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剧演指导
2024-07-06郭菁
郭菁
一、研究价值
剧演,即剧创和表演,这里主要指由教师与学生编写、排练的,以教科书、课外阅读、日常经历为素材,通过编、排、演等形式展示人物风貌、故事情节及主题思想的一种长短剧,以课本剧为主,也包括自创剧作。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构建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维度。基于此,如何让新课标落地,是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剧演活动本身就要创设情境、构建语言、融入审美、传递文化,其实践性、综合性的特点水到渠成地为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提供了沃土。
二、实践经验
剧演的教育功能不仅在于提升表演技巧,更指向人的成长。学生通过参与剧作和表演,以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本文以《歌唱二小放牛郎》为例,阐述剧演教学活动的具体过程和经验。
(一)立足语文核心素养,确立本次剧演教学活动目标及实现路径
1.落实语言的构建与运用目标。通过学生主动积累、梳理、提炼、改编、创造,形成本次剧本,再通过角色扮演进行语言输出,提高语言的构建与运用能力。
2.落实思维的发展和提升目标。在创造与表演过程中,经过深度思考、分析人物性格、理解故事主题等,通过教师问题引领、小组讨论等方式,学生获得直觉、形象、逻辑和创造等思维能力的发展。
3.落实审美鉴赏与创造目标。“剧”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学生在本次活动中,通过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逐步构建起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且在此过程中逐步提升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4.落实文化传承和理解目标。通过教学活动,学生传承“心有大我、志诚报国”的优秀传统。
(二)通过任务联动进行剧演教学指导
教师立足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形成了“选材中,挖掘故事的文化背景和深层含义,传递积极思想、文化与价值观;编演中,揣摩人物与情节的特点,融入个性化的理解和创造力;鉴赏中,提升对文本的理解、演技的成熟和审美的成长”的教学思路,获得了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选剧—编演剧—品剧”的指导经验。
任务一:指导选材,促文化理解与传承
面对丰富的素材,在学生写剧本前教师要指导其明确主题、选择适当的素材。这些素材要适合学生的年龄段和知识水平,主题要积极向上,有文化内涵和教育意义,适合舞台演出。而且,剧演冲突越集中、人物性格越鲜明、情节越吸引人越适合演。同时,小组成员的兴趣和特长也要考虑到,尽量选择能引起其共鸣和感兴趣的内容。如抗日英雄王二小的故事,学生较为熟知,王二小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精神和心有大我、勇于牺牲的事迹,能深深打动学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很适合剧演。
任务二:指导编演,促语言构建与思维提升
剧本的创作和表演需要主创人员的思考、分析和想象,需要对语言文字进行构建与运用,有效的指导有助于学生的语言学习与思维提升。
1.指导学生写好剧本
(1)起步阶段,首先要指导学生了解剧本的基本格式和构成要素,知道剧本主要有台词和舞台提示组成,时间、地点、人物对话、道具、背景、幕名等,知道怎么写、写什么,其中人物的神态、语气、动作等描写提示要进行细致标注。
例:《歌唱二小放牛郎》学生剧本(节选)
时间:1942年10月25日(农历九月十六)
地点: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山坡上
人物:王二小、枣花、吴连长、乡亲们、敌人
背景:抗日的烽火席卷华北大地,抗日英雄王二小是儿童团团长,他负责为八路军放哨……
幕起:
王二小(手拿草叶)正和枣花坐在山坡上放哨。
王二小起身,往远处眺望,(眉头紧锁)大喊:不好,鬼子来了!
(抓住枣花的手)枣花,你快去报告吴连长!
实践证明,这些标注为学生语言的构建、创造力的启发起到了积极作用,有的学生正因为学写剧本,才明白在写作中如何刻画人物细节。
(2)带领学生学习构思情节、安排人物、凝练台词、设计动作、配置场务。这一系列环节处处是学问,要做到合情合理、画龙点睛、生动传神,就必须用心揣摩,精心构思,这锻炼了学生的语言、思维、审美和解决问题等能力。
①剧本资源是广泛的,有的故事可以直接用作剧本,有的需要进行情节拓展,有的要进行情节的改编。《歌唱二小放牛郎》既是一首叙事诗,又是一首歌词。文中没有介绍过多的人物和故事情节,学生必须在故事梗概的基础上合理创作。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创作剧本过程中,指导学生抓住“起因—经过—高潮—结局”的主线进行合理构思和架构戏剧矛盾:故事如何开始?学生设计放牛与敌人相遇的情节。他才是个13岁的少年,面对凶残的敌人要诱敌深入,他会想什么办法?学生设计假装天真给鬼子带路的情节;但情节单一,再想想期间又会发生什么插曲?学生设计出途中山路崎岖被怀疑,王二小机智应对的情节。高潮部分设计什么内容?那一定是情节最激烈、最能凸显王二小英雄形象的部分,即王二小正面与敌人斗争、慷慨就义的场面。结局怎样演更能渲染悲壮的氛围?王二小牺牲时,设计他的语言、动作;牺牲后,增加吴连长、乡亲们相关人物悲痛的场面,尤其是一位女战士掩面痛哭的表现。
就这样,教师按照事件发展的顺序,让学生知道通过找戏、填戏、设置冲突等方法,会让情节更紧凑,人物安排更合理,人物形象也会更饱满,但要注意剧作的改编应忠实于原文,不能为了冲突而制造冲突。如果是自创剧本就不受限,学生可以大胆展开想象,写好事件的开端,设置戏剧冲突,解决冲突,再设置冲突,最后结局。整个过程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
②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是剧本的灵魂。教师怎样指导学生设计台词呢?首先是语言输入的过程,如果是课本剧,教师要先指导学生读好文本,理解、记忆文本,初步感知人物形象;如果是创编剧,要指导学生梳理故事的来龙去脉,明确人物的风貌。其次是思维内化的过程,无论是课本剧还是创编剧,都要启发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及故事背景,深度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人物形象,体会情节的冲突与推进。例如,结合时代背景,思考王二小是个怎样的人,他做了哪些事情来使人物形象更饱满。学生经过深度思考后,王二小的英雄形象就树立起来了。最后是语言输出的过程,要根据剧中人物的个性特点,认真设计台词,精打细磨。例如:怎样才能更好地突出王二小的英雄品质?这就要着力刻画他的言谈举止。面对残忍的敌人要诱敌深入,他会说什么、做什么?当敌人发现上当时会有什么反应,王二小牺牲时会说什么、做什么?我方部队、群众又会有什么反应?学生要一点一点去琢磨,写出的台词要传神地表现人物的性格、身份和内心。这个过程对于学生语言构建与运用是极好的训练。开始时,教师需要带着学生摸索、修改。学生低段以模仿为主、中段以改编为主,到了高段可以创编。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关于人物形象的正面描写教师要注意加强指导,让学生以演促读。
③人物安排、情节构思好后就要布置舞台。音乐、道具要尽可能地为表现主题而用,精而简。如在《歌唱二小放牛郎》剧中,学生有的找了玩具枪,有的从家里找了木棍制作了红缨枪,表演效果很好。在战斗打响后,加入了机枪的音效,营造了激烈的场面。这个环节特别能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审美的能力,教师要始终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给予学生创造的机会。
2.指导学生排演好剧本
主要包括排练和正式演出两个环节。剧本编写好之后要合理选择角色,实践告诉我们这一步极其重要,可以自愿,也可以导演直接指定。一般来说,学生刚接触课本剧时,排练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在热烈的氛围中只执着于你演什么、我演什么,对台词的雕琢考虑较少,这时候教师要及时引导,培养学生倾听、沟通的习惯。排练前,组员要先阅读剧本,体会台词,背过台词。排练中最容易发现问题——台词是否绕口,动作是否自然,语气力度够不够,表情到不到位。在《歌唱二小放牛郎》中,正面人物是比较好把握的,而反面人物需要反复揣摩,如汉奸的表情和动作是怎样的,他对日本军官和对王二小表现出的表情和语气会有何不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反复演绎与角色实现了契合,在面对日本军官和王小二时,汉奸的嘴脸反复切换,这个过程很好地锻炼了学生分析、批判、创新的思维。
“艺术的本质是创造,不是背诵,要激发的不是记忆力,而是创造力。”在排演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融入自己的创意,探索不同的表演方式。正式演出时,组内学生做好演出的全面准备,其他学生要做好观评记录,为下一阶段的点评做好准备。
任务三:通过多元评价促审美提升,促教学完善
1.通过指导品评促进学生审美成长
学生在观演后要对作品进行交流评价,根据作品观演记录表展开讨论,进行评创意、评演技、评效果的多维评价,进行自评、互评、教师评、专家评的多主体评价,进行口头、书面多形式评价,边评边建议。学生在多元品评中发现美、创造美,如英雄王二小的品质美、某小组情节的创意美、某演员的表演美,舞台的视觉美等,获得审美能力的提高;品评后,隆重评选“最佳编剧”“最佳表演”“最佳创意”“最佳道具”等奖项。评价应以激励为主,遵循以评促思的原则,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端正学生的剧演态度。品评这一环节是对剧创和表演的复盘,是指导学生获得审美成长的最佳时机。
2.通过观评测促进教师教学优化
在剧演活动中,语文四个核心素养既各自独立又相互依存,既有所侧重又相互融通。如“审美鉴赏”,就像一根缆绳贯穿剧演的每个环节。通过剧演活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是否真的发生了?教师需要进行有效的观察和测评,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优化,指导学生的学习。学生的表演效果很大程度上能反映了学习效果。对《歌唱二小放牛郎》剧演进行评价,教师通过制作观察量表和问卷,从学生参与兴趣、语言表达、人物塑造、剧本编写等方面获得真实的数据,然后抽出时间与学生进行一次“探讨会”,将剧演效果与出现的问题和学生一一分享,对后续设计其他文本的剧演有一定的指导和激励作用。
三、优化建议
新课标指出:课程实施应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本次活动中,我通过指导选材、指导编演、指导品评,以此为抓手,发现课堂充满活力,学生兴趣盎然,语文核心素养获得生发。同时,我也有一些思考:
1.因剧演本身的特点,通过对《歌唱二小放牛郎》文本的实际演出,我们发现此项教学活动耗时较长。对此,今后剧作(创意写)可以安排多一些,编订成册,排演可以安排一学期进行一至两次并形成惯例,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要求或教学任务单提早计划,并安排线上线下排演。
2.剧演的指导能否取得好的效果,教师是关键,在本次活动中深切感受到教师的专业知识、理论水平、实践能力非常重要。
3.在排演剧目中,有的学生积极性不高,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问题,及时指导;因认知有限,学生对文本解读还不够,故教师应加强平时课堂阅读教学指导,鼓励学生多读书,打好基础。
4.通过本次活动,我发现仍需深度探讨指导策略,对学生的评价测量需更高的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