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智慧教育平台 促进智慧校园发展
2024-07-13姚辛酉
未来的教育将是智慧化的教育,个性化的教育,深度化的教育,要营造人人可学、时时可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场景。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是国家教育公共服务的综合集成平台之一,汇聚专业化、精品化、体系化的优质中小学数字教育资源。孝感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一直以打造“数字校园·智慧实小”为发展目标,平台的推广与使用有效拓展了智慧校园的使用场景和应用范围,通过与教育、教学、教科研及“双减”工作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努力为学校打造国家级智慧校园赋能,为教师提高教学效率赋能,为学生全方位发展赋能。
总体设计,扎实推进平台运用
在孝感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我们把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工作定位为学校“一把手工程”,纳入学校综合考评。学校管理层要优先学习,优先培训,优先运用,这样才能起到上通下达、事半功倍的作用。把该项工作纳入学校“五个一”工程(开发一个课程,建设一支团队,创新一个项目,打造一个空间,形成一个品牌),制定并实施推进方案,要求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做到“五必用”——集体备课必用、班队课程必用、优课竞赛必用、居家学习必用、家校沟通必用。
在全校教师培训的过程中,重点讲明平台的国家属性,明确了平台的板块覆盖与发展方向,以及今后的信息化推进工作要形成“1+N”模式,即以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为主导,其他平台为辅助,充分发挥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主阵地作用。通过培训,学校教师对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理解更加深刻,对功能与操作方法更加明晰,对九大场景(教师备课、自主学习、教师研修、双师课堂、答疑辅导、作业活动、区域管理、课后服务、家校交流)的应用更加灵活清楚。
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充分利用青年教师对新技术、新方法的敏锐性和好奇心,将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应用与学校的“青蓝工程”相结合,并制定考核方案,将平台的使用成绩设为考核的必备要素之一,努力打造一支专业技术高、业务能力强、具有创新与开拓精神的青年教师队伍。
分层培训,打造智慧教师
在开展培训之前,学校对全体教师合理划分范围,依据不同年龄、不同技术能力基础、不同工作岗位展开分层培训。在培训过程中有针对性,切实解决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遇到的实际困难,重点解决全员疑惑的问题和“堵点”问题。
全体教师对标九大场景。在培训中,学校信息中心向全体教师介绍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成立的背景及板块组成,讲解网页版的使用方法,重点介绍九大应用场景,并采用实例阐述九大应用场景的使用方法,明确不同环境下如何选择不同的应用场景。通过培训让每一位教师能迅速找到所需资源的位置,能用双师课堂进行教学,能合理利用资源进行备课,会使用APP进行课后答疑及作业批改。
班主任锚定班级应用。班级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很好地赋能了学校的中心工作,起到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提高学生学业水平,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作用。目前平台APP赋予了班主任比普通教师甚至管理员还大的权限,可以组建班级、发布通知公告、发起打卡、统计信息、设置群共享、置顶消息等。通过培训,让班主任知晓一系列实用功能的操作方法。根据班主任肩负育人责任的特点,将德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场景应用作为培训重点,力争让每一位班主任将平台作为班队会资源查找的首选。学校信息中心制作了《孝感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关于国家智慧平台班主任指南》,在指南中解决了学生注册、加班级群、打卡设置及删除、更改学生座位号、家长关联信息、统计(投票)等问题。
教研组长聚焦教学科研。教研组长肩负一个年级、一个学科的教学研究重任,是年级组工作的负责人、领头雁,直接决定一个年级组的走向与发展。在对教研组长进行专题培训时应向教研组长讲解教师备课板块,要让他们知晓年级组的组建、智慧备课的方法,要把培训重点放在教研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上。向教研组长讲解如何利用软件抓取图片、视频资源,如何运用云文档进行文档编辑保存,如何将触控屏功能与实际教学相结合,如何建设云上教研组。学校信息中心制作了《孝感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关于国家智慧平台教研组长指南》,在指南中解决了教研组的时间和任务安排、教研活动、信息统计等问题。
学科教师偏重不同领域。在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后,要对不同学科的教师进行侧重培训。对语数外等学科教师的培训,要将答疑辅导和作业活动作为培训重点,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同时还能有效解决学生成绩两极分化的问题;对体音美等学科教师及社团教师的培训,要让他们在运用好双师课堂的同时,把课后服务这一场景作为培训重点,有利于收集平时资料,扩大社团影响。这种培训不求面面俱到,但求解决痛点,因此受训教师不负累,愿意受训,愿意实践。
以赛促练,加大平台应用深度
做好常规性培训工作的同时,要利用好竞赛活动、优课录制、对外展示、青蓝工程等契机,展开深度培训,力争平台应用有特色、有创新。建立实小智慧平台深度研究群,把每次获得的创新成果在群内分享,鼓励老师互相交流,以期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今年,学校根据孝感市教育局下发的《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平台应用案例评选的通知》,有针对性地对中青年教师开展了赛前培训。在培训过程中,信息中心组织教师温习了九大应用场景,回顾了应用特色及案例的书写技巧等,并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作了现场解答。对每一位教师提交的作品都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审读,根据评选条件一一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让提交者根据评选的要素对案例书写进行优化。
案例评选工作更加注重多样性,提交的作品有精品课改制成的资源类作品,有根据自己教学中的心得体会书写的案例类作品,还有根据自己对一节课的深入理解综合汇总完成的模式类作品。力争提交的每一份作品具有原创性、创新性,作品中的文字、音频、视频和设计等具有可复制性、可推广性。
家校互联,创新沟通模式
学校每个班都建立了基于平台的师生群和家校群,这两个群有着自己的特定功能,学校教师根据不同的场景,选择不同的群与学生、家长沟通。
家校群偏重家长和教师的沟通,主要了解孩子的成长历程,交流育儿经验,解决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家长向教师反馈孩子在家的情况以及给学校的建议和意见等。有部分班级利用家校群开展了午餐菜谱的投票活动,家长们兴致很高,参与积极,午餐公司在家长投票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调换菜品,这样设计出来的菜品更符合孩子的口味,有利于午托服务的提升,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各科教师都设置了特色作业,如阅读打卡、食谱投票、跳绳计数、小组专项作业、电子绘画等。
师生群更侧重对孩子作业的辅导。在这个群里可以给学生布置特色作业,让学生自行提交,对学生提交的作业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自己在班级所处的水平、自己的薄弱之处及今后努力的方向。作业批改完毕后,教师可以通过后台的数据分析得出初步的结论,从而更有效地指导后期的教学工作。各科教师都能通过师生群发布特色任务,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形成和个人素质的全面提升。
孝感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正在构建以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为核心的网络空间体系,融合学校教育、教学、科研、管理与评价等核心业务,将平台作为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共享服务的主要渠道,作为先进文化建设和家校共育的有效载体,阔步迈向智慧校园建设新台阶。通过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使用,重塑了教学流程,实现线上线下、校内校外的衔接与统一,为提升“智慧实小”的内涵赋能。
责任编辑/王秉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