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思常识 花香书香
2024-07-13罗海英
钱理群曾言:“教育难,难就在回到常识。”作为教育者,最可怕的是对常识的无知和缺乏敬畏。武汉市光谷第十七小学自2018年建校以来,一直提倡“常识教育”。“常识”一般被定义为一种基于社会共识的、基础的、必要的知识体系和思维方式。它包括但不限于生活智慧、社会规范、文化传统以及基本的科学原理等。常识是个体适应社会生活、进行有效沟通和决策的基础。李政涛教授在《教育常识(第二版)》中提出:“不应该把常识缩减为‘操作手册’之类的东西,它还必须有情、有趣、有味,让理解者和运用者因为拥有了、运用了常识,而感受且享受到其中的趣味和欢乐。”由此看来,常识绝不是冷冰冰写在纸上的东西,应该融入理解者和运用者的体验、性情,才是真常识。我们提倡“常识教育”,就是守住教育的底线,理解常识、敬畏常识、尊重常识。
常思常识——顶层设计与行动指南
我们提出“常思常识”,旨在提醒学校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始终要将基本常识和普遍真理作为思考的起点和行动的指南。这种理念强调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回顾、应用和反思那些被视为理所当然的知识与信息,从而使之成为指导学生学习过程和行为准则的核心。
重视常识有助于学生通过不断思考和尝试挑战常识,培养出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批判性分析能力。常识的运用能够帮助学生在面临选择或解决问题时做出明智而合理的判断。“常思常识”让学生理解并遵守社会规则,增强其社交能力和责任感。将常识作为学习的一部分,鼓励学生持续学习和成长,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
为落实“常思常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建立了“五识课堂模式”,该模式涉及识别、分类、理解、思考和应用等环节。“讲述常识故事”是必要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历史案例、生活实例等吸引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自然吸收常识,并在后续环节中通过讨论和应用来加深理解。在教学中,我们还重视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成为理解和运用常识的模范,通过言传身教展示常识的价值,并指导学生如何将常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在德育方面,我们通过“常识班级”和“常识少年”评比,激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展现出良好的道德行为和社会责任感。这些评比标准更注重学生的日常行为是否体现出对常识的理解和应用。学校每月开展“家长讲堂”,邀请家长根据自己所擅长的领域给学生讲授相关的常识知识或带领学生进行相关的常识实践活动。家校互动,让家长更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引导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重视对孩子常识的培养。
“常思常识”不仅是学校办学理念的一种体现,还是一种培养学生基本能力和素质的有效方法。通过将其融入日常教学和德育活动中,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花香书香——特色定位与系统打造
“花香书香”所蕴含的意义不仅仅是字面上的花草味道和书籍墨香,更是一种以自然和文化为滋养的教育环境的营造,这种定位紧密贴合了常识教育,即通过日常的学习活动来强化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基本认知,同时培育了他们的审美情趣、环保意识和阅读思考习惯。
学校利用廊道宽、空地多的优势,设置了木质花圃和种植园地,按区域划分给各个班级作为责任区域,学生和老师、园丁一起养花种菜。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需要定期给花草菜苗浇水、除草、搭架甚至授粉,高年级的同学还在老师带领下,利用所学数学、科学知识,根据土地面积、土壤成分、光照条件等对种植植物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观察植物生长的周期,记录不同种类的植物在不同阶段的需求和特点,实现跨学科综合性学习,在体验、实践中既习得常识又提升了素养。
在书香校园的打造方面,为了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爱读书,学校第一步确保图书资源的丰富与流通,通过建立班级图书角并开展图书漂流活动,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方便地接触到充足的书籍;第二步建立阅读激励机制,采取“校长有约”的方式,凡是读完10本书的孩子,都可以免费获得自己喜欢的一本新书,激发他们阅读热情的同时又再次充实了班级图书数目;第三步将学生阅读成果的展示运用与学校环境文化设计结合起来,学生可通过写信、交谈、绘画、演讲等多种形式推荐自己喜欢的人物形象,呼声最高响应最多的经典人物形象和场景将巧妙融入学校环境中。比如,根据学生的建议,我们将学校报告厅门口的小舞台打造成“夏洛剧场”,小猪威尔伯和蜘蛛夏洛悄然登场,夏洛的网上挂满学生的阅读作品;将《安徒生童话》中丑小鸭蜕变为白天鹅的几个经典场景,嵌入学校东门口的水池中;将废弃的测温箱改造成一个《窗边的小豆豆》中的巴士教室,作为学生课后延时服务的小型图书馆;学校南门口的假山瀑布被学生命名为“水帘洞”,那就让深入人心的《西游记》中唐僧师徒众人在此出现……这些设计既充满创意又极具教育意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增强了他们的文化认同感、自豪感和创造力。
学校在常识教育理念下进行的“花香书香”特色定位和系统打造是一场教育创新的实践。这种特色定位和系统打造,让学校的校园环境变得更加美丽宜人,成为师生学习和生活的理想场所;学生在参与“花香书香”建设中获得了丰富的生活体验和常识知识,实现了知行合一;阅读量的增加和阅读习惯的养成显著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学生的素养得到了全面提升;这样的特色打造,不仅深挖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潜力,而且拓宽了教育的边界,使学校成为一个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生活素养的全方位平台,为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王秉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