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起于正 品臻于雅

2024-07-13周诗杰王一凡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24年6期
关键词:雅行导游评价

“雅行教育”是通过雅行文化熏陶,让每一位学生感受快乐、体验成功,为他们的幸福生活奠基的教育。“雅行教育”发轫于武汉市洪山区广埠屯小学,是时任学校校长王淑芳于2003年9月首倡的一种本土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旨在让每个孩子在雅行文化中享受教育,不断丰富道德情感,塑造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人格,奠定终身发展、幸福生活的道德基础。2004年7月,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将“雅行教育”作为“德育创新案例”向全国推介,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之后的几年间,先后有来自新加坡、丹麦、福建、甘肃、广东、辽宁、河北以及湖北省内近百所学校的教育工作者造访广埠屯小学。目前全国有不少学校仍在大力推行“雅行教育”。“雅行教育”基于道德教育,以养成教育为契机,逐步构建了较为完整的目标体系、课程体系、教学体系、评价体系等办学体系,形成了一个具有校本特色的教育品牌,在湖北乃至全国有着广泛的影响。

追溯“雅行教育”探索历程, 剖析其内在机理,阐释其教育意蕴,无疑对当下的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雅行教育”产生的背景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基本完成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任务后,全国兴起了关于素质教育思想的研讨与试验。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同年10月15日,湖北省委、省政府也公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随着两个《决定》的颁布,全省各地中小学开始全面探索实施素质教育。

创建于1955年的武汉市洪山区广埠屯小学地处洪山区科技一条街,周边科研院校多,商家云集,流动人口规模很大。广埠屯小学所处的科技一条街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缘街而兴的现代科技行业、传统商业、多种形态的第三产业等并存,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更显多样化,为广埠屯街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更加广阔的空间,现代文化、传统文化以及社会亚文化等多元际会,给青少年学生带来了丰富社会文化的同时,也给其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被誉为电子一条街的广埠屯街区互联网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给未成年人学习和娱乐开辟了新的渠道,但也给青少年的成长带来负面影响。价值多元化与灌输说教的德育方式使学校德育苍白无力,德育成为学校教育不可回避的一个课题。

当时广埠屯小学有千余名学生,其中五成学生家长任职于周边各高校、科研院所,其余学生则来自流动人口家庭。不同的家庭背景,使学校开展素质教育遇到了困难:“高知”家庭的孩子有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但大多数娇生惯养,经不起挫折;流动人员的孩子勤劳朴实,但习惯却欠佳。以健全的人格这一标准来衡量,不少孩子显得“跛足”。基于此,以养成教育为抓手的“雅行教育”在广埠屯小学呼之欲出。

“雅行教育”的内涵解读

“雅行教育”的核心理念。“雅”,古训为合乎规范之正道,是至上的品位、至尊的气度、至高的境界,是教育者孜孜以求的理想;“雅”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韵味,是中华民族传统礼仪之特色。“行”,是践行,是心性之外化,是言行举止合一。雅和行是合二为一的一个互为转化、互为支持的整体,是两者结合并螺旋上升的发展过程。

广埠屯小学的“雅行教育”的内涵为“文雅而有修养,博学而有品位”。其“雅”,是内外兼修的气质,是内在精神修养不断提升而外显的文雅风范;其“行”,是知行统一的能力,是在长期实践活动中培养出来的一种较为稳定的行为习惯。具体诠释为,以爱国主义教育和优秀传统文化为基本内容,以日常行为养成教育为突破口,通过课内与课外的内化,营造学生自我教育的整体氛围,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在实践中发展,在体验中成长,成为具有文雅的言谈、优雅的举止、高雅的情趣和儒雅的气质的人。

“雅行教育”的核心价值追求。“雅行教育”的教育价值追求是“雅行,为学生一生奠基”。正如时任校长王淑芳所言:“希望孩子在小学的6年,能让他受益60年。”

“雅行教育”最终要解决的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即把每个孩子都培养成“秀外慧中的现代东方小雅士”。“秀外”是对人外部行为表现的要求,如儒雅的形态、文雅的举止、高雅的情趣;“慧中”的内涵包括具有内化的丰富的情感素养和与其年龄相应的或稍微超前的且不断积淀的文化素养,如同情心、爱美之心、博闻多识等。

“雅行教育”行起于正,品臻于雅,其行为方式合于美,行为效果指向善。学校旨在努力探索传统道德与现代文明的有机融合,通过以“雅”的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以“行”的教育实践为切入点,构建科学、系统、有效的德育、课程、管理及评价等雅行校本教育体系。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逐渐培养高雅的思想、高尚的情感,塑造文雅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人格,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以此形成生生和谐、师生和谐、群我和谐、校园和谐的高效且具有良好生态的学校教育场域,进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雅行教育”的具体实践。雅行教育的实践遵循两种逻辑。其一,基于儿童生活不断放大的同心圆建构实践。即一是基于学校,夯实基础,养成习惯;二是走进生活,延伸家庭,扩大影响;三是走进社会,提高层次,树立形象。其二,基于学校教育与生活建构雅行教育实践。即“环境文化—实践活动—课程教学—雅行评价”的“雅行教育”实践体系。

意蕴丰富的校园环境文化。广埠屯小学从硬件更新入手,以软环境建设为重点,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的“五横四纵”与“雅名”之中。其一,“五横”即教学楼的五层走道上呈现的“中华五千年文化路线图”。一层走廊主题为智者的叮咛,悬挂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的画像;二层走廊主题为诗化的人生,展出魏晋时期著名诗人的图像;三层走廊的主题是歌者的悲欢,介绍唐宋时期著名诗人和词作家及其代表作;四层走廊主题是理性的追寻,展示明清时期思想启蒙的历程;五层走廊的主题是崛起的探索,描述近现代先贤们为国家富强的早期探索。其二,“四纵”即教学楼的四个楼梯上展示的各种图片、名言警句。四个楼梯的主题分别为:热爱生活(一层)、正确生活(二层)、幸福生活(三层)和校园生活(四层)。“四纵”旨在引导同学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五横”“四纵”纵横交错,历史与生活,传统与现代和谐地交织在一起,潜移默化中传达着学校师生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对现代生活的自信。

其三,“雅名”为校园内的四栋连体教学楼分别命名为“孝雅坊”“博雅苑”“典雅园”“弘雅楼”。“孝雅坊”传达着感恩的情怀,“博雅苑”蕴含着上下求索的精神,“典雅园”揭示着时间流逝,“弘雅楼”代表着生机与活力。学校还将校园角落的一处通道改造成一座开放式图书馆,命名为“屯雅廊”,学生在这里自由晒书、换书、发表读书感言等,展示着健康成长的足迹。

基于学生认同而有创意的实践活动。基于学生认同的“三小”系列雅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体认中践行、内化。

一是小岗位。学校以健全校园和班级阵地为突破口,以“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岗位”为目标,创设多个雅行岗位:大到学校的“升旗手”“红领巾执勤岗”“校园小导游”“绿色天使”“电视台小记者”等,小到班级的“朗读员”“节能卫士”“交通安全员”“楼梯大使”等。学校通过严格的“岗位自荐(推荐)—上岗—考核—轮岗—展示”程序,让80%的孩子知道了“我会干什么”“我能干什么”“我想干什么”,让每个学生在学校都有事做,学校的每件事都有人做。每一个岗位,学生都要承担起一份相应的责任。为使“小岗位”成为学生持续有效实践“雅行”的阵地,学校及时开展“天天雅行,月月争星”的活动,各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推荐最合适的人选到最合适的岗位,经考核评定,达到三星级的岗位可以推荐参评学校的雅行使者示范岗,多个明星岗位、明星集体还作为校园风景线在全校展示,成为可观摩、可接近、可效仿的先进典型,带动了全校师生的共同成长,“岗位星”成为学生梦寐以求的荣誉。

二是小家政。良好的校园文化和学校“小岗位”等活动的展开,让“雅行教育”初见成效。但是,如果家庭教育不到位,不仅会抵消学校教育的效果,还会给孩子的发展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从而影响孩子的人生。为此,广埠屯小学通过每学期定期组织家校联谊会,和家长共同策划实施了“雅行小家政”体验活动,要求父母在家庭中设立一个或几个相对固定的“家政岗位”,如洗碗、扫地、拖地板、擦玻璃、取牛奶、拿报纸等,把这些每天都要做的事情分给孩子做,帮助他们了解生活、了解父母。学校还为每个学生设计了《22天家政岗位记录表》,和家长签订《家长岗位监督承诺书》,通过长期、规律性的家务劳动,培养孩子的义务感和责任心。班主任在班级中组织学生对家政岗位记录表进行互评,评价结果纳入学期末的分数。学生和家长高度重视,学生的良好习惯也在这些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形成。“小家政”让学生明白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会了体贴孝敬父母,懂得了勤俭节约。牵手家庭,唤起亲情,“小家政”形成了雅行教育中的“感恩文化”。

三是小导游。为了将雅行教育的理念向社区、社会延伸,影响更多人群,广埠屯小学在校园“文化小导游”系列社团活动的基础上,精心设计了“社区我当小导游”活动。“社区小导游”起源于学校的校园“文化小导游”。学校为了向来访客人和其他学生义务讲解悬挂于教室走廊的文化挂图,公开招募了一批品德好、表达好、普通话好的学生,成立了“百灵鸟学生导游团”。经过专业的学习和训练,一批金牌小导游和银牌小导游脱颖而出,他们在课间休息时,在走道上,在教室旁,身披绶带落落大方,侃侃而谈,成为校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为了检验和扩大雅行教育效应,学校组织小导游走出校门,对其他兄弟学校和社区开展讲解。小导游的角色也日益丰富,譬如“环保小导游”到社区宣传节能减排意义,帮助回收居民家中的废旧电池,调查东湖水质情况等;“文艺小导游”利用节假日和夜晚为社区居民义演,带领居民从事健身运动;“生活小导游”在社区讲解、传授一些生活小窍门;顺应时事热点而设置的“奥运小导游”“世博小导游”则向居民介绍奥运、世博的相关知识……“社区我当小导游”活动,立足于青少年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注重挖掘传统文化内涵,融入现代教育理念,运用了孩子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寓教于乐,把空洞的教育变成自己的成长体验,成为提升学生素质的有效载体。

内外兼修的雅行校本课程体系。基于“雅行”的丰富内涵,学校构建了内外兼修的校本课程体系,即雅言、雅行、雅思、雅量、雅趣和雅致。

其一,“5+2+N”校本课程。学校形成了基于三类课程结构的“5+2+N”的课程体系。三类课程结构为“基础生根课程、能力生成课程、个性升华课程”;“5+2+N”的课程体系为:“5”是指五大基础生根课程,包括品德、学科、形体、交际、情感,旨在促进学生社会化,确保小雅士基本素养的培养;“2”是指两大能力生成课程,依托校本教材《思维加速度》《阅读与积累》展开,旨在开拓学生思维,拓宽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和竞争力,促进学生终身发展;“X”是指涉及艺术、体健、活动、学科应用、综合领域的个性升华课程,以培养学生个性特长和兴趣爱好为主,促进学生生活诗意化。三类课程相互促进,形成序列。学校倡导夯实基础生根课程,充实能力生成课程,推进个性升华课程。

其二,家政校本课程。学校把分散于劳动课、健康课、思想品德课和社会课中有关家政学的内容进行整合,并加以补充完善,开发了“家政校本课程”,根据低、中、高学段学生的身心特点,编写了“自我服务”“家务劳动”“家庭礼仪”“家庭饮食”“家庭卫生”“美化生活”“休闲活动”等相关内容。学校将家政课程内容印发给家长,由家长在家庭中进行家政技能的传授。孩子们在家学到的家政技能,要在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进行交流和展示,并通过少先队活动、学科竞赛等活动进行考核。学校每年举办劳动技能比赛,评选出“劳技能手”,学校美食节上“巧手小厨师”冷餐会,“快乐家庭大比拼”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了孩子们积极参与小家政的热情。

其三,“雅学互动”课堂教学模式。学校在开发雅行教育校本课程的同时,有机地将雅行教育融入各科教学,力求整体推进雅行教育,在雅行课堂中升华雅行教育。学校逐步形成了“雅学活动”课堂教学模式(见图1)。该模式强调相信学生,发动学生,培养学生,由“要我学”逐步向“我要学、我会学”转变,做到先学后教、问题探究、导学导练、当堂达标,使教室变为学室,讲授转为对话,教案变为学案,教法变为学法。

“三多三实”的雅行学生评价体系。学校秉持“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进步”的评价理念,聚焦雅行教育目标,构建评价内容、注重评价过程,采取多元评价方式,形成了具有雅行特色的学生评价体系。

其一,系统重构评价内容。雅行教育学生评价力争让每个学生的优点都能闪光,多元化、多角度地构建评价内容,形成了六大系列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一是“雅行闪亮每一天”,通过学校值日生每天对全校各班的出勤、朝读、课纪、课间、两操、路队、保洁等方面进行评价,以评价促学生班集体和自我管理意识的提升;二是班级日志评价,由政教主任组织班干部每周一对各班班级日志记载的今日“全家福”、今日课堂、好人好事、今日班级岗位等四个方面进行评价,促进各班良好班风的形成;三是学科学习评价,由各学科教师以学科教学单元为单位,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等进行评价,既关注学习的结果,更关注学习过程和习惯的养成;四是“天天雅行,月月争星”,将雅行之星细化为博爱星、春风星、智慧星、岗位星、勤劳自理星、环保节俭星、才艺星、健康星等八颗显性的“星”,由值日、值周的老师和学生每月评选出表现优秀的学生,让学生体验到阶段性成功的愉悦,促进学生更好地全面发展;五是教师与家长、社区沟通本,由教师和家长、社区共同完成,每学期评价一次,目的是消除学生在校、在家、在社区表现不一致的倾向,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六是学生成长档案袋,内含学生基础信息、成长历程、收获硕果和反思回顾,一学期即将结束的时候,由学生、教师和家长共同完成评价,旨在引导学生自明、自省、自信。

其二,实施多主体交互性评价。学校构建多元评价主体开展评价操作,通过教师、学生同伴、学生自我、社区等多元评价主体的互动,落实雅行操作评价。教师评价遵循发展性评价的理念,注重学生的发展过程,强调评价的诊断和促进功能,让学生真正感觉到自己的进步;学生自我和学生同伴的评价,注重引导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或他人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主动给自己或他人提出希望和改进建议,使评价的过程逐渐成为学生学会反思、剖析自我、欣赏他人的过程;家长和社区评价,重在改变过分关注学习成绩的评价观,梳理新的发展性评价理念,以《学生成长档案袋》为依据,促进学生进步。教师、学生同伴、家长、学生自我、社区等多元评价主体以多种途径收集评价资料,通过互动、讨论、协商,形成对评价结果的共识。雅行评价注重“成长足迹”发展性评价,充分调动多元评价主体的积极性,开放评价的时机,课中评价、课余评价、月评价、期中评价、随机评价等形成了学校的雅行评价文化。

其三,采取多元化评价方式。多重的评价内容、多元的评价主体必然呼唤评价方式的改革。广埠屯小学在逐步探索实践的过程中,结合雅行教育实际,总结出了四种行之有效的多样化的雅行评价方式。一是“等级+描述”的评价方式,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采用观察、举证、测试、自评、互评、讨论等评价形式,并以“等级+描述”的方式呈现,可以及时反映学生的突出方面,评价要素灵活,能有效发挥评价对学生的导向、参考作用;二是延缓式评价方式,对于某个阶段的某些方面,尤其是考试考查,当学生还没有得到满意的成绩时,教师可暂不评价,给学生机会,待学生达到满意成绩后再给予相应的评价,给学生创造成功、体验成功的机会;三是学生自评,师生、生生互评的评价方式,主要用于“雅行之星”等活动的评价,引导学生逐步学会客观、公正地评价他人,学会欣赏和赞美他人;四是形式多样的评价方式,把过去统一规格、统一答案、统一要求的评价方法转变为多样的评价方法,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的评价。不同的多元评价主体对同一评价内容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来呈现,记录在相应的栏目内,既可求同,也允许存异。雅行评价不是为了给学生划等级、贴标签,而是从学生发展需要出发,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促进其潜能的释放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使学生树立自信心,从而产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作者单位:周诗杰,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与学前教育研究所教育改革研究室主任,特级教师,中小学正高级教师)

责任编辑/鄢志勇

王一凡

教育博士,研究员,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与学前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华中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兼职研究员,湖北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湖北省教育学会中小学德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武汉市教育学会中小学德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猜你喜欢

雅行导游评价
寻找火星导游
德成于正 行成于雅
——雅行教育的有效策略研究
“雅行课程”:育人重在育品
Being a Tour Guide in Shuangqing Villa在双清别墅做导游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跟着西安导游吃,准没错
红领巾阵地之小导游
雅行教育 立德立行——泉州市丰泽区第五实验小学师风建设简介
雅行共生:追求美好的共同生活
———江苏省无锡市云林实验小学办学特色掠影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