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式教学方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对策和效果分析
2024-07-09党文丽
党文丽
摘 要:本文针对启发式教学方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探究,通过分析启发式教学的概念以及在高中生物教学中需要遵循的原则,从提问启发、案例引导、实验探索、现代化技术的分析等方面提出了启发式教学方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的对策,进一步分析了启发式教学方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运用效果。这一研究旨在为当前高中生物教学开展教育革新、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升级、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等提供重要支持。
关键词: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方法;思维;实践探索
生物学课程标准中提到“生物学课程应高度重视学生学习中的实践经历,强调学生能够主动参与,组织各种探究类的学习活动,促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启发下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激发他们探索生命奥秘的兴趣,并运用掌握的知识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引导生物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但是从当前高中生物教学的现状来看,传统教学模式仍占课堂的主导位置,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的“灌溉”,其自主意识和思维受到了明显的限制,这一模式很难满足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诸多要求。为改变这一现状,高中生物教师积极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以此推动高中生物教学的改革。其中启发式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启发学生思考、启发学生探索、启发学生思维发展和能力拓展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应针对这一创新的教学方法展开实践探索,以构建高质量的高中生物
课堂。
一、启发式教学的概念和原则
(一)启发式教学的概念
启发式教学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中围绕课本内容布置学习任务,通过引导学生思考、组织学生进行实践等活动掌握生物学的知识和思维,促进能力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
(二)启发式教学原则
1.独立思考原则
长期受到传统授课模式的影响,学生的思维无法得到扩展。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时也不会主动地进行知识的探索和思考,这不仅无法促使学生掌握更多物理知识,还会影响到各方面能力的发展,生物教学课堂的质量也将无法得到提升。生物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仅仅在课堂中进行“满堂灌”,将会违背生物教学的理念。因此,生物教学应结合该课程的特殊性质,组织开展启发探索和思考,为学生留出独立思考、独立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增强探索的能力[1]。
2.自主学习原则
学习的主体转换作为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和关键要求,高中生物教学中开展启发式教学时需遵从这一原则,组织开展“以学生为本”的启发式教学活动。并结合学生的学情、学生的认知情况、学生的心理特征等组织能够调动学生兴趣的启发式教学活动,从而帮助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和探索问题,从中感受到学习生物带来的乐趣,并感悟生命的伟大以及建立强烈的责任感。
3.启发性原则
与传统课堂不同的是启发式教学课堂更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启发,帮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能够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获取相应的学习经验以及生物知识。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需遵循这一原则,从多个方面启发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帮助他们在动脑的情况下能够了解事物的本质,促使各方面能力的
发展。
4.互动性原则
启发式教学强调“教与学”的统一,为了提升教与学的质量,教师应更加注重与学生的互动。换言之,仅仅在课堂中进行启发却不进行知识的探索与互动,其效果不太显著。同时由于教与学属于双向互动的关系,在教学中应遵循互动性的原则,引导和启发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中,鼓励他们大胆发言、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大胆进行实践探索、大胆进行知识的创造等,通过完善整个互动的过程,以此帮助学生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增强教与学的效果[2]。
二、启发式教学方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对策
(一)生活实例启发
学生作为课堂的主要参与者和创造者,学生的生活经验可以作为启发式教学的“无形资源”,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能够借助“生活经验”进行思维的发展和思维的转变。因此,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可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案例,启发学生进行思维的扩展,提升生物教学的质量。
案例:
以《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运用》这一内容为教学案例,教师通过在课堂中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例,即人工合成植物激素在葡萄植株中的应用,启发学生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关联,通过引导学生在课下的时间进行知识的验证和调查、探索等,并利用得出的数据,从而准确判断人工合成植物激素对于葡萄植株生长起到的作用。这一结合生活实际开展的启发式教学能够打开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思考,即人工合成植物激素是什么、主要元素是什么、作用是什么等,逐步地解答教师布置的生活启发任务,从而强化对知识的理解,提升学习的效果和质量。
(二)问题活动启发
传统教学课堂中如果教师只是按照书本知识进行问题的引导,将无法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也无法让学生充分理解深奥的“生命知识”。因此,教师在启发式教学过程中通过巧妙地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开展问题的解决等,将会帮助学生在思考和探索的过程中获取一定的启发,了解到自身存在的不足,更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其中问题在设计过程中需注重其启发性原则、互动性原则、独立性原则,以帮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或者合作探索知识的过程中,掌握更多的生物知识,促使各方面能力的提升。
案例:
以《人体免疫与稳态》这一内容为例,教师在启发式教学中设计问题:
教师提出问题1:“当你感冒时,身体会发生什么变化?”引导学生思考身体的免疫反应。
教师提出问题2:“人体的免疫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免疫细胞和免疫蛋白在免疫过程中起什么作用?”这一提问引导学生探索免疫系统的功能和各项组成。
教师提出问题3:“免疫系统如何帮助机体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当免疫系统失衡时,会对身体健康产生什么影响?”这一提问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更好地分析和探索免疫系统与稳态之间的关系。
教师提出问题4:“疫苗接种是如何增强我们的免疫力的?”“我们应该如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来增强免疫力?”
因此,通过教师的层层引导,能够帮助学生一一地攻破所学知识点,并在教师的启发之下进行深入思考,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探究。
(三)实验教学启发
生物实验作为生物教学的重要构成。教师在启发式教学过程中,应利用生物实验进行启发,促使学生拥有更多的参与实验的机会,并在实验过程中通过实验探索获取更多的启发,全方位增强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3]。从当前高中生物教材上看,一些生物实验具有一定的启发性,所以启发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选择适合的实验内容,设计具有趣味性强、互动性强的实验活动,帮助学生在参与之中能够锻炼自身的实验能力和操作能力,助力其全面发展。
案例:
实验的主题:检验“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蛋白质”。
实验设计:
1.结合学生的学情,分成若干个实验小组,细化每一个小组成员的实验操作事项,促使各项实验活动的有序进行。
2.准备好实验所需的器材、设备。
3.设计实验方案,反复论证实验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4.引导和启发各小组成员开展实验。
小组1负责检验糖类,使用碘液检验法,将生物组织研磨之后滴入碘液,如果出现蓝黑色,则说明这个样本之中的淀粉含糖;使用酚-硫酸法,将生物组织水解后与酚和浓硫酸反应,当颜色呈现黄色到棕色,说明样品中含有单糖。
小组2负责检验蛋白质。小组成员主要使用Biuret试剂检验法,生物组织研磨与试剂混合,呈现紫红色,说明该样品中含丰富的蛋白质。使用Lowry法,将生物组织水解后与Folin试剂反应,呈现蓝色,可定量分析蛋白质含量。
小组3负责观察其他的现象。即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了解生物组织细胞中的不同形状或者细胞器等。通过加入酶制剂,观察生物组织中的大分子被分解的过程。
5.指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操作,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记录。
6.实验结束之后,引导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将最终的研究结果以报告的形式展示出来。
7.教师对于学生的整个实验活动进行过程性的评价和鼓励,针对学生实验过程中的态度和操作情况、能力提升的情况进行评估,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反思和讨论[4]。
由此可见,通过这一实验过程进行启发和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组织中的糖类和蛋白质,还能促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得到能力的提升和发展。
(四)现代化信息技术启发
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运用,对于启发式教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现代化信息技术凭借其丰富的教学资源、直观的画面、较强的互动性特点,在启发式教学中以其为主要教学载体,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引发学生进行思考,突破当前学校存在的实验设备不足、实验时间有限、实验学习活动受限等方面的问题,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尤其是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育教学中应广泛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一方面实现教育课堂的创新,另一方面,达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因此,启发式教学中借助这一载体进行教学启发,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例如:对于比较抽象的生物知识,可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通过将这些知识以直观的画面展示出来,可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同时,教师在课堂中借助更多的丰富教学资源进行课程的延伸和启发,在发散学生思维,巩固知识,开阔视野的同时,还对构建高质量的生物课堂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在进行启发式教学时需认识到这一点,组织开展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在信息技术的引导和启发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生物知识。
案例:
以《细胞的衰老与凋亡》这一内容为例,基于现代化信息技术开展启发式教学。
课前:
教师收集关于细胞的衰老与凋亡的相关资源,并将其导入到手机之中;制作相应的教学案例。
课中:
1.教师引出问题,“细胞衰老是什么?衰老的特征是什么?衰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衰老细胞最终如何?”并通过举例说明:“头皮屑的原理”“老年人骨折愈合慢”的原因等。
2.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将细胞衰老的图片进行展示,即展示不同生命周期细胞所发生的变化。并使用投屏,将细胞衰老和凋亡的示意图进行展示。
3.学生根据图片以及示意图讨论细胞坏死与凋亡。对比老年人衰老的主要特征,即头发发生的变化、老年斑的形成、皱纹的形成等。并分析这些现象,推测衰老细胞的主要变化。
课后:
教师根据学生课堂讨论和启发的效果进行评估。对于学生知识掌握不足的情况及时进行辅导,并结合学习的效果与不足进行教学方案的改进和调整,以此充分体现出启发式教学的效果和作用,实现教与学的一体化,促进教学模式的革新和应用。
三、高中生物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效果
(一)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启发式教学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通过提出有趣的问题、设置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讨论和探索。同时,这种互动式、探究式的学习过程,能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成就感,让他们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建构知识,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当学生在探索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可适时给予引导和帮助,这一过程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与学习生物的乐趣,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实现综合能力的拓展。
(二)培养了学生独立自主思考的能力,促进思维发展
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而不是简单地记忆知识点。教师通过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推理和创新,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同时,教师在课堂中还通过组织启发性的活动,帮助学生在探讨、实践的过程中,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三)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生物知识
启发式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解答问题、思考问题、完成布置的学习任务等,可帮助学生层层掌握生物知识。同时,结合生活实际开展任务的探索和分析,还能够提升问题应用的能力。另外,学生结合现代化技术开展问题的剖析,能够加深对生物原理知识的理解,避免单纯的记忆,促使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掌握更多的生物
知识[5]。
结束语
现代化教育的改革和深入发展,启发式教学凭借其优势得到了更多教师和学生的认可。高中生物教学中应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不断提升教学的能力,持续优化启发式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组织趣味性、实践性、引导性、互动性强的启发式教学活动,从而引导学生能够自主思考和学习,在探索的过程中和实践感悟之中能够充分理解生物知识。同时,通过启发式教学的运用,以此构建更加高质量的生物教学课堂,赋予课堂更多的活力,为全面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能力拓展等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贵明.启发式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盐化工,2023,50(6):74-76.
[2]刘晓然.探究启发式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人生与伴侣,2023(35):62-64.
[3]岳书真.启发式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3(6):66-68.
[4]高承仲.高中生物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策略分析[J].智力,2023(10):143-146.
[5]张尊玉.高中生物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2022(31):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