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个孩子都精彩绽放
2024-07-13刘芳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实验小学以“特色办学理念引领评价改革、评价改革服务学生成长”为宗旨,在“双减”背景下积极探索学生评价新范式——“基于数据化的‘四级’进阶多元评价改革”,将学生六年学习发展全过程的全要素整合起来,唤醒每个学生的生命意识,全程展现成长轨迹,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从每个学生的公民素养、学业水平、艺术素养、身心健康、实践能力五个维度开展综合性评价,逐渐转变“重智、轻德、弱体、抑美、缺劳”的导向,努力实现“六年影响一生,让每个孩子都精彩绽放”的育人目标。
统一评价标准。学校结合“和韵”文化体系,建立健全螺旋上升式的“四级”进阶评价体系:每周养成性评价——“和雅·迎风少年”;每月发展性评价——“和雅·乘风少年”;学期特色性评价——“和雅·追风少年”;学年综合性评价——“和雅·卓越少年”。学校为每一级设计了不同的意象图标,分别为红旗娃、月季娃、雪松娃和“和韵”娃。每一级的评选都确立了相应的标准,并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能力接受水平,提出不同层次的成长目标,明晰“评什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行为素养评价梯度性目标体系。
丰富评价形式。“四级”评价的内容精彩纷呈,学校分学段设计了具体的评价标准,让评价有据可依。实施“五结合”评价,即将课内评价与课外评价、知识评价与表现评价、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纸化评价与无纸化评价结合起来。落实数据库管理。利用“钉钉班级优化大师”收集记录学生成长轨迹信息,实时上传至网络评价数据库。开展教师、学生评价(一、二年级不参加网络互评),提高评价的科学性、时效性、准确性和公正性。整合评价方式。改革单一的纸质评价方式,将无纸化评价纳入学生评价。通过班级优化大师实施过程性评价,通过学生学期多元主体总评和寒暑假实践活动记录的主要载体《学生成长记录册》落实学期综合素质评价,切实减轻教师工作负担。利用信息技术助力。评价主体多元,更准确地给学生做数字画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评价依托班级优化大师进行,全校统一规范评价内容与标准,班干部可以在一体机上操作,自动统计,方便教师使用,方便家长及时查看。“学生综合素质统计表”使用电子档,各学科教师只需填入基础数据,其他部分和总评自动生成。联动多元评价主体。融合学生、家长和教师三体联动评价,从而使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生评与师评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多元、评价方式多样、评价目标多维,让评价的多个主体都能从评价中受益。
优化评价内容。重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考查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和养成、实践能力五个维度。针对学科素养考核课程,关注学生个性发展,严格落实国家规定。比如,在对一、二年级语文、数学素养的考核中,聚焦学科核心素养,以趣味闯关的方式,集结“和和”“韵韵”吉祥娃娃奖章进行评价。在其他学科考核中,坚持过程性评价和期末评价相结合,对相关学科的课堂学习、学科拓展实践,分笔试、口试或现场能力抽检等方式进行考核。而期末统一调研考试课程的综合评定则由科任教师综合“自评”“互评”“师评”和“期末考核”四项,并以“师评”和“期末考核”两项为主,最终评定学生本学科的素质发展状况。
巧用评价结果。充分发挥评价的力量,将评价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动力、进步的阶梯。学校通过宜昌教育云中的“综合素质评价”应用公示学生的典型活动记录、事实材料和阶段性评价结果,以综合素质评定的内容为主要依据,每学期末对学生给予综合性的评语和A、B、C、D等级评价,突出学生的个性、特长和潜能,凸显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客观描述学生的进步、潜能及不足,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责任编辑/杨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