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的智慧,做灵动而幸福的班主任
2024-07-03王鲁杰
教育部2019年印发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指出:“班主任是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班主任要努力成为中小学生的人生导师。”这充分说明了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
如何去做一名称职而优秀的班主任呢?三十多年的班主任经历使我充分认识到:班主任不但要有爱心、甘于奉献,更要有教育的智慧。
有一种智慧叫包容,对犯错的学生切不可越界评价。
教育是以爱为基础的,没有爱的基础,整座教育大厦就会崩塌。而爱学生,首先要包容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
我之前带的学生小水,是一个非常聪明且学习很有潜力的学生,喜欢上语文课,但纪律比较散漫,整天“大错不犯,小错不断”,老师找他谈话,他总有理由来为自己开脱。接班两周后,我在查看班级每天的记录本时发现,“表扬栏”内找不到他,“批评栏”内天天都有他,甚至一天内有多次记录,这跟我平时巡视班级所见的情况基本吻合。我决定找他谈谈。
我清楚地知道,要让小水心服口服,不仅事实要确凿还要详细,于是谈到某一件事时,我会把时间具体到周几的第几节课,把地点具体到教室的第几排、校园的哪个位置,把事件的“前因”与“后果”一一点清。那天的谈话,一向借口满满的小水在大量事实面前哑口无言,他没想到老师把事情掌握得如此详细,除了点头承认几乎无法辩解。回到教室,他奋笔疾书,写了一首打油诗:“王鲁杰坏东西,批人整人有奸计。喝水让他呛着肺,吃饭堵死他的胃。”一位学生把纸条偷偷交给了我,我赞叹道:“写得不错,挺押韵!”我嘱咐那位学生:“不要声张,我自有妙计。”其实哪有什么妙计,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更加关心他,他有了进步就毫不吝啬地表扬,再时不时地跟他聊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毕业后,小水来看我,我拿出他当年写的纸条,他喊了一声“老师”,一下子抱住了我,泪如雨下……
包容胜过一切,正因为包容,生命才充满了智慧与灵动。班主任要善于包容孩子,对错误不可贸然定性。孩子犯的错不能跟个人品质之类的词语挂钩。如果胡乱挂钩,就是评价越界,教育就可能出现问题。
有一种智慧叫因势利导,借力打力,顺势而为。
青春期的学生,思想活跃,思维跳跃,教育这样一群孩子,不可古板守旧,要学会借力打力,顺势而为。
以“同学录风波”为例。距离毕业还有一个多月,学生们写起同学录来。因为临近中考,怕学生浮躁,这一行为在各班都是被禁止的,但学生们依然抽空就写,特别是有些学生在同学录上写的话太出格。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一度困扰着我。
周四下午有两节作文课,那天我很早来到教室,刚迈进教室门,就听见一片往桌洞里塞东西的声音,学生们脸上个个写满了紧张,有个学生可能桌洞里的书太多,没有塞进去,掉在了地上。我弯腰捡过来一看,是一本没有写完的同学录,全班顿时鸦雀无声。
我灵机一动,计上心来。我迈上讲台说:“同学们,请拿出你们的同学录,这两节作文课,咱们就写同学录。”学生们诧异地看着我,都一动不动。我接着说:“我上学的时候也写过同学录,毕竟这是一个纪念。长大以后才知道,这同学录,不仅是给自己看的,也是给后代看的。写出来的话存放起来就是历史,并且无法更改。子女们肯定想看看自己的爸爸妈妈当年上学的轨迹。”
短暂的骚动之后,教室里很快归于宁静,学生们脸上显得严肃起来,默默思索着我的话。
第二节课,我让他们起来读一读,刚才那位没有来得及塞进桌洞里的同学的留言,由原来的“愿你是我的老公,永远活在我的心中”改成了“愿你是一只雄鹰,永远飞在理想的天空”。
因势利导,顺势而为,这节“临时起意”的作文课,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也起到了语文课的育人效果。
有一种智慧叫“家访”,点燃学生和家长的希望之火。
在现代通讯越来越发达的今天,登门家访这种有点“古老”的家校沟通方式是万不可丢弃的,家访可以让班主任走进家庭、走近学生。当然,家访不是去告状,而是要达到一个目的:点燃学生和家长的希望之火。
多年前我接的毕业班里,有一个叫王亮的学生很棘手,他经常逃课、上网,老师找他谈话,他总是“白眼球多黑眼球少”,一副蔑视一切的样子。
刚接班,我就找王亮谈了话。两周后的一天下午,我告诉王亮要去家访。王亮领着我在村子里七弯八拐,左一个胡同,右一个胡同,终于到了家门口,门上却挂着锁。他让我等着,自己去找家长,一个小时过去了,天都黑了,王亮仍没回来。找邻居一问才知道,这根本不是他的家。我顿时被气笑了——好小子,这是玩金蝉脱壳啊!你来一招,我来两招:一招按兵不动,一招出其不意。邻居大妈领着我找到了王亮的家,她正要帮我敲门,我赶紧摆摆手:“大妈,谢谢您。天色晚了,我有点急事要回学校。”一个新的计划在我的脑海中迅速产生。
第二天,我只字不提家访之事,王亮在坐立不安中度过了一天。下午放学后,我迅速吃了点饭,骑车直奔王亮的家。敲门进去,王亮惊呆了,惊恐写满了他的脸,他只胆怯地叫了一声“王老师”就再也没有别的话。这个聪明的孩子一定在设想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知道是新班主任来访,他爸开口便问:“老师,这孩子又闯什么祸了吧?唉,这孩子,从上学到现在就没让俺省过心!”我乐呵呵地说:“没闯什么祸,我是来报喜的。”王亮更疑惑了。我坐下后,一口气说出了王亮开学两周以来的八点进步:没逃过一次课;放学后帮同学修自行车;帮老师挂地图;数学课上一道因式分解题解得又快又准确;英语课上,当老师问到“I do think he can finish the work well”中“do”的作用时,能随口喊出“表强调”;物理课上,第一个喊出“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化学课上,告诉老师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光也很耀眼;看到地上有废纸,顺手捡起放进了垃圾筐。王亮听得很认真,他爸爸紧紧握住我的手说:“老师,这孩子还有希望?”我说:“大有希望!你看这孩子,个子这么高,又酷爱篮球,可以考重点高中的体育班。”
第二天,王亮送给我一封信,检讨了自己的错误。我很快回了信,信很短:“‘过去属于死神,现在属于你自己。骗老师不好,但这说明你很聪明,会用智谋摆脱‘险境,这是军事家的头脑。记住: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从那以后,王亮变了,苦练篮球,努力学习。次年,他以全市篮球专业第一名、中考近500分的成绩考入了即墨一中体育班。
毕业后,王亮好奇地问我:“老师,当初你怎么接班才两周,就知道我那么多优点?”我笑着答道:“这是我给你的同桌下达的密令,必须在两周内找出你的八点进步!”
家访,这种面对面的交流、情感的碰撞,尽管没有电话、线上交流等方式那么便捷,但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回顾近三十年的班主任工作,有求索之苦,更有成功之乐。做一名班主任,与奉献同行,就会踏实而幸福;有智慧相伴,就会灵动而自豪。