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2024-07-30高宜伟
作者简介:高宜伟(1978~),男,汉族,山东临沂人,沂南县第一实验小学,研究方向:小学信息技术。
摘 要:近些年来,随着新课改教育教学理念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逐渐意识到新型教学模式的重要性,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能够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而言也不例外。而如何将家校合作这一教学模式有效应用到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之中,则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文章通过对家校合作模式的优势和挑战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教育者提供优化教学策略,从而更好地支持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不断发展,以满足当今快速变化的教育需求。
关键词:家校合作;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27-0001-04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快速普及,我国小学教育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教师运用信息技术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同时也能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信息技术在小学课堂的广泛应用为现代化教学体系提供了全新的发展平台,从而实现了教育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深刻转变。
然而,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仍然存在一系列的挑战,包括教育资源有限、学生学习动机不足以及家庭学习环境的不佳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文章将深入研究家校合作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家校合作作为一种教育模式,注重学校和家庭之间的紧密合作,可以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潜在的解决方案。
一、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
(一)信息技术利用率低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涉及现代信息技术相关知识内容,最主要的内容包括计算机相关的知识。而多媒体技术作为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产物,已经被普遍应用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但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普遍存在信息技术利用率低的问题。许多小学教师和学生仍然局限于应用传统的信息技术应用,如主要使用电子白板、教育软件和基本的办公应用程序。学校和教师也未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创新教学、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习体验和提高学生的信息化水平。此外,教师的信息化水平不高,以及缺乏充足的培训和支持,使得他们在整合信息技术方面面临困难,影响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发挥。
(二)教学资源有限
我国教育行业存在一定的资源分配不均问题,城市学校的基础设施和教学资源较为健全和丰富,硬件与软件也比较配套。而乡镇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基础设备和资源则相对有限,许多学校面临着硬件设备不足、网络带宽不足的问题,学校难以支持在线教育,并且缺乏最新的教育软件和内容。这限制了学校信息技术教学的全面发展,使得学生无法充分享受到信息技术所带来的便利。同时,教师为了寻找适当的教学资源可能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这会增加他们的工作负担,降低教学效率。因此,学校需要投入更多,以满足信息技术教学7y2Ip+eB5YMmniW2mPevBqWDEP43R9Hvq5QZ2rlZlJE=所需的硬件设备和软件资源需要,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另外,也需要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和支持,提升他们在数字化教学环境中的应对能力,从而更好地整合信息技术资源,推动教学创新。
二、 家校合作的概念和重要性
(一)家校合作的概念
家校合作作为一种教育模式,强调学校和家庭之间的积极合作和紧密联系。它旨在将学校和家庭视为学生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伙伴,共同承担培养孩子的责任。家校合作不仅仅是传递信息和沟通的渠道,还是一种建立互信、合作和共同目标的伙伴关系。其强调学校和家庭在塑造学生品格、培养学术能力和社会技能方面的共同努力。
(二)家校合作的重要性
1.7y2Ip+eB5YMmniW2mPevBqWDEP43R9Hvq5QZ2rlZlJE= 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家校合作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特别是在提升学生学习成绩方面。通过家庭和学校的合作,学生可以获得更全面的学习支持。在家庭环境中,家长能够作为学习的辅导者,帮助孩子巩固所学的内容,答疑解惑,提供额外的练习和资源。这种额外的学习机会不仅能使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课堂内容,还能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帮助其更好地理解信息技术,从而在学习上取得更大的进步。
2.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除了提高学习成绩,家校合作也专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家长不仅仅能在学习方面提供支持,也可以通过家庭作业的辅导和鼓励,创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这种全方位的辅导和教育,超越了传统的学术教学,为学生的未来职业生涯和终身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加强家校沟通
家校合作也强调家校之间的紧密沟通,这种积极的沟通有助于促进家长和学校之间的合作与理解。定期的交流会议和学生学习情况的分享,为家长提供了了解孩子学习状态的机会。同时,学校也能提供及时的指导和建议,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这种互动形式使学生能够得到更多的关怀和支持,从而为他们的成长和学习提供了更多的保障。
4. 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和品格
通过家校合作,学校和家庭为学生的道德品质塑造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重要的道德价值观和社会规范通过双方传递,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行为准则。这样的合作教育环境可以培养出有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感的学生,他们将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这些价值观和品格,也将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未来的行为和决策,使他们在信息技术领域及其他领域具备良好的品质和素养。
三、 家校合作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一)教师与家长共同参与学生信息技术技能培养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家校合作包括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学生信息技术技能的培养。通过家长会、线上平台等途径,教师能够向家长传达学生在课堂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并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源和指导。家长可以配合教师的指导,帮助学生巩固和拓展所学内容。例如,教师向家长介绍一些有趣的在线学习平台,鼓励孩子在这些平台上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从而促进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学习更具深度和广度。
(二)家校共同创建信息化学习环境
家校合作也包括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共同创建信息化学习环境。通过与家长沟通,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在家庭中可用的技术设备、网络状况等情况,进而更好地设计课程和作业。教师也可以向家长推荐适合学生年龄段的在线学习资源,帮助家庭创造有益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同时,家长的反馈也将帮助学校更好地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学习体验,从而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改进。
(三)定期召开信息技术培训工作坊
为加强家校合作,学校可定期召开信息技术培训工作坊,邀请家长参与。工作坊由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主持,培训内容涵盖学生当前所学内容的简要介绍、相关的学习资源的推荐,以及如何在家庭中引导和监督学生的学习。通过工作坊,家长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学校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从而更好地协助学生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学习。
(四)搭建学校与家庭互动的信息技术平台
学校应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搭建学校与家庭互动的信息技术平台,这个平台可用于发布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计划、教学资源、学生作业等内容。同时,也可以让家长通过平台提出问题、反馈意见,形成一个良好的互动机制。通过这种方式,学校和家庭之间的沟通将更加及时和高效,更有助于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支持。
(五)制订家庭信息技术培训指南
学校应制订家庭信息技术培训指南,明确家庭在培养学生信息技术方面的责任与任务。指南包括家长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正确使用信息技术设备,鼓励他们参与有益的在线活动,以及如何监督孩子的信息技术学习进展等,这样将有助于明确双方的期望,促使家庭与学校更紧密地协同工作。
四、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家校合作应用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家校合作中,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是一个突出的问题。一些学校可能拥有先进的信息技术设备、丰富的数字学习资源,而另一些学校则可能面临硬件设备匮乏、网络带宽有限等问题。这导致学生接触信息技术的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有些学生可能无法获得与其他同学相当的学习资源。因而,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应加大对学校教育资源的投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平等获得优良的学习条件。
(二)家庭背景差异
家庭背景差异也是影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家校合作的一大挑战。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其家庭的教育水平、经济状况、数字设备的拥有情况各异。这可能导致学生在家庭中接收到的数字学习支持和指导不一致,一些家庭可能因条件不足而难以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进而影响孩子在学校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学习成绩。对此,学校可以通过建立家庭访谈机制,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有针对性地提供支持,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平等的学习机会。
(三)家长参与度不足
另一个普遍的问题是一些家长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参与度不足。由于工作繁忙、缺乏信息支持等原因,一些家长可能无法有效参与学校组织的家长会、学习培训等活动。这导致学校难以及时了解家庭中的实际情况,也使得家庭在学生信息技术学科学习方面无法得到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学校可通过创建灵活的家校互动平台和组织各类多样化的活动,鼓励家长积极地参与学生的学习,从而促进更深入的家校合作。
五、 家校合作在小学应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策略
(一)依托信息技术,搭建家校合作教育平台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搭建家校合作教育平台成为促进学校与家庭紧密互动的有效途径。这一平台不应仅仅是信息的传递媒介,更应成为一个互动的学习社区。如此,学校通过平台实时分享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学资料以及课堂录像等内容,使家长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同时,通过在线互动,家长和教师能够及时交流,解决学生在信息技术学科上的困难。这种实时互动不仅建立了更紧密的合作关系,还能够促使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学习,适应当今信息化社会的学习环境。
(二)落实家访工作,制订家校共育方针
家访工作是将家校合作推向深入的关键步骤。在这个数字化时代,在线调查问卷、视频会议等方式使家访更为便捷高效。了解家庭背景是制订家校共育方针的基础,这些方针应该更贴合当今时代的特点。在家庭支持方面,通过互联网资源的推送,能够引导家长为孩子创造更适宜的学习环境。在学习计划和行为规范方面,可以借助在线平台制订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同时,明确网络安全和信息素养的培养目标。这种数字化的家访和方针制订,使得家庭与学校更加高效地协同育人。
(三)组织家长培训,提升家长的教育水平
当今数字化时代,家长的教育水平对支持孩子的学习至关重要。因此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家长培训,培训课程应包括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网络安全、数字资源的应用等内容。培训可以通过在线课程、短视频以及线下研讨会等多种形式进行,以满足家长的不同学习需求。这样可以提高家长的数字素养,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孩子在信息技术学科上的学习,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参与学校家庭共育的机会。
(四)开展校外活动,进一步提升合作教育质效
在数字时代,校外活动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实地参观,还可通过虚拟现实、在线博物馆等方式进行。例如,学生可以通过虚拟参观科技公司,参加在线编程比赛,将信息技术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这种校外活动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科实际操作能力,也能拉近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距离。
(五)以名师工作室为载体,推动家庭教育工作发展
名师工作室作为专业平台,能为家长提供更系统的信息技术教育支持。教师可以在这个工作室中分享最佳实践和相关资源,向家长提供深入的信息技术教育知识。工作室还可以定期举办研讨会,让家长与教育专家和名师互动,共同探讨最新的信息技术教育趋势。这种深度合作有助于促进学校和家庭更紧密地互动,形成一个致力于学生信息技术教育的团队。此外,名师工作室还可以为家长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家庭教育指导,使家庭教育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六、 结论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家校合作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促进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还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家校沟通以及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和品格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在实际应用中还面临一系列问题,如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家庭背景差异和家长参与度不足等。通过搭建家校合作教育平台、落实家访工作、组织家长培训、开展校外活动和以名师工作室为载体,推动家庭教育工作发展等各种策略,能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因此,学校应重视家校合作,提升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梅易.智慧教育背景下小学家校合作探究:价值意蕴与路径选择[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33(4):48-52.
[2]高晓翾.创客教育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探究[J].中国新通信,2023,25(18):129-131.
[3]吴建.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如何融入中华传统文化[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2,6(27):158-161.
[4]王小锋.利用教育信息技术 提升小学语文教学[J].中国新通信,2022,24(16):161-163.
[5]熊思灿,叶瑾蔚,闵秀珍.新时代小学家校互联互通管理网络和模式浅析[J].教育观察,2020,9(44):135-137.
[6]张天媛,郁芳.浅谈“互联网+”在小学家校合作中的价值与作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9):82-83.
[7]张雪松,高杰英.教育信息化2.0时代家校合作内涵演变与提升策略[J].教学与管理,2022(18):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