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多模态英语教学,增强学生中华传统文化体验
2024-07-04张婷婷
【摘要】讲述中国故事、传承中国精神是中华儿女的重要职责。英语教师应指导学生掌握英语交际技能,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因此,小学英语教师需要开展多模态英语教学,增强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体验,引导学生积极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关键词】小学英语;多模态教学;中华传统文化;文化体验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基于多模态理论的儿童英语文化体验实践研究”(立项批准号:C-c/2021/02/161)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张婷婷(1984—),女,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通州小学。
开展多模态英语教学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教师应借助多模态教学来丰富学生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从而增强学生的文化体验。这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也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提升他们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能力。
一、多模态教学的基本含义
多模态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当时许多教师将听觉、视觉、触觉等多模态的素材融入课堂教学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这些尝试没有得到深入的研究和发展。21世纪初,Stein首次提出多模态教学理论,他指出教学是一种多模态的交际行为,强调将不同模态的教学元素纳入教学体系,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平台,调动学生听觉、视觉、触觉等感官,让学生对英语知识形成感知,获取多维度的体验。
小学英语教学是外来语言的教学,学生需要在理想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学习。在教学实践中融入多模态教学理论,能够创造出符合小学生学习特点的语言环境。同时,多模态的教学形式和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展开联想,加深对语言知识的记忆。此外,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具体特点,积极进行多模态的交际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英语课堂的积极性,从而加深学生对英语知识的理解和感悟[1]。
二、多模态英语教学对于学生文化体验的重要价值
小学英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其中文化素养的培养能够充分体现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应采用听、说、读、写、触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是学生拓宽文化视野、培养文化意识的重要时期,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多元文化,增进国际理解,从而培养家国情怀[2]。基于此,多模态教学在增强学生英语文化体验方面有以下价值。
(一)搭建学习平台,提升文化素养
多模态的教学形式能够为学生搭建一个文化学习的平台,让学生了解并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更好地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学生以英语为媒介,了解中国乃至世界各国的生活习俗、风土人情,理解文化多样性,感受不同民族和文化的魅力,提升文化素养。
(二)活跃课堂教学,拓展表达渠道
采用多模态的教学形式,不仅能锻炼学生听说读写的英语技能,还能拓展学生的表达渠道。此外,多模态教学也拓宽了教师使用教学资源与素材的途径。教师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素材融入多模态教学之中,为课堂注入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获得身历其境的文化体验[3]。
(三)分析文化差异,提高学习能力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版)》指出,英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文化意识,让学生通过学习加深对中外文化的比较和研究,提升他们对优秀文化的鉴赏能力。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过程中,需要对其中蕴含的态度和价值观进行积极的辨析和认知。在面对文化冲突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坚定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立场,客观看待其他国家和其他优秀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尊重但不轻视、不盲从,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阐述、归纳、总结和创新的思辨学习能力。
三、以多模态教学增强学生中华传统文化体验的教学策略
文化体验是学生对文化进行感知、理解和实践的重要过程,能有效衔接学生的自主经验,加强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小学英语教师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实际,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课堂教学,增强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体验。
(一)创设多元情境,初步感知文化
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求知欲强的特点,他们对语言学习有较高的热情。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资源或绘本阅读中的文化元素,巧妙运用文字、图片、音像等多模态资源创设多元情境,拓宽学生文化体验和文化交流的形式,引导学生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爱家的美好情怀,厚植文化自信。
以译林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Unit 5“Seasons”的教学为例。该单元呈现的内容体现了四季的美和生活的乐趣,教师可以根据四季的特点,积极创设多元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设计“Guess and say”的活动,巧妙运用音频、视频和图像积极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多模态感官体验,鼓励学生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参与趣味性游戏活动。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通过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引导学生猜测“spring”这一季节;播放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朗诵音频,引导学生猜测“summer”这一季节;展示冬至、腊八等中国传统节日活动的图片,引导学生猜测“winter”这一季节;等等。由此,学生在意趣结合的多模态感知中增强文化体验,为后续的深入学习夯实基础[4]。
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积极的互动交流,引领学生进入主题情境,帮助学生初步感知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个性化表达中提高语言应用能力。以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 6“An interesting country”的教学为例。本单元的主要话题是“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在“Story time”和“Fun time”两部分分别介绍了澳大利亚和英国这两个国家。由此,教师可以将“Introduce China”这一话题作为切入点向学生提问:“If you want to introduce China,what aspects do you want to talk about?”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引领学生积极思考、发散思维,从多个角度出发进行回答,如“I want to introduce The Four Great Inventions.”“I want to introduce our Chinese food.”“I want to introduce our sports.”“I want to introduce our interesting cities.”“I want to introduce animals.”“I want to introduce our history.”等。此外,教师可根据学生多角度的回答,在黑板或多媒体设备上呈现思维导图,将文化体验中的思考过程进行可视化处理。
(二)设计层次活动,加深文化理解
通过英语学习活动,学生能够逐渐了解世界的多元文化,在观察和比较文化差异的同时,汲取文化精华,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从而形成跨文化沟通与交流的能力。
以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 8“Birthdays”的教学为例。本单元的主要话题是“不同国家的生日习俗”,其中“Story time”板块介绍了Su Hai和Mike过生日的方式。教师可以设计层次活动,以加深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价值认同。在课堂导入阶段,教师以问题“Can you say something about birthdays?”引出单元的主要话题,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回答出cakes、noodles、family、friends等有关生日的元素。在阅读环节中,教师设计“Fill in the chart”的阅读活动,鼓励学生在自主精读中找出“When”“What”“With whom”等方面的关键信息,并引导学生尝试用语言描述Mike和Su Hai的生日活动。接着,教师引导学生从过生日的人、方式以及食物这三个方面,让学生深度思考,思辨中国人和西方人过生日的不同。例如,教师融入中国的面文化,向学生介绍了“Wonton Noodles”“Lanzhou Beef Noodles”“Dan Dan Noodles”“Sour Soup Noodles”“Rice Noodles”等面文化,让学生理解“过生日吃面寓意健康长寿”的文化内涵。随后,教师通过“Who do you like to celebrate birthday with?”“How do you celebrate your birthday?”等问题,引领学生进行个性化语言表达。此外,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提问:“What's the similarity among Mike's birthday,Su Hai's birthday and your birthday?”以此启发学生领悟幸福、快乐和祝福的价值内涵。
(三)融入课外资源,丰富文化内涵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当教材内容蕴含的中国文化知识不够丰富时,教师应积极融入课外学习资源,丰富文化内涵,促使学生在融合阅读中学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学生对中华文化的深层理解和认同,厚植文化自信。
以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4“Then and now”的教学为例。单元中的“Culture time”板块通过简短的对话和文字介绍,呈现中外文化的异同,拓宽学生文化视野,有利于深化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在教授了“The Chinese invented the compass.”“The British invented the train.”等文化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向学生提问:“What else did the Chinese invent?”以此让学生联想到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激活学生的语言思维。由此,教师融入课外学习资源,呈现自制的文本,带领学生阅读学习“Compass”“Paper-making”“Printing”“Gunpowder”等知识。接着,教师通过视频介绍的形式,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相关内容,让学生拓宽文化视野,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勤奋。而后,教师提问:“Do you know Chinese four new inventions?”以此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思考,从而认识到“High-speed train”“Alipay”“Bike-sharing”“WeChat”对生活带来的便捷性,让学生领悟中国劳动人民所具备的“工匠精神”;最后,教师提问:“What do you think of Chinese people?”引导学生通过语言输出深刻领悟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教师通过融合课外资源,拓宽学生的文化学习视野,增强学生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民族自信。
(四)拓宽体验形式,实现文化育人
课堂作业设计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是内化和丰富学生文化体验的重要方式,更是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实现文化育人的重要环节。教师应基于单元主题,积极拓宽学生文化体验的形式,指导学生表演戏剧、制作传统文化绘本、制作小报、宣讲视频等,促使学生在思考与实践中提升综合素养。
以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7“Chinese festivals”的教学为例,本单元的主要话题为“中国的传统节日”。在学生了解了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教师设计“Make a mind map”的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中国传统节日,从“History”“Food”“Time”“Activities”等方面进行介绍,并绘制成思维导图。如此,学生在语言积累和结构化知识的整合中提升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和语言能力,同时增强文化认同感,涵养文化品格。此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特定节日中进行经典故事的戏剧演绎,引领学生用丰富且生动的语言描述、呈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在语言的个性化输出中,学生能够更深刻地领悟中国传统节日的历史内涵,提升文化素养。
教师还可以布置阅读作业,让学生在经典英文阅读中增强文化体验,深刻感悟中国文化,并学会用多元发展的眼光看待文化,汲取文化精华。例如,在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1“The king's new clothes”的教学中,教师融入英文绘本Yu Gong moved the mountains的内容,从而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中国经典故事的魅力。课后,教师布置相应的阅读作业,以阅读的方式增强学生的文化体验,有效培育学生的阅读能力与思维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多模态教学是一种贴近学生学习习惯和生活经验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促使学生对传统文化展开深入理解。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因势利导,为学生补充多模态的学习素材,以多模态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文化体验平台,切实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并适应时代的发展,为他们将来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韦琴红.多模态化与大学生多元识读能力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09(2):28-32.
[2]赵凌志.多模态话语环境下的英语文化体验[J].考试周刊,2016(1):86-87.
[3]曹韵.多模态教育环境中的多元识读能力培养研究[J].外语学刊,2015(4):134-137.
[4]夏艳.多模态时代文化教学新视角:多元识读教学模式的应用[J].邢台学院学报,2012,27(4):127-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