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单元整合教学设计

2024-07-06何玉花

新课程·上旬 2024年13期
关键词:整数小数乘法

何玉花

单元整合教学是教学领域的热门概念,是课程改革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有效的单元整合教学,往往能够推动课程内容、教学资源、学习目标、学习任务等各项要素的深度融合,也能够大幅提高课程教学的效率,进而改变传统教学中知识碎片化、态度被动化、方式单一化等多个问题。下面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的教学为例,探索小学数学单元整合教学设计的最优模式。

一、学情分析

在学习“小数乘法”单元时,学生已经先后在低年级和中年级两个学段完成了“表内乘法(一)(二)”“多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等多个单元的学习,且大多数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的运算法则,并能熟练地应用运算法则进行计算。此外,他们也能够初步利用乘法的运算律,即分配律、结合律,展开简便的运算,也掌握了“四舍五入”等相关知识。

从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编排体制来看,教材十分注重知识间的逻辑关联,如关于“元”“角”“分”等十进制单位的案例,实则渗透了“小数乘法”的知识,体现了整数乘法与小数乘法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

二、教材解读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分三个阶段编排了“小数四则运算”的相关内容,具体为四年级下册的“小数加法和减法”、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小数乘法”以及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小数除法”。其中,“小数乘法”处于中间阶段,此时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运算规律,理解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同时也初步习得了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法则,这说明学生具备了学习“小数乘法”的知识和能力基础。

从结构上看,“小数乘法”单元共包含四个部分,分别为“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积的近似数”“整数乘法运算律推广到小数”。上述四部分还可以从“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和“小数乘法的实践应用”两大部分进行划分,从而体现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从内容上看,关于“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这一部分的知识其内在关系较为紧密,内容之间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而“小数乘法的实践应用”方面的知识,其内在联系相对宽松,各部分之间的独立性较强。针对“小数乘法”单元的编排特点,在教学实践中应进一步理清知识脉络,并立足整体,适时地展开单元整合式的教学活动,具体设计见表1。

表1中的内容是经过系统化分析和整合后的成果,与传统的单元教学不同,它加强了单元内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关联,能够使学生更扎实地掌握“小数乘法”的算法,更熟练地运用“小数乘法”的运算规则,也能够让学生重新审视“小数乘法”的重要意义。

三、目标设计

见表2。

四、教学流程

(一)互动导入,初识知识

互动具有启迪创新思维、增强学习体验的重要作用。在单元整合教学的第一环节,教师可以采取互动导入的方法,与学生展开双向互动,让他们初步了解“小数乘法”这一单元的知识,产生强烈的数学学习和探究热情,从而为后续的教学环节和实践活动做好铺垫。

【预设】

1.引入图片(见图1),唤醒旧知识。

师:观察图1中的长方形花坛,你知道它的面积是多少吗?

生:60平方米。

师: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生:12×5=60。

师:你能否列竖式进行计算?

师:假设长方形的长和宽的数据发生了变化,你能根据“12×5”的运算方法以及最终结果快速地推断出长方形的面积吗?

120×5=  120×50=  1.2×5=

学生在课堂上展开小组讨论活动,在结束讨论后,于黑板上展示推理过程,如下所示。

(二)问题探究,激活思维

在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学生可以产生学习兴趣,初步了解关于“小数乘法”的算理知识。以此为基础,到了课堂教学的第二个环节,教师要指导学生重点探究数学问题,激活他们的数学思维,让他们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小数乘法”的算理,并能尝试总结数学规律以及相关学习经验。

【预设】

师:从上述积的变化过程中,你总结出了怎样的规律?如果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1.2和0.5,那么,它的面积是不是0.6呢?你能否用自己的方式计算出来?接下来请同学们通过绘图、转化等手段,求一求1.2×0.5的积。

在教师的启示下,学生纷纷开启绘图、转化等数学学习活动,着手探究1.2×0.5的积。学生的思路展示如下。

第一种:“米”转化为“厘米”

1.2 m=120 cm   0.5 m=50 cm

120 cm×50 cm=6000 cm2=0.6 m2

第二种:分割式绘图

师:同学们运用了独特的方法,计算了1.2×0.5,那么这些方法有什么共同点吗?

生:这些方法都是先将小数转化为整数,再根据整数的乘法运算法则进行计算,得出相应的结果后,再转化为原本的单位。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有道理,虽然你们采用了不同的方法,但是这些方法都是先转小数为整数。由此可以看出,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之间的关系是十分紧密的。

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小数乘法”的算理:

①按照整数乘法的运算法则求出积;

②观察被乘数和乘数共有几位小数,根据小数的数量,从积的右边起,数出相应的位数,并点上小数点。

③当积的末尾有“0”时,要将“0”省略。

(三)课堂练习,摸索规律

当学生初步了解小数乘法的算理后,教师继续组织课堂练习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摸索小数乘法的运算规律,使他们在专项训练中巩固知识,从而熟练地掌握运算规则,为后续的数学实践活动做铺垫,以此提升他们的知识运用能力以及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预设】

师:同学们已经了解了小数乘法的基本运算规则,接下来请你们从下列三组练习题中任选一组,看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出准确的答案。老师会为算得又快又准的同学颁发“算数小标兵”的称号。

第一组:①5.7×2.8= ②9.9×0.3 ③8.432×0.23= ④7.8×2.1= ⑤2.7×51= ⑥6.72×2.65=

第二组:①4.77×1.8= ②5.67×0.9= ③6.5×5.6= ④9.77×0.07= ⑤0.078×0.02= ⑥16.7×5.4=

第三组:①0.02×86= ②5.58×2.33= ③4.89×2.56= ④1.463×5.1= ⑤4.347×1.65= ⑥59×0.66=

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机挑选一组练习题,集中展开小数乘法的课堂训练活动,直至熟练掌握运算法则,能精准地判定各种特殊情况。

(四)关联现实,引领实践

经过针对性指导和反复训练,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乘法的算理和算法,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关联现实,将小数乘法的相关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引领他们开启数学学科的实践活动,并利用所学知识和运算技能解决生活中真实存在的问题。

【预设】

师:周五的晚上,老师打车前往距家里9.5千米的超市,已知本市的出租车收费标准为:2.5千米内起步价为8元;超出2.5千米的部分,每千米为1.5元(不足1千米按照1千米计算),同学们猜猜老师一共付了多少车费。

生:老师的家距离超市有9.5千米,其中2.5千米是起步价范围内,这说明超出部分有“9.5-2.5=7”千米,那么超出部分便为7×1.5=10.5(元),再加上起步价8元,一共花了8+10.5=18.5(元)。

师:同学们算得十分准确,那你们能用列竖式的方式计算吗?

学生列竖式计算。

(五)布置作业,指导复习

根据学生在单元整合教学实践中的真实表现,教师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指导他们进行自主复习,让他们在课后时间进一步巩固小数乘法方面的知识。

已知当前的电费标准为“第一档(210度内)0.5469(元/千瓦时);第二档(210到400度)0.5969(元/千瓦时);第三档(400度及以上)0.8469(元/千瓦时),请你根据你们家的月度用电量,计算你们家一个月的电费。

本文以“小数乘法”这一单元的教学为例,从“学情分析”“教材解读”等多个层面探索了小学数学单元整合教学设计的最优模式。经过一番尝试,笔者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等融入教学设计中,其目的是践行课改理念、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进而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形成数感、空间观念等核心素养。从教学设计的整体情况来看,这一方案具有方法新、内容新等特点,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在日后的数学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中,笔者会进一步探索优化单元整合教学的策略。

猜你喜欢

整数小数乘法
算乘法
小数加减“四不忘”
我们一起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
我国古代的小数
小数的认识
小数的认识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巩固练习
把加法变成乘法
一类整数递推数列的周期性
聚焦不等式(组)的“整数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