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牢安全责任 打造平安校园
2024-07-13侯朝根
南漳县教育局作为校园安全的主责部门、主管部门和主抓部门,针对战线点多面广、涉教矛盾多、舆情燃点低等问题与挑战,持续深化安全隐患大排查、安全风险大化解、安全能力大提升“三大行动”,扛牢、扛稳安全责任,抓细、抓实安全工作。2023年7月,南漳县教育局被襄阳市委、市政府授予“平安建设先进集体”称号。
时时放心不下想安全,形成闭环责任链条。从党组到党员,层层负责。局党组把校园安全作为必答题,切实履好“三必管”之责;设在县教育局的校安委充分发挥会牵头、能统筹、善协调作用;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推进后,党组织书记抓校园安全认识高度统一、导向旗帜鲜明,自觉当好局中人;系统内2836名党员护航校园安全,设立党员安全示范岗870个,划分党员安全责任区433个,在系统上下、校园角落形成横到边、纵到底的安全责任闭环。
从校长到家长,人人尽责。建立校长、班主任、教师、学生、家长的安全工作清单,个个知责、人人尽责、各负其责。做到讲安全,校内校外一个声音;抓安全,师生家长一个步调;保安全,教育社会一个目标。上上下下、方方面面围绕实现教师安业、学生安全、家长安心、校园安全、社会安定目标同题共答、同向发力。
从校门到心门,知责履责。全面梳理校园安全重点部位和风险区域,建立从校门口、走廊楼道、食堂宿舍、实验室、厕所到师生心理健康的安全防范指引,环环紧扣、层层把关。全面排查校园安全矛盾隐患,切实掌握“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家长、学生与社会人员”之间的矛盾,真正落实“防范在先、预防为主、打早打小”的要求。
事事落实到位保安全,夯实校园安保基础。抓安防建设,筑牢“防火墙”。教育系统以“一失万无”的警醒,抓“万无一失”的安全。在投入上“算大账不算小账”,全年将教育公用经费的1/3近1300万元用于保障学校安全。添置物防器材500余件(套),配置专职保安300人,实施“互联网+明厨亮灶”工程,聘请专业团队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咨询服务。真金白银保安全投入、物防技防全力保障的做法受到省、市教育部门的高度肯定。2023年,全县创建省级平安校园1所、省级减灾防灾示范学校1所、市级示范平安校园2所。
抓隐患排查,拧紧“安全阀”。把风险隐患当作事故来抓,建立校园安全风险隐患清单。除每学期开学必查安全外,对重点时段、突出问题集中开展治理。全年召开11次部门联席会议,联合开展校园安全“百日整治”、消防安全“百日会战”、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百日行动”等,开展安全管理视频巡查416次,消除各类安全隐患96处,夯实了安全基础。
抓安全教育,绷紧“思想弦”。全面落实“1530”安全教育工作常规。即每天放学前1分钟、每周放学前5分钟、每个节假日放假前30分钟,对学生进行安全提醒,将安全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认真上好每周一节《生命安全教育》和每两周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处处如履薄冰抓安全,提升安全治理效力。把握规律抓安全。分析校园安全工作规律,根据季节性、阶段性和不同年龄段学生心理特征,做到有的放矢抓安全。春季重点防传染病,夏季防溺水,秋季防欺凌,冬季防火灾,恶劣天气防意外,开学季和考试季做好心理疏导。2023年,教育系统全面落实防溺水“五个一”措施和“四位一体”联防机制,开创了暑期学生溺水事故“零发生”的新纪录。
提升素质抓安全。每年开展2次校园安全管理培训,实现培训人员全覆盖。依托公安部门,每年轮训学校安保人员300余人次,全面提升安保技能。抓住安全教育日、消防宣传日和交通安全日等契机,全年开展安全进校园活动120余场次、安全演练180场次,全面增强师生安全意识,提升安全防护能力。
创新举措抓安全。所有学校均落实了“四邻响应”和“五人快反”制度,建立了一支安全应急处置生力军。探索实行“双班主任制”,每个班级两名班主任,一人侧重教学管理,一人侧重安全管理,做到班级工作互补,安全责任共担。推行校园安全管理网格化,把校园公共区域划分成网格,教师各自负责指定区块,人人都是安全员,处处都是安全岗。
责任编辑/杨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