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带六好”夯实基层学校战斗堡垒
2024-07-13王毅周鸿
近年来,丹江口市教育系统在全市110个学校基层党组织中,实施“三带六好”工作法,着力锻造过硬的党员队伍和建设坚强的组织体系,以高质量党建工作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好党员带动好老师。亮身份,强化党员意识。全市教育系统2224名党员教师分别在支部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教职工大会、升旗仪式等各类活动中佩戴党徽,倡导全体在职党员教师在上班期间常态化佩戴党徽。设立党员示范岗,在单位橱窗公示党员十星争创和党员承诺情况,强化党员自我约束意识,主动服务大局。亮承诺,激发干事活力。党员教师全力以赴服务教育教学,党员干部全方位服务师生,党员职工主动下沉居住地社区服务群众。党员教师结合自身实际,对照岗位职责,围绕履职尽责、提高效能、服务群众、改善民生、参与中心工作等方面作出公开承诺,接受群众监督,激发党员教师干事创业活力。亮业绩,发挥示范作用。充分发挥党员教师在思想上、工作上、业绩上的示范引领作用,全体党员干部坚持在每月支部主题党日上报告当月工作开展情况,把业绩作为检验党员能力提升的有效载体。比作风,提振担当精神。建立健全党员先上机制,在工作有困难时党员先上,群众有诉求时党员先上,组织有需要时党员先上,尤其在解决教育教学难题、信访矛盾化解、问题学生思想转化、急难险重事项处理等方面,党员干部带头攻坚克难,通过比作风彰显党员干部责任担当。
好支部带活好团队。支部在身边,组织建设全覆盖。全面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强化党组织领导力、决策力,发挥“党领导一切”组织功能,在各级各类学校建立基层党组织。探索将党支部建在教联体,加强教联体工作的组织领导,增强成员学校的凝聚力,推动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将党支部建在年级组,把支部建设与教育教学、师德师风深度融合;将党支部建在学科组,推动学校思政课程、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学生思想转化、安全教育等工作。探索形成党建引领下的业务能力、思政教育、人才培养、教学教研、思想宣传等党建工作品牌。党建带群建,组织引领全方位。在机制健全上下功夫,将群团工作纳入学校、单位党建规划,做到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在课程融合上下功夫,依托党员干部学习例会、国旗下讲话、班会课和社团课等形式,将团队课程进行一体化设计,打造特色鲜明的思政课品牌;在拓展实践教育上下功夫,充分利用本地红色教育基地、学生研学基地开展各类师生实践教育活动。有事找支部,组织关爱全过程。各学校设立党组织书记意见箱,疏通问题反映渠道,广泛收集教师、学生及家长、社会人士的意见建议,积极回应各项诉求事项。建好教师之家,设置党支部接待日,虚心听取社会各界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建议和批评,统筹各方力量开展学校工作,把问题、矛盾、隐患解决在基层一线,及时办好师生、群众身边的每件事。创红旗支部,表彰选树全领域。按照组织队伍优、运行机制优、学用结合优、改革创新优、服务效能优、示范带动优“六优”标准,选树一批具有代表性、可复制的经验做法在系统内推广学习,每年评选确定一批红旗党支部作为“两优一先”表彰对象,大力倡导比学赶超、晋位争先意识。
好作风带出好氛围。密切联系群众,构筑协同育人新格局。学校党支部与街道(乡镇)、社区(村)、行业党支部开展联学共建活动。把家校沟通作为联系群众的重要方式,党员教师带头家访,深入了解学生成长环境,把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活动做实做细,做好群众身边急难愁盼的事,凝聚家校社共建合力。理论联系实际,推动教育发展新突破。大兴调查研究,注重运用党的创新理论分析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理念、强化数字赋能,着力培养造就一批教育家型校长、教师,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清廉校园,共塑教育生态新风尚。把党纪学习教育作为党员干部修身必修课,推动清廉学校与教书育人深度融合,完善学校廉政风险防控体系,筑牢师德师风底线,引导广大教师以德修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进一步营造政风清明、校风清净、教风清正、学风清新的育人环境。
责任编辑/杨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