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统筹教育资源配置 整体推进教联体建设

2024-07-13孔仲华熊博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24年6期
关键词:联体教研员名师

按照湖北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厅关于教联体建设的部署要求,孝昌县以教联体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教育体制改革。2024年,在前期规划引领、分类推进、效能考评的基础上,教联体建设从建设目标、交流机制、改革重点、打造亮点、落实行动等方面全方位提档升级,吹响了全域推进的号角。

实现“一个目标”。全面落实《孝昌县推进全域教联体建设实施方案》,组建10个义务教育融合型教联体、2个学前教育融合型教联体,义务教育学校100%纳入教联体建设。探索县一中、县二中、县中职、县实中、县特校等与外地名校建立跨区域协作型教联体。统筹教育资源配置,以“城乡一体化”推进,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总目标。

优化“两个机制”。一是优化教师交流机制。加大城乡教师交流力度,教联体内每年教师流动比例不低于30%(其中骨干教师占交流教师的比重不低于30%)。落实优秀骨干教师送教、走教制度,同时落实交流教师待遇保障。二是优化教师考评机制。将教师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的任教经历作为职称评聘、梯级荣誉和名师工作室申报的必要条件,作为岗位晋级、职务晋升、评优表先的优先条件。

突出“三个重点”。以管理体制改革为重点,改革现有学区管理体制。实施“教育局—教联体核心校”扁平化管理体制,逐步实行教联体内部统一管理,实现人员、经费、考核一体化。以教研员队伍建设为重点,健全教研员准入、转岗、交流轮岗、考核评价和奖励惩处等机制,实施教研员“包教联体、包学校、包教师、包学科、包质量”的“五包”制度,加强专兼职教研员队伍管理,教研员全员深入参与教联体学校教学活动,促进教研员队伍专业能力整体提升。以教联体集体备课为重点,加强教师培训和进修,大力倡导校本教研,健全集体备课制度、流程,强化教师合作、创新、整体意识,实现教联体各成员校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思想共融。

打造“四个亮点”。打造教育数字化,促进优质均衡发展。建设高度数字化、智能化的“五大系统”(网络巡课系统、安全监控系统、网络教研系统、同步课堂系统、网络阅卷系统)。通过常态化开展网络联校资源共享、智慧课堂同步联动、线上教研线下送教等多种形式,实现合作学习、精准教学、差异互补,逐步培养一批具备较高数字素养的教师,推动授课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有效赋能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打造名师团队,提升队伍业务能力。依托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等高校资源,启动“一校一名师”人才库培养计划,充分发挥名师引领作用,造就一批能够发挥骨干示范作用的名教师和高水平教师团队,为教联体教学教研能力的提升提供人才支撑。打造跨区域教联体,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充分利用华中师范大学、湖北二师、武大附小、汉川一中等帮扶资源,与孝昌县组建协作型教联体,提供高质量教学资源,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助力教联体品质提升。打造特色文化,提升学校办学内涵。将“孝德文化”的传承教育活动融入教联体育人全过程,建设“孝德校园”,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助推教联体内涵提升。

落实“五大行动”。管理水平提升行动。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推行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建立适应教联体建设的党组织体系。赋予总负责人管理权限,对教联体内部实行统一管理、人员无障碍调配,实现经费、教学、资源配置一盘棋,考核评价一体化,促进城乡教育管理质效提升。办学条件提升行动。推进办学条件改善,以建设“两校两园”(即第二实验小学、第二初级中学、第三实验幼儿园和第六实验幼儿园)为重点,扩充学位4575个。教师能力提升行动。2024年通过招录、人才引进补充教师173人。加强培训和校本研修,实施“一校一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谋划选优配强教联体班子,提升整体管理水平。课程质量提升行动。聚焦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明确育人目标、优化课程设计、强化课程评价改革、强化教学实践、加强家校社合作。教育信息化提升行动。重视教育信息化队伍建设,强化教师信息技术运用培训,利用教育信息化助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责任编辑/李慕绚

猜你喜欢

联体教研员名师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下)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上)
医联体:足不出户的健康保障
为教研员“下水”击掌叫好
百花齐放的湖北医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