练习。对于课堂上讲解不充分或者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教师还要开展线上的巩固讲解,让学生运用网络设备暂停、播放和快进功能自主选择性观看。此外,初中物理教师还应当在此巩固任务的设计中,进一步强化学生自主发展平台的构建,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进行学习成果展示。通过巩固环节,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的物理学科知识,确保学生在物理学科教学中的丰富收获,还能够推动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让学生学会自主反思和检测自身学习情况。

例如,针对《声音的特性》这部分知识,教师可以以作业、巩固微课、自主展示三种形式强化课后巩固环节。第一,课后作业。教师可以针对这部分知识以及初中生的学习水平布置具有层次性的作业内容,将作业分为基础作业、巩固作业和拓展作业。第二,巩固微课。教师可以调取库存资源,针对学生在实验、典型问题分析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微课视频的丰富,并让学生在观看巩固微课视频时建立本节课知识的思维导图,将本节课重点知识内容罗列得条理清楚、架构分明,让学生复习变得更加立体、全面。第三,自主展示环节。初中物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点串联成思维导图,以“小老师”的角色将本节课知识点讲解出来拍摄成视频,并将拍摄好的视频分享在交流群中,由其他学生或者教师对其中知识点的错误讲解进行指正,实现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充分理解。

(三)强化中考练习环节,促进学生中考实践认知

在新课标下的初中物理数字化资源教学中,初中物理教师应当认识学生参与习题练习的重要性。初中物理教师可以依据初中生的年龄、思维特点,在丰富的网络资源中查找出难度适中的练习题,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展开实践练习。同时,可以把中考改革方向和创新内容引入其中,提取历年的经典考试习题让学生展开训练,为学生营造出更加真实的中考环境。此外,初中物理教师还应当在此环节中强化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在发现学生出现中考压力后及时做好心理疏导。通过此环节,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起中考实践自信心,为学生中考成绩的提高奠定基础,还能够让学生在不断练习中发现物理知识的多种应用方法,进而实现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

例如,针对《机械效率》这部分知识点,首先,初中物理教师可以结合初中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这部分知识在中考试卷中的占比情况合理分配教学课时,并在丰富的数字化资源中提取出难度适中的练习题,按中考题型编写选择、填空、作图、实验、计算、探究题等不同类型题目,出一系列仿真试卷。其次,教师可以依据物理中考改革方向以及初中生的思维特性,布置具有综合性、启发性、代表性的例题,并应用智学网等软件迅速检测学生每一小题的得分情况,并穿插微课视频来解决难点,让学生对例题分析总结出物理中考出题规律和解题技巧,这样能够减轻学生对中考的恐惧感。最后,根据学生中考环境中的训练情况,初中物理教师可以为班级每个学生制订针对性的中考复习计划。同时,让学生在教师和家长的双重监督下建立起良好的学习、复习态度,以良好的状态完成计划表中的任务,增强学生中考必胜的信心,进而为学生后续的中考实践奠定基础。

二、 巧妙运用数字化资源,完善课堂教学形式

(一)巧妙引入数字资源,创设良好课堂教学氛围

物理学科知识具有抽象性特点,对学生思维能力要求较高,要求学生对学科知识进行系统分析和掌握。在数字化资源引入的初中物理教学中,物理教师就可以借助媒体技术完成抽象物理知识的直观展示,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授课氛围。此外,初中物理教师还可以在此导入环节中,依据学生预习环节出现的问题以及本节课重点教学内容,细化教学课时设计,将这些知识点以微课视频的形式进行针对性讲解,让学生在课堂上调动自身学习潜能。通过此教学环节,不仅能够实现学生物理学科思维的进一步形成和发展,强化学生在物理学科教学中的学习体验,还能够稳步提升物理学科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为物理教育事业的信息化发展提供助力。

例如,针对《光的折射》这部分知识,首先,教师可以使用喷雾机进行概念展示,显示光在三维空间中的传播轨迹,并通过放置蜂蜜水,说明光在非均匀媒质中的传输现象出现了偏转现象,这能够大大深化学生对“折射”概念的理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其次,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表述,让学生大胆地将预习环节中遇到的问题表述出来,在与其他学生或教师的交流中解决基础性问题,对于高难度问题可以在后续听讲中进行自主解答。最后,教师可以在课件中展示出本节课知识,并将重难点知识以微课形式展示出来,在播放视频过程中时刻关注学生的状态,及时向学生解释不明白的问题,让学生在趣味学习中对物理知识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另外,针对“光传播路径”这一知识点,初中物理教师还可以借助媒体技术引入有关“日食”“月食”这一知识点,在电子白板上动态呈现出“日食”“月食”的变化过程,在调动学生视觉器官的基础上,使学生获得对“光”传播路径的直观理解。

(二)巧妙应用数字技术,启发学生学习探究思维

在新课标指导下的初中物理信息化教学中,物理教师应当坚持“以生为本”教学理念,完成学生主体地位的强化,教师可以依据学生间的不同情况完成合理小组的合理划分,并在媒体技术中为学生展示出需要合作探究的任务。此外,初中物理教师还应当在数字化资源引入的过程中,为学生的自主发展和展示提供平台,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本节课知识点进行系统整理,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并依据丰富网络资源中提出的知识内容完成成果展示,依次完成本节课知识的自主讲解。通过应用数字技术,不仅能够推动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发散,进一步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让初中生明确团结合作的重要性,进而稳步提升初中物理“数字化”教学质量。

例如,针对《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这部分知识,首先,教师可以借助媒体技术模拟声波对人耳构造、产生影响等,并在课堂上播放各种各样的声音,让学生思考“唱歌的声音与呐喊的声音有什么区别?”这一基础问题。其次,教师可以在媒体设备上向学生展示游泳运动员的练习和宇航员在太空交流的视频,以“声音传播”为方向提出相关问题:①游泳运动员是如何做到借助音乐与队员保持训练节奏一致性的?②视频中的宇航员明明是面对面,为什么还要借助无线电波进行交流呢?引导学生根据本节课知识在合作小组内展开思考探究,得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这一结论。最后,教师可以在信息技术中为学生展示出“颤动的奸险小人”这一实验,奸险小人站在一个由硬纸条制成的喇叭舞台上,跟着歌声进行舞动,鼓励学生在合作探究后对本实验原理进行大胆的阐述,够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三)巧妙拓展课外资源,拓宽学生知识视野

数字化资源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合理引入,需要初中物理教师严谨分析资源的可利用性和合理性。初中物理教师需要依据初中生的发展方向和中考改革方向,合理提取合适的教学资源。此外,初中物理教师还需要树立生活化教学观念,寻找教材中的生活化元素或案例,帮助学生从生活化视角分析和学习相关物理知识,并探究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路径和方法。通过引用课外资源,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学科知识和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学会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还能够进一步拓宽学生物理学科视野,进而保证数字化资源在物理教学中应用的有效性。

例如,针对《汽化和液化》这部分知识,教师可以在丰富的数字化资源中搜集生活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如“老人用扇子扇风会觉得十分凉快、碗中的饭较烫时用嘴吹一下就没那么烫了;刚从冰箱中拿出的棒冰,一会儿其表面就出现了不少小水珠”,让学生应用本节课所学知识理解这些生活现象,以此做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合理应用。另外,针对“升华与凝结”这一知识点,教师则可以让学生探究“戴镜片的人喝温水,镜片上出现雾,并且变得朦胧看不清”这一问题,并尝试运用小妙招解决这一问题,如“用洗洁精清洗眼镜,洗涤剂和清水比例为1∶10”,进而让物理学习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充分展现出数字化资源共享性、范围广等特点。而且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依据物理知识完成实际操作,如“光的反射”这部分知识,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展示视频的引导下用镜子完成反光实验,以实验案例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探究,帮助学生从更多的物理场景元素中汲取知识,使学生熟练掌握有关知识,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四)巧妙开展个性教学,满足学生差异学习需求

新课标下的初中物理学科教学,教师应当注重学生在其中的学习体验,确保学生在其中获得丰富的收获。初中物理教师可以在贯彻“因材施教”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在分析学生个人档案的过程中,对班级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整体了解,以分层教学理念完成班级学生层次的合理划分,并依据教学内容为各个层次学生制订针对性的学习任务。此外,初中物理教师还应当帮助学生正向看待自己的实际学习能力,尤其是为学困生提供指导和帮助。通过此教学环节,不仅能够让各层次学生获得与自身特点相符合的知识点,实现班级学生整体学习能力的发展,还能够凸显出数字化资源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推动物理教育事业向数字化发展。

例如,针对“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这部分知识,首先,教师可以借助学习档案了解班级每个学生的学习历程、兴趣爱好、优势和不足,按照学生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完成层次的合理划分,如A层次学生能力最强,能够完成知识创新;B层次学生能力中等,对知识点记忆牢固;C层次学生能力较弱,对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以为针对性教学奠定基础。其次,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为各层次学生布置针对性学习任务。A层次学生在练习重点试题的基础上应用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B层次学生应用巩固知识完成教材习题练习;C层次学生重点温习杠杆原理和杠杆五要素等基础知识。最后,教师就可以依据各层次学生的学习任务完成针对性授课,并在分层教学中合理应用网络技术完成“杠杆原理”的讲解,以PPT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本节课重难点知识,这样能够进一步深化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进一步优化学生的课程学习效果。

三、 巧妙运用数字化资源,完善学科实验环节

(一)做好实验准备工作,奠定物理实验操作基础

物理实验是初中物理学科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初中物理教师可以应用数字化资源完成物理实验操作基础工作,可以在此环节中让学生对应用的物理知识进行巩固和复习,让学生明确该物理实验与物理知识之间的关联性。此外,初中物理教师还应当借助数字化资源做好对物理实验操作的示范性指导,可以在实验操作视频放映的过程中,让学生做好实验操作流程和细节点的记录,展示出物理实验操作所需工具和应达成的实验现象。教师应做好实验器具操作方法的讲解和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的拓展。通过此教学环节,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明确实验操作的原理和方向,使学生在开放性环境中获得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还能够确保物理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例如,针对物理“电路”类的实验项目——“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流”,首先,教师应当完善实验教学大纲,在其中明确本实验操作的流程、目的以及应用到的物理知识,让学生知道该实验操作的意义以及需要做好的前期准备,并在此环节中完成“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这部分基础知识的巩固,进而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提升奠定基础。其次,教师可以借助媒体技术对“串联和并联电路”进行详细介绍,对物理实验中的短路问题进行展示,让学生观察其中的电路连接错误之处,并说出自己的意见和改进措施。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传达安全试验的理念,让学生学会规范操作物理器具和材料,安全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完成物理实验操作。最后,教师可以借助媒体技术完成物理实验操作演示,对实验步骤以及实验原理进行细致讲解,还可以放慢演示速度,让学生在看明白的基础上做好实验记录,为学生后续实验操作提供坚实保障。

(二)强化教师自身指导,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是初中物理核心素养教学的重要目标。因此,在新课标指导下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物理教师可以让学生依据网络资源中的提示完成团队实验操作,并在实验操作中完整填写实验报表。此外,为了确保试验操作的准确率,教师还应当强化自身对学生的指导,在发现学生实验操作问题时,教师可以应用数字化资源进行纠正,让学生根据课本内容和视频资源中的提示继续实验操作。通过教师指导,不仅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实现学生对所学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和创新,还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有效提高物理实验课堂的教学效率。

例如,在做好“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流”实验基础准备工作后,教师就可以引领学生完成实验操作。首先,教师可以结合此实验内容提出操作问题:使用电流表时都有哪些要求?干路与支路电流在并联电路中的关系是什么?指导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带着问题思考完善实验内容,确保实验过程的准确、科学、可靠、有效。各组组长为组员分配相应的实验任务,任务分为观察、操作、记录等,每个学生需要完成不同的实验任务,以提高此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团队为单位依据网络视频完成实验操作,先在纸上画出串联电路图,再逐一完成下面的实验步骤,增强生生间的交流互动。最后,在学生操作实验一段时间后,教师要观察学生的心理状态,对学生实验操作进行精准指导,助推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

(三)突出学生课程主体,组织学生实验总结展示

创新在任何学科学习中都非常重要,在初中物理教学的实验创设中,创新思维也是激发学生创造力和思维碰撞的关键。因此,在新课标指导下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物理教师就可以以激励性语言增强学生的自主展示信心,让学生在完成实验操作和报告填写后,将本组的实验过程以录制视频的形式展示出来,让班级全部学生检查其中出现的问题或者闪光点,并在视频放映完成后依据报表总结该实验现象和理论依据。此外,初中物理教师还可以借助虚拟形式的实验平台进一步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在虚拟感知和实验反思中进一步了解对应现象背后所蕴含的物理原理,以此获得对实验内涵的充分掌握。通过此教学环节,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感知到物理学科的魅力,进而使学生以良好的自主学习态度投入到后续的知识学习中,还能够让学生明确自己实验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而在学生间的相互交流中及时改正。

首先,教师可以依次将各小组的完整实验操作流程以视频的形式播放出来,由各组组长完成实验报告展示和结果总结,还可以将实验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表述出来,如操作过程中怎样做保证不让用电器短路?怎样检查各个组分串联是否正确?鼓励学生在班级内部展开讨论,发现本组实验操作中的不足,进一步提升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其次,教师可以借助大数据优势总结各小组物理实验数据,细化每个小组物理实验内容、过程,依据各小组出现的问题选择更合适的实验教学方法、实验器具等,并鼓励学生在丰富的数字化资源中获取实验原理、相似实验、实验效果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实验方法和技巧。最后,教师可以借助虚拟实验平台为学生展示更加标准的实验过程,让学生在回顾自身实验操作过程中,准确把握物理知识的来龙去脉,自己经历制订实验方案、感受实验过程、得出实验结论的过程,逐步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四、 巧妙运用数字化资源,完善课程教学评价

评价能够指出学生和教师所存在的问题。因此,在数字化资源渗透的初中物理学科教学中,物理教师就应当应用数字技术完成对评价标准的完善,将学生的知识掌握、实验操作、检测结果、情感态度养成等情况引入评价体系,依据大数据功能检测每一位学生的课程学习效果。教师可以依据数据结果开展多主体的评价项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对自身学习情况以及教师应用数字化资源的效果进行评价,并提出改正意见,而教师则可以在完善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通过此教学环节,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自己,依据数字化资源功能明确今后的发展方向和学习任务,还能够推动物理教师专业教学技能的提升,进而为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助力。

首先,初中物理教师可以在丰富的数字化资源中搜集出普遍的评价标准制订情况,与学生一同制订数字化资源引入下物理教学评价的标准,进一步完善学科教学评价体系。其次,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依据大数据中对自身情况的评析和总结展开自评和互评,自评主要是对比自己如今和以往的学习情况,分析能力提升或降低的原因,互评主要是将自身与其他学生进行对比,在汲取其他学生学习优势的基础上完善自身学习思路,明确自己今后的发展和成长方向。最后,教师可以对学生展开综合评价,教师对课堂教学视频认真分析和课程检测成绩的对比,以总结归纳方式进行大数据分析,针对性帮助和指导学生,以帮助学生巩固已经学过的知识,将数字评价的监督、督促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五、 结论

总而言之,数字技术的普及对教育领域具有重要影响,能够增加知识的直观性、趣味性。初中物理教师应充分认识和理解数字技术与物理教学内容的融合切入点,在强化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增强教学活动设计的科学性、灵活性,推动学生良好信息化素养和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推动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曹桐运.教育数字化资源的创新与应用研究——以初中物理为例[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3(16):121-123.

[2]潘伟峰.探究新媒体新技术环境下初中物理教学的实践策略[J].成才,2023(7):82-84.

[3]张尚娟.浅谈现代媒体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数理化学习(教研版),2020(11):41-42.

[4]夏烈.充分实现物理教学资源共建共享[J].江西教育,2019(33):27-28.

[5]高文营.初中物理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利用[J].试题与研究,2019(26):116.

[6]董佩贤.数字化资源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数理化学习(教研版),2017(9):60-61.

[7]黄贤斌.数字化资源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开发与应用[J].湖南中学物理,2017,32(5):11-13.

[8]陈卫春.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物理网络资源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索[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