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表现性评价的实践探究
2024-07-10覃志宇黄秋萍秦虹雨
覃志宇 黄秋萍 秦虹雨
作者简介:覃志宇,1980年生,河池大化人,本科,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教育、STEM与科学教育;黄秋萍,1998年生,广西玉林人,本科,二级教师,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教学、机器人与创客教育;秦虹雨,1999年生,广西玉林人,本科,二级教师,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教学、机器人与创客教育。
摘 要: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核心素养要求。表现性评价是集过程与结果、融评价与学习于一体的新型评价方式,对提升中小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在开展表现性评价时,可通过构建表现性评价框架、设计项目式教学计划和教学策略、设计项目任务和搭建学习支架、明确项目总目标和具体目标、设计表现性评价量表、教学实施与开展表现性评价等环节,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学习效果,从而改进课堂教学,有效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关键词:表现性评价;信息技术素养;评价量表;计算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4)14-0070-05
表现性评价(performance assessment)是20世纪80年代在国外兴起的一种评价方式。它强调让学生通过实际任务来展示学习成果和能力。与传统的纸笔测试不同,表现性评价注重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的表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参与演示、创造、制作或动手做事,以展示他们的技能和思维能力;要求教师结合真实生活情境,使用有意义的教学活动作为评价任务,激发学生高水准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在课堂活动过程中对学生的表现做详细的记录和评价。这对教师的教学和评价设计、实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全面评价者,以更好地支持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国内关于表现性评价的实践研究主要集中在学科教学评价以及生物、化学、物理等实验教学评价。曹义才将表现性评价应用于物理实验教学中[1],杨玲阐述了如何在生物课程中明确表现性评价目标、设计评价量表以及评价的实施和开展[2],王思源将表现性评价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相结合进行了探讨[3],佟柠将表现性评价应用在地理学科教学中[4]。表现性评价应用于信息技术学科一线教学实践的研究较少。
表现性评价特别适用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其特点符合《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倡导真实性学习”“强化素养导向的多元评价”的理念[5]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培育以学习为中心的教育学关系,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提升信息素养”的基本理念。《课程标准》指出,要构建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体系,利用多元方式跟踪学生的学习过程,采集学习数据,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状况,改进学习,优化教学[6]。教师能够收集学生不同学习阶段的表现数据,真实地从多元角度评价和改进学生的学习,使学生的信息素养不断提高。新课改新教材背景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表现性评价策略,对提升中小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一、表现性评价行动思路
信息技术新教材的编排更注重项目式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围绕项目进行备课,教学过程应包含项目的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成果阶段,学生围绕一个个项目或主题来开展综合性学习。而表现性评价作为集过程与结果、融评价与学习于一体的新型评价方式,可以改善课堂教学方式,使师生建立和谐平等的关系,激发学生内在的发展潜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开展表现性评价是一个复杂的工作,需要结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模式进行设计,一般以项目式教学模式和任务驱动为主。同时,表现性评价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性评价,需要不断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达到适合的状态。经研究,我校备课组拟定了一个操作思路框架(如图1所示),以便教师根据框架,结合各自学段和授课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评价和研究。
二、表现性评价教学分析与实践
表现性评价应用于学生信息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依据教学目标来设计表现性任务和评价指标,根据表现水平来确定具体的维度描述。《课程标准》指出,信息技术学科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等核心素养。以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必修一《数据与计算》为例,其教学内容侧重培养“信息意识、计算思维和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三个核心素养,每个单元都有与之对应的重点核心素养目标,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的重点目标是“信息意识”和“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第三单元的重点目标是“计算思维”。计算思维是一种关键的核心素养,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创新能力、逻辑思维、跨学科应用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依据教材的编排,笔者以必修一第三单元《算法与程序设计》开展表现性评价为例,探讨计算思维素养的表现性评价实施步骤。
(一)构建表现性评价框架
表现性评价中一般包含能力点和情感态度,所以计算思维的评价也应包含能力点和情感态度。《课程标准》指出,计算思维简单来说是指个体可以运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一系列思维过程,其能力点是“界定问题、抽象特征、分析数据、建模、设计算法、总结与评估、迁移应用”,和被广泛使用的计算思维五要素相似,即“分解、抽象、概括、算法和评估”。课标中的计算思维属于计算思维技能范畴,与表现性评价中情感态度对应的还需有计算思维态度[7]。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学习者的认知水平,学习内容的获取会帮助学生提高认知水平,在评价学生相应能力时也应评价其知识认知和应用能力[8]。根据以上思路,笔者构建了新的计算思维评价维度框架,包含计算思维技能、计算思维态度和知识认知与应用三个维度,具体内容如图2所示。
(二)设计项目式教学计划和教学策略
本单元主要采取大单元教学和项目式教学模式,分两个教学阶段:前期学生完成理论知识学习,后期学生协作完成项目学习。前期教学阶段采用讲授法、任务驱动法和学生自主学习教学策略,教师整合教材知识结构,提供教学资源和为学生搭建脚手架,指导学生完成程序设计相关知识学习,主要有基础语法、三大程序控制结构、函数和自定义函数、import的用法以及常见第三方库math库、random库和turtle库等。这个教学阶段可以让学生学以致用、独立探索完成,要求学生在小项目上增加个人特色,为后期教学阶段分组完成项目制作打下基础。
后期教学阶段主要采用项目式教学,教师设计项目任务和搭建学习支架,提供评价量表。学生根据项目任务,分小组协作完成成果汇报。表现性评价主要运用于后期教学阶段的项目学习评价,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组内和组间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这个教学阶段是检验学生成果的重要阶段,在这阶段教师要起到指导和督促作用,认真把控每一个环节,推动项目有效完成。
(三)设计项目任务和搭建学习支架
为了设计真实的教学情境,笔者在2023年9月开展项目教学期间,抓住2023年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以下简称世巡赛)将于2023年10月在广西举行的契机,设计了项目任务:来自世界各国的选手齐聚广西,这是一个向世界展示广西形象的大好机会,请用程序设计一个具有广西特色的作品送给外国游客作为纪念品。作品可以展现广西的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建筑特色、文化习俗等方面的内容。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Python程序语言设计一个作品,作品形式包括但不限于艺术绘画、游戏、实用工具等。各小组协作学习,共同完成成果展示与汇报,汇报形式包括但不限于PPT、视频等,汇报时间限定在5分钟内,汇报结束后,教师、各小组进行打分和自评、互评。
此项目教学拟开展4个课时,成果展示与汇报需包含如下内容:
1.小组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是什么?请从作品的灵感来源、意义、小组的想法等方面说明理由。
2.作品内容的构成分为几个部分?分别用什么语法程序可以做到?
3.展示作品的程序设计流程以及程序的运行结果。
4.你认为作品还有哪些待改进之处,为什么?
5.你认为作品可以用于哪些方面的生产和应用,有何社会价值?
6.说明小组的分工(组员负责的具体内容)以及项目过程中是否遇到阻碍,又是如何解决的。
(四)明确项目目标和具体目标
项目目标:学生能够进行小组协作学习,梳理项目学习步骤,分工明确,共同确定作品形式,设计算法,通过Python程序设计完成作品设计,并进行成果展示与汇报,主动分析作品的文化价值,能够运用信息技术做好文化传承和创新。
具体目标:
1.学生能借助网络等信息技术工具,根据作品传播对象需要,主动了解世巡赛,了解广西特色文化,小组内共享信息,讨论鉴定信息价值,收集相关资料并真正用于作品设计当中。(信息意识)
2.学生能够认知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水平,选择合适的作品形式,分析作品构成,能够分解作品部件并小组协作完成,也能将各部分进行联系构成整体程序,设计和优化算法,用程序设计实现作品。(计算思维)
3.能够进行小组协作,小组成员主动交流,利用数字化工具记录想法和项目实施计划,整合材料,借助网络拓展知识学习,解决Python程序技术难点,完成作品设计,鼓励使用PPT或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成果展示与汇报。(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4.学生在制作作品阶段查找资料时能遵守网络文明规则,建立正确的信息意识,不传播不良信息,正确评判收集到的网络信息资源;展示作品时,能够意识到信息技术传递价值观念应用于宣扬社会正能量,可以展现民族自信,助推民族文化走向世界。(信息社会责任)
(五)设计表现性评价量表
接下来要根据计算思维评价维度框架设计评价体系。项目教学的总体表现性评价体系主要分为计算思维评价和项目成果展示评价两个部分,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教师评部分:项目成果展示评价量表、计算思维技能评价量表、知识认知与应用评价量表、计算思维态度评价量表(小组合作学习评价量表)。
学生评部分:项目成果展示评价量表和计算思维态度评价量表(小组合作学习评价量表)。
1.开展计算思维评价
计算思维评价指标分为“计算思维技能、知识认知与应用和计算思维态度”3个一级指标。其中计算思维技能有5个二级指标,分别是“分解、抽象、算法、评估和概括”,共有16条关键指标;知识认知与应用有4个二级指标,分别是“识别、应用、评价、创造”,共有8条关键指标;计算思维态度有2个二级指标,分别是“情感态度”“合作学习”,共有8条关键指标。(如下页表1所示)其中计算思维态度部分作为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的内容。
小组合作学习自评互评表把计算思维态度整合分为“组织分工、沟通交流、合作态度、问题解决和表现效果”等5个具体表现指标,每个指标从表现不好到表现好有4个表现水平,具体评分标准在开展项目学习时下发给学生,以便学生评分具象化。学生合作学习组内自评互评表如下页表2所示。
2.项目成果展示评价
项目成果是学生学习表现的最直观形式,需要从多方面评价,笔者参考《课程标准》的项目评价示例,结合本项目修改了评价项和评价标准,主要从主题、内容、功能、技术、艺术等内容对学生的项目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如表3所示)。
(六)教学实施与开展表现性评价
该项目历时4个课时,前2.5个课时为学生项目制作时间,后1.5课时为成果展示与点评时间(每组为5 — 6人,前期已开展过项目学习,已提前分好组别)。项目开展一般过程如表4所示。在成果展示汇报阶段,教师评部分的任务较重,项目的开展需由2个教师共同完成。学生评部分在成果展示前应再次明确评分规则,确保学生评分认真、真实有效。
三、表现性评价应用效果
表现性评价是一种注重学生过程表现和能力表现的评价方法,对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应用中,表现性评价可以呈现学生的过程数据,教师可以看到学生的发展变化。以本校为例,最初使用表现性评价时,学生的表现提升空间很大。一些学生对自己的表现缺乏自信,或者缺乏对自己表现的准确评价。他们存在紧张或者不自信的情绪,导致表现不够稳定和自如。随着表现性评价应用得越来越多,学生逐渐意识到自己的表现是可以被客观评价和改善的,开始愿意展现自己,接受教师和同学的评价和建议。这表明,表现性评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认知,使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学习和展示自己。
随着表现性评价的持续开展,学生的展示更加稳定和自信,学生不断发挥出自己的特长和优势。他们也更愿意接受和尊重他人的评价和建议,能够更理性地对待自己的表现。学生不仅在项目制作方面从容淡定,而且在自我认知和人际交往方面有了很大的成长。这表明,表现性评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和未来的工作环境。
综上所述,表现性评价的应用对学生的发展和成长产生了显著的积极影响。表现性评价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值得在教育实践中进一步推广和应用。教师可将表现性评价量表应用到课堂实践中,对量表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做好课堂实施记录、听评课记录,形成教学反思集,不断完善课例和评价策略,进一步完善表现性评价量表和课堂教学的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曹义才.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中学物理实验教学表现性评价[J].物理教师,2016,37(7):9-11.
[2]杨玲.生物学核心素养表现性量表评价与应用举例[J].生物学教学,2018,43(2):29-31.
[3]王思源.促进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表现性评价设计:以“资源枯竭型城市鹤岗的发展探索”为例[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20,21(2):86-91.
[4]佟柠.表现性评分准则的设计:以高中地理为例[J].当代教育科学,2015(20).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2.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7]陈兴冶,马颖莹.本土化计算思维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探索:基于1 410名高中生的样本分析与验证[J].远程教育杂志,2020,38(5):70-80.
[8]李盈,谢忠新.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计算思维评价研究:以高中信息技术学科为例[J].基础教育课程,2023(23):60-66.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教育评价改革专项课题“基于‘柳高云大数据平台的高中生学业发展评价机制的实践研究”(2022ZJY407)的研究成果。
(责编 周翠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