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减负增效实践探索

2024-07-23马万金

新教育·科研 2024年7期

【摘要】随着“双减”政策的逐步落实,初中数学作业设计面临更高要求,教师应当主动把握“双减”政策的内涵,积极推动“双减”理念融入作业设计,实现数学作业减负增效。基于此,为了研究初中数学作业减负增效的实施路径,文章综合采取案例分析、文献资料分析和理论研究等方法,针对“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减负增效的价值意蕴展开探讨,在此基础上分析现阶段数学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而后对于如何提升作业设计质量、实现作业设计减负增效提出相关策略。

【关键词】“双减”;初中数学;作业设计;减负增效

当前传统的数学作业无法满足学生学习思考和成长发展需求,而且给学生带来较大的学习压力,这与“双减”政策的初衷不符,故而应当积极推动数学作业优化设计,使学生在数学作业的帮助下巩固知识、构建知识体系。然而,一些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的过程中仍旧存在一些问题,没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应明确作业设计思路,推动作业设计与新课标、核心素养等要素深度融合,设计出高质量、高水平的数学作业,本文对此展开详细研究。

一、“双减”概述

“双减”指的是政府、学校及教师等主体通过规范校外培训行业发展、优化教学设计和作业设计等方式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校外培训压力和作业负担,以此将时间和精力交还学生,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有更充足的时间、更充沛的精力实现自我发展。对于教师而言,“双减”政策落实的着力点在于优化教学设计和作业设计,让学生在课堂学习期间花费更少的时间和精力掌握更多的学科知识并顺利构建起知识体系。与此同时,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巩固知识,增进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基于此,本文以“双减”背景下的数学作业优化设计展开探讨。

二、“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优化设计的价值意蕴

1.可行性研究

首先,“双减”政策强调作业设计应当实现减负提效,既要降低学生的作业压力,又要提升作业的效果,使数学作业充分发挥其应有价值,政策指出减负和提效并非冲突的,而是应当通过提效的方式达到减负的目的,这为数学作业优化设计指明思路。其次,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针对“双减”背景下的作业设计展开研究。比如,王进(2023)指出在初中数学作业“三化一体”设计过程中要做到作业与教学反馈同步化、作业设计规范化以及思维可视化[1],这一观点为“双减”背景下的初中数学作业设计提供可行思路,也为本文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2.重要性分析

首先,充分发挥数学作业的作用,使其成为帮助教师巩固教学成果、促进学生学习发展的重要工具。具体来看,数学作业能让学生在课后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避免出现遗忘数学知识的情况,巩固数学课堂教学成果。与此同时,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需要主动思考、积极探究,这对于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探究能力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其次,构建更为高效的数学课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果数学作业质量不高,就会导致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无法巩固知识,在第二天的课堂上就需要进行课堂回顾,浪费课堂时间。而高质量的数学作业可以让教师实现前后两节课教学内容的有效衔接,减少课堂回顾活动而花费的时间,推动接下来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以此构建科学高效的数学课堂。

再次,激发学生数学兴趣,强化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内生动力。丰富有趣、难度合理的数学作业能让学生顺利解决数学问题,产生学习成就感,体验到学习数学科目带来的乐趣,这有助于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形成更为浓厚的兴趣,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与此同时,学生在不断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逐渐树立学习信心,更有自信学习、掌握数学知识,使学生对数学科目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

最后,促进数学教师的职业发展。优化数学作业设计、实现数学作业减负增效对于初中数学教师的资源整合能力、作业设计水平提出更高要求,教师要推动作业设计关照新课标、聚焦核心素养,主动控制作业数量、优化作业质量,才能使数学作业达到减负提效的目的,而这也为数学教师自我精进、实现职业发展提供相应契机。

三、初中数学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双减”背景下推进数学作业减负提效是可行的,而且对于学生学习实践、教师职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但结合当前阶段的初中数学作业布置情况来看,一些数学教师设计和布置的作业还存在下述问题。

首先,数学作业与核心素养关系不够密切,未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具体来看,教师习惯性地布置计算题、应用题作业,学生只需要套用公式即可完成作业题目,在这一过程中缺乏思考,没能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由此可见,传统的数学作业能锻炼学生的运算能力,但对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

其次,数学作业题目类型相对单一。具体来看,现阶段一些教师主要布置计算题、应用题,题目类型、解题思路和方法固定,学生只需要套用课堂所讲的数学公式并代入计算即可完成作业,这导致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感到枯燥乏味,也没有给学生思考探究的机会,学生感到数学作业压力大,甚至由此而产生厌恶、抵触的情绪,这对学生后续的学习发展造成明显阻碍。同时,单一类型的作业导致一些学生抄袭其他同学的作业,致使数学作业丧失其价值。

再次,作业难度把控不当。合理的作业难度是实现数学作业减负提效的必要前提,如果作业难度过高,则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挫败学生的学习信心,而作业难度过低,则无法锻炼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目前一些教师在设计作业时采取统一的标准和难度,忽视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具体差异,没有做到因材施教、因生置业,致使学优生在中低难度作业上失去信心。

最后,数学作业与现实生活联系不够密切。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具有密切关联,许多数学知识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对应现象或事物,但从数学作业设计的实际状况来看,教师并未突出数学作业的生活化特点,没有实现作业内容与现实生活的紧密结合。

四、基于“双减”政策的初中数学作业优化设计策略

1.聚焦新课标,实现作业设计关照核心素养

“双减”政策强调教师要实现作业设计减负增效,而结合教学实践来看,除了学生是否掌握相应知识以外,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情况也是评判教学活动和作业设计有效性的重要标准。因此,要推动数学作业减负增效,就必须实现核心素养融入作业设计。与此同时,初中数学新课标强调教师应当将核心素养融入教学活动和作业设计,这为“双减”背景下的数学作业减负增效提供一定指导[2]。

根据新课标和“双减”政策的要求,教师需要准确把握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剖析核心素养与数学知识间的联系,从而将核心素养融入数学作业。例如,在学习“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这一节内容以后,教师布置数学作业,让学生根据课本习题建立数学模型,而后利用数学模型得到相应的数据,将数据与课本知识相结合,判断题目中的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相比之下,优化后的数学作业能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显著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水平,更有效地发挥其应有价值。

2.设计生活化问题,突出数学科目与生活联系

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大多来自现实生活,故而教师可以将生活元素融入数学作业,布置生活化作业,让学生将数学问题代入生活场景,激发学生对数学作业的兴趣,使其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计算、完成题目。

在讲解勾股定理的知识后,教师结合生活场景设计作业问题。例如,某小区三楼发生火灾,消防员携带的梯子长度为7m,已知梯子底端距墙根2.5m,小区层高为3m,试求消防员是否能顺利进入三楼救火?在第二天的作业批改中,教师发现有的学生认为可以,有学生认为不能。在课堂上讲解这道题目的过程中,教师结合题目条件逐个分析,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意识到3楼的高度实际是两层楼的层高,故而梯子长度只需要达到6.5m即可让消防员进入救火,而认为不能救火的学生则是将楼层高度误判为9m。相比之下,教师将生活场景与数学作业相结合,吸引学生进入其中,让学生在情境事物的吸引下投入运算活动,而且结合楼层高度这一巧妙的设置加深学生印象,使学生在运算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3]。

3.丰富作业题目类型,锻炼学生思维灵活性

单一类型的题目限制学生思维发散,给学生的学习发展造成一定阻碍,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在未来的作业中设计变式题目,将原有的数学题目以全新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剥开问题的表象,深入问题本质,从而让学生运用知识解决数学问题。例如,在讲解二次函数时,教师通过习题让学生掌握二次函数图像的绘制方法,使学生能够顺利绘制出函数图像,在此基础上,教师对题目进行变式处理,让学生根据图像反推函数,由此锻炼学生的逆向思维,而且让学生在反推函数的过程中提升其运算能力。与此同时,教师可以设置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的问题。此外,设计多题一解类型的作业,让学生剖开问题的表象,经过运算、思考和总结以后发现不同的问题可以采取同一思路、同一方法解决,以此使学生意识到解决问题要善于借鉴其他题目的思路。

4.合理把控作业难度,引导学生循序渐进

前文提及,一些教师布置的作业难度不合理,无法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甚至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一定影响。鉴于此,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的过程中应当做到合理把控作业难度。具体来看,教师首先需要按照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进行分层处理,而后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对于基础薄弱、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教师只需要让他们完成最为基础的数学题目即可,使其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巩固知识,增进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对于基础一般、学习能力适中的学生,教师要让他们完成基础题目,并对更高难度的作业题目发起挑战,尝试写下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主动查询资料或者询问其他同学[4]。对于基础扎实、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为他们准备一些进阶性题目,鼓励学生结合题目展开思考,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锻炼创新提升,提升思维水平和学习能力。

5.推进作业设计与教学反馈同步化

在新时期的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应当坚持作业内容与课堂教学反馈同步。具体来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讲解哪些知识,就应当根据这些知识设计相应的作业,以此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巩固知识,切忌出现作业内容与课堂教学联系不足的情况。仍旧以“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设计如下问题:学校门前有一条公路,市政部门要在学校对面修建一座圆形的市政设施。根据规划,市政设施的中心位置距离公路60米,为了交通安全,公路附近10米内不得存在任何设施,试求该市政设施的最大面积。

上述题目看似是在考查面积,实际上考查的是该市政设施最大半径,而后推理出最大面积,相比之下,上述题目具有更强的趣味性,而且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推理,能充分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助力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锻炼思维,做到数学作业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

6.加强作业设计总结反思,持续提升作业设计水平

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教师难免会出现失误,如作业类型过偏、题目内容繁杂、题目难度过高等,故而做好作业设计的总结反思极有必要。具体来看,教师可以通过下述方式做好作业总结反思。首先,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判断作业设计是否存在问题,例如,在布置作业以后,大多数学生都未能有效完成作业,而且错题率偏高,说明作业难度大,或者作业考查方式不合理,都需要找出原因并采取优化措施,以便于在日后的作业设计中避免再次出现同类问题[5]。其次,教师主动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对于数学作业的看法,根据学生的意见和反馈判断数学作业是否存在超标情况,如果确有超标问题,应当及时予以改正。最后,教师可以联系同一教学小组的其他同事,了解其他数学教师在作业设计方面的心得和经验,通过对比分析发现自身在作业设计方面存在的明显问题,积极借鉴成功经验,主动避开错误,不断提升数学作业设计与布置的有效性。

五、结论

在“双减”政策落实的背景下加强作业优化设计、实现数学作业减负提效对于促进师生发展、巩固教学成果具有显著作用,而针对当前阶段数学作业设计与布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要推动新课标、“双减”理念与核心素养融入作业设计,使数学作业具备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效果。与此同时,教师应当主动丰富作业类型,设计生活化作业、变式作业、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作业,增强数学作业的趣味性,合理控制数学作业难度,实现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获得有效发展。最后,教师要坚持教学与作业同步化、一体化的原则加强作业设计,主动做好数学作业总结反思,不断提升作业设计质量,为学生发展与教学活动的实施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王进.“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三化一体”设计模式的研究—以“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为例[J].数学教学通讯,2023(17).

[2]善孝望.“双减”背景下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效率的作业设计[J].家长,2023(16).

[3]古玲玲.“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研究[D].重庆:重庆三峡学院,2023.

[4]覃仕山.“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减负增效实践探索[J].教育观察,2023(02).

[5]张玮芳.“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策略研究—以二次函数为例[J].中学数学,202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