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初探

2024-07-30王文笔

考试周刊 2024年27期

作者简介:王文笔(1971~),男,汉族,福建漳州人,福建省南靖县梅林中心小学,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研究。

摘 要: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之下,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具有极大的弊端,教育工作者需要借助诸如“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活动,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交流沟通水平。同时,这种教学模式可以体现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实用性,能够真正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也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端正学习和生活态度,在个人人生成长和学习道路中,也能够获得更多的益处,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新课标标准;小学语文;“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27-0024-05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教育教学中,可以通过学习任务群的组织与呈现,来达到教学改革的目的。学习任务群可以分为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等内容,教育工作者可以借助这种任务群教学模式来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文章主要分析新课标标准下小学语文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模式的应用方法,希望可以帮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下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基本内涵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主要是“学习任务群”教育模式中的一个主要模块,它聚焦于教育教学的实用性,强调让学生在学习语文该门语言类学科的过程中真正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提高个人的交流沟通能力。如果语文学科教学工作完全脱离了实际生活,学生将根本无法应用所学的知识,建立和语文学科的联系,最终就很难真正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所以,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应在阅读教学环节设定时,考虑相关内容的实用性,尽可能调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丰富学生的阅历,高效地传授知识,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学科技能,得到全方位的锻炼和发展。当前,小学语文教师在设立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时,还应做好教学定位工作,强调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同时,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模式的构建需要从宏观上汇总课本中的知识内容,同时考虑学生的知识吸收情况和个人喜好,形成系统的阅读教学体系。

二、 小学语文“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教学的意义

(一)突出“实用性”的特点

在小学语文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的教学活动当中,教师需要以真实的情境为驱动,让学生找到生活场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应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同时,这些真实的情境也能够作为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教师需要根据真实情境收集资料,合理利用教学工具,从而展开相应的语文学科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知识,并在收获学习成果的过程中提高语言应用能力。教师也要探索出适合学生发展的课题模式,从而提升语文学科教学的实用性和针对性,真正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利用学习到的知识,调用已经掌握的学习经验和技能,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同时,还能够以团队协作等形式,主动表达个人的看法,锻炼个人的交流能力,借助生活中的资源来改变自己的日常,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二)有利于语言应用

借助小学语文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的教学模式,可以提升语文学科教学工作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实践性”是指阅读和交流活动能够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和他人有效沟通,可以利用所学的语言知识真正展开实践过程,满足家庭、学校、社会生活的需求,同时,也能够不断强化个人的知识和技能。也就是说,相关任务群可以落实于实际生活当中,让学生以语言应用的形式展开实践,无论是日常的文字阅读,书面表达,还是人际交往,学生都可以应用从语文学科中学习到的知识。而“综合性”则是指真实的现实情境非常复杂,学生可以在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的过程当中灵活应用所学知识,提高个人的综合能力。对教育工作者而言,也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真实情境,选择相应的阅读文本,进行知识的延伸,提高学生的交流表达欲望和能力。在该项学习任务群中,教师应通过对语文学科知识内容的整合,开阔学生的眼界,让教学的方式从静态转化为动态,让学生也能够在真实的情境中展开阅读和交流过程,提高个人的语言应用能力。

(三)丰富语文学习活动形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手段相对单一,对学生的吸引力有限。而在新时期,通过开展小学语文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活动,则更能丰富语文学习活动的形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不断提升自我,发展个人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教育工作者可以针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加以改进,将零碎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利用新颖的教育模式,帮助学生克服疲倦心理和厌学情绪,让学生能够更具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在任务群中不断优化课题内容,布置一个又一个的实践任务,借助实物、现代信息技术、游戏活动、表演活动等多种形式来提升学生的活动参与积极性和学习水平。小学语文教师还可围绕特定的主题来丰富教育资源,创新教学活动的形式,增强学生对所学习知识的新鲜感和代入感。总而言之,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活动能够减轻知识符号背后的负担,让学生在多样化的课堂中提升个人的口语交际能力、阅读写作能力、识字写字能力、信息搜集和汇总能力,可以充分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 小学语文“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教学模式的内在结构

(一)出发点:真实情境问题

在小学语文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活动开设的过程中,教师应立足于教育教学的出发点,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需要通过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直面问题,并展开思考过程,从而提高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学生也能够顺利地将能力迁移到其他的情境中。真实情境问题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知识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同时也能够调动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教师可以借助项目化课题、任务群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语文学科知识的过程中建立与实际生活的紧密关联,真正提高个人的知识应用能力。比如,在小学语文《一张小小的火车票》该课程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多是直接让学生了解火车票面上的信息,让学生认识生字生词。而在小学语文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活动中,教师应当立足于真实情境问题来展开教学活动,可以结合纸质火车票和电子车票,让学生了解当前车票购买的流程,获知电子车票的主要内容以及应用方法,从而将书本上的知识延伸至实际生活中,提升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以及知识应用能力。教师也可让学生进行交流沟通,通过查询资料、实践探究,了解当前火车票的具体信息,对起始站、车次、发车时间、检票口等主要的信息内容进行整合。教师还可结合真实情境,让学生思考如何改票退票,从而使学生在复杂的真实情境中学会与他人交流沟通,传递信息,并解决真实情境下的生活问题。

(二)关键点:语言的运用

核心素养发展体系当中明确提出,在教育过程中,应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在借助任务群或项目化教学模式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和解决问题。该过程也是学生与外部世界建立联系和激发内在求知欲的过程。教育工作者在利用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教学模式时,要基于语言应用该视角帮助学生展开实践过程。教师教学的关键点则是让学生能够通过对语言的不断应用,发展个人的核心素养,同时学生自身也应明晰核心知识的概念,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找到学习关键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个人的学习效率。教师可以利用语言表达的方式呈现相关任务和项目的结果,在反思当中不断提升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比如,在《故宫博物院》课程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根据语文课程的特点和学生当前阶段的学习情况,系统性发布学习任务。学生在面对多文本形式和具备不同侧重点的实用性阅读素材时,需要通过搜集资料,筛选重要信息,进行信息内容的整合,从而得到学习成果。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教师发布的任务,如应用信息技术、互联网工具等去搜寻与该课相关的资料,对这些信息在故宫游览路线中加以讲解和呈现,在项目结果汇总中展现个人的语言应用能力。教师还可让学生扮演导游,利用语言表达讲解路线和相关信息内容,从而培养学生的身份转换能力。这种教育过程可以立足于教学的关键点及语言的应用,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时,也可借助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活动,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落脚点:有质量的成果

在任务群教育模式之下,教育工作者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围绕相关任务或项目,有效推进学习过程,得到学习成果。所以,在语文学科的教育过程中,教师也要关注教学的落脚点,让学生能够真正得到有质量的学习成果,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学成果不应拘泥于具体的形式,既可以是实物作品,也可以是语言类的展示、图片类的汇总等。学生在该过程当中也能够开阔眼界,提高个人的学习兴趣,在个体探究和团队思考中发展个人的综合能力。专家提出,考察学习任务群模式的设计质量可以通过对指标的细化分类和深层次的理解,以高阶认知策略、驱动性问题回答等形式来提高学生的知识汇总能力。学生在成果汇总时,也能够以个体和团体形式加以展现。这也充分表明了在小学语文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教育模式下,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成果汇总时以多种形式呈现有质量的结果,以此实现自我价值,提高个人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而小学语文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模式在成果质量的指标衡量上应包含问题解决的有效性、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情况、思维可视化的程度、认识和改造社会的兴趣等内容,学生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激发内在的表达欲望,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与对象进行交流,了解对象的想法,表达内心的观点,以此真正地解决问题。在成果汇总时,也能够通过反思和修改,对个人的表达结果有深层次的思考与理解。在真实情境中,学生才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可以有机会回馈社会,对整个真实世界也能够有更加深刻的认知。在成果汇总阶段,学生也能够更具实现自我价值的意识,获得学习的满足感。

四、 新课标标准下小学语文“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教学策略

(一)指向生活需要的主题开发

为了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借助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模式,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要在教育过程中引入学生熟悉的生活元素,提升阅读课堂的亲和力和趣味性。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状态是不断变化的,所以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表现,融入相关主题活动,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达到活跃课堂气氛的目的。此外,也让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的熟悉元素和日常的生活化场景,有效创设教学情境,真正满足学生的实际生活需要,提升阅读教学的实用性。在设定阅读主题时,教师也要思考相关课程内容能否给予学生全过程的体验。比如,在《美丽的小兴安岭》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搭建“美丽家乡”和“生态环保小卫士”等主题阅读活动,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领略该课程的知识内容,同时也能够提升小学语文课堂的实用性。《美丽的小兴安岭》讲述了小兴安岭的美好风光,教师可以从小的主题延伸至大的主题,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以及对保护家乡生态环境的重视,让学生真正具备乡土情感和家国情怀。在开展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活动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导游的角色,通过收集资料,了解家乡的特点,从而向他人展示自己的家乡,介绍家乡的风土人情。这种教育模式直接指向生活需要,能激发学生自身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在介绍自己的家乡时,学生也应汇总阅读成果,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另外,教师也可根据该课程的主题开展生态环保小卫士活动。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而环境破坏的问题却越来越严重。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生态环保小卫士”的角色,了解当前家乡的生态环境修复情况和环境污染情况。在课堂上,学生可以以小组或个人的形式汇报研究成果,从而使学生在阅读学习的同时联系实际生活去解决问题,有效发展个人学科核心素养。

(二)在任务驱动下体验学习过程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模式是一种基于新型教学理念的层次化教学模式,教师需要布置一个又一个的任务,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层次化阅读任务的设计需根据教学目标和新课程标准中的要求。教育工作者要了解小学学生的年龄特征、身心发展规律,从而更好帮助学生逐渐提高个人的学习能力,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同时,教育工作者不能在教学中过于干预学生的学习过程,而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利用课前、课后展开自主学习和知识巩固过程。在课堂上也要布置层次化的阅读任务,更好帮助学生在拥有明确指向性的前提下去思考问题,掌握正确的阅读和学习方法,强化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层次化教学任务设计的过程中也应根据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合理设置任务,使班级学生都能够拥有良好的学习体验。比如,在高年级阶段,学生已经有了一定学习经验,教师可以策划一个“童玩节”活动,展开教学实践过程。由于当前许多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变得越来越差,甚至部分学生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不愿意去接触传统文化,这种现状不利于传统文化的发展。而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强调语文学科的文化传承成为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要使命。教师可以借助“童玩节”活动来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水平,让学生可以在实践活动当中真正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促使学生自觉形成传承文化的意识。教师可以基于任务群教学模式设置层次性的任务,从而展开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活动,让学生可以在玩中学、学中玩。教师可以细化教学任务,以玩什么、怎么玩、一起玩这三个子任务来展开活动过程。在“玩什么”该阶段中,教师需要让学生阅读相关书籍,进行采访调查,了解中国的传统游戏有哪些,从而设计好“童玩节”的活动方案。而在“怎么玩”中,教师需要让学生在小组交流、自我思考、观看视频、查询资料等过程中了解传统游戏的玩法以及适合学生们共同展开的游戏活动,学生还能在该过程中制作游戏指南,提高个人的社会适应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而在“一起玩”该活动中,教师则可以引导学生制作游戏海报,优化游戏方案,发出游戏邀请,让学生更好地展开“童玩节”活动,通过对玩什么、怎么玩、一起玩这三个子活动的落实,也可提高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模式的教学水平,提升学生的阅读和交流兴趣,让学生在游戏化的课堂中发展个人的学科核心素养。

(三)在真实情境中进行语言实践

小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相对一般,教育工作者需要在开展专项培育活动的过程中强化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另外,教师也可通过引入多媒体技术和其他信息教学模式来增强学生的语言能力,让学生在语言实践锻炼中不断强化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小学学生普遍存在极强的表演欲望,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可以基于学生的这一特点,安排一些表演活动,让学生自发产生对阅读文本的理解,以演绎的方式再现故事情节,从而在表演当中尝试理解人物的心路历程。这种阅读教学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能够为小学语文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教学助力。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个人的能力相对有限,可能很难很好地表演,此时教师要通过正面的鼓励和引导,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活动参与积极性和表演能力,并在表演过程中达到提升学生语言技能的目的。另外,教师也可借助一些辩论类的活动、竞赛类的活动、阅读和写作结合的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锻炼个人的语言技能,提高对相关阅读文本的研究深度。比如,在《慈母情深》和《父爱之舟》这两个阅读文本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表演活动,凸显出“父母之爱”的主题。教师也可组织学生开展“一封家书”活动,让学生在当前的信息化背景之下,尝试以写信的方式和家人交流。以书信为主题的学习任务群模式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在教育实践中,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了解古代“鸿雁传书”和“家书抵万金”的诗句与典故,获知书信的主要文体结构,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为了达到知识延伸的目的,教师还可引入一些经典的书信作品,如《给家乡孩子的信》《傅雷家书》等,来进一步引导学生领悟书信的文化魅力。在“一封家书”的学习任务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基于自己与父母之间的隔阂或者日常生活的琐事来表达个人的感受以及对父母的爱,这可以将阅读和写作教学结合,还能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既可以发挥小学语文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教学模式的作用,达到新课程标准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同时学生也能够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语言实践,利用语言文字表达内心的真实想法。

五、 结论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课标背景下,通过综合性规划课程体系,找准教育的定位,设置明确的教学目标,能提高教学水平,也能够充分发挥“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作用,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此外,教师还需在真实情境中引导学生展开语言实践,以任务为驱动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充分发展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陈佳丽.高段小学语文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开展对策[J].小学生,2023(3):28-30.

[2]陈明,范远波.基于需求层次理论与生态平衡原理的学科建设基本原则[J].江苏高教,2023(3):55-61.

[3]王林发,车丽金.指向生活实践的实用性阅读教学设计与实施[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23(5):67-70.

[4]王潭娟,徐鹏.义务教育语文学习任务群的结构关系及教学建议[J].语文建设,2022(11):9-12,27.

[5]余燕,施燕红.情境中习法 生活中运用——口语交际《父母之爱》教学实录及评析[J].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20(10):22-24,28.

[6]《语文建设》编辑部.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是”与“非”——北京师范大学王宁教授访谈[J].语文建设,2019(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