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应用意识培养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2024-07-30林淑玲
作者简介:林淑玲(1991~),女,汉族,福建漳州人,漳州台商投资区上房小学,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摘 要:小学生应用意识的培育必须重视提升关注度;要多创新教学形式,更进一步地优化课堂结构;要从教学评价、作业设计和教研工作开展方面入手,让数学教学更进一步贴近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更进一步落实核心素养。文章探索了小学数学应用意识概念及理论基础,分析了数学应用意识培育的现状及成因,提出了小学数学教学应用意识的培养策略,旨在更进一步落实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意识;教学;理论;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27-0072-04
数学本身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科目,将所学数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产、生活中,是推动、促进社会持续发展的动力。因此,新课程标准也将应用意识列到义务教育阶段小学数学教学中,旨在全面培育小学生的数学素养。本文探索了小学数学应用意识概念及理论基础,分析了数学应用意识培育的现状及成因,提出了小学数学教学应用意识的培养策略,旨在分享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意识培养的成功经验,更进一步落实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 小学数学应用意识概念及理论基础
(一)数学应用意识
数学应用意识是数学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2022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对“数学应用意识”做出了准确的描述:“应用意识有助于用学过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发展实践能力。”“应用意识强调了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主动地运用数学原理解释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并尝试主动思考、积极行动。”从这个定义来看,应用意识的内涵体现在学生运用所学方面,是用数学方式理解、解释、解决生活问题的具体表现。
(二)理论基础
1. 核心素养要求
数学核心素养被表述为“三会”,即“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而数学应用意识就能够体现出这“三会”的内容,不仅仅在观察和思考上,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也是应用意识的一环,可以说数学应用意识是数学核心素养中的一部分,在新课标提出核心素养这一概念之后,就有了应用意识的具体要求。所以,培育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也是落实核心素养教育目标的一环,是符合国家教育改革要求的。
2.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化教育理论,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认可,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之中也得到了验证。数学应用意识的相关要求是符合生活化教育理论要求的,强调的是要把数学“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发挥到最大,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知识都是对生活有助力的,不仅仅是生活之中的运用,更是理解生活现状,优化生活的重要内容。
二、 小学数学应用意识培养现状
(一)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亟待加强
从现实情况来看,小学生在完成数学习题的时候,多数都能够得到很好的成绩,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却不知道怎样完成实际问题。例如,在计算一些复杂应用题的时候,学生都能够理解和完成,但是到了生活中家庭需要计算一些面积、测量长度、安装物品的时候,很多小学生都是袖手旁观,不知道如何开展。这种现状就是应用意识落后的表现,数学课堂必须尽快转变方向,实现全面培育。
(二)课堂教学缺乏应用意识的培育
通过问卷调查可以发现,多数小学数学课堂都在开展传统教学模式。课堂上提出问题,组织学生学习讨论,然后进行相关的习题训练,把数学知识直接应用到实际生活的教学内容还是很少的。虽然,2022版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要重视开展主题教学、综合教学、项目式教学,但是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开展得还是很少。
(三)教学改革的措施落实不够到位
新课程改革一直在推进,但是具体的改革措施还是没有落实到位,多数教师明白了新课程标准的理论要求,也理解了核心素养的要求与内涵。但是,在具体的落实环节,很多教师找不到操作的方向。教师希望得到指导,而校方没有把教育改革的后续辅助跟上,就使得更多的教学活动依旧在沿袭传统模式。
三、 小学数学应用意识培养现状归因
(一)学校方面
1. 应试教育影响
学校方面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还是以强调成绩为评价标准。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学改革工作的开展就受到限制,因为过度强调成绩就把工作的重点都放到了不断地练习上了,希望通过反复的数学练习来提高成绩。实际上,题海战术并不能提高学生的成绩,因为在教育改革的促进下,教学评价监测工作都考虑到了“应用意识”的培育,不是单纯题海就能够获得好成绩的。
2. 教学辅助不够
学校提供给教师的辅助太少了,导致很多教学改革实际工作无法开展。教师面对应用意识的培育有所困惑,而学校并没有承担起相应的辅助工作。所以,校方应该组织教师进行研讨,并且提供校内教研工作的相关资料,诸如教学视频、教学PPT等。
(二)教师方面
1. 课堂探索守旧
教师组织的课堂教学活动应该重视探索能力的培育,这样才能够让数学的应用意识要求落到实处。但是实际上,很多教师组织的课堂探索活动还是很守旧,多数教师组织的探索都是提出了一个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或者小组讨论。这个讨论的内容往往很简单,多数是算法、定理总结、动手操作等,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够得到解决。即使是很简单的问题,教师还是不舍得放手,在学生独立思考的时候会反复观察,及时提醒,还有的教师总是迫不及待地组织学生再次听他来讲解,打断了学生的主动探索过程。其实,更为有效的课堂探索才能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最好能够多开展任务链、主题活动等。
2. 作业设计单一
教师作业设计过于单一,主要就是让学生来完成一些习题,或者是预习活动等。数学应用意识的培育多数要依赖课后的自主学习,因为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了发展,在家庭生活空间中,应用意识的培育也有了广阔的土壤。但是,作业的这些优势,教师并没有挖掘出来,导致应用意识的培育变得更为困难了。
3. 评价形式落后
教学评价是落实应用意识教学的关键,因为通过有效的评价才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要有主动思考的能力,在主动思考的素养下,才能够习惯于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解释生活问题。但是,如今教师多数都是以习题完成的对错为主要的评价方式,如此单一落后的评价形式,没有考虑到学生在思考数学问题过程中的表现,也没有过程性评价的内容,更没有考虑到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表现,导致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迟迟无法得到增强,必须尽快改革。
四、 小学数学教学应用意识的培养策略
(一)时刻培育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小学生应用意识的培育必须重视提高关注度,也就是从教师到学生都应该重视增强应用意识,教师要考虑到课堂教学中有应用培育目标,学生要考虑到自身要增强应用意识。
1. 教学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
培育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就要重视让数学教学能够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实现完美闭合。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展示长方体的实际物体为引入,让学生回忆生活中熟悉的长方体物品,诸如粉笔盒、文具盒、小柜子、鞋盒子等。这就是从生活中来,然后借助讨论、分析、探索等,学生就掌握了长方体的特点,了解面积、体积等计算方式等知识。接下来,教师就要让学生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而不是要反复地完成一些习题计算。例如,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来测量班级的桌面,让学生思考如果要给桌面重新刷漆,那么要买多少油漆才合适呢?解决这个问题,学生要测量、计算出桌面这个长方体表面积,要考虑到哪几个面需要刷漆?然后,学生还需要借助互联网选择油漆品牌和颜色,交流多少油漆够粉刷。这样的应用比之简单的计算更为有效,对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更有作用。
2. 经常写数学日记,培养数学习惯
培育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要鼓励学生经常写数学日记,养成良好的数学习惯。每天的数学日记能够让学生反思这节课的知识点,记录自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并且记录自己可以把这些数学知识运用到哪些方面。
3. 教学适当地拓展,因材施教
培育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要做出适当的拓展,重视落实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让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能够得到应有的训练,提升个人素质。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观察学生的表现,对不同能力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适当拓展课堂教学的内容。例如:教师在教学了《分数的加法和减法》之后,发现很多学生觉得这部分知识很简单,那么就可以让学生尝试把分数的知识应用到家庭管理上,自己想办法计算一下家庭内教育支出、娱乐支出、食品支出各占全年收入的几分之几。这样学生的精力有了更多的释放空间,应用意识也得到了培育。
(二)自主创新地优化课堂结构与形式
小学数学教学应用意识的培养要多创新教学形式,更进一步地优化课堂结构,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让小学数学教学有着更为丰富多彩的空间,培育小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与素养。
1. 跨学科综合教学
跨学科教学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内容,开展跨6ZvarndmwSFUOW73xhwplg==学科的综合活动能够全面培育学生的应用意识。首先,跨学科的教学活动以综合的活动为主,让学生完成跨学科的任务,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例如,教师结合人教版六年级教材《生活与百分数》的板块,设计了“调查利率,防止诈骗”的跨学科活动。这个活动需要调查生活中附近银行的利率,计算一些利息的结果,并且对比普通存款、国债、理财产品等的收益,让学生感受到它们之间的差距,然后举例一些诈骗犯提供的高额利息信息,让学生增强反诈意识。最后,编写一些反诈骗的宣传内容,制作宣传板报。这样的活动中,涉及了数学知识、语文知识、美术知识和信息技术知识等,学生真实地感受到了用数学思维思考问题的优势。总之,跨学科综合教学活动让学生面对更为具体的任务,学生直接感受到数学的作用,应用意识得到增强。
2. 大单元整体教学
大单元整体教学是增强应用意识的关键路径,借助大单元教学的形式能够让学生直接学习整体知识,并且有更多的空间利用整体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例如,教师把百分数的知识整合起来,形成了单元自主探索的任务群,具体要求学生先整理百分数的相关知识,把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等进行对比,整理出百分数能够表达的相关统计问题等,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些任务去主动学习。
3. 情境化主题教学
情境化主题教学是增强应用意识的有效路径之一,因为在大多数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无法开展跨学科项目学习或者主题学习等形式,多数课堂还是要以40分钟为主开展教学的。而情境化教学的形式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提供出有效的应用意识培育。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展示一些“分月饼”“分蛋糕”的生活场景,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问题,同时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
4. 合作化自主学习
合作化自主学习活动的开展,能够确保学生在集体活动中找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门路,进而增强数学应用意识。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计一些有难度的数学应用操作实践问题,就可以组织学生合作学习。诸如探索三角形的特点和边长规律等,这些都是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学生会回忆起生活中的很多三角形结构,体会到三角形稳定性的特点,这些都是应用意识的体现。另外,合作化的自主学习还可以把数学应用功能传递到课后,例如,课后教师组织学生自己制作三角形支架,感受三角形的稳定性特点,这就是需要小组合作实践完成的,学生完成了这个动手操作的任务,其本质上就是对数学的应用性有了最为深刻的认识。除此之外,很多数学探索活动都是有着应用性的,例如,探索物体容积相关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在小组内可以探索怎样利用容积知识来算出土豆的体积,这个探索过程中集体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终使得更多的学生认识到学习的数学知识居然会解决看似很难的生活问题。
5. 网络化游戏学习
如今的小学生从小就生活在网络社会中,课堂教学也不可能完全屏蔽网络,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适当设计一些网络化的游戏活动,借助这些游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例如,教师设计简单的分类游戏,让学生学会把假分数和真分数进行分类,巩固所学。同时,教师还可以构建网络升级游戏,学生完成了初级任务之后,还要进行下一步的深入探索,这样在层层递进的模式下,自然就能够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转变应试教育带来的不利影响
转变应试教育带来的不利影响,教师要从教学评价、作业设计和教研工作开展方面入手,让数学教学更进一步贴近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更进一步落实核心素养。
1. 教学评价多元化
为了转变应试教育带来的不利影响,教学评价必须多元化,从学生应用数学的表现来进行评价,考虑到学生在小组内的表现,形成学习探索的过程性评价。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反思自己能否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让教学评价从个体到小组,最后再由教师做出整体的评价总结,从师生双方开展优化,增强学习效果。
2. 作业设计生活化
转变应试教育带来的不利影响,教师设计的作业也要有生活化的气息。首先,要结合数学知识,多布置一些与生活相关的应用题,学生解决这些应用题的时候,就联系了生活实际。其次,教师Kcc9Sg4fRfIYkO+eV3K5fQ==要多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实际操作的作业内容,诸如找到生活中的物品,量一量、测一测,开展相关的数学实验活动,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另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多探索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例如“自行车里的数学”“购物数学”“圆形的数学”“家庭中的百分比”等知识,都是作业设计的生活化表现。
3. 教学教研常态化
转变应试教育带来的不利影响,教学教研工作要常态化,让教学教研活动一直与先进的教育理论同步,确保教学能够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首先,同年级的教师要经常进行研讨,讨论自己教学过程中获得的优秀效果,并且共同交流,以便让教学活动更有利于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其次,校方要多组织教师进行研讨,聘请校外更为专业的优秀教师,互相交流讨论,共同进步。另外,要借助网络信息技术的力量,多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
五、 结论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小学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也成了各位教师的重要着力点,但是在具体的落实过程中,依旧出现了传统教学影响和实践能力不足等实际问题。教育工作者必须厘清具体的教学方向,本着贴近生活的基本原则,更进一步加强应用意识的培育。这样既落实了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又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趋势,深化了数学学科的价值与功能,推动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洁琼,黄芬利.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意识培养策略研究[J].教师,2022(28):39-41.
[2]陈少宇.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策略[J].亚太教育,2022(19):144-146.
[3]郑怡雯.培养小学数学应用意识的有效策略[J].读写算,2022(24):54-56.
[4]夏明敏.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2(23):62-64.
[5]张灵敏.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方法[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0(6):240-241.
[6]鲍婕菲.指向应用意识的数学教学探微[J].小学教学研究,2023(1):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