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音乐学科的教学策略

2024-07-13熊宇童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24年6期
关键词:基础音乐艺术

高中音乐艺术生培养是衔接基础音乐教育和高校专业艺术教育的重要一环。立足音乐学科,结合高中音乐教学的实际情况,笔者通过实践分析提出相应策略,以此促进高中音乐教学良性发展。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深刻感受到,很多学生存在音乐理解力与表现力方面的问题,音乐教育旨在让学生通过欣赏、表现、创造音乐等审美活动提升音乐素养,但由于基础不扎实、一味追求拔高技术、练习过于枯燥等原因致使部分学生对音乐学习丧失兴趣。笔者认为,音乐教育的重点是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和审美能力,在精神上全面塑造和健全学生的心灵。

建立分层教学目标及评价标准。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基础情况,分层设立教学目标,分层建立评价标准,通过对不同基础的学生进行大致定位和规划,帮助学生更准确地进行针对性学习和训练,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没有音乐基础的学生的阶段性目标是解决基本识谱问题和基本音乐知识问题,拥有一定演奏或演唱水平的学生则须为其设定曲目的表现技巧、完整流畅性、读谱和节奏准确性、音乐表现、作品风格准确等更高的多维标准,最大程度地激发每一名学生的潜力。

采用集体课、小组课等多样化教学方式。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先开展集体课讲解理论性知识,再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分组开展教学。教师根据不同分组制定学习规划和指导目标,有利于同一小组的学生在课后进行曲目交流和切磋学习。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人经历和音乐理解能力,在他们理解音乐作品的基础上,对他们进行具体的引导,帮助他们加深对音乐的理解,鼓励他们自主发掘音乐方面的潜能。

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师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音乐美学有多种表现形式,例如,戏剧美、悲剧美、崇高美、优美、壮美等,教师要让学生在不同的表现形式中结合音乐的基本要素(旋律、节奏、和声、音色、调式、力度、速度等)激发出深层次的情感表达。在音乐教学内容方面,教师要更加注重审美因素(立意美、情境美、音韵美、曲调美、乐器美、伴奏美),选择具有欣赏价值、能够唤起美感的歌曲和乐曲作为音乐教学的内容,充分揭示音乐要素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让学生感受音乐中最激动人心和极具表现力的元素,培养学生的综合音乐感知力。

建立伴随学生全程的“艺术档案”。当前,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教育已成为普遍共识,要让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教育与高中的音乐学习形成一个良性衔接。为此,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课应当从单纯的音乐鉴赏课向学习音乐语言和建立音乐思维的系统多样化课程转变,让音乐课堂落到实处。要将艺术人才的培养和挖掘提前到义务教育阶段,通过组建学校合唱团、乐团、舞蹈团等,鼓励感兴趣的学生积极参加各类艺术活动,给予学生展示才华的平台,在活动中发现艺术人才,发掘艺术苗子,让学生在不断参与和耳濡目染中得到艺术熏陶,感受艺术的美好,激发学习热情。要将艺术教育慢慢渗透在学生的日常学习中,并自义务教育阶段起就探索建立伴随学生全程的“艺术档案”,对每一个学习阶段学生艺术方面的能力都有适当的评价,对学习过程都有所记录,形成科学合理的培养机制。

责任编辑/曹小飞

猜你喜欢

基础音乐艺术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纸的艺术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圣诞音乐路
音乐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五抓五促”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