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下音乐大单元教学的探索与研究

2024-07-23王皓洁

新教育·科研 2024年7期

【摘要】新课标要求教师整体把握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有机整合起来,引导学生整体联系和建构。教师要基于新课标的要求,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开展大单元教学活动。通过调适教学结构、设计教学活动、创新教学策略三方面浅谈新课标下音乐大单元教学的探索与研究。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音乐;大单元教学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艺术教学要“超越零散的知识、技能,要求教师整体把握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有机整合起来,促进学生对知识进行整体联系和建构,并形成深层次联结。”这种学习正好符合大单元教学的特点。大单元教学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展开,教师要围绕学科大概念、大任务、大项目整体思考,设计和组合教学活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基于新课标的要求设计大单元教学活动,让教学内容呈现出结构化,设计一系列教学活动,优化教学策略。这样才能让学生整体提升音乐核心素养。

一、基于认知规律,调适大单元教学的结构

1.知识技能,运用要素符号

新课标认为:“教师要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挖掘教学内容多方面的育人价值,结合学生的成长需求。”这样才能循序渐进,设计好大单元教学活动。由此可见,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难度逐步提升的三个教学板块。先设计简单易学的知识技能类板块,让学生进行知识建构;再安排赏析创造类板块,让学生提升艺术审美水平;最后再安排人文探索类板块,让学生涵养人生态度。在知识技能类板块中,主要指导学生掌握各种音乐要素和音乐符号。可以围绕识谱、读谱设计一系列游戏,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建构。

下面本文以“我们的村庄”单元为例子,介绍如何设计循序渐进的大单元教学结构。在传授知识技能的板块,教师设计两个单元任务。任务一为“熟记要素和符号”。先给学生介绍节奏、曲调、和声、力度、速度、调式、曲式、织体、音色等音乐要素及其代表符号。然后设计卡片配对游戏,一组卡片上标注对音乐要素的解释,另一组上面标注符号,学生要找到对应的一组卡片。任务二为“看谱视唱”。学生阅读本单元的《全都认识我》《快乐的农夫》《如今家山连山》《八只小鹅》等作品的曲谱,尝试唱出来。教师可以安排他们参加“乐谱接龙”游戏,轮流视唱乐谱,完成接龙。通过上述两个任179611b972650ec26148a86d14c3f5d79c91e894e7f55fe89c1973955cf725ba务,学生掌握了音乐要素和其符号的系列知识,完成了知识建构。而且还能结合作品识读乐谱,做到了活学活用。b78ba12e8c902962cc096142f3449b9cdf264b05dfd7b2eb43d423d8e454bd0a

2.表现艺术,鉴赏审美特质

在学生掌握基本乐理知识之后,教师要更进一步,设计赏析创造类板块。该板块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和艺术表现能力。教师可以安排倾听赏析和想象创造这两个任务,让学生深入体会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并试着用艺术语言表达自己对美的理解。

在“我们的村庄”单元学习的“倾听赏析”部分,主要安排学生尝试从旋律节奏、曲式结构、艺术形象塑造、思想情感表达这几个角度入手,安排学生欣赏单元作品,并诉说自己的倾听感受。如有一名学生在欣赏《快乐的农夫》后认为这是作品旋律节奏欢快,它采用二段曲式,结构比较简单。从中能看到欢乐的农民形象。农民虽然辛苦劳作,但是获得了丰收,所以心中十分快乐。在本单元的“想象创造”部分,要引导学生运用肢体律动、歌舞编创、乐句改写等多种方法参与审美创造活动,试着创造具有想象力的艺术形象。如可以让他们尝试改编《快乐的农夫》的某些乐句,让作品的情感基调发生变化,塑造“悲伤的农夫”形象。又如,可以让学生在倾听《快乐的农夫》的时候伴随音乐律动起来,想象农夫劳作时的动作是什么,编创歌舞,展现农夫辛劳而欢乐的一天。在大单元教学中安排赏析创造类板块能让课堂活动气氛变得更浓厚,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同时,该板块也能增强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让他们丰富审美体验,提升审美情趣。

3.人文意义,涵养生命态度

在大单元教学中,教师还要安排人文探究类的教学板块,让学生深度探索艺术作品中蕴藏的人文意义,并展开反思,说说对自己的人生有什么启迪。这样能让学生更好地感悟、领会、阐释艺术作品,并涵养生命态度。

在“我们的村庄”单元的“人文探索”部分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本单元的《快乐的农夫》《如今家乡山连山》《八只小鹅》等作品进行综合分析,说说“乡村”主题的音乐作品一般包含哪些内容,体现了什么人文思想。如有一名学生总结认为,乡村主题作品一般包含两种内容,一种是展现乡村自然风光的作品,大多曲调优雅、抒情,体现了人与大自然的融合。另一种是展现乡村人文生活的作品,体现欢乐的田园生活,展现了劳动者的勤劳。在学生总结分析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安排自我反思环节,让学生说说该主题的作品给自己什么人生启迪。如有一名学生表示:“我认为美好的生活是靠劳动得来的,只有辛勤劳作,才能得到丰收,才能愉快地生活。”

通过本板块的学习,学生认识到艺术作品具有特殊的赏析价值,欣赏它们能让自己的价值观念得到提升和发展。以上三个板块的设计循序渐进,符合小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如此调适能全面完善大单元教学的结构。

二、聚焦任务驱动,设计大单元教学的活动

1.游戏活动,激活情感共鸣

在设计大单元教学活动时,教师要聚焦任务驱动,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理解到实践的规律一系列任务,让学生逐一完成,这样能让大单元教学活动更丰富,也能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提升音乐素养。

下面本文以“梨园英秀”单元为例子,探究如何采用任务驱动法,丰富教学活动。在“演绎人物形象”的任务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先倾听《谁说女子不如男》,然后尝试扮演花木兰、其他将士等角色,并用循循善诱的问题,引发他们的情感共鸣。如在学生初次演唱时,感情可能不够充沛,此时可以提问:“当花木兰发现战友不尊重女性的时候,她是怎么想的呢?她的表情是怎样的?在表述的时候,会加入什么动作呢?”有的学生可能在表演中没有展现出花木兰内心的复杂性,此时可以提出问题:“花木兰毕竟是女孩子,那么多年离开父母,加入征战,她不想家人吗?你觉得如何能在表演中将细腻的情感演绎出来呢?”最后,还可以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共鸣:“如果你是花木兰,你会做出替父从军的举动吗?在连年战争中,你会后悔自己的抉择吗?”在角色扮演的游戏中,学生在教师的语言引导下,逐步深入到花木兰这个人物的内心深处,体会她细腻复杂的情感。这样,学生在表演的时候也会真实可信地展现人物情感。

2.评述活动,听辨风格韵味

在扮演类游戏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评述活动。该活动有助于学生将感性体验和理性分析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能提升他们赏析鉴赏和表达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曲调、唱腔这两个方面入手评价,听辨作品的风格韵味。

在“评述作品风格”任务中,教师安排学生参与以下两方面的评述。一是尝试倾听《花木兰》片段,对比分析花木兰在女装和男装之时,在唱腔演绎上有什么不同之处,说说体现出了哪些不同的风味。如有一名学生发现花木兰女装时唱腔更柔美,而男装时更豪爽一点。二是尝试倾听豫剧中的其他女性角色,和花木兰对比,说说有什么异同点。通过这一轮的听辨,学生认识到花木兰具有飒爽英姿的美。三是尝试对比倾听豫剧和其他作品的片段,总结分析豫剧独特的风格韵味。如有一名学生认为:“豫剧的唱腔给人铿锵有力的感觉,行腔高亢有力。尤其是和越剧、昆曲等剧种相比,这种风格尤为明显。”通过一系列听辨评述活动,学生对戏剧的风格韵味有了深刻了解。这使得他们有了自己独特的审美感受。这也为他们完成下一个编演任务奠定了基础。

3.编演活动,展示创意成果

在激发了学生独特的审美感悟后,教师要设计编演活动,安排学生分小组行动,将自己对艺术的独特理解融入到编曲、填词、编舞、舞台设计等一系列活动中。教师则要在他们编演的过程中加以引导,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在“梨园英秀”编演活动中,教师鼓励学生在赏析《谁说女子不如男》的基础上参与编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展现出自己的创意。在编曲方面,可以鼓励学生对比京剧和豫剧的曲调特点,说说有什么不同之处,想一下能否将京剧锣鼓融入到豫剧表演中。在填词方面,教师鼓励学生思考“男子和女子的不同之处”,说说女子还有哪些比男子厉害的地方,借鉴《谁说女子不如男》的曲调填写新词。在编舞方面,教师指导学生欣赏豫剧表演,看看豫剧表演有哪些典型的动作,并思考能够将京剧等其他戏剧的身段融入到豫剧中,体现出新意。在舞台设计方面,教师鼓励学生试着借助多媒体设计背景,让传统的豫剧表演展现出时代性。在教师的多方位指导后,学生参与了创意编演,并展示了成果。如有一个小组别出心裁地将话剧台词融入进去,加入了花木兰的心理独白,展现了她独特的女性观。还有一个小组将舞蹈和戏剧身段融合在一起,为花木兰添加了舞蹈表演。这样设计让传统戏剧焕发出了新的光彩。由于学生在每一步编演过程中都有教师引导启发,所以,他们的创造力进一步被激发,形成了不少创造性的成果。

三、指向心理特点,创新大单元教学的策略

1.感官体验,发展形象思维

在设计大单元教学活动时,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独有的心理特点,安排一些创新的教学策略,这样能提升单元教学效果。由于小学生一般都具有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对于视觉、听觉等感官刺激比较敏感,故此,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设计多媒体课件,唤醒他们的感官体验,让他们在脑海中再现艺术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

在“用音乐表现”场景单元教学中,教师要整合《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OK星期天》《理解多好》等音乐作品,让学生了解如何利用音乐展现艺术形象。此时可以先设计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看到旧社会的悲惨场景,再对应展现新时代人们的幸福生活。此后引导学生欣赏《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在脑海中对比展现新时代和旧时代的场景。如有一名学生表示:“在新时代,人们可以悠闲地坐在一起,听妈妈讲故事。但是在旧社会,妈妈不仅要辛苦劳作,而且连饭都吃不饱。这真是强烈的反差啊。”教师再引导其思考:“那么,为什么你在倾听音乐的时候,能在脑海中呈现出反差的场景呢?作品如何通过旋律、歌词体现这一点呢?”学生有所感悟,认识到:“作品的旋律前后不同,展现新社会的曲调比较舒缓、优美,而展现旧社会的曲调则给人凄凉惨烈的感觉。”通过上述活动,学生的听觉、视觉和头脑被彻底激活,他们认识到可以通过旋律、歌词表现不同的场景,体现不同的人物形象。

2.学科融合,理解文化内涵

小学生好奇心比较大,对未知事物充满兴趣。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采用学科融合的方式,将其他学科的知识融入到音乐教学中。这样能帮助学生拓展视野,能引导他们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的思想内涵。

在“甜甜江南”大单元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了解江南音乐的典型特点。此时可以融入语文学科,引导学生诵读和江南有关的古诗词作品,并启发他们思考:“你认为江南主题的诗歌中常见的是什么意象呢?常常表达怎样的文化内涵?”学生在诵读诗文后可以发现,在江南主题诗歌中,常常使用青草、杨柳等展现江南绮丽美景的意象,展现江南婉约的风情,体现含蓄内敛的江南文化特点。在此基础上,安排学生结合音乐学科思考:“那么,要如何通过旋律来体现江南文化的独特性呢?”“如果要你设计江南主题的音乐作品,你会加入怎样的表演呢?”学生认识到,可以用轻柔的旋律,展现清澈的流水灯意象,展现江南人的柔情。在表演中,可以加入比较缓慢,但是能体现柔韧性的舞蹈动作,这样可以展现含蓄内敛的江南文化。最后,可以安排学生用诗文诵读配合歌舞表演的方式,展现自己文化探究结果,表达对江南文化的独特思考。学科融合的方式有助于呈现新奇的探究主题。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他们积极投入到文化探究中。

3.参与实践,深化舞台意识

由于小学生一般都比较活泼好动,故此,教师可以组织他们参与舞台剧的编演活动,让学生分小组行动,一起探讨如何编演剧本、合作分工、舞台演绎。这样能让他们在实践中逐步深化舞台意识。

在“小小音乐剧”单元中,学生要倾听《乌鸦与狐狸》,了解该寓言讲述了什么故事,告诉人们什么道理,然后组织他们编演舞台剧。为了提升学生的舞台意识,教师可以从下面三个角度入手引导。在编写剧本环节,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乌鸦和狐狸的心理活动在寓言中十分重要,可是,在舞台表演中,如何展现人物的心理呢?你有什么独特的方法吗?”学生在商量后决定加入心理独白或者旁白,以此刻画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在合作分工环节,引导学生采取各种行动,增强舞台效果。如:“如果舞台上空荡荡的,你觉得观众会进入情境吗?如何才能给观众身临其境的感觉呢?”在舞台演绎环节,要评价学生的演唱、舞蹈等,帮助他们形成独特的台风。在学生编演舞台剧的每个环节中,教师都要加以引导,这样能帮助学生认识到舞台剧的特点,并学会如何生动地展现舞台形象。久而久之,他们的舞台意识便会提升。

新课标要求教师以任务、主题或项目的形式开展教学,将知识、技能的学习整合到大单元教学活动中。这样可以设计具有综合性、创造性的单元实践活动,促使学生深度理解知识,展开实践活动。学生在大单元活动中能更好的提升创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参考文献】

[1]王芝君.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大单元教学设计方法探究[J].华夏教师,2022(26).

[2]黄琳珑.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音乐大单元教学[J].文理导航(下旬),202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