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才教育:一种席卷全球的时代潮流

2024-07-05杨敏

留学 2024年13期
关键词:英才人才学校

杨敏

进入工业4.0时代,科技创新在一个国家的未来发展中占据越来越突出的地位,拔尖创新人才由此而成为各国重要的战略资源。

在我国,“拔尖创新人才”一词最早出现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那么,何为拔尖创新人才?目前国内学界认同的观点是,拔尖创新人才是“有着独树一帜的创新能力和精神,能够在各个领域特别是科学、管理和技术领域,为国家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并在我国特别是在世界成为杰出人才甚至是领先带头人”。

但国际上并没有“拔尖创新人才”的专有词汇,许多国家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始于早年对天才儿童的筛选、发掘和培养机制,因此通常被称为英才/资优教育(Gifted and Talented Education)。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英才/资优教育的实施对象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目前能达成共识的是,天赋和才能,至少应具备其中一项。前者多指遗传的智力因素(以天才儿童为主),后者是在与环境的互动当中逐渐显现的超出常人的能力。

全球化时代,为提升本国的核心竞争力,各国纷纷投身英才教育大潮。本文以美、英、日三国为例,梳理各国如何从国家层面系统推进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和培养。

美国:发布法案助力英才教育

英才教育是美国拔尖创新人才发掘和培养的主要路径。从1868年制定“天才儿童教育计划”开始,美国的英才教育已有100多年历史,但早期的英才教育发展缓慢,其对象以智力超常的儿童为主。直到1957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使得美国举国震惊,次年,联邦政府即颁布了《国防教育法》,将教育的战略地位提高到国防高度,决心通过大规模测评选拔才智出众的青少年,对他们实施特殊的培养方式以在高科技领域赶超苏联。

1972 年,美国国家教育总署前署长马兰提交了著名的《马兰德报告》,首次提出扩大英才教育的范围,将学习能力、视觉及行为艺术水平、创造性思维、运动能力和领导才能突出的高潜能儿童也纳入其中。

从立法层面保障英才教育的实施,是美国英才教育得以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1988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一部专门针对英才教育的法案——《贾维茨英才教育法案》,同时启动了由联邦政府授权,从资金、技术研究、创新模式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的“贾维茨英才教育计划”。

在美国政府的支持下,许多英才教育服务组织与研究机构纷纷成立,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包括美国国家资优儿童协会(NAGC)、美国国家英才研究中心(NRC)等,其成员包括英才教育的研究者、实践者、政策制定者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此外,美国的多所大学均设有英才教育中心,为资优学生提供测试评估和教育服务,比如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英才搜索模式”、范德堡大学以数学领域的天赋学生为研究对象的“数学早熟青年研究”以及由斯坦福大学开展的“天才少年教育计划”等。

为了充分发掘金字塔头部5%的天才或高潜能儿童,提高美国的核心科技实力,美国各州政府也在同步探索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比如面向全州选拔的“州长学校”,被选拔出来的青少年将在这种特殊的学校里进行为期数周或一年的深度学习。美国英才教育协会网站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美除了数量较多的暑期制州长学校,还有37所实行学年制的州长学校,分布于美国17个州。

如今,在法律和制度的保障下,美国50个州的大多数学校在为资优学生提供课程和服务,比如小学和初中的特殊课程、高中的大学先修课程等,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运行机制和完整的培养方案。

英国:将资优教育列入“国家21世纪教育战略框架”

英国广义的资优教育始于600年前的英国公学,其为英国社会培养了一大批领袖人物和精英人才。但英国公学的学生多来自贵族和富裕阶层,只有极少部分的资优生能从中受益。这种与生俱来的精英主义色彩,使得1960年代上台、崇尚教育公平的工党,和自1970年代主政英国20多年的保守党,均对开展资优教育态度消极。

直到1997年,英国新工党领袖布莱尔上台。布莱尔政府一方面致力于改善教育不均衡的现象,另一方面,鼓励和支持对天才学生实施特殊教育,尤其是贫困家庭的天才学生,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改善了民众对于资优教育的偏见。进入21世纪后,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入,科技进步对国家的核心实力的影响加剧,资优教育被布莱尔政府列入“国家21世纪教育战略框架”之中。此时对资优学生的定义已经发生了变化,即“在某一方面或好几个方面的能力(已发展的或者有潜力发展的)上明显超越同龄人的儿童以及青少年”。英国政府从管理体制、社会协同、实施指南等各个层面支持资优教育。

首先,英国教育和科学部陆续发布了《追求卓越的学校教育》白皮书和《为所有人建立更高水准的教育,更好的学校——让家长和学生拥有更多选择》白皮书,规定所有学校需专设英才教育管理者和管理机构,而地方教育局对这些管理者及教师实施培训和服务。此外,自2006年至今,英国学校必须在每年一月份的普查统计表上登记本校的资优生比例和名单,这些登记在册的学生将能申请加入全国资优生学院,可参加该学院组织的暑期学校、拓展课程、企业家项目、在线论坛等,有机会与高科技前沿科学家直接交流。

其次,教育和科学部出台了详细的资优生鉴别手册,指导学校发现和鉴别资优生,比如老师或家长提名、参考NAGC(全国资优儿童协会,1968年由一群资优生家长发起成立)提供的资优生行为核对表,或学生的成绩、作品等。

此外,政府也从师资角度协同支持资优教育稳步发展,推行“国家战略”项目,为开展资优教育的学校设计质量标准、开发培训内容,为教师提供专业资源和指导。该项目由政府出资,机构执行,最后由英国教育标准局对项目执行的效果和影响力进行评估。

日本:制定六大纲领性文件,响应科技创新国策

自20世纪90年代提出“科技创新立国”新国策,从基础教育阶段开始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成为日本教育的重要方向。日本在1996—2021年间发布了六期振兴科学技术创新的纲领性文件,均强调从基础教育阶段开始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学生对科技的理解力和创新力。

1996年,第一期文件《第一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出台,强调要充实中小学教育中的理科教育和技术教育。此后,日本针对数学、物理等特定领域的高潜能学生出台了可提前进入大学学习的特殊政策。最早实施这一政策的是千叶大学,其发布的“尖端科学计划”于1998年吸收了5名高中生进入研究所学习,为的是培养将来能够进行独创性研究的科学人才。

2001年,为了持续有力地推进科技创新,日本政府改组了行政部门,负责学术、教育等的旧文部省和旧科学技术厅合并为现在的文部科学省。也是在这一年,日本政府出台《第二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将英才培养纳入教育战略,提出在基础教育阶段加强理科教育。次年,文部科学省推出《科学技术与理科计划》,包括“超级科学高中”项目、“爱好理科学校”项目、“区域科普人才”项目、科学伙伴项目等,从多个方面和角度推动理科人才的培养。比如“超级科学高中”项目,以理科见长的高中在申请加入项目并通过审批之后,可采用多语言的培养方式,与大学、研究机构联合培养理数人才。

2006 年,日本出台《第三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提出扩大下一代科技人才培养群体。很多高等教育机构与中学或校外科学机构合作,推出了培养未来科学家的计划或项目,比如筑波大学的“生物科学社团”、京都大学的“最尖端科学体验型学习讲座”、千叶大学的“科学体验计划”等。

2011年出台的《第四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提出应构建从小学到大学贯通的培养体系;2016年的《第五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提出构建“Society 5.0”——“超智能时代”的发展理念,实现日本率先进入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高度融合的“Society 5.0”时代的目标;2021年发布的《第六期科学技术创新基本计划》,强调学校教育应从中小学阶段开始开展面向Society 5.0 时代的学习,着重培养学生基于好奇心的探究能力,推行诸如STEM教育这类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式。

从这六期科技创新纲领性文件的内容来看,日本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正在建立从小学至大学一以贯之的体系,并与全球当下的科技发展高度结合,服务于国家战略的需要。

猜你喜欢

英才人才学校
诚聘英才
人才云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招揽英才
招揽英才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批判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