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涵养中学生家国情怀

2024-07-13王艳红杨茜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24年6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育人

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是中学思政课铸魂育人的共同追求。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提升家国情怀认同感。首先,必须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才能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坚定爱国主义情感。在教学中,教师要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中国故事,用红色文化感召学生,使学生将爱国情怀付诸实际行动。

其次,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融合家国情怀教育。教师应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事例,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如教师在讲授有关民族精神内容时,可以播放电影《长津湖》的片段,随后进行提问:“看了这段视频,你有什么感悟?从战士们的身上能感受到什么样的民族精神?”学生从影片中感受到,正是抗美援朝战士们英勇斗争、顽强不屈的保家卫国精神,才换来了今天和平幸福的生活。

最后,将时政热点融入教学。思政课教师要善于结合时政热点分析问题,让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同时又能紧贴实际,通过对时事的深入分析,引发学生思考,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比如,教师可以将当前经济全球化背景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融入教学,加强学生对国家政策的理解和认同,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通过创新教学活动设计,增强家国情怀意识。以“中国梦”的教学为例,教师设计“筑梦-回首百年奋斗梦、追梦-对话百年复兴梦、圆梦-奋进百年新征程”三段情境式教学,引导学生理解中国梦的内涵及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教师设计“外交梦”板块,对比1901年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与2021年中美元首视频会晤,帮助学生理解中国梦与世界的关系,提升科学精神和爱国情怀;设计“强国梦”板块,对比1935年方志敏笔下《可爱的中国》与现在国家的盛世景象,探究实现中国梦的国家行动。这些教学设计引导学生把个人梦想融入中国梦,激发学生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

拓展校内外育人渠道,深化家国情怀教育。重视校内外课堂融通。家国情怀教育不仅要关注课堂教学,还要重视第二课堂的延伸。如开展“校园经典诵读”活动,让学生在朗朗上口的诵读中领悟国学精髓和成长智慧,在诗意中获得深刻的思想启发;开展“校园时政播报”,旨在为学生带来更多有价值的资讯,了解国际国内大事;撰写“我眼中的祖国发展”“维护国家安全我能行”等实践小论文,让学生了解当前国家发展现状,关注国家安全问题。学生逐渐体会到,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心国家发展大事,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应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厚植爱国情怀。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学校还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将当地红色教育基地纳入红色研学课程体系,结合中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认知水平,分层开发并实施课程,体现不同学段人才培养特点。

学校可以整合当地的文化资源,组织师生参观当地红色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深入了解当地文化,培育家国情怀;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本地著名景点、博物馆、先进企业与示范学校,深入了解家乡发展现状,增强家国情怀。

重视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新媒体的运用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也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教师要善于利用网络整合积极健康的育人资源,如学习强国、学堂在线等学习平台,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红色文化资料库,实现线上学习与线下教学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打造新时代具有本土特色的思政课,使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深化家国情怀。

厚植家国情怀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铸魂工程,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学校、家长和全社会共同努力。只有在学生心中播下正义、善良和美好的种子,让家国之情深深植根于他们的内心,并在行动中体现出来,才能激励青少年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用青春梦助力中国梦。

责任编辑/曹小飞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家国两相依
家国情怀
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
略谈“家国情怀”
“五老”情怀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