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化赋能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发展
2024-07-12朱晓光蒋奇英
摘要:深入分析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数智化技术在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中的应用,探讨这些技术如何推动教育领域的协同创新发展。概述了数智化技术如虚拟现实、在线学习平台、智能教学方法等如何优化教育内容传递与学习效率,并指出这些技术的普及所面临的挑战,包括教育质量控制、数据安全性问题。讨论了促进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融合的策略与政策,建议政府与私营部门合作加强教育基础设施,确保教育创新普及包括边远地区在内的所有社群。通过案例研究,展示了数智化赋能的全球实际成效及其推动教育系统进步的潜力。在总结中强调,尽管存在挑战,适当的战略和技术应用能显著推进教育的现代化和全球化。
关键词:数智化;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赋能理论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24)07-0011-06
一、引言
在信息化和数字化迅猛发展的当今时代,数智化技术已经成为推动教育革新的重要力量。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作为培养社会人才的三个主要领域,正面临诸多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探讨了如何通过数智化技术,即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实现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发展,旨在通过技术整合提升教育质量和效率,同时满足现代社会对教育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为教育政策制定者和实践者提供洞见,帮助他们把握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优化教育策略与实践[1]。
(一)研究背景: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的发展现状与挑战
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作为培养实用技术人才的重要途径,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和提升国民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自在全球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面临各种挑战和发展机遇。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化,职业教育不仅要适应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还要预见未来产业发展的趋势,这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发展在传统教学模式、课程内容更新、教师队伍建设、与行业对接等方面存在不足,亟须改革创新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二)数智化赋能的概念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数智化赋能”是近年来新兴的概念,它涉及利用数字化技术提高个人或机构的能力和效率。在教育领域,数智化赋能是指通过数字技术增强教育体系的教学能力和管理效率,以实现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这包括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程内容、提高教育资源的可获取性以及加强教育的个性化和互动性[2]。
(三)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旨在探讨数智化技术如何赋能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发展,以及这三个教育领域之间的创新融合途径。在数字技术日益普及的今天,教育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变革机遇,通过数智化赋能可以极大地提升教育效率和质量,同时解决传统教育模式中存在的多种挑战。
1.研究目的
(1)协同创新的框架构建:旨在建立一个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的理论框架,通过数智化技术整合三者资源,创造出新的教育模式,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经济需求。
(2)教育质量的提升:探索数智化技术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上的应用,如利用大数据分析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使用人工智能进行个性化教学,通过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改善实践操作和技能训练。
(3)教育公平的增强:研究如何利用数智化赋能缩小不同地区、不同背景学生之间的教育差异,特别是通过在线教育资源的共享,使得边远地区的学生和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也能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资源。
(4)终身学习体系的完善:随着职业生涯延长和知识更新加速,继续教育变得尤为重要。探讨如何通过数智化工具,如在线课程和微学位等,建立一个灵活高效的终身学习体系,支持个人职业发展和技能升级。
2.研究意义
研究意义在于提供一个全面的视角,评估数智化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潜力和实际效果,尤其是其在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中的综合作用。研究成果不仅可以帮助教育政策制定者和管理者更好地理解和利用这些技术来优化教育体系,也为教育技术开发者提供指导,促进教育技术解决方案的创新和实施。
随着全球教育趋向数字化和智能化,将为中国乃至全球的教育创新提供借鉴和参考,特别是在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提高教育服务的可达性和个性化、推动终身学习文化的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
" 二、数智化在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中的应用现状
(一)数字技术在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中的应用
在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领域,数字技术的应用表现在多个方面,例如,能够丰富教育资源的云计算,能够让学生获取到最新行业信息、技术培训和实践操作指导的各种网络平台。在课程教学方面,根据学习进度和兴趣,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建议和资源,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效率的大数据技术和智能推荐系统等。
在当今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数字技术在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中的应用已经成为提升教育质量和效率的关键手段。
虚拟和增强现实(VR/AR):VR/AR教学技术是一种利用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和图像处理等先进技术,为学生创造身临其境的虚拟环境,并通过与真实世界的互动来提升学习效果的教学方式。在教育领域,VR/AR教学技术应用广泛,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具有实践性和真实性的学习体验,学生可以在模拟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实际操作训练,如汽车修理、飞行模拟等[3]。
移动学习平台:移动学习平台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接触到课程和训练材料,提升了学习的灵活性。这对于在职人员或不能全职参与学习的学生尤其有益[1]。
在线课程和远程学习:数字化平台如MOOCs(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使得顶级大学的课程资源对全球学生开放,打破了地理位置的限制,极大地扩展了教育的覆盖范围[4]。
在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领域,数字技术的应用帮助提高了教学的互动性和资源的可获取性。以一所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学院利用云计算平台建立了一个在线教育资源库,覆盖了电子工程、汽车维修、计算机编程等多个专业领域的课程和实训内容。学生不仅能够随时访问这些资源,还能通过虚拟实验室进行实践操作的模拟训练,大大提高了学习的灵活性和实效性。
数字技术在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中的实践应用不仅扩展了教育的边界,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而且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多样和符合个性化需求的学习体验。
(二)数智化给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带来的变革与挑战
首先,技术更新的速度要求教育机构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适应新技术的发展。其次,数字技术的普及也对教师的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再次,虚拟实训虽然为学生提供了安全的学习环境,但也存在与实际操作情境脱节的问题,因此如何平衡虚拟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在数智化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最后,数智化还带来了教育公平的挑战。
运用数字技术能够更方便地访问海量教育资源,但由于学生的信息技术技能差异,可能会加剧教育的不平等现象,因此,推进数智化要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平等地受益。
随着教育形式的多样化,如何确保教育质量成为一大挑战。在线教育和技术驱动的教学缺乏传统教育的面对面互动和监督,可能影响教育的综合质量。 数智化要求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习的引导者和技术的应用者。这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教师需要掌握新的技术工具和教学法,需要系统的培训和持续的支持。
" 三、数智化赋能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的理论基础
(一)数智化的核心理论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日益发展和广泛应用,以“数字化+智能化”为内涵的“数智化”新模式正在快速兴起。“数智化”是 2015 年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知本财团”课题组在《思索引擎设计方案》的报告中首次提出的概念,用作对“数字智商”的阐释,其最初的定义是数字智慧化与智慧数字化的合成[5]。近年来,数智化已成为各行各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动力,许多企业都在探讨产业数智化的问题。数智化将是各行各业发展的主要趋势,数智化的内涵伴随社会变革而不断丰富,对数智化的定义主要从人类社会变革的视角进行解析[6]。
(二)赋能理论在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中的应用
数智化,与数字化不同,集数字化和智能化于一体,是数字化基础上的飞跃。赋能理论认为,在获取适当的支持和资源后,个体或组织的潜能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和提升。赋能理论在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中有多种应用,包括提升教育参与者的能力、增强其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及提高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的整体效果等,主要涵盖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赋能理论强调个体的能力提升和主体性的发展。在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中,学生可以主动探索和学习丰富的学习资源。这种灵活的学习方式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是促进校企合作: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的赋能也体现在加强校企合作上,通过企业提供的实习机会、项目案例等,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环境中,增强其职业技能和职业适应能力。
三是技术支持与资源共享:赋能理论还体现在利用技术手段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上,如通过在线平台共享优质课程资源、实训设施等,使得更多学生无论地理位置如何都能获得优质教育资源,实现知识和技能的平等获取。
赋能理论还强调消除教育获取中的障碍,这在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融合中表现为提升教育公平性。通过数智化资源,如在线开放课程、虚拟实训平台等,教育机构可以向更广泛的学习者群体提供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同时,这种技术的应用也支持了对偏远地区的学习者和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学习者的赋能,确保他们也能享有平等的学习机会。
(三)数智化与赋能相结合的理论框架
一是数智化与赋能相结合:结合数智化的技术优势和赋能理论的人本关怀,运用数字技术提升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的能力和效率,激发教育参与者的潜能,形成一个全面、高效、动态的教育模式。
二是个性化学习路径的设计:有别于传统一致性的固化教学,数智化与赋能相结合能够借助人工智能分析学生的学习习惯、兴趣和能力,提供定制化的学习资源和方案,为每位学生制订适合的学习计划。
三是动态互动的学习环境:学生通过网络和虚拟现实等数智化平台工具进行协作学习和模拟实训等活动。这种动态互动的环境的优点很明显,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自主学习能力。
总体来看,数智化与赋能相结合的理论框架在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中的应用,旨在通过技术的力量加强教育的人文关怀,实现技术赋能与人的发展的有机融合,为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带来更深远的变革和发展。
" 四、案例分析:数智化赋能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的成功案例
(一)国内外典型案例分析
1.国外案例
(1)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结合理论学习和工作实践,使学生在职业学校学习理论的同时,在企业中进行操作训练。这种模式成功的原因是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和重视实践技能。德国职业学院利用数字技术实现教学内容的实时更新,在与行业技术同步的同时,提供在线教育平台和虚拟仿真技术。这为学生提供灵活多样的学习体验。
(2)芬兰的阿尔托大学致力于将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整合在一起,创建一个无缝的学习生态系统。通过利用数字化工具和平台,大学已经能够构建一个灵活的教育环境,这不仅吸引在校学生,还包括职业人士和其他终身学习者[7]。
一是虚拟实训中心的建设:阿尔托大学投资建立了一个虚拟实训中心,该中心利用VR和AR技术为学生提供与现实工作环境相仿的模拟场景。这一设施被用于从工程设计到手术操作的多种培训,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是开放在线课程和微学位程序:大学通过与全球教育平台合作,开发了一系列在线课程和微学位程序,覆盖了从数据科学到机器人技术的各个领域。这些课程不仅对本校学生开放,也面向全球学习者开放,极大地扩展了教育的影响力。
2.国内案例:浙江省的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数字化转型
浙江省积极推动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数字浙江和“数智杭州”部署,坚持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重点做好“数字专业化”升级和“专业数字化”改造两篇文章,建立了包括在线课程资源、虚拟实验室和智能教学系统的数字教育平台,高质量推进“双高”建设。此外,学校组织专业团队,运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成绩,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
3.国际合作案例:中德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合作项目
东莞市技师学院交通运输学院于2014年引入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并进口了德国的数字教学资源和VR实训设备。先进的软硬件教学环境极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学院实行校企双元育人,90%以上的毕业生均获得IHK职业资格证书,让学生实现了出校门即可上岗。近年来,该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9%,成为东莞市汽车售后市场技能人才主要的培养阵地。学院这一成功创举为中国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模式[8]。
(二)成功实践的关键因素
1.技术的有效整合
在数智化赋能的过程中,如何有效整合现代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是成功实践的关键。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还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学习路径的可能。
2.实践与理论的结合
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的有机结合是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的核心。成功的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机构能够在课程设置中平衡这两个方面,确保学生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能熟练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3.紧密的校企合作
只有开展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才能使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内容能够及时反映最新市场需求,并确保学生所学技能的实用性和前瞻性。企业在帮助学校优化课程设计、提升教学技术方法的同时,能够获得适应一线现场操作实际的优秀毕业生。
4.强大的技术基础设施
成功的数智化赋能教育实践依赖于坚实的技术基础设施。例如,阿尔托大学投入显著的资源以构建和维护高质量的数字平台,包括虚拟现实实验室和全面的在线学习管理系统。这些技术不仅支持复杂的教学活动,如VR/AR模拟,还能处理大规模的数据分析和在线交互,保证教学活动的连续性和质量。
5.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
阿尔托大学与行业领袖的紧密合作是实现教育内容实用性和市场相关性的关键。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发课程内容、共享实训设施及数据资源,学生能够直接接触到行业最新的技术和挑战,增强了学习的实际应用价值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 五、数智化赋能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融合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 (一)技术、资源、政策等方面的挑战
1.技术方面的挑战
技术的快速发展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提出了更新换代的要求。新兴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的应用需要相应的教育资源和教师培训。技术更新的速度与教育体系的适应能力之间存在不匹配,这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机构提出了巨大挑战[9]。
2.资源方面的挑战
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面临资源不足的挑战。这包括资金不足、缺乏高质量教学资源和先进设施。资源限制影响了教育质量提升和教育公平。
3.政策方面的挑战
(1)政策滞后:现有的教育政策可能无法及时适应数智化带来的变革,政策制定的滞后性可能阻碍教育创新的实施。
(2)隐私和数据保护:随着教育过程的数字化,学生的个人信息安全成为一个突出问题。
(二)针对挑战的对策与建议
1.动态更新教育政策
建立一个灵活的政策更新机制,确保教育政策能够迅速适应技术进步和市场变化。政府应定期审查和调整相关政策,确保它们能够支持教育创新而不是成为障碍。制定和强化有关数据保护和隐私的立法,在为学习数据的安全提供法律保障的同时,确保这些法律能够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有效执行,保护所有教育参与者的利益。
2.强化技术培训与教师发展
在数智化赋能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的背景下,强化技术培训与教师发展显得尤为重要。针对新兴技术,教师的掌握能力至关重要。为此,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师技术培训,涵盖最新的教育技术和行业发展趋势,确保教师能够与时俱进。案例分享和技术工作坊能够提供实际应用的场景,使教师在真实环境中学习和实践新技术。
3.优化资源配置
通过政策和财政支持,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确保资源能够公平地分配到每一个需要的地方。利用开源资源和共享平台减少成本,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投资建设强大的IT基础设施,包括高速互联网连接、安全的数据存储解决方案和高效的教学管理系统。这将为数智化教学提供必要的技术保障,同时确保信息安全和数据保护。
4.加强实践教学与项目驱动学习
重视实践教学在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中的作用,增加实习、实训等环节,以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职业技能。实施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参与真实项目的解决,增强其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和职业技能。与企业合作,建立实践教学平台,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和项目经验,促进学生的职业技能发展。
5.促进技术创新与研发投入
鼓励学校和研究机构积极参与技术创新和研发工作,建立自主的技术研发体系。与企业合作研发适合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的技术产品和教学工具,推动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应用。支持跨学科研究,促进技术与教育方法的融合,推动创新研究的发展,提高教育的科技含量。
六、结论
(一)数智化赋能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融合的重要性总结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数智化代表着技术进步和教育模式的革新。数智化赋能整合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能够大幅提升教育效率和质量,也使教育更符合社会需求,因此,数智化赋能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极为重要。
首先,数智化赋能让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内容更丰富和灵活。数字化手段优化了教育资源的整合。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广泛的知识和最先进的技能,尤其是市场相关的技能。其次,数智化提高了高质量教育的可达性和个性化。在线教学平台和虚拟实训室提供了平等的学习机会。再次,数智化为企业提供了具备生产需要相关技能的专业人才,为学校和企业形成一种双赢的成功局面。最后,数智化改革了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的教学和评估方法。教育过程变得更高效和互动。精准的数据分析提升了教学质量。
数智化赋能不仅提升了教育质量和效益,也为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机遇。面向未来,数智化赋能将成为推动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创新和发展的关键因素。
综上所述,数智化赋能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发展对于现代教育体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提升教育质量和效率,还能“推动教育公平、支持终身学习、加强教育与实际工作的联系”。面对未来,教育机构、政策制定者和技术提供者需要共同努力,克服挑战,利用数智化技术的潜力,为所有学习者创建一个更加包容、高效和创新的教育环境。
(二)研究成果与创新点
在数智化赋能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并展现了若干创新点。
深入探讨了数智化在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中的应用现状,突出了数字技术在改善教育质量、提升教学效率方面的关键作用。这一研究成果不仅为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提供了数字化转型的具体案例,也为未来的教育模式改革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创新性地构建了数智化与赋能相结合的理论框架,这一框架有效地融合了技术赋能与教育理念的创新,为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该理论框架不仅强调技术的应用,更注重技术应用如何赋予教育新的动力和方向,这一点在以往的研究中较少涉及。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帮助决策者和教育管理者解决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融合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如资金支持、技术培训和法规制定等。
创新地提出了将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融合的新模式。不同于传统各自为政的教育体系,这一模式强调教育资源和技术的共享与互补,开创了教育融合的新路径。探索了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进行个性化教学的方法,这在教育领域中尚属前沿。通过精确分析学生数据,实现教学内容和方式的个性化调整,提升了教育的效果和效率。提出了一个持续的校企合作机制,并不局限于单一的项目合作,而是形成了一个持久的合作网络。这种机制不仅促进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资源共享,还增强了教育的实践性和市场适应性。
提出了针对数智化赋能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的一系列实践策略,这些策略覆盖了教学方法创新、校企合作加强等方面,为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机构如何有效利用数字技术提供了实践指导。通过案例分析,揭示了成功实践的关键因素,为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领域的决策者和实践者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张莹,贺婷,刘硕.数智化背景下职业教育专业适应性提升路径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23(5):63-68.
[2]高明,黄小容.以数字化转型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J].职教论坛,2023(9):39-47.
[3]曹渡帆,朱德全.数字经济如何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J].现代教育技术化,2023(5):5-14.
[4]罗娟娟,许仲生.职业本科教育背景下数智化赋能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3(1):89-92.
[5]彭明成,郑旭东.大数据驱动职业教育教师培训变革:模式创新与保障路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3(15):30-35.
[6]万晨,朱宗晓.虚拟仿真教育资源云共享平台的构建及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3(13):123-126.
[7]俞启定.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若干问题的思考[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22(1):1-7.
[8]巫程成,周国忠.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的理论溯源、困境与出路[J].教育与职业,2023(6):52-58.
[9]徐栋梁.数字经济时代职业教育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15):109-110.
Digitalization and Intelligence Empowering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Higher" Education,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Zhu Xiaoguang Jiang Qiying
(High-tech Institute, No. 12, Fangongting South Street,"" Qingzhou 262500, 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provides an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applications of digital technologies such a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big data, and cloud computing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higher education,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and explores how these technologies can promot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The article outlines how digital technologies such as virtual reality, online learning platforms, and intelligent teaching methods can optimize the delivery of educational content and learning efficiency, and points out the challenges faced by the popularization of these technologies, including education quality control and data security issues. It also discusses" strategies and policies to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the three religions, and suggests that the government cooperate with the private sector to strengthen educational infrastructure and ensure that educational innovation reaches all communities, including remote areas. Through case studies, this article demonstrates the global practical effectiveness of digital empowerment and its potential to drive progress in the education system. In summary, it is emphasized that despite the challenges, appropriate strategies and technological applications can significantly promote the modernization and globalization of education.
Key words:Digitalization and intelligence; Vocational education; Higher education; Continuing education;" Empowerment the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