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研究

2024-07-30林丽香

考试周刊 2024年27期

作者简介:林丽香(1980~),女,汉族,福建漳州人,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青少年宫,研究方向:语文教学。

摘 要:在小学阶段,阅读与写作教学相互独立的问题十分突出。新时期,为了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借助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有意识地累积写作素材,在写作时也能够利用阅读所学习到的知识提升写作水平。运用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模式还需要教师真正转变教学观念,在教育引导过程当中,尽可能增强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关联性,从而使学生不断进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27-0029-05

在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小学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情况,在不同阶段设置对应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作用,帮助学生快速成长。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当中,能够进入深度思考的状态,认真分析这些阅读文本深层次的含义。在写作时,也能够考虑文章的布局和修辞手法,真正传递内心的思想情感,提高个人的写作水平。

一、 新时期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在新课标教育背景之下,教师需要通过创新教学手段,借助多样化教学模式,来发展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对文学作品的内涵进行分析,了解创作者的创作意图,品味其中的人生哲理,学习不同文本的艺术表现形式。而写作过程中,则主要检验学生的知识应用成果,非常考验学生的语文学科综合能力。学生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够提高写作水平,并在文章创作的过程中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念。在新课程标准教育背景之下,阅读和写作二者具备一定关系。一方面,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只有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累积写作素材,在写作时才能够拥有文化基础,达到“有话可说”和“有话好说”的状态,在文章结构的排布、写作技巧的应用等过程中,才能更加成熟和精妙;另一方面,阅读和写作都以语文学科教材为辅助,教育工作者可以借助相关素材来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发展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从而达到新课程标准中的教育目标。

二、 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的重要性

(一)可以帮助学生累积写作素材,提升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阅读和写作相辅相成,开展一体化教学,有助于帮助学生累积写作素材,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传统的语文学科教育工作更加重视阅读教学,而写作教学的模式相对单一化。通过借助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模式,则更能培养学生累积写作素材的意识。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展开阅读学习后进行写作训练,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学生自身也能够自发地研究优美文章的写作手法、文字排布情况,有效拓宽个人的写作思路。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增强这二者的关联性,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让学生可以在累积足够多的写作素材后提高个人的语文知识应用能力,发展个人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二)培养学生的读写兴趣,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通常围绕某一篇具体的文章,引导学生了解其中的结构,分析句子的关联。学生固然可以学习一些阅读技巧和写作技能,但是总是缺乏将这些知识应用于写作过程的意识与能力。同时,单一的阅读模式还容易让学生产生枯燥乏味感。在新课改背景之下,教育工作者可以借助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育模式,创新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读写兴趣。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可将多篇文本组合在一起,引导学生进行群文阅读,让学生发散思维。随着阅读与写作教学模式的创新,课程本身也更具吸引力,学生将更容易进入深度学习的状态,更有文章写作的欲望。在课后,学生也能够发展个人的阅读兴趣,在学习和积累中提高语文学科知识探究水平。

三、 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过程当中仍旧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在阅读教学方面,很多教育工作者倾向于利用课本中的文章传输阅读知识,但这些素材内容较为有限。部分教育工作者未能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阅读累积的素材内容不足,学生的阅读水平也相对较低。其次,部分学生在写作时无法应用所学的阅读素材丰富文章内容,经常出现“虎头蛇尾”或者“无话可说”的情况。最后,大部分教师在写作教学时,教育手段相对单一,并没有真正构建完整的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在阅读与写作课堂当中,并没有把控好这两个教学板块的比例,合理调整教学节奏,教育引导水平有限,导致很多学生缺乏写作训练的积极性,也没有将阅读和写作进行关联的意识,很难真正提高个人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四、 小学语文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

(一)借助仿写训练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仿写训练是学生展开深度阅读和进行写作练习的常见教学手段。同时,仿写训练还能够为阅读和写作课堂搭建桥梁。在仿写训练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先了解相关文学作品的修辞手法、写作特色和文本内涵,然后模仿原文的语言风格和创作手法,进行写作练习。在仿写训练的过程中,学生能够真正调动个人的思维,开阔眼界,同时也能拥有明确的写作方向。对基础水平相对较差、写作经验不足的小学生而言,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提高写作能力以及找到写作突破口的训练模式。对基础水平相对较差的学生而言,以段落为仿写对象,慢慢提高写作能力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能够循序渐进提升个人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而对综合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而言,模仿文本结构进行写作,则更能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综合应用能力。合理引导学生进行仿写训练,还能加深学生对阅读文本的理解程度,可以让学生在仿写的过程当中不断改善写作能力和阅读水平。在仿写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必须一步步引导学生提升仿写能力,尤其是对某些学习基础较差、写作水平不足的学生,更需注重多重引导。仿写训练的前提是学生对原文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能够按照原文的构思形式、创作手法、修辞方式进行写作。所以教育工作者一定要耐心、细心地引导学生,让学生能够在充分阅读和理解的前提之下进行仿写训练,提高写作水平。借助仿写训练可以让阅读和写作课程的关联更加密切,学生也能够拥有累积阅读素材和将阅读素材转化成写作能力的意识。比如,在《童年的发现》这篇文章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引导学生展开仿写训练。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阅读文本,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概括出文章中“我”的人物形象。为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和阅读素材转化的意识,教师可以让学生以《童年的发现》这篇文章为基础进行仿写训练。学生可以模仿这篇文章的文本结构进行写作,也可选择文章中某一个趣味性的段落展开仿写训练。

(二)巧妙运用角色扮演法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过程当中,学生的学习时间有限,精力有限,教师需借助趣味的教育引导形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拥有丰富的学习体验,更愿意主动去学习知识。教师可以借助诸如角色扮演的趣味性教育引导形式,来强化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角色扮演的过程,也是学生融入具体阅读文本中去体会人物心境的过程。教师可以让学生以角色扮演的形式表达内心的真实想法,揣测角色的心路历程,并对相关阅读文本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感悟和理解。这种思考的过程也是对文本内涵进行深挖的过程,这比起刻板式的研究阅读文本更具趣味性。另外,小学语文教师还可让学生在语言表达过后,将这些内容以写作的方式加以转化,使学生真正具备写作的能力。角色扮演还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知识探究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知识时更具代入感,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在小学语文《小蝌蚪找妈妈》这篇阅读文本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小组阅读文本内容,然后进行角色扮演,展现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从而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感受童话的魅力。教师还可让学生对阅读素材进行适当的创编,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想法,从而丰富故事情节。学生在以角色为契机进行语言表达的过程中,也能够提高个人的文字应用能力。后续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角色扮演的心得和故事内容撰写进自己的文章中,并对童话故事进行进一步的延伸,譬如可以更改童话情节,改编童话角色,使学生提升阅读和写作能力,将语言表达所获得的素材融入写作,真正提高个人的语文学科综合素养。除了角色扮演法之外,教师也可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文章,以朗读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代入感,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另外,某些十分具备争议性的课题内容还能以辩论等多样化的形式展开阅读探究过程。学生在参与相关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注重有效的引导,观察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调整教学节奏,使学生能够充分享受其中,从而提高个人的阅读和写作水平。

(三)借助续写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

写作学习内容拥有极强的综合性,而小学生所掌握的语言文字内容有限,写作时的思考深度不足,经常会在写作过程中遇到困难。此时,教育工作者需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创作文本时能够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精准描述个人的想法,表达个人的情感。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借助续写教学形式,让学生在阅读文本之后发挥想象力,对故事情节进行延伸,以此来获得更大的创作空间,为文章融入更多的趣味性元素,提升写作内容的丰富性,真正享受写作所带来的快乐。在展开续写训练的过程中,续写训练材料的选择非常关键,教师一定要选择与学生实际生活贴近,更适合学生进行想象拓展的阅读材料,从而发展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比如,在小学语文《大青树下的小学》这篇文本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借助教学一体化模式,将阅读和写作板块连接,让学生以续写文章的方式去想象文本的后续。教师可以先不向学生透露文章的细节,设计短篇写作任务来帮助学生发挥想象能力。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大青树下的小学景色十分优美,学生们在学习之余能够游戏和玩乐,如果你们是他们中的一员,会有什么样的经历呢?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写作的方式,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发挥个人的想象力,进行50字左右的短篇创作。然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内容,深受文章中故事情节的感染,再对最初的写作内容进行完善,让学生通过续写来获得明确的写作方向。这种学习过程可以让学生更具反思意识,直观感受到自己的不足,同时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拓宽学生的写作空间。学生在文章创作的过程中也能“有话可说”,可以受到更多的启发。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也可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利用图片、视频、动画等多样化资源,让学生想象“大青树下的小学”长什么样子,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具想象能力。这篇文章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关联紧密,教师在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过程中,也可以引出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加以呈现,从而提升课程的吸引力,使学生在进行续写训练时能更具积极性。

(四)借助课外阅读帮助学生累积素材

阅读和写作相辅相成,累积阅读素材也是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如果学生只在课堂上学习阅读知识,很难真正提高个人的阅读水平。教育工作者需要利用丰富的阅读素材,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水平,在教学中,就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中的阅读文本,而应帮助学生拓宽阅读空间,提高输入量,利用更多的优质素材来帮助学生发展个人的语文学科知识探究水平,让学生也能够了解优秀创作者的文体风格、写作手法,在自己进行写作时,也能加以应用,不断提高写作水平。比如,在《鲁滨逊漂流记》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冒险类的文本本身极具阅读和探究兴趣,教师可以就该课程的知识加以延伸,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情况、兴趣爱好等推荐阅读书目,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在该过程中累积学习素材。诸如《汤姆·索亚历险记》《海底两万里》《金银岛》《八十天环游地球》《神秘岛》《雪国探险家》《探险小农民》《废土漂流记》等。之后,为了能够借助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写一篇读后感,把自己阅读过的最感兴趣的一篇文本作为对象,撰写阅读心得,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也让学生可以有意识地将自己阅读所得的素材应用至写作中。教师还可让学生尝试自己创作一篇历险题材的文章,从而提升学生的写作欲望,让学生也可以在写作训练中发展个人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每一位学生理解知识的速度、个人的喜好等方面会存在不同。所以,教师在选择课外阅读文本时,一定要从丰富的阅读素材当中筛选出适合学生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能够进行知识的深度探究。同时,教师也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及不同兴趣的学生提供相应的阅读素材,从而使学生能够对阅读内容进行分析,不断累积写作材料。

(五)借助小组合作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组合作教学法是展开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重要手段,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布置集体性的任务,让学生分组讨论。同时,学生也可和同学一起去研究阅读文本,进行写作练习,使学习过程更具趣味性。在分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先了解学生的综合学习情况,科学划分小组,让小组内的成员间可以相互帮助,共同进步。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综合能力,让不同组别间的综合实力相当,使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也能够更具干劲,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通常,每个小组内的人数最好不要超过六人,人数过多容易使课堂失去秩序。教师也要营造轻松愉悦的小组合作氛围,让学生相互帮助,分享心得,从而在阅读过程当中更快地掌握阅读文本的要义,在写作时也提升积极性。在上述的续写、仿写等训练过程中,教师也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小组课题,或者在写作之后,与小组内的成员分享学习成果。成员间还可相互评价,使学生能够更具学习的兴趣和反思意识。比如,在小学语文《爬山虎的脚》这篇文本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开设阅读与写作一体化课堂,引导学生深度学习知识。《爬山虎的脚》这篇文章中的语言非常生动形象,是叶圣陶先生在长期观察的前提下对爬山虎的外形特点、攀爬过程进行的描写。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文章的语言风格,对一些细节内容进行探讨。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时,不能只是以抽象的方式讲解理论知识,可以让学生分析文章中的一些生字生词,如虎、隙、巴住、逐渐等,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这些重要字词的含义以及对文章生动表达的影响。教师也可提出一些具备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如询问学生:在阅读了文本之后,分析一下“爬山虎的脚”主要是指什么?爬山虎为什么会有“脚”?有哪些和爬山虎相似的植物呢?文章中从哪些方面介绍了爬山虎?这些小组合作探究的题目能帮助学生把握阅读学习的方向,也能够营造轻松愉悦的阅读与写作一体化课堂氛围。后续,教师也可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找出文章当中最形象生动的段落或者语句,探究如何描写其他的植物,从而借助该篇文章中生动形象的修辞手法和描写形式,来提升写作水平。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后,教师也可让每个小组派小组代表分享学习成果,以此让班级学生能够相互交流,提高学习水平。在小组合作探究后,教师还可让学生进行相互评价,就小组内成员的阅读和写作情况进行分析。在相互评价、自我评价等过程中,学生也能够了解自身的不足,获得明确的改进方向,从而不断进步。

五、 结论

综上所述,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本身就是语文学科中的重要教育板块,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吸收知识,累积素材,了解世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在具体的教学引导过程中,教师应创新教学手段,打造多样化的课堂,来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水平,让学生能够拥有良好的学习意识和习惯。总而言之,小学语文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应用的过程当中,可以借助仿写训练、角色扮演法、想象激发、课外阅读累积、小组合作探究等多种形式提升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陆兴红.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J].名师在线,2022(25):28-30.

[2]刘春园.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研究[J].学周刊,2022(26):169-171.

[3]黄佳妮.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J].智力,2022(2):103-105.

[4]耿嘉琦.阅读与写作融合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2021(46):123.

[5]朱安琪.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衔接探究[J].快乐阅读,2021(12):60-61.

[6]汪春蕾.小学语文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策略探讨[J].求知导刊,2020(22):79-80.

[7]罗玉秀.浅谈影视资源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读写算,2018(2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