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研究

2024-07-30杨国华

考试周刊 2024年27期

作者简介:杨国华(1965~),男,汉族,云南曲靖人,云南省曲靖市第二小学,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育。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提高语言综合素质的核心任务,通过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包括听说读写的全方位培养、文学鉴赏与批评能力的发展、口语表达的提升,以及学生思辨与批判性思维的促进,可以帮助学生全面提升语文素养,为学生未来的学科学习和社会交往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批判性思维;阅读理解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27-0043-04

学生需要具备更广泛、更深层次的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小学语文不仅仅是文字的传递工具,更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渠道。因此,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科学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国家对素质教育的不断强调,小学语文教育不再仅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学生不仅需要掌握语文基础知识,更需要具备听说读写的综合运用能力,以及对文学作品的深刻理解与鉴赏能力。

一、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概述

(一)核心素养的定义

核心素养是指个体在特定领域内形成的一系列基本能力和品质,这些能力和品质是学生全面发展所需的重要基础。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旨在培养学生在语言表达与理解方面的全面素养,涵盖听说读写等多个维度。

第一,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运用的基本技能。学生需要通过语文学科的学习,掌握准确的语法、丰富的词汇,培养清晰的表达能力。这有助于学生在各种交流场合中准确、得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第二,核心素养强调语文素养的跨学科性。作为一门学科,语文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学会读书写字,更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其他学科知识。通过语文学科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逻辑推理等综合能力,提高各学科学习的效率。

第三,核心素养还包括对文学的鉴赏与理解。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需要接触各种文学作品,通过品读、理解和批判性分析,培养审美情感和文学素养,提高对文学作品的感悟力和理解深度。

(二)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特点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它在学生全面发展中的重要地位。首先,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仅关注语言的某一方面,而是要求学生在听说读写等多个维度上形成综合性的素养。语文学科整合了语法、词汇、表达能力等多个要素,可以培养学生全面、协调运用语言的能力。

其次,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在语文学科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其他学科内容。通过语文学习,学生应当培养批判性思维、逻辑推理等综合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未来跨学科学习的需求。

除了语言运用的基本技能,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还注重对文学的鉴赏与理解。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应当培养审美情感、文学素养,从而更好地理解并感受文学的内涵,培养情感表达能力。最后,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强调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育过程中应当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鼓励他们在语文学科中表达个性、提出问题、进行探索,从而培养创造性思维。

二、 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一)听力能力的培养方法

利用现代科技引入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如录音、音频资料、视频等,FrrNZzzVvohxlXHHeVhdVc8arHgtqWz6QnwxB41mRYM=能为学生提供真实、自然的语言输入环境,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熟悉不同语音、语调,还能培养他们对语境的理解能力。

同时,选择多样性的听力材料,包括新闻、广播剧、对话、歌曲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和学科需求。通过多样性的材料,学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语言的应用场景,提高他们的听力适应能力。

此外,可以设计任务型听力练习,让学生在听力的同时完成特定任务,如回答问题、总结要点等。这样的练习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在真实场景中运用听力技能的能力。也要定期组织实地听力活动,如参观博物馆、采访专业人士等。通过亲身经历,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真实语境下的信息,提高对各种听力材料的应对能力。

(二)口语表达的提升策略

口语表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提升需要综合考虑语法、词汇、流利度以及表达能力等多个方面。首先,创设积极的语言环境至关重要。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营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口语表达的氛围:第一,通过课堂讨论或小组活动,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分享个人观点。教师要提供良好的环境,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使他们自信地使用口语。第二,安排角色扮演和模拟情境活动,让学生在特定语境中进行口语表达。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应对不同情境的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灵活性。

其次,注重语音语调的培养。正确的语音语调对清晰的口语表达至关重要,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引导学生模仿标准的语音语调,通过反复练习提高发音准确性,这可以通过音频材料、老师示范等方式实现;利用语音评估工具或教师的指导,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进行定期评估,并提供及时的反馈,帮助学生纠正发音和语调上的问题。

最后,强调整体表达能力的培养。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演讲和辩论活动,培养他们组织思想、清晰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在公共场合的口头表达水平。同时,强调真实语境下的交际,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口语进行交流,这种实践有助于培养学生适应不同场合的表达能力。

(三)阅读技能的培养途径

首先,引导学生扩充词汇量。学生要理解文本,就必须掌握足够的词汇。教师可以通过词汇教学,例如,词汇卡片、词汇游戏等形式,帮助学生积累和巩固词汇,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其次,进行预测与推测训练。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预测和推测能力,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整体理解水平。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测词义、推断作者意图等方式,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阅读推测能力。

最后,注重阅读策略的教导。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各种阅读策略,如扫读、略读、深度阅读等。通过系统的阅读策略培训,学生能够更有目的地进行阅读,提高信息获取的效率。同时,要注重提升学生的阅读速度。通过课堂上的朗读练习、定时阅读等方式,培养学生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阅读速度。

(四)写作能力的训练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这需要注重写作素材的积累,因为学生需要有足够的素材作为写作的基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广泛阅读,积累各种语言表达形式和写作题材,通过读书笔记、写作素材收集等方式,拓展学生的写作素材库。

接着,进行模仿与仿写练习。通过模仿优秀范文、名家作品,学生能够学习到丰富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技巧。教师可以设计相关练习,要求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仿写,逐渐培养他们发现并运用写作技巧的能力。也要强调写作过程的规划和组织。在写作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会规划文章结构,合理组织材料。教师可以通过提供写作框架、讲解写作结构、进行写作导图等方式,培养学生对文章整体结构的把握能力。

同时,进行写作技巧的训练。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写作技巧的训练,包括修辞手法的运用、句子结构的多样性、过渡词语的运用等。通过这些技巧的训练,学生能够提高文章的表达层次,使写作更为丰富生动。此外,注重写作的批评与修改。学生在完成写作后,教师可以进行详细的评价和指导,包括语言表达、逻辑结构、修辞手法等,从而鼓励学生在反馈中不断改进,提高他们自我审视和修正的能力。

三、 发展学生文学鉴赏与批评能力

(一)文学作品的选择与解读

文学鉴赏与批评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环节,而选择合适的文学作品并进行深入解读是关键。以下策略有助于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文学鉴赏与批评能力:

第一,多样化的文学作品。教师应当选择不同体裁、不同时期、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学作品,丰富学生的文学阅读经验,如选择小说、诗歌、戏剧等多样化的作品,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文学的多面性。

第二,融入学生兴趣。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选择具有吸引力的文学作品。通过关联学生的个人经验和兴趣点,更好地引起他们的阅读兴趣,从而提高文学作品的吸引力和教学效果。

第三,分级阅读。针对小学生的阅读水平,采用分级阅读的策略,教师可以选取既符合学科要求又适合学生阅读水平的文学作品,以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欣赏作品的内涵。

第四,引导式解读。在进行文学作品解读时,教师要采用引导式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品的情节、人物、主题等要素。如通过提问和讨论,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对作品的深刻理解能力。

第五,跨学科整合。将文学作品与其他学科内容整合,促使学生在文学鉴赏中拓展思维。例如,结合历史背景解读文学作品,助力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中的社会、文化脉络。

(二)批评意识的培养

批评意识的培养需要从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评价、分析和反思开始。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引导学生培养批评意识:其一,明确评价标准。教师应当与学生共同建立明确的评价标准,包括文学作品的情节、人物刻画、语言运用等方面,帮助学生更系统地进行批评性分析。其二,激发批评情感。引导学生表达对文学作品的情感体验,包括喜爱、厌恶、感动等,促使学生形成对作品的初步批评意识。其三,开展讨论与辩论。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讨论与辩论活动。通过与同学的交流,学生可以听取不同观点,从而培养对文学作品的多元批评意识。其四,比较分析不同版本。在学生熟悉一作品后,引导他们对不同版本或不同作者的同一作品进行比较分析。通过比较,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多样性,培养其对文学作品的深层次批评能力。其五,引导深度思考。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深度思考文学作品的背后含义、作者意图等问题,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深层次思考的能力,促进他们形成更具深度的批评见解。

(三)创造性思维在文学鉴赏中的应用

创造性思维在文学鉴赏中的应用对于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发展至关重要。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为例,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引导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进行深入的文学鉴赏。

第一,教师可以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分享对《“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初步印象,鼓励他们用丰富的想象力描绘作品中的场景、人物和情节,从而激发学生对作品的浓厚兴趣。

第二,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文学解读。教师可以提出一系列开放性的问题,如“你认为‘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如何定义的?”或“你能否找到作品中的一些例子来支持你的看法?”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作品中的多重含义,强化他们对文学作品的深层次理解。

第三,鼓励学生进行文学创作。通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鉴赏,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展开创作,例如,编写自己的评价短文、创作类似题材的小故事,或者设想对作品的续篇。这样的创作活动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可促使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欣赏文学。

第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小组讨论。通过与同学交流思想,学生可以借鉴不同的观点,拓展自己的思维。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能够在集体合作中培养创造性思维,形成更为全面的文学鉴赏观点。

第五,进行课堂分享和总结。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形成对《“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整体认识。这样,学生不仅能够通过创造性思维深入理解文学作品,还能够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为其未来的学科学习打下坚实基础。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也将逐渐形成主动思考和创新表达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水平。

四、 促进学生思辨与批判性思维

(一)批判性思维的课堂实践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批判性思维的课堂实践,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深入分析和独立思考能力。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猎人海力布》为例,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引导学生强化批判性思维:

在课前准备阶段,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引导性的问题,这些问题涉及作品的主题、人物性格、情节发展等方面。例如,“海力布为什么要出发狩猎?”或“你认为海力布面对困境时表现出的品质是什么?”等,这些问题有助于引导学生思考作品的多层次含义。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提出关于作品的疑问,培养他们对文学作品的批判性思维。例如,“你对海力布的决策有没有不同的看法?”或“你认为故事结尾的转折点是什么?”然后,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围绕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通过小组内部的交流,学生可以分享不同的观点和见解,激发他们批判性思维的能力。教师在讨论过程中也可以充当引导者的角色,适时给予帮助和启示。

引导学生对《猎人海力布》中的人物、情节进行对比分析,让他们理解作品中的冲突、发展和转折点。通过对比分析,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并形成批判性思维的观点。同时,鼓励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深入体验作品中人物的情感和决策过程。通过模拟人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作品中的复杂情节,促使他们从不同视角进行批判性思考。

(二)学生讨论与辩论的组织

首先,确定学生讨论的主题,可以是关于作品的某个争议性问题,例如,“海力布的决策是明智的吗?”或“你认为故事中有没有其他可能的结局?”接着,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负责准备自己的观点和论据。鼓励学生积累相关的事实和引用文学作品中的具体例子,以支持他们的论点。

学生在小组内部进行充分讨论,争取对主题形成清晰的立场。教师可以在此阶段提供必要的指导,帮助学生深入挖掘文学作品的细节和含义。小组讨论后,组织全班进行辩论,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表观点,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辩论。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辩论过程,总结各方观点的优势和不足,促使他们形成对文学作品更深层次的理解。

五、 结论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任务。通过对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概述,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文学鉴赏与批评能力的发展,口语表达的提升策略,学生思辨与批判性思维的促进等方面的探讨,可以看到在培养学生全面素养的过程中,语文教育至关重要。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通过综合性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在听说读写、文学鉴赏与批评、口语表达等多个方面形成全面、灵活的语文素养,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于文辉.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基础教育论坛,2023(3):37-38.

[2]董苓苓.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对策[J].基础教育论坛,2022(26):77-78.

[3]王艳艳.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路径[J].试题与研究,2022(13):115-116.

[4]马尊兵.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2020:900-901.

[5]朱红叶.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小学生作文辅导,2020(10):92.

[6]巩庆伟.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7(52):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