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运用
2024-07-09陈建玲
陈建玲
摘 要:在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要重视情境创设方法的应用,注重增强学生在真实情境当中获取信息和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促进学生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素养的发展。基于此,从高中历史教学中采取情境教学法的必要性出发,分析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的原则和策略,旨在为广大教师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高中历史;情境教学;核心素养
近些年来,高考历史试卷在关注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掌握的基础上,着重考查学生的历史学科关键能力,其中,信息提取能力、历史解读能力以及迁移能力成为试题考查的重要方向,需要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情境教学法强调让学生基于真实或富有启发性的情境来展开对知识以及技能的探索,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采取情境教学法,能够实现对学生学科关键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高考历史的挑战。而在当前的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缺乏情境创设的问题,需要引起教师的关注。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采取情境教学法的必要性
《教育大辞典》中指出,情境教学就是在教学中创设生动活泼的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由于学生无法直接感知和体验历史,导致学生容易对历史产生疏离感,影响了学生对历史信息的处理和内化,给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带来了阻碍。借助情境教学法的使用,则可以最大限度地还原历史的面貌,让学生从更加真实、客观的角度来解读历史,促进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成长,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此外,新课程标准以及高考理念的落实也呼唤情境教学的落实[1]。
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多次提到了“情境”这一关键词,要求教师在处理教学内容的过程中,重视情境化。在教学与评价建议中,也明确指出要以真实情境来引导学生展开对历史的探索。在习题命制的建议中,也强调了“情境”的重要性,需要教师从不同角度来创设习题情境,改善学生的课后学习体验,由此可以看出,情境化教学是落实新课程标准的重要路径,对发展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高考历史命题方面,近些年来也呈现出情境化、综合化的特征,注重考查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析历史现象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关注对情境创设手段的应用,从而让学生在考场上能够更好地解析情境,发现解决问题的思路,增强学生的临场应对能力。
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有必要加强对情境化教学手段的使用,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增强学生对历史的积极情感,让学生更好地把握历史规律,从而提升高中历史教学质量。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运用原则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采取情境教学法,不仅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分析问题、探究历史、评判历史,发展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因此教师有必要遵循以下的基本原则:
(一)适度性原则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当避免将大量时间花费在展示情境画面上,出现本末倒置的问题,导致教学效率下降的情况。教师应当把握好情境的内容、时长,让情境恰到好处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支撑,促进教学目标的落地。
(二)科学性原则
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教师要遵循科学性的基本原则,尊重历史事实,不能单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而选择不符合史实的架空材料,更不能将野史当作是情境结构的一部分,导致学生对历史产生错误的理解。另一方面,教师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也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当前的身心成长特点,选择难度恰当的材料来作为情境的构成,让学生能够更快地进入到对情境的探索中去,提升学生在情境教学中的参与度。
(三)目标性原则
情境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具有跨学科的特点,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采取情境创设的手段,需要教师遵循目标性的基本原则。在情境创设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有目的性地展开对情境的探索,帮助学生深入情境来认识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避免出现学生注意力被无效因素影响的问题,从而切实提升情境教学的作用。
三、高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运用策略
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要求,将情境划分成了四个主要类型,分别是学习情境、生活情境、社会情境、学术情境四种。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这四个维度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不同的情境当中解决问题,更好地实现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测评和培养。
(一)创设学习情境,发展唯物史观
学习情境是指基于学生在历史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来创设情境,包括学生在史料分析中产生的困惑,学生在历史分析中产生的论点,学生在图表分析中生成的想法等。借助学习情境的创设,能够有效增强学生在教学中的自主性,实现对历史教学生成资源的有效挖掘,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2]。教师要加强对学情的观察,深入挖掘教学生成资源的应用价值,从而创设出更具有探究性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会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掌握研究历史的科学方法,发展学生的唯物史观。
例如,在《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教学中,教师在上课之前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简单的预习,结合自己的理解,对秦朝进行简单叙述。在学生完成预习之后,教师借助线上的方式,对学生的观点进行收集以及整合,利用这些资料来创设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对大家提出的观点进行分析,发现大家对秦朝的理解可以分成两种,有的学生认为秦朝是一个很伟大的王朝,因为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实现统一的王朝,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现如今,我们仍然在采取秦朝保留下来的一些措施,包括统一度量衡等。还有的学生则对这个王朝报以消极的态度,认为秦朝没有把握住统一的优势,采取了一系列不好的措施,让国家重新变得动荡,给人民生活带来了更坏的影响。那么,是什么导致我们对秦朝的理解出现了两极分化的情况?从中,我们可以获得什么道理?
如此,就借助教学生成资源来创设情境,让学生以解决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为目的,展开对历史知识的探索。借助这一学习情境的创设,不仅可以让学生对秦朝能够实现统一的原因、秦朝后期采取的措施、秦朝覆灭的原因等形成深刻的认识,也能够让学生懂得在分析历史的过程中,自己应当客观公正地看待,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历史的成因,并且善于总结经验,让历史为自己所用,促进学生唯物史观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加强对教学生成资源的挖掘,创设出有助于学生深度学习的情境。
在创设学习情境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需求,增强情境的开放性,并且善于借助开放性的任务、问题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学习情境的探索中来。
(二)创设生活情境,强化时空观念
生活情境是指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与历史相关的问题,包括回忆中的相关历史,名胜古迹中蕴含的历史现象,影视剧中涉及的历史问题,等等。借助生活情境,能够拉近学生和历史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历史学习的意义,促进学生对历史中思想、价值观的吸收。在生活情境创设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要,让学生学会对特定时间和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获得时空观念上的成长。
例如,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教学中,需要让学生认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阶段我国各个领域取得的伟大成就,让学生对我国国际影响力、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而对于当代学生来讲,很多学生从小就开始接触网络,吸收了各种各样的信息,并且处在家长的关爱之下,对生活水平变化的感知不够明显,给学生时空观念发展带来了阻碍。对此,教师采取生活情境创设的方式,让学生可以去探索生活中的历史,借此来改善学生的认知。
首先,教师向学生介绍情境:时光匆匆而过,你有没有注意过自己的生活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对于家人尤其是老人来讲,他们眼中的变化又是怎样的?对家中的老人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小时候的故事,伴随他们的讲述,合作制作一份时光相册,浅浅记录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发生的改变,体会我们国家的改变。在这个情境的探索中,学生可以根据老人的讲述,使用画笔、拍照、上网搜集图片等方式来制作简单的相册,还可以选择某一个固定的方向来对老人进行调查,包括出行方式、收入变化、家乡人的学习情况,制作出主题更加明确的时光
相册。
在学生完成了情境体验之后,教师再组织学生展开成果展示活动,让学生去介绍自己的发现,并且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引导,让学生可以将自己调查到的信息归纳为基础设施建设、义务教育普及、科技快速发展等方面,促使学生从更加系统的角度来看待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实现对学生时空观念的培养。
如此,比起直接向学生介绍教材上的内容,通过生活情境创设的方法,让学生结合生活信息来探索教材上的抽象内容,可以带给学生更加直观而深刻的认识,让学生懂得为何要学习历史,增强学生的历史学习动机。在生活情境创设中,教师要注重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丰富学生的实践性学习体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创设社会情境,促进历史解释
社会情境是指对社会中的问题进行历史性考察,包括探索社会风俗的来源,探究国际争端中的历史背景,等等。借助社会情境的创设,能够引起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深刻思考,让学生知道从过去到现在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历史中发生的事情当前仍然在影响我们的生活,发展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懂得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的分析和客观的评价[3]。
例如,在《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的教学中,需要学生正确理解文明产生的原因以及意义,懂得为何我们要延续文明。为了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中重要观点的吸收,教师使用了社会情境创设的方式,向学生提出问题:在网络刚刚兴起的时候,人们对于网络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一无所知,只是在简单地使用这一工具。但是随着网络功能的开发,人们的生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如今,网络世界已经形成了很多规则以及问题处理方式,那么,为什么网络文化可以得到蓬勃发展?从不知道如何在网络上和人相处,到现在人们都能够自由地运用网络来处理问题,是什么在起作用?结合自己在网络世界中获得的经验,你认为在早期时代,人们的生活都会遇到哪些麻烦?最终,我们形成了国家这一结构,人们的生活变得稳定,那么为什么我们最终会形成国家这一结构?阶级的产生、国家的形成、文字的出现对于人类的发展都有怎样的
影响?
如此,能够让学生以迁移的目光来看待社会现象,将文明的产生和自己熟悉的网络文化的兴起关联在一起,在认知的迁移中形成对二者的正确认识,使学生的思想得到升华。在学生探索这一情境的过程中,教师注重借助资料引入、问题驱动等方式,引起学生广泛思考,让学生可以联系自己在社会观察中积累的经验,对文明的多元特点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获得对历史事物进行客观分析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四)创设学术情境,促进史料实证
学术情境是指借助历史研究中的问题来创设情境,让学生可以从专业的、评判的角度来展开对历史的探索。借助学术情境的创设,有助于引起学生对历史的思辨,让学生学会更加公正客观地看待历史,掌握解读史料、解析历史的有效方法,从而促进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发展[4]。在学术情境的创设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引发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史料,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
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创设学术情境,引发学生之间的辩论,让学生可以从更多的角度来分析马恩史观和阶级史观。
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马恩史观将社会分成了几种阶层,分别是大资产阶级、中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半无产阶级以及无产阶级,认为人类历史可以分成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再到资本主义,最后是社会主义的过程。但是一些人却对马恩史观充满警惕,认为并不正确,以法国大革命为例,反对阶级史观的学者认为,这场革命不是由资产阶级主导的,也没有带来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没有关系。那么,你认为资产阶级的定义应当是怎样的?马恩史观的定义还存在哪些争议?
针对这一情境,教师引导学生展开对相关学术资料的探索,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马恩史观的内容,西方历史学者认同的资产阶级定义,推崇社会权力结构的历史学者认同的资产阶级定义,引导学生将不同的定义进行对比分析,促使学生展开深入交流讨论,引发学生的思辨,锻炼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
如此,通过将多样化的思辨活动引入到历史教学中来,创设富有探究性的情境,能够让学生在学术探究中形成更加严谨的思维方式,掌握史料实证的有效方法。同时,思辨能力的提升也有助于学生其他方面的成长,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5]。
结束语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采取情境教学法,符合新课标、高考的育人思想。教师要正确理解情境教学法实施的必要性,结合对学生认知规律的了解,加强对多种情境创设手段的应用,促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中理解历史观点,构建历史逻辑,促进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成长,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池永香.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中问题意识培养探究[J].考试周刊,2024(14):163-166.
[2]周立悦.指向高中历史概念的情境化试题命制[J].教学考试,2024(17):74-78.
[3]李冰.生活化教学理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2024(10):78-80.
[4]孟宗奇.情境导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探究[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4(2):21-22.
[5]张立峰.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高效课堂构建[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4(2):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