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支气管镜检查病人围术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2024-07-11万娟唐磊磊邵艺群蒋钰

循证护理 2024年11期
关键词:围术期评价指标护理质量

万娟 唐磊磊 邵艺群 蒋钰

作者简介 万娟,主管护师,本科

*通讯作者 唐磊磊,E-mail:56584542@qq.com

引用信息 万娟,唐磊磊,邵艺群,等.支气管镜检查病人围术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J].循证护理,2024,10(11):2070-2074.

摘要 目的:构建支气管镜检查围术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探究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我院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收治的104例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行支气管镜检查病人为对象,根据抽签法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各52例。常规组实施常规质量管理,研究组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构建围术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将其应用于临床,观察比较两组病人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轮函询中,专家调查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6.30%、92.6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67,0.899,专家咨询意见和协调系数为0.275~0.387(P<0.001)。临床应用支气管镜检查围术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后,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常规组、研究组病人总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支气管镜检查围术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能有效降低支气管镜检查病人围术期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 支气管镜检查;围术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护理

doi:10.12102/j.issn.2095-8668.2024.11.033

支气管镜检查术是用于检查呼吸道和肺部的内窥镜检查方法,属于非创伤性的检查手段,能直接观察呼吸道病变位置和形态,获取病理组织帮助临床早期确诊和开展救治,临床接受度较广[1]。其检查原理是通过支气管镜插入口腔或鼻腔,经过声门进入气管和支气管,以观察呼吸道内部的情况,诊疗期间会刺激病人呼吸道造成不适体验,导致病人配合度低下,因此,围术期护理的针对性介入尤为重要[2]。当前,临床支气管镜围术期护理内容多以保障完成检查操作为重点,缺乏规范且全面的护理方向和流程,护理形式和内容较为单一[3]。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是用来度量和评估护理过程中的关键方面和结果的指标,可用于确定护理实践中的优点和改进的领域,并提供指导和目标来提高护理质量。尽管当前很多研究者已通过多种方法构建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但仍存在挑战,如指标的标准化、数据质量的控制、指标的适用性和应用的可持续性等难以统一和有效验证[4]。故为提高临床支气管镜检查病人围术期护理质量,本研究将应用Delphi法构建支气管镜检查病人围术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将其应用于临床,探究其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支气管镜检查病人围术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1 成立研究小组

小组成员包含呼吸与危重医学科主治医师1名、支气管镜护士2名、主管护师1名、护师1名,成员均为本科及以上学历,临床工作经验>3年,组内成员将全程参与文献检索、问卷编制、函询专家的选择、拟定访谈问题、问卷发放和回收工作,并对专家意见和咨询结果进行整理、分析、讨论及修改。

1.2 形成支气管镜检查病人围术期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初稿

以三维质量结构模型“要素-环节-终末”理论[5-7]为理论框架,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等数据库关于支气管镜检查病人围术期护理与质量控制和评价指标相关的文献,中文检索词为:“支气管镜”“围术期护理”“质量指标”“敏感指标”;英文检索词为:“bronchoscope”“tracheoscope”“perioperative period”“perioperative nursing period”“quality index”“nursing sensitive index”等,检索时限为2017—2021年。采用指标筛选原则,对其结构和分类进行评价,并形成指标体系初稿,涉及函询问卷内容包括致专家信、正文、专家资料。

1.3 咨询专家

共纳入27名专家,专家纳入标准:1)工作经验均≥10年;2)中级及以上的职称;3)为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工作;4)在本研究相关工作领域具有较高学术水平;5)能完成两轮专家函询。其中,专家年龄为34~52(42.31±2.47)岁;工作年限:10~19年9人,20~29年11人,≥30年7人;职称:正高级12人,副高级8人,中级7人。

1.4 专家函询过程

采用邮件发送或面对面发放的方式开展两轮专家咨询,要求专家对各项指标按照Likert 5级评分法进行重要性赋值。同时由小组谈论后对指标条目进行删减或增改。两轮函询间隔时间为30 d,每轮函询问卷全部回收后,小组成员对意见提出情况进行评价和归纳,并进行修改和完善,当两轮函询总结后,专家意见趋于一致时结束函询。

1.5 专家函询结果

第1轮函询有7名专家提出修改意见,将“住院病人24 h护理时数、发热和平均住院费用”指标删除,并增加指标“雾化吸入规范应用率、急救物资准备及时率”,同时将环节指标中“围术期物品备用完好率”修改为“围术期物品准备合格率”,并对相关计算公式、定义也进行修正。第2轮函询有5名专家对相关指标的重要性、可操作性进行修正,并删除“护士学历占比”的指标与权重,最终确定支气管镜检查病人围术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涵盖3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30个三级指标,见表1。

1.6 支气管镜检查病人围术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

1.6.1 研究对象

选取本院2021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104例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行支气管镜检查病人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年龄≥18岁;2)具备正常沟通与认知能力;3)符合支气管镜检查诊断及介入治疗适应证;4)麻醉方式为局部麻醉;5)配合治疗并自愿加入本研究。排除标准:1)支气管镜诊疗麻醉药物过敏者;2)既往有精神疾病史;3)合并心、脑、血管或恶性肿瘤者;4)文盲、严重视力及语言障碍者。根据抽签法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52例。常规组中,男23例,女29例;年龄为20~65(45.46±1.46)岁;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24例,专科及以上28例;婚姻状况:已婚39例,未婚或其他13例。研究组中,男25例,女27例;年龄为20~66(46.84±1.18)岁;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26例,专科及以上26例;婚姻状况:已婚35例,未婚或其他17例。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6.2 方法

常规组结合临床护理工作质量评价手册,由质量控制团队每隔2个月对护理质量进行调查和监测,调查内容主要包含一般护理质量、围术期安全管理质量、护士病情掌握质量3个方面,并由护士长进行质量检查,7 d为1个周期。研究组以支气管镜检查病人围术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围术期护理管理,内容如下。

1.6.2.1 成立质量控制小组

成员包括研究者本人、呼吸与危重医学科主任医师2名、科护士长1名、主管护师2名、护士3名组成,为保证调查质量与减少变数,本研究数据归纳和整理工作全程由研究者本人进行,并且由1名成员进行协助,考虑到人力与时间限制,本研究所有数据均以6个月作为监测节点,进行效果与价值分析。

1.6.2.2 启动培训

1)质量控制小组专项培训内容包含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项目、各项目定义、测量意义、指标数据采集方式、计算公式、统计方法和各指标详细的质量控制标准。培训后,利用问卷星软件进行现场考核,并实施共性问题重点培训机制,以确保后期指标评价的客观准确性。2)科室全员培训内容为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的内容、定义及在临床护理管理中应用的意义,提高其各级质量控制检查和数据的采集配合度,同时对质量评价指标中涉及的护理措施、专科技术操作进行培训,提高围术期专科护理的落实率。

1.6.2.3 调查方法

1)预调查:在前期文献分析和半结构访谈的基础上,根据指标体系中的细化条目和相关循证文献[8-9]研究,自行制定支气管镜检查病人围术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在临床进行预调查,调查内容包含术前与术后的围术期护理质量落实率,随后由质量控制成员根据预调查所遇到的问题和质量影响因素,对检查表进行优化和修改。2)正式调查:通过现场调查、查阅护理记录、医护患访谈等方式,采用支气管镜检查病人围术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病人进行查验并做好记录,各条目评价结果分为“达标”“不达标”“不适用”3种,达标则计为1例,否则不计,每月底由质量控制小组进行数据汇总,对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原因进行分析,并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对原因的影响程度进行划分,从而确定质量缺陷的优先解决等级,最终经查阅文献、头脑风暴等形式制定针对的改善对策,实现动态的质量改进。

1.7 效果评价

1)比较两组病人围术期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包括误吸、窒息、低氧血症、医院感染等指标,总发生率越低,表明护理质量越好。2)参考常立阳等[10]研究,自制病人满意度调查表,包括术前宣教、人文关怀、基础护理水平、专业操作与病房管理5个维度,采用Likert 3级评分法,“不满意”计0分,“一般满意”计1分,“比较满意”计2分,“非常满意”计3分,总满意率=(一般满意例数+比较满意例数+非常满意例数/总例数)×100%。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749。

1.8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行t检验;定性资料采用例数、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最小理论频数小于1用Fisher′s确切概率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函询结果

两轮专家函询问卷调查中,第1轮函询问卷共发出27份,最终回收26份,回收率为96.30%,其中有效问卷26份,有效回收率为96.30%。第2轮函询问卷共发出27份专家咨询表,回收26份,回收率为96.30%,其中有效问卷25份,有效回收率为92.60%。第1轮函询专家权威系数(Cr)为0.867,第2轮Cr为0.899,Cr均>0.80,专家咨询意见和协调系数为0.275~0.387(P<0.001)。

2.2 围术期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见表2)

2.3 满意度(见表3)

3 讨论

3.1 支气管镜检查病人围术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科学性

有研究显示,支气管镜围术期护理涉及术前、术中和术后的各个阶段,构建围术期护理体系有助于规范护理操作、标准化流程和实施安全措施,减少潜在的风险和误操作,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性和病人的安全[11]。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对护理措施和质量控制等方面起重要导向作用,其不仅是护理质量的数据化测定及护理效果的评价工具,还可作为临床护理安全的工作标准[12]。本研究以要素-环节-终末理论为框架,收集关于支气管镜围术期护理的最新研究、指南、政策和相关文献,了解现有的最佳实践和标准,为支气管镜检查病人构建围术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体系中的具体条目均经严密的文献检索、评定后设计,并形成函询问卷。随后采用Delphi法向专家征求意见,收集专家对问题或决策的看法和评估并进行汇总和整理,采用统计或定性的方法进行分析,从而对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和条目不断完善和修改,最后根据指标重要性排序结果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值,设计成最终版本的指标体系。协调系数是用于衡量专家直接或者2次观察之间的一致性的统计指标,本研究两轮专家的协调系数在0.275~0.387(P<0.001),表明函询专家之间的一致性程度较好。函询专家的积极系数是指专家对某个问题或任务进行评估时,积极给出肯定或一致的评价的比例,本研究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89.66%、92.60%,两轮函询的Cr分别为0.867,0.899,表明本研究指标体系的科学性较高,可行性较强。

3.2 支气管镜检查病人围术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临床应用效果

在接受支气管镜诊疗病人中,有40%及以上的病人术前存在明显焦虑心理与生理性行为抗拒现象,导致术中配合度低下并诱发系列不良事件,影响检查成功率甚至延误病情[13]。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表明该指标体系的应用能有效降低临床不良事件的发生。分析原因为:病人对检查及治疗缺乏认识,相关医护人员风险评估识别能力弱为病人检查依从性降低,临床不良事件风险增加的主要原因[14-15]。因此,本研究将术前访视执行率、术前心理状态评估、围术期健康知识知晓率、术前心理预处理执行率等纳入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中,提高临床对围术期病人身心体验的重视和干预,能有效帮助病人掌握诊疗操作的配合事项,促进检查过程的顺利实施[16]。同时,在要素指标中增加对护士能力培训指标,使其能严格、正确且及时按照标准化流程提供护理服务,确保病人安全。以往支气管镜围术期护理多以经验性护理为主,多在不良事件发生后进行护理和分析,缺乏对风险事件的前瞻性评估和分析,而本研究中在病人安全指标中所涉及的围术期风险评估、术前准备、术中操作核对、术后并发症风险评估等质量评价指标,通过该指标体系对围术期护理质量进行质量控制,能帮助临床人员快速了解护理缺陷和原因,针对性进行改进,继而达到尽早识别风险,及时干预风险,准确降低风险的目标,最终降低和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17]。此外,利用该指标制定的评价标准和查检表能有效规范人员执行力度,前瞻性控制围术期各环节的质量,进而提升围术期护理质量,降低不良事件风险。

病人护理满意度指病人就诊期间所接受到护理服务的总体评估,主要涉及医护人员专业能力、医患关系及护理内容的有效性3个层面[18]。对病人护理满意度的测评,以量化形式客观反映出护理质量的整体状况,是对医院开展以人为本,针对病人需求改善服务质量,实现护理质量监控的重要依据。本研究应用支气管镜检查病人围术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后,研究组病人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分析其原因可能为:本研究支气管镜检查病人围术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以围术期护理特点为依据,综合文献研究结论、循证依据形成,内含的人力资源、设备设施、健康教育、护理实践、病人安全等专科护理指标均能为保障围术期护理质量提供方向。根据质量调查结果为依据,以指标监测、结果归纳总结的结论为框架,通过每日记录、定期评价和干预改进过程中,有利于实现护理问题的早期识别和筛选,持续改进方案的优化和环节提升,最终保障护理安全和服务质量。同时该体系突破传统单一的终末评价指标的不足,重视病人心理、认知、风险评估等层面的干预,能有效满足病人围术期护理需求,增强病人检查依从性的同时,还有利于提高病人及家属满意程度,与刘湘泸等[19]研究结论一致。

4 小结

本研究支气管镜检查病人围术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能有效降低支气管镜检查病人围术期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提高病人护理满意度,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然而,本研究也存在不足,其一,研究者经验及时间的限制,部分指标内容表述的完整清晰有待完善;其二,本研究属单中心研究,指标应用存在一定局限性,未来还将进行多中心研究,将该指标体系进行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并优化数据收集、分析、干预及评价流程,推动临床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参考文献:

[1] 王洪武,李冬妹.中国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现状及进展[J].中国研究型医院,2020,7(4):1-10.

[2] 祝敏.心理护理干预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2019,12(3):215-216.

[3] 晋国蓉,范煜,徐晶,等.护理风险管理在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卫生产业,2020,17(3):76-77.

[4] 赵诗雨,喻姣花.专科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9,33(8):1342-1346.

[5] 钱文静,刘佳,王维,等.基于结构-过程-结果的三维质量评价模式构建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J].中国医学装备,2020,17(9):165-171.

[6] 李姗姗,王曼丽,宋新翠,等.针对性护理在经支气管镜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纵隔疾病患者检查中的应用[J].东南国防医药,2021,23(1):87-89.

[7] 张琦,方幸,徐建鸣.护理质量指标研究进展[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9,26(3):5-8.

[8] 许军连.围术期护理干预在电子支气管镜治疗COPD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9,16(20):91-94.

[9] 陈国阳,张露萌.手术室护理质量敏感指标项目管理体系构建与应用[J].河南医学研究,2022,31(12):2285-2287.

[10] 常立阳,冯志仙,邵荣雅,等.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测评量表的构建[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5):454-456.

[11] 王洪武,程庆好,孔令煜,等.ERAB在硬质支气管镜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国际呼吸杂志,2020,40(3):238-240.

[12] 蔡立柏,刘延锦,郭玉茹,等.骨科康复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的构建[J].中华护理杂志,2021,56(4):508-514.

[13] 钱晓晴.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患者的焦虑水平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20,31(2):166-168.

[14] 胡娟,周燕,杨澄清.支气管结核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状况与行电子支气管镜治疗依从性的相关性分析[J].结核与肺部疾病杂志,2022,3(4):305-308.

[15] 莫康林,杨霞.电子支气管镜检查中患者舒适度的研究进展[J].国际呼吸杂志,2021,41(11):876-880.

[16] 佐涛,胡艳,罗婷,等.急危重肺病患者经纤维支气管镜治疗的精细化护理干预[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0,26(21):2937-2941.

[17] 张杨,田竟,李广玲,等.预见性护理在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2):353-355.

[18] 何晓霞.综合护理干预对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患者舒适度及满意度的影响[J].江苏预防医学,2021,32(2):248-249.

[19] 刘湘泸,莫建明.心理暗示联合行为干预对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患者焦虑情绪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39(1):70-72.

(收稿日期:2023-05-19;修回日期:2024-05-17)

(本文编辑薛佳)

猜你喜欢

围术期评价指标护理质量
探讨快速康复护理在膝单髁置换术患者围术期的临床应用
氨甲环酸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的给药方式比较
第三方物流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综述
李荣莉: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普外科护理质量的影响
风险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基于UML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价系统的分析与研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评价指标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资源型企业财务竞争力评价研究
前列腺增生患者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意义探析
2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循证护理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