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智并进,德才兼备
2024-07-23沈杰
【摘要】初中语文教学渗透德育内容,教师需要有对接融合的主观意识,深度发掘教材内容,找到德育渗透切点,利用教学情境和学习活动组织学生展开德育学习,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成长。情智并进,强调智力培养和品质成长的密切关系,教师自觉引入德育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德育训练活动,都能够创造更多教学成长点,为课堂教学注入丰富动力,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条件。
【关键词】初中语文;德育教学;情智并进
立德树人是语文学科核心追求,教师有意识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组织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德育学习,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质教育,符合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教师在具体执行德育教学方案时,要深度发掘教材、创设德育教学情境、组织德育教学活动、延伸德育训练维度,为学生顺利进入德育学习创造良好条件。语文学科教学与德育关系最为密切,将德育内容渗透到语文学科教学之中,这是最为自然的选择。教师深入研究学情,针对性布设德育学习任务,利用多种渠道搜集教学内容,为学生准备更多训练任务,确保语文和德育的高度融合,以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一、挖掘教材,整合德育教学内容
教师深度研究教材内容,潜入课文之中搜集德育学习内容,能够创造丰富教学起点。语文教材中关涉更多德育素材和内容,教师有意识提炼德育内容,围绕德育设计教学方案,学生回馈主动自然,教育效果显著。
1.深究教材内容
语文教材中蕴含丰富德育内容,教师深度解析文本内涵,能够为德育渗透创造更多教育契机。英雄人物、先进事迹、传说故事等,都是比较经典的作品,蕴含丰富正能量内容,是绝好的德育教学资源,即便是优美的诗文,也有陶冶情操的作用,教师及时整合教材内容,为学生准备更多接受教育的机会,势必为语文课堂注入丰富内驱动力。学生主动阅读教材文本,也能够自觉接受思想心理熏陶,自然成长道德品质。如教学七年级语文下册《邓稼先》,教师介绍文本写作背景和作者情况,然后组织学生深入阅读文本内容,让学生自行讲述阅读感悟,对邓稼先人品做评价。课文分为几个部分,学生对每一个部分内容进行归结,对邓稼先这个核心人物有了全面的了解,自然形成个性评价。教师设计阅读问题:作者采用对比手法展开描述,揭示邓稼先怎样的品质?作者对邓稼先有高度的评价,我们阅读这篇课文后有哪些感悟?如何学习邓稼先的优秀品质?学生深度阅读文本内容,结合问题进行互动交流,课堂学习气氛活跃起来。教师设计阅读思考问题,将学生带入研究性学习环节,并与学生一起讨论,通过对邓稼先思想品质的评价,建立学习的信心,接受思想品德的教育,形成自我教育。
2.设计德育方案
教师设计教学方案时,要设定系统性目标,其中的情感目标便包含丰富德育内容。在执行教学程序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围绕德育目标展开教学操作,能够为学生带来全新学习体验。优化教学设计,主动融入德育目标,教师需要对教学方案进行多重优化处理,确保教学目标的顺利落实,让更多学生主动接受思想教育,全面提升其学科核心素养水平。教师强化德育目标的落实,学生感知体验更为深刻,由此形成的学习认知更为全面。《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是一篇叙事性散文,全文围绕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展开讨论,叙事与议理相结合,对闻一多先生的优良品质进行讴歌和赞美,同时也提醒读者要对照闻一多先生的言行,检讨自我,矫正自己的言行。为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教师设计“闻一多先生说和做研讨会”为主题的演讲活动,要求学生结合阅读文本经历,自行撰写演讲稿,并在学习小组内进行演讲展示活动。学生对主题演讲比较熟悉,都能够积极准备演讲稿,教师从技术角度进行指导,从演讲主题到演讲语言、从演讲形式到演讲方法,给予学生最及时的指导。学生开始演讲时,教师鼓励小组成员积极展开评价活动,确保演讲活动顺利展开。教师借助主题演讲任务渗透德育内容,给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二、创设情境,激活德育教学机制
教师精选教学情境形式,将德育内容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对学生多种感官带来一定触动,势必能够创造更多教育契机。学生直观思维比较敏感,教师借助情境方式展开教程,教学适合性更高。
1.创新教学情境
学生对教学情境比较敏感,教师精心选择德育情境形式,无疑能够为学科教学带来全新局面。画面、视频、故事、演绎等,都属于教学情境呈现形式,教师深度解析文本内容,精选呈现方式,无疑能够对学生学习心理形成触动。教师对学生学习心理有充分认识,借助灵活多样的教学情境展开教程,学生感应更为真切,回馈也会更为主动,其执行效率更高。特别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演绎、游戏、竞赛等形式,其教育效果更为突出。《老山界》是介绍红军长征的经历,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影视片段,引导学生在观看视频过程中,对红军的革命意志和精神有了全新的了解。为激发学生诵读热情,教师选配了适合的音乐做背景,要求学生进行配乐诵读活动。学生对配乐诵读比较有期待,纷纷要求参与展示活动。教师认真聆听学生诵读,给予更多正面的评价,学生参与热情更高,课堂教学进展顺利,德育渗透于无形。教师以配乐手段进行教学设计和调度,成功激活学生参与主动性,从学生学习表现可以看出,教师设计是比较适合的。
2.投放德育任务
教师在情境任务设计时,为学生提供更多思考、阅读、读写、讨论、反思等学习内容,并给予必要的引导,学生主动进入到问题探索环节,在深度讨论中形成学习感知。教师将德育内容融入阅读问题之中,自然形成德育任务,学生展开阅读思考和互动交流,逐渐达成学习共识,其心理触动更为突出,在任务执行过程中达成学习目标。教师适时投放一些德育训练任务,让学生主动接受思想改造,这是比较理性的设计和调度,为学生顺利进入研学环节奠定基础。如教学《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师设计了阅读复述学习任务:认真阅读文本内容,梳理主要情节,运用自己的话讲述文本内容,看谁讲述更为准确具体。学生开始研读教材内容,对文本结构进行分解处理,对叶圣陶先生优秀品质有了全面的了解。在展示环节,学生主动发言,其讲述也是有条不紊,教师组织学生展开评价活动,并对学生优秀表现给予正面回馈。学生在讲述课文内容时,从叶圣陶先生身上感受到一种力量,自然接受思想教育。课文展示的都属于生活细节小事,但从这些小事中可以看出叶圣陶先生的道德品质,我们要主动学习叶圣陶先生的优秀思想,主动改造自我,在自我检讨、自我约束、自我探索中形成健康品质。
三、优化鉴赏,提升德育教学品质
阅读鉴赏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教师为学生规划清晰学习任务,组织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鉴赏讨论活动,借助文本人物、事件、场景进行德育学习,学生感知体验更为鲜活。
1.传授鉴赏方法
在阅读鉴赏学习环节,教师深度解析文本内容,从思想情感角度展开教学引导,让学生主动学习鉴赏方法,感受文本内涵的教育性,势必能够形成诸多感悟和体验,这是最为自然的德育学习。阅读鉴赏是语文学科核心内容,在具体操作时需要诸多方法的支持,教师有意识传授一些解题方法,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多学习的机会,大幅度提升阅读鉴赏的效率。让学生在主动阅读思考过程中有所感悟,这是最好的德育学习。《驿路梨花》是一篇叙事散文,其内容具有典型性,森林中的小屋为过往行人带来诸多便利,作者寻找小屋的主人,揭示了雷锋精神的发扬光大这个主题。教师设计阅读鉴赏任务:自行阅读文本内容,挑选最为精彩的描写展开阅读鉴赏行动,看谁鉴赏更深刻。学生对精彩片段阅读鉴赏最为熟悉,开始阅读文本内容,筛选适合的片段,展开深入细致的阅读鉴赏行动。如瑶族老人的外貌描写:“一个须眉花白的瑶族老人站在门前,手里提着一杆明火枪,肩上扛着一袋米。”教师要求学生从细节之处展开思考和梳理,逐渐找到鉴赏的角度。作者面对这位慈祥的老人,要表达感激之情,谁知老人并不是小屋的主人,他也是一位过客,这是为小屋补充物资的。学生围绕雷锋精神展开思考和解读,阅读鉴赏有了明确的方向和主题,其鉴赏认知高尚起来。
2.组织德育活动
教师将德育学习融入到活动之中,这是比较明智的选择。学生大多对灵动性学习活动有特殊情感,故事讲述、课本剧演绎、游戏竞赛、诵读展示、集体辩论等,都属于语文学习活动形式,教师将德育内容分解到这些活动之中,势必对学生多种感官带来一定触动,也能够创造丰富德育机会,这对全面形塑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有重要促进作用。如果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设计,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接受思想教育,其感知体验更为丰富。教师组织德育话题讨论,将德育渗透转变为语文学科常规学习,其操作效果会更为突出。如教学《太空一日》,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文本内容,鼓励学生讲述文本最感人的情节,结合杨利伟的感受,阐述自己的阅读见解。为调动学生参与主动性,教师设计小组讨论活动: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围绕“假如我去了太空一日游”,会有哪些新感悟?学生对教材文本有了深入阅读,对太空生活有了全面的了解,面对这个话题有浓厚的参与兴趣。在小组展示环节,教师主动聆听学生的讲述,及时给予评价指导,鼓励学生大胆设计,揭示太空有哪些神奇的地方。教师设计展示话题,给学生带来全新感悟和体验,学生主动讲述遨游太空的经历,这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行动。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内容,生动讲述神游情况,给学生提供深度思考的机会,学生在讲述过程中接受思想教育。
四、创新训练,升华德育教学内涵
德育训练内容众多,教师需要有延伸创新的意识,延伸课堂训练长度,对接学生生活,设定更多课外训练任务,让学生在主动探索学习中建立德育认知基础。
1.延伸阅读长度
在课堂训练环节,教师有意识延伸训练长度,借助多种信息渠道搜集阅读素材,对接生活经历,都能够顺利渗透德育内容,达成德育目标。课外对比阅读、搜集网络信息、参与多种读写展评活动等,都能够与德育学习内容相对接,教师科学解读教材内容,对学情有客观的把握,能够有效拓展训练视角,为学生主动学习创造良好条件。德育无处不在,教师在课堂训练中渗透德育,这是比较常见的选择。《紫藤萝瀑布》是一篇写景散文,教师设计阅读鉴赏训练任务,并自然渗透德育内容:深入阅读文本内容,挑选最为精彩的描写展开鉴赏分析,体会字里行间蕴含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并写出读后感,准备参与班集体展评活动。学生对阅读鉴赏最为熟悉,开始寻找鉴赏的角度,教师及时指导,引导学生从思想情感角度展开思考,学生回馈积极主动。读后感本身属于议论文范畴,是典型的读写结合,有感而发的基础是思想触动,教师设计训练任务时做出明确提示,要求学生深度解析作者情感,学生自觉展开阅读思考,其思想认知更加丰富起来,心灵触动更为深刻,由此建立起来的阅读观点带有鲜明的主观情感成分,这是典型的德育教学和心理教育,其训练效果更为突出。
2.渗透德育训练
教师有意识渗透德育训练任务,提出具体的训练要求,学生主动阅读训练内容,围绕学习目标展开互动交流活动,都能够顺利接受德育教育。教师在训练任务设计时,增加一些德育学习目标,提出具体的学习要求,设计德育评价标准,都能够为学生思想品质成长带来更多条件。读写结合是最为基本的训练形式,其他训练形式也可以渗透德育内容,如读后感、阅读反思、话题辩论、小课题研究等,教师深度解析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学习需要设计训练任务,其适合性更高,教育效果更好。《一棵小桃树》是贾平凹先生的叙事性散文,文本采用象征借喻的手法,围绕小桃树展开描写和思考,赋予小桃树更多人的情感和思想,通过环境描写,表现小桃树的顽强生命力,进而形成更多心理感悟。我们人类与小桃树的命运有更多相似之处,唯有经历更多风雨的洗礼,才能真正成熟起来。教师从小桃树寓意角度设计训练任务:借鉴文本写法,选择适合的一种景物展开描写,自行创作一篇借景抒情的小品文,准备参与集体展评活动。学生对文本寓意有直观感知和体验,对文本写法有深刻了解,自然能够快速找到写作方向。在展评环节,教师挑选部分优秀习作,让作者先期介绍写作感悟情况,然后组织其他学生展开评价活动,从选材到立意、从语言到情感等不同角度展开集体讨论。教师借助任务布设渗透德育内容,让学生在读写训练中自觉展开思想教育,其感知体验更为深刻起来。
初中语文与德育相结合,这是最为自然的选择。教师深入教材展开研学行动,整合德育教学内容、组织德育训练活动、延伸德育训练长度,都能够创造德育渗透契机,对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质有重要助力作用。学生大多没有主动进行德育学习的意识,教师针对学生学习心理展开对应设计,势必为学生创造良好学习环境,以满足学生健康成长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朱仙芝.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融入方式[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3(24).
[2]王红蕾.“情”与“智”并进—谈初中语文与德育教学的融合[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23(11).
[3]黄丽萍.让德育渗透到初中语文教学中[J].成才,202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