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NPC:“一秒入戏”的体验
2024-07-22邹恒羽
在河南开封,表演说媒的“王婆”凭借一己之力带火整个万岁山武侠城景区;陕西西安的大唐不夜城中,“房玄龄”和“杜如晦”谈古论今、引经据典,随机选择游客上台答题;吉林长春动植物公园里的“雪饼猴”放出话来,“可以投喂,但不要雪饼”……近年来,各地景区纷纷引入NPC演艺方式,通过特色活动、现场互动等“解锁”旅游新体验。
NPC,景区的新一代“流量密码”
NPC(Non Player Character)本为电子游戏术语,泛指游戏中非玩家控制的角色,玩家通过与之进行交互,从而推动剧情发展,增强游戏体验。随着NPC从游戏世界走入现实,一个个抓住“流量密码”的真人扮演者和所在景区火爆“出圈”。
景区NPC的“十八般武艺”
如何化解深夜的伤感?“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将进酒》)”;如何面对脱发的窘境?“人生非寒松,年貌岂长在。(《古风五十九首·其十一》)”——安徽黄山迎客松旁,古装书生打扮的NPC“李白”用经典诗句为游客排忧解难。这不仅需要恰当的装扮,还要求扮演者胸藏锦绣、能够随机应变,方能让游客在饱览胜景的同时感受传统文化之趣。
“全员NPC”的升级体验
当游客踏入浙江嘉兴的千年古镇乌镇,摇橹船工、灶前厨师、理发大爷、枕水人家……目之所及,几乎都是真人NPC,不禁感叹这里简直是“古镇版‘剧本杀’”“中国版《楚门的世界》”。如今的乌镇被年轻人称为“更适合中国人的主题乐园”,正是因为它力求通过沉浸式体验“去同质化”,让每条街道、每个角落都带给游客“文化+生活”的独特感受。当景区升级成为活态的民俗文化博物馆,文化“向下扎根”,游客体验自然会“向上生长”。
景区NPC何以走红?
经典人物:既熟悉又陌生
北京大学教授胡泳认为,事物流行的诀窍在于“熟悉的惊喜”。因为熟悉,人们会对人物或形象有大致的印象。无论是李白、房玄龄这样的历史名人,还是《西游记》里的孙悟空、《清明上河图》里的市井中人,走红网络的NPC大多扮演的是家喻户晓的人物,装扮及表演形神兼备、原汁原味,符合人们对人物的想象,自然能让游客感到身临其境。但人们又期待熟悉的角色展露新鲜的面貌,四川成都欢乐谷的NPC“唐僧”和“牛魔王”当街搓麻将、吃小吃,这样的奇特场面极具反差感,让表演更加“出圈”。
沉浸式文旅:“拉满”的情绪体验
当前,旅游成为一种普遍的生活享受,而真人NPC带动景区冲上热搜,反映出游客对文化体验、情感互动的追求。过去,一些景区也提供戏剧演出、马戏表演等节目,但游客终究只是台下的看客。现在,真人NPC的演艺让游客在文化体验中产生的情绪有了宣泄和表达的空间,满足了游客的参与需求,其接地气的交流互动为游客带来随机、即兴的新奇体验,这将成为他们旅途中的记忆闪光点。
“上午陪着包拯大人巡视汴河漕运,中午视察大宋科举四方院,下午帮助梁山好汉劫囚车,还去了王员外家里招女婿,饿了就买武大郎的炊饼。”回忆起在河南开封清明上河园景区旅游的经历,有游客如数家珍道。
景区NPC的“边界”
在传统的舞台表演过程中,常常会有观众因入戏太深、沉浸于剧情氛围而久久不能自拔。如今,在景区NPC表演时,同样不乏游客主动与扮演者“飙戏”,过足一把戏瘾。
在预设的特定时空情境下,NPC是虚构的,但互动交流的双方是真实的,如果游客认可NPC扮演的身份,就会接受情境赋予自己的角色,越“煞有介事”,角色塑造的趣味性和沉浸感就越强。
如今,景区NPC的走红各有各的机缘,“跌落神坛”的原因却也惊人的相似:不是“你不情”,就是“我不愿”。
NPC作为景区与游客的纽带,提升了文旅服务的情绪价值,尽管具备一定程度的能动性,却也难以摆脱“工具人”的定位。NPC扮演者需要做出规定动作、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也需要不断探索互动过程中“殷勤”与“刁难”之间的理想尺度,既不能因过度迎合游客个人喜好而偏离角色形象,又不能喧宾夺主抢游客风头。景区引入NPC演艺来打破文旅服务“边界感”的做法确实能为游客带来新奇的体验,但若缺乏清晰的表演标准,在执行中越过了互动的界限,则无法良好展现景区文化特色,甚至引发安全、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景区NPC发展之道
作为文旅新业态,沉浸式旅游让游客体验实现了从“观景”到“入景”的飞跃。展望未来,景区与NPC演艺发展同频共振、携手并进,将更好助力景区在文旅大道上行稳致远。
1文旅融合,文化“出海”
作为文化旅游的一种具象化模式,“景区+NPC”的组合从诞生起便被打上了文化印记。从过去“上车睡觉、下车拍照”的机械式旅游模式,到如今住一天民宿、体验一天个性化深度游,真人NPC遍布大江南北的一个个景区,彰显了文化旅游产业的提质升级。当游客风尘仆仆地返回家里,回忆起旅程中的点点滴滴时,相比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印象更深的会是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交流。如同近期山东淄博、黑龙江哈尔滨、甘肃天水等城市旅游业的火爆,当地政府和市民的热情好客是一个重要因素,也得益于“景区+NPC”模式所带来的特定文化价值和旅游体验。这样的体验甚至能打破国家与民族的界限,例如迪士尼童话世界能在中国落地,长安城的盛唐风情也能吸引外国友人的目光。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有余、中法建交60周年的背景下,中国景区充满国风的氛围也让世界各地的游客惊叹沉醉,有力地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圈”又“出海”。
【适用话题】文旅发展;文化体验;开放包容
2多元赛道,“版本”迭代
有学者认为,并非每个景区都能利用有足够影响力的人文背景打造“文化招牌”,能重金“砸”出高科技娱乐设备的景区更是少数,NPC演艺则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景区在先天条件上的不足。因地制宜地发掘NPC为景区建设与宣传开辟了一条新赛道,硬件“卷”不过,便以富有人文情怀的氛围吸引游客,通过深度互动,满足游客的精神文化需求。然而互联网时代,任何热点都有“过气”的一天,正如电子游戏不断通过版本更新来增强玩家体验,景区也需要持续迭代设计和创作,丰富文旅业态,提升游玩体验,打造“长红”文旅IP。由此,这方青山绿水才会在八方游客的纷至沓来中,蕴蓄出生生不息的传统文化基因。
【适用话题】逆向思维;开拓创新;自然与人文
3质量升级,道德“必修”
在社交媒体极度发达的今天,旅游景区可能因真人NPC的“名场面”在网络上“吸粉”,也可能因游客在网上的吐槽而备受争议。若要通过NPC演艺方式让游客“一秒入戏”,扮演者不仅需要充足的知识储备、娴熟的演出技巧、出色的临场应变能力,还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始终保持真诚热情的服务态度。对景区来说,除了做好扮演者的培训和管理工作、设置科学的激励与投诉机制,还应针对NPC营销带来的巨大客流不断提升接待水平,深挖景区自然、人文资源,推动“景区+NPC”文旅模式的可持续性发展,与游客一起绘就“诗”与“远方”新篇章。
【适用话题】居安思危;自我完善;抱诚守真
联动·NPC招募令
假设你的家乡拥有关于《红楼梦》的民俗文化,准备开设“红学主题乐园”,邀请你体验一天NPC演艺工作,你准备扮演其中哪个人物?请将你的设想填写在“NPC体验表”上,并与好友排演一场微剧,参与到和游客的交流互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