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会计双体系平行记账模式研究
2024-07-05卞秀芹
卞秀芹
[摘 要]政府会计双体系平行记账模式作为现代财务管理的重要创新,对于提升会计信息质量、满足多元化信息需求以及强化政府财务会计功能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当前平行记账工作模式在会计信息化水平、会计人员专业技能以及制度执行与监督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文章深入研究了政府会计双体系平行记账模式的理论基础与原则,分析了政府会计双体系平行记账模式的意义及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提出了针对性的优化对策,旨在推动政府会计工作的规范化和高效化,为政府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关键词]政府会计;双体系;平行记账
中图分类号:F8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2(2024)12-0052-03
一、平行记账模式的理论基础与原则
作为一种现代会计实践,平行记账模式的理论基础植根于对传统会计准则的创新与发展。这种模式认识到单一的会计体系无法全面反映政府的财务状况与经济活动,因此主张采用一种双轨制会计体系,即将现金基础会计与权责发生制会计并行运用。其核心原则是突出会计信息的全面性与比较性,以便更准确地揭示政府的财务状况和经济成果。在操作层面,平行记账要求严格遵循会计核算的一致性和连贯性,保证两套体系下生成的财务信息互为补充、相互验证。
此外,该模式强调了可理解性与相关性的重要性,使得会计信息不仅要准确无误,而且要易于理解,满足不同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 1 ]。
二、双体系平行记账模式的意义
(一)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与透明度
双体系平行记账模式的引入,是对传统政府会计实践的一次根本性革新,在提升会计信息质量与透明度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将现金基础会计与权责发生制会计结合可以更全面地捕捉和反映政府的财务活动,提供更为精确和时效性更强的会计信息。
现金基础会计强调实际现金流的记录,而权责发生制会计则可以反映经济事件的发生和财务影响,两者的结合使得政府财务报告更为全面,有助于减少信息的失真或遗漏。此外,该模式的实施增强了会计信息的透明度,使政府的预算执行、资产管理和债务状况等信息的对外公开变得更加透明和易于外界监督。这种透明度的提升是建立现代政府信任的基石,可以有效增强公众和投资者对政府财政健康度的信心。
借助准确的会计信息,政府可以更好地展示其财政责任和财政纪律,为公众和决策者提供支持政策制定和评估政府绩效的可靠依据[ 2 ]。因此,双体系平行记账模式不仅优化了会计信息质量,而且成为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加强社会监督的重要工具。
(二)满足多元化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在传统的单一会计体系中,不同利益相关者面临信息不足或不适用的困境。例如,政策制定者需要准确的财务数据评估政策效果,投资者和债权人寻求判断政府财务健康状况的翔实报告,公众则期望利用透明的会计信息监督政府的财务行为。
双体系平行记账模式利用现金基础和权责发生制的有机结合,提供了涵盖不同时间维度和经济事件的财务信息,不仅增强了信息的丰富性,而且提高了其实用性。利用这一模式,可以实现对政府预算执行的实时监控,进而满足政策制定者对即时信息的需求。同时,长期的财务预测和债务管理信息可以辅助投资者和债权人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3 ]。
此外,随着公众对政府的问责和透明度的要求日益提高,双体系平行记账模式可以提供更全面的财政数据和解释,满足公众对政府经济活动透明度的期待。因此,该模式对于建立一个多方参与、相互协调的现代政府财务报告体系而言,不仅强化了会计信息的普遍适用性,而且推动了政府与社会各界的沟通,加强了双方之间的信任,为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加坚实的信息基础。
(三)强化政府财务会计的功能地位
传统的政府会计在记录日常交易和编制预算执行报告方面起到了基础作用,但在提供决策所需的全面财务信息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
双体系平行记账模式强调现金流量和经济业务的双重视角,赋予政府会计以更广泛的职责,包括资产管理、风险评估和长期财政规划等。借助这种模式,政府会计的功能被扩展到了对政府绩效的评价和对公共资金的优化配置。这样的转变,提升了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透明度,使其增强了责任感,有助于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同时,政府的财务决策更具前瞻性和战略性,可以基于全面的信息进行长远规划。此外,完善的政府会计信息还可以加强外部利益相关者对政府财政健康的监督,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市场信誉[ 4 ]。
因此,双体系平行记账模式的实施,不仅提升了政府会计的内在价值,更确立了其在推动政府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核心地位。
三、目前平行记账工作模式中的主要问题
(一)会计信息化水平不高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中,众多单位和财务机构仍旧依赖于传统的会计处理方式,手工记录和电子表格的广泛使用导致信息处理效率低下,数据更新不及时,难以满足实时分析和决策的需要。缺乏先进的信息技术支持,会计数据的收集、存储和处理过程中容易出现错误和疏漏,影响了报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信息化程度低下也意味着数据的整合和共享能力有限,不同部门和机构之间的“信息孤岛”现象普遍,对于需要全面理解财务状况的管理者和决策者而言影响尤其深远。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会计信息化水平的滞后不仅制约了业务流程的优化,也限制了单位竞争力的提升。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信息化水平不高更是加剧了单位在国际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对单位的长期发展构成了潜在威胁。
(二)政府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有待提升
随着财政管理体制的不断改革和会计准则的日趋国际化,政府会计工作的复杂性和专业性日益突显,而政府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普遍有待提升的问题成了制约政府会计工作发展的瓶颈。
一方面,政府会计人员在理论知识和实务操作上的不足,使得其难以有效适应新的会计准则和政策要求,处理复杂的会计事务时力不从心。
另一方面,政府会计人员对现代信息技术的掌握不够,导致其在会计信息系统操作和数据分析处理上存在明显短板,直接影响了工作效率和信息报告的质量[ 5 ]。
与此同时,国际视野的缺失和持续学习能力的不足,也使得政府会计人员在面对全球化财务管理趋势时显得较为被动,难以把握国际会计发展的最新动态。此外,政府会计人员在职业道德和法规意识方面也存在一定的欠缺,影响了政府会计工作的规范性和透明度。因此政府会计人员专业技能的不足以成为影响政府会计工作质量和效率的重要因素,亟待关注。
(三)制度执行与监督机制的缺失
在当前的政府会计体系中,制度执行与监督机制的缺失问题日益凸显。
首先,虽然形式上建立了一系列会计制度和财务管理规范,但在实际操作层面,这些制度的执行力度不足,缺乏有效的执行保障。这种制度上的空转导致政府会计的规范性和标准化程度难以提升。
其次,监督机制的不健全使得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难以得到有效的核实,对于会计数据的篡改、财务报告的误导性陈述等问题,监管部门难以及时发现和解决。
再次,内部控制体系的薄弱,尤其是在财务审计和内部检查方面的缺失,增加了政府资金被挪用或滥用的风险。
最后,由于缺乏专业人才和技术支持,监督机构在独立性、权威性及技术层面也有所不足,难以对复杂的财务活动进行深入的审查和评价[ 6 ]。不仅如此,公众对政府会计信息的获取渠道受限,以及对政府财务透明度和问责机制的要求未能得到充分响应,也减弱了社会监督的作用。
四、政府会计双体系平行记账模式的优化对策
(一)提高会计信息化水平
提高会计信息化水平是适应现代财务管理需要的必然选择。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整合先进的信息技术与会计工作流程,从而达到提高数据处理效率和决策质量的双重效果。
首先,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升级,采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实现数据的实时处理和动态分析。
其次,推动会计工作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引入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减少人为错误,提升会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升级硬件设施的基础上,加强会计人员的信息技术培训,提高其对新系统的适应能力和操作熟练度。此外,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保证会计数据的安全和隐私。要着力优化会计信息的共享机制,建立统一的数据平台,打破“信息孤岛”,实现跨部门、跨地区的数据整合,满足更广泛的决策分析需求。
最后,积极推动会计标准的国际化进程,使会计信息化建设符合国际惯例,提高单位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力。还应鼓励开展会计信息化的创新实践,探索适应不同类型单位特点的信息化解决方案,注重个性化和灵活性,满足多元化的市场需求。借助这些综合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会计信息化水平,为单位提供精准高效的财务管理服务,促进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二)提升政府会计人员的职业技能
提升政府会计人员的职业技能是确保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和透明度的关键因素。为此,需要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人才培养体系。强化实践性培训,利用模拟真实工作环境的培训方式,使会计人员可以在实际工作中快速应用新知识、新规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政府应定期为会计人员提供行业知识更新和技能提升的机会,尤其是在会计信息化和财务数据分析等领域,保证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能跟上时代的步伐。鼓励会计人员积极参与网络课程、研讨会和行业讲座,以此拓展其知识面和专业视界。
与此同时,与学术机构合作,定期邀请专家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指导,有效提升会计人员的理论素养和分析判断能力。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利用定期的培训和案例讨论,强化会计人员对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的认识,培养其职业责任心。政府部门应制定鼓励政策,比如提供学习时间和经费支持,将技能提升与职务晋升、工资待遇等挂钩,激励会计人员提升业务能力[ 7 ]。
适当的评估机制有助于监督培训效果,并保证会计人员的技能提升与工作需求相匹配。利用这种持续、有序、系统化的培养和激励方法,政府会计人员的职业技能将得到提升,为政府财务管理工作的精准性和透明度提供有力保障。
(三)完善制度执行与监督机制
完善制度执行与监督机制,核心在于构建严密、高效和透明的制度体系。从制度设计入手,保证每项政策都有明确的执行标准和监督流程。制度的制定应充分考虑可操作性,以便在实际操作中减少模糊地带,提高执行的准确性。同时,对执行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实行严格监控,保证所有行为都在制度的框架内进行。建立一套完整的责任追究体系,对违反制度的行为给予及时而公正的惩处,有效地提高制度的威慑力。监督机制的建设还需依赖于现代信息技术,借助建立电子监督平台,实现对制度执行情况的实时监控和分析,保证监督的实时性和准确性。建立反馈机制,鼓励公众举报违规行为,提高制度执行的透明度。
此外,对监督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进行培训,保证其可以独立、公正地执行监督任务。定期评估和审计监督效果,及时发现制度执行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建议,持续优化监督机制,提高制度执行的有效性。利用以上方法,可以逐步完善制度执行与监督机制,为制度的严格执行提供坚实保障,保证政策可以得到有效落实,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五、结语
文章在深入分析政府会计双体系平行记账模式的理论基础、原则及其重要意义后,清晰地揭示了平行记账模式对于提升会计信息质量、满足多元需求、增强财务会计功能地位的积极作用。然而,当前实践中存在的信息化程度低、会计人员技能不足、制度监督薄弱等问题仍然是制约模式效能发挥的关键因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优化对策,包括加强会计信息化建设、提升会计人员的职业技能以及完善制度执行和监督机制。这些对策的实施,可以期待政府会计双体系平行记账模式在未来的实践中发挥更大的效能,为政府财务管理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撑,进而推动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有效监督,为实现政府治理现代化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李琦.政府会计制度平行记账模式解析[J].财务与金融,2022(02):29-32.
[2]王欢.政府会计制度平行记账法实践应用问题探讨[J].财经界,2022(03):56-58.
[3]徐加勇.政府会计制度下科研项目资金会计核算模式构建探究[J].经济师,2021(06):64-65+67.
[4]欧阳彬.新政府会计制度在水利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的应用研究[J].湖南水利水电,2021(02):125-127.
[5]吴燕.高职院校内部控制与优化财务管理流程初探——基于政府会计核算模式内涵研究[J].当代会计,2021(14):68-70.
[6]保旭江.政府会计制度“平行记账”及会计期末结转流程的思考[J].审计与理财,2021(01):31-32.
[7]李学峤,白艳波.双账户下高校实施政府会计制度“资金结存”的实务探析[J].商业会计,2020(09):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