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学课堂视域下音乐单元整体教学的探索
2024-07-23陈美华
【摘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单元整体教学的方法,整合教学主题,重构教学内容,设计系统性的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构筑立学课堂。在确立教学主题方面,可以选择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等方面的主题。在重构教学内容方面,可以基于学生的学习需求,整合基础知识、风格流派、情感表达等方面的内容。在设计教学活动方面,要指向音乐课程的特点,安排表演活动、创编活动、评述活动。
【关键词】小学音乐;单元整体教学;立学课堂
单元整体教学指的是在单元主题的引导下,整合教学板块、活动内容、练习内容,融合丰富的课内外学习资源,设计具有系统性、整合性的课程。在设计单元整合教学时,教师要注意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从“被动学”转向“主动学”,从“个体独学”转向“小组共学”,从“传承性学习”转向“创造性学习”,进而构筑立学课堂。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也要基于立学课堂的特点,设计单元整体教学活动,在确立主题、重构内容、设计活动等方面,都体现出立学课堂的特点,引导学生提升学习的自主性。
一、聚焦核心素养,确立单元整体教学的主题
1.审美感知,辨析风格意蕴
单元整体教学的主题要具有一定的整合性,要围绕核心素养,将各种学习主题整合在一起。这样才能构筑系统性的课程,为学生指明学习方向,让他们从被动接受变成主动学习。教师可以设计和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等方面有关的主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围绕“审美感知”主题,要引导学生在赏析作品的同时对比辨析,分析不同音乐的风格意蕴,进而提升审美情趣。
在“审美感知”主题下,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对比辨析“丝竹流韵”和“北国豪情”,看看它们的风格意蕴有什么不同。“丝竹流韵”单元包括了《欢乐歌》《卜算子·咏梅》《姑苏风光》《水乡外婆桥》等作品。这些作品在旋律上婉转流畅,给人如同流水波纹一般的感觉。“北国豪情”包括《山村来了售货员》《跑旱船》《唱得幸福落满坡》《掏洋芋》等作品。这些作品给人豪迈、遒劲、壮美的感觉。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对比感悟,说说这两类作品在风格意蕴上的差别是什么。然后再深入下去,探索它们为何会形成不同的风格。最后,还可以让学生辩证思考,说说哪一类作品更好。教师要让学生明白音乐风格没有好坏之分,都是民族音乐之林中的瑰宝。
2.艺术表现,涵养生命态度
艺术表现也是单元整体教学的主题之一。教师要引导学生参加一系列艺术活动,发挥联想和想象能力,选择不同的表现手段和方法,运用各种媒介、技术和艺术语言,交流情感,沟通思想。这样有助于引导学生认识艺术和生活的广泛联系,让他们增强形象思维能力,涵养热爱生命和生活的态度。
在“艺术表现”主题下,教师可以设计“感受生命的活力”单元活动。该单元学习活动整合了各种展现鸟类生存状态的音乐作品,并设计了一系列和艺术表现有关的单元活动,能帮助学生涵养生命态度。教师首先选择《斑鸠调》等律动性比较强的音乐,让学生一边倾听一边律动,感受鸟儿旺盛的生命力。其次,选择《百鸟朝凤》等比较复杂完整的音乐,让学生倾听、想象并交流,说说在作品中有哪些地方展现出了生命的力量,体现出了鸟儿的形象。最后选择《未孵化的鸟雏的舞蹈》或《一只鸟仔》等展现生命活力的作品,让学生编演歌舞。这一系列活动都围绕“艺术表现”主题展开,能唤醒学生的内心体验,让他们感受鸟儿对美好生活的渴望。立学课堂要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很难在倾听音乐之初就体会到作品中蕴藏的生命态度。故此,教师要通过设计单元活动,让学生运用想象、表现、沟通这一系列活动,挖掘作品的内涵,并涵养自身的生命态度。
3.文化理解,传承民族精神
“文化理解”也是单元整体教学的主题之一。在该主题下,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升感悟、领会、阐释能力,尝试挖掘蕴藏在音乐作品中的民族精神。故此,在该单元主题下,教师要选择一些能体现民族精神的作品,引导学生深挖下去。
在“文化理解”主题下,教师可以设计“梨园英秀”单元整体教学活动,设计“品味戏剧情节中的民族精神”“感受戏剧人物的民族精神”“体会表演者的民族精神”这三个单元活动。围绕戏剧情节,可以整合《谁说女子不如男》等戏曲作品,让学生了解这些作品的背景信息,理解故事中蕴藏的忠诚、孝悌等民族精神。围绕戏剧人物,可以整合历史信息,让学生了解花木兰等戏曲主人公在历史上是否有原型,进而体会传承千年、连绵不绝的民族精神。围绕表演者,可以给学生讲述民间故事,让他们了解戏曲表演者身上的爱国精神。如《梅兰芳蓄须》的故事就很有教育意义,也符合该单元的探究主题。在这些资料的辅助下,学生深入到单元学习中,认识到戏曲作品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从中能品味出民族精神。故此,教师要整合能体现中国历史、展现民族文化的作品,融入单元课程,构筑立学课堂,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
二、基于学习需求,重构单元整体教学的内容
1.基础知识,听辨乐曲要素
引导学生从“传承性学习”转向“创造性学习”,这是立学课堂的具体要求之一。伴随教学改革,学生的学习需求在不断变化,他们不再满足于传承基础知识,而是希望能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性运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立学课堂要求不谋而合。故此,在设计单元整体教学的时候,教师也要围绕这一点安排学习内容,重构基础知识、风格流派、情感表达等内容,引导学生展开创造性学习。“基础知识”是音乐学习的基础,教师可以安排听辨类活动,让学生辨析乐曲要素。本文以“甜甜江南”单元为例子,分析如何基于学生的学习需求,重构基础知识、风格流派、情感表达等学习内容。围绕“基础知识”,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倾听并分析《江南好》的旋律、节奏、音色、力度等,并体会其中蕴藏的情感。然后让学生对比分析,说说《小巷风韵》《忆江南》《杨柳青》等作品的乐曲要素和《江南好》有什么不同。如有一名学生有所感悟,发现《江南好》的旋律优美而欢快,节奏比较快。该乐曲选择使用竹笛伴奏,展现出清脆明亮的乐感。该学生认为整首作品体现了对江南的喜爱之情。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让他再辨析4/4和2/4等节奏的不同点是什么,在听感上有什么差异性。还可以让他说说江南丝竹一般选择什么节奏。乐曲要素包括旋律、节奏、音色、力度、速度等不同的内容。教师要整合这些内容,引导学生在听辨中掌握这些基础知识。
2.风格流派,判断曲式结构
在学生了解了乐曲要素后,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向着创造性学习进发。要让学生综合运用掌握的音乐基础知识,判断分析作品的曲式结构,并分析其风格流派是什么。这些学习内容关注迁移拓展,能促进学生创造性学习。
“甜甜江南”单元第二部分的学习内容是让学生了解“风格流派”。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多元对比,辨析江南丝竹的曲式结构特点。这包括以下内容。内容一,以《江南好》为例子,给学生介绍该作品的结构是什么,让他们辨析该作品AB两个部分的特点是什么。通过分辨,学生发现《江南好》的A部分速度是中速,力度较弱,给人优美的感觉,而B部分则是快速,且力度较强,给人活泼欢乐的感觉。内容二,让学生倾听并判断本单元的其他作品,看看《忆江南》《杨柳青》等作品在曲式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说说和《江南好》之间有什么不同之处。内容三,让学生在判断作品曲式结构的基础上参与演唱、演奏、指挥等活动,通过实践活动展开创造性学习,说说江南丝竹整体的风格流派特点。这部分学习内容将基础知识和迁移运用结合在一起,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究。这样的学习内容体现了立学课堂的特点,能让学生的学习进入更深的层次。
3.情感表达,演绎复杂心理
“情感表达”也是单元整体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这部分的学习内容能进一步促使学生创造性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各种赏析方法,尝试深入挖掘作品中蕴藏的丰富情感。此后要鼓励他们运用自己的方法创造性地演绎作品的情感。该活动将赏析感悟和表演创造等诸多内容结合在一起,更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甜甜江南”单元第三部分的学习内容是“情感表达”。它具体包括以下两部分内容。内容一,倾听并感悟作品情感的复杂性。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比《江南好》的AB两部分,说说这两部分在节奏、旋律上有什么不同,传达的心理又有什么差别。如有一名学生有所感悟,认为:“节奏为中速的部分,更多展现的是水乡人民悠闲的生活状态,体现的是‘静’。速度为快速的部分,展现的则是欢快的情感,体现水乡民众的活泼。这两部分结合起来,动静皆宜,全面展现了水乡的生活。”内容二,教师让学生用创造性的方法展现作品的情感。此时可以给学生介绍如何用身体律动、哼唱旋律、编演舞蹈等不同的方式演绎复杂的情感。如有一名学生选择的是身体律动的方式。他在演绎《江南好》的A部分时,律动速度比较慢,露出了安详的表情。演绎B部分的时候,加快了律动速度,表情更丰富,呈现出了喜悦的表情。在倾听音乐的过程中,获得情感的慰藉,这是学生学习音乐的需求之一。故此,在重构单元整体教学的内容时,教师要基于这一点设计,让学生深入感受作品的丰富情感。
三、指向课程特点,设计单元整体教学的活动
1.表演活动,生成舞台意识
立学课堂要求引导学生从“个体独学”转向“小组共学”。教师要基于音乐课程的特点,设计一些适合小组共学的活动,丰富单元整体教学的活动内容。音乐课程的特点是具有表演性、创造性和艺术性,教师要基于这些特点,设计表演活动、创造活动、评述活动,满足立学课堂的要求。表演活动指的是安排学生小组合作,设计歌唱、舞蹈、小品等表演。此类活动体现了音乐课程表演性的特点,有助于学生生成舞台意识。
在“四季放歌”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师整合了能展现一年四季风光的音乐作品,如《新疆之春》《战台风》《西风的话》《四季歌》等,并设计了倾听、学唱和表演类活动。在表演活动中,为了提升学生的舞台意识,教师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引导。一是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要表演的作品,思考它展现的是哪一个季节的特点,分析自己扮演的是CwlRLKv2ZWfaOf/7hFZ3D5G74dWcCjyFEzhf2XLpv/o=什么角色,要通过什么动作体现主人公的特点。这能帮助学生提升自信。如有一名学生认为《战台风》展现的是英雄和台风搏斗的场景,所以要添加一些强有力的动作,展现英雄的勇敢。二是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与观众互动。例如,可以通过注视观众、挥手致意等方式和观众互动。表演活动能让学生消除对舞台的陌生感。学生可以通过表演活动展现自信,体现魅力,加强和观众的互动,进而逐步形成舞台意识。
2.创编活动,完成重复旋律
创编活动指的是引导学生合作讨论,编创音乐旋律。音乐旋律的发展手法包括重复、模仿、模进、扩充、紧缩、加花等多种类型。教师可以让学生从简单的重复旋律入手,参与编创活动。这样能让他们在实践操作中迁移运用各种音乐知识和技能。
在“童声中国娃”单元中,学生学习了《草原小姐妹》《好一个土娃子》等展现中国孩子风貌的作品。教师可以在单元整体教学中安插创编活动。首先给学生介绍什么是重复旋律,让他们明白重复旋律指原样重复一次乐句或主题,是最基本的发展手法。它能起到强调和巩固的作用。此后,让学生小组讨论,说说在本单元的作品中有哪些地方采用了重复旋律。他们可以通过具体例子了解重复旋律的艺术效果。最后,组织学生参与小组编撰活动,围绕“中国娃娃”这个主题,编写一首歌曲,在歌曲中要试着加入重复旋律。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试着编创其他类型的旋律。在创编活动中,学生展现了自己对作品的独特思考,也体现了自己的音乐素养。在立学课堂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创编的过程中小组共学,借鉴同伴的建议,更好地完成创编。
3.评述活动,深化审美情趣
评述活动指引导学生参与音乐赏析和评价活动。该活动也体现了小组共学的特点,学生可以交流不同的看法,展开辩论探讨。在此过程中,他们能博采众长,深化各自的审美情趣。
在“田园交响曲”单元中,教师整合了《F大调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一乐章》《踩花山》《致春天》等展现田园生活的音乐作品,组织学生鉴赏分析。学生除了要分析对比这些作品的音乐要素、风格流派以外,还要参与到音乐赏析会中,说说自己最喜欢哪首作品的风格,并陈述具体原因。教师可以借助此活动看到学生的审美需求是什么,并组织他们参与辩论。例如可以提出辩题:“有的同学认为,交响曲结构过于宏大,一首曲子的时间又很长,听起来容易感到乏味、无趣。你是如何看待此问题的呢?能否辩论一下,说说交响曲好在哪里?”这样便使得不同观点的学生能碰撞想法。如有一名学生从交响曲的结构、演奏乐器、情感等入手,展开评述,分析了交响曲的优点。他认为:“交响曲具有丰富的音乐层次和广阔的表现空间,所以细细品味能给人回味悠长的感觉。交响曲的演奏乐器更多,各种乐器交织配合,让旋律更生动。交响曲能表达复杂的情感,展现内心世界的复杂性。”教师可以设计音乐赏析会,让学生在活动中畅所欲言,大胆地表达各自的看法。这样学生能相互启发、引导,丰富审美经验。
立学课堂要求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提升他们合作探究、创造性学习的能力。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基于立学课堂的特点,探索如何确立单元整体教学的主题,重构内容,设计教学活动,这样能起到引导、启发、点拨的作用,帮助学生参与个性化学习,提升音乐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李卿.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音乐“单元整体教学”策略探索[J].基础教育论坛,2023(08).
[2]季丹红.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音乐单元整体教学研究[J].华夏教师,202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